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为开发防制鸡细菌性呼吸道疾病产品提供依据。本试验将患有呼吸道疾病的鸡病料如喉管、气管、肺脏组织接种到各种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对分离的17株菌株进行生化鉴定、PCR鉴定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在伊红美蓝琼脂(EMB)培养基中分离出黑色金属光泽菌落;革兰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革兰氏阴性的短杆状细菌;PCR扩增出1 500 bp大小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离菌最终鉴定为一株大肠杆菌。将分离的致病菌滴鼻感染肉鸡能损伤肉鸡呼吸道,使喉管出现血斑,气管红肿、布满血点,心脏、肝脏包裹黄色干酪样物质,气囊浑浊不透明,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的致病菌可作为产品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河南省荥阳、淇县、修武、兰考、郑州等地送检鸡只的病料中分离到17株链球菌。经对其中13个典型菌株进行系统生化分群鉴定,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发生的鸡链球菌病主要是由C群兽疫链球菌(6/13)、D群鸟链球菌(4/13)和D群粪链球菌(2/13)引起,另有1株未能定群。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猪呼吸道疾病五种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是困扰我国养猪业主要疾病之一。为了弄清安徽省猪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微生物,本研究利用细菌学鉴定技术、RT-PCR技术对2010年-2011年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地区采集的180份呼吸障碍性病(死)猪病料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链球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5种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率高达68%,圆环病毒2型感染率高达83.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率达27.8%,猪链球菌感染率为22.8%。结果提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缺失株、圆环病毒2型、链球菌的普遍感染是近年安徽省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致病病原,研究结果为安徽省今后猪群呼吸道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产淀粉酶的丁酸梭菌,本研究从鸡小肠表面黏液中进行丁酸梭菌的分离与筛选,首先对样品进行80℃水浴10 min除去非芽孢菌后,然后接种到TSN培养基进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显微形态初步观察,然后对疑似丁酸梭菌的菌株进行产酸能力和淀粉酶酶活检测,最后对既产酸又高产淀粉酶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厌氧菌C.B1,菌体呈短杆状,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芽孢,生理生化结果也符合丁酸梭菌的基本特征,16S rDNA序列长度为1450 bp,与丁酸梭菌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因此确定该分离菌株为丁酸梭菌,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微生态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鸡胚传代方法从内蒙古地区两个发病鸡场分离到两株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分别命名为ILTV-NM98a、ILTV-NM98b株),进行了系统的常规生物学特性和部分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两个分离株对乙醚、氯仿、热均敏感。电镜下可见病毒粒子近似球形,有囊膜,大小在150~300nm之间。两分离株均能被标准阳性血清中和。接种60日龄抗体阴性鸡的发病率分别为100%和80%,死亡率分别为26.7%和6.7%。以两个分离株及参考株的DNA为模板,gB-1、gB-2为引物,以PCR方法扩增出gB基因片段,片段大小完全一致。扩增产物经Pst Ⅰ、Bg1Ⅱ、HindⅢ内切酶酶切后的酶切图谱与参考株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选择性培养、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糖发酵试验、经典生理生化试验、耐酸和耐胆盐试验等方法,成功地从健康鸡的肠道中分离、鉴定并筛选出1株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杆菌,命名为乳杆菌L3株。采用雏鸡安全性试验和肠黏液糖蛋白黏附性试验对乳杆菌L3株的安全性和黏附能力进行检测,证明所筛选的乳杆菌不仅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肠道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辽宁某猪场采取病料,经处理后接种Marc-145细胞进行PRRSV分离,结果有2份病料在该细胞上盲传后可见典型的CPE,经测定其毒价为10-6.5TCID50/mL。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见黄色荧光,用电镜对纯化的病毒进行观察,可见有囊膜包裹的圆形病毒粒子,直径约为50~70 nm。该病毒对氯仿、紫外线、酸碱度变化和热敏感。对有CPE的细胞培养物进行RT-PCR,结果为阳性。接种试验动物出现典型的PRRS临床症状和死亡。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一株PRRSV。  相似文献   

8.
短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鸡肠粘膜SIgA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S培养基,从SPF鸡的消化道分离到1株乳酸杆菌。该菌生长速度快,耐酸,耐胆汗,对肠道粘膜有较强的粘附力,能提高鸡肠粘膜的SIgA滴度。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药物的敏感性及G C等进行试验,证明该菌为短乳杆菌。该菌可作为禽用闪生素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分离并鉴定从发病猪场分离的一株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毒株。从某疫情猪场病猪体内分离到一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经细胞传代培育成功增殖性能稳定的新毒株,命名为PRRSV-CHD。该毒株接种细胞后能够产生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达10-6 TCID50/0.1 mL,在Vero与BHK-21细胞上不出现细胞病变。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病毒抗原分布在细胞浆中。与VR2332、CH-1a、HUN4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美洲型PRRSV;与PRRSV VR2332、CH-1a等比对,Nsp2基因序列在2780—2782 nt有3个核苷酸小缺失和2933—3019 nt的87个核苷酸大缺失,属PRRSV变异株。  相似文献   

10.
从安徽地区的发病猪场的病料中,分离到3株致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命名为AH1、AH2、AH3),负染电镜观察结果可见直径约50 nm的有囊膜的球形病毒粒子,细胞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分散在细胞浆内,直径为40~80 nm。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均对氯仿、乙醚、甲醛、温度(56 ℃)敏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美洲型PRRS阳性血清反应,发出强特异性荧光;对分离毒株Nsp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安徽分离毒株Nsp2基因存在两处共90个碱基缺失现象,与JXA1 PRRSV变异株亲缘性最近。初步鉴定该分离株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11.
在许昌地区10个鸡群中,无菌采集临床上疑似大肠杆菌病的18只病死鸡的心、肝。经接种培养、细菌镜检、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共分离出大肠杆菌15株,其中有13株能使雏鸡发病死亡,但各菌株之间毒力存在明显差异;药敏试验表明:多数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氯霉素、壮观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经O因子血清试验发现,其中有10株为O78,1株为O54,1株为O5,1株暂未定型。  相似文献   

12.
鸡源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睿  李颜桃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9):2550-2558
为了解鸡源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情况、致病力和遗传特征,本试验从凉山地区分离得到2株细菌(YLF1、WS),通过培养特征、镜检特征和16S 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检测分离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头孢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敏感性;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21种不同来源的变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YLF1、WS菌株均具有迁徙性和β-溶血生长特征,镜检为革兰氏阴性长短不一的杆菌或球菌,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均在99%以上,YLF1、WS菌株确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率分别为78.6%(11/14)和71.4%(10/14);雏鸡致死率均为80%;YLF1、WS菌株与日本人体分离株、中国新疆黄牛分离株和中国广东土壤分离株同源性最高,达99.9%;与来自中国河南、中国新疆及印度的鸡源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较高(98.9%~99.3%),遗传关系密切。表明凉山地区鸡群中存在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分离株有较高的致病力和较强的耐药性,也提示分离菌可能来源于环境、感染鸡或其他动物,同时存在人畜共患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明青海省大通县某鸡场病鸡发病原因,为奇异变形杆菌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无菌采集病鸡肝脏、脾脏和泄殖腔拭子等样品,接种普通琼脂和SS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培养,挑取平板上生长的疑似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再将分离的菌落接种生化鉴定管进行生化鉴定,同时通过PCR扩增16S rDNA和tuf特异性基因并测序。将分离菌接种雏鸡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评价分离菌对2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分离菌为短杆、长杆状多形性杆菌,生化特性与奇异变形杆菌相符。PCR成功扩增出1 400 bp的16S 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最高,为99.9%。雏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奇异变形杆菌对雏鸡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和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奥格门汀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头孢唑啉有耐药性,提示该菌对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结论] 分离到的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对鸡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多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从鸡第X期胚胎中分离胚盘,以鸡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用添加了10%的胎牛血清、2%的鸡血清、2mmol/LL-谷氨酰胺、1mmol/L丙酮酸钠、5.5×10-5mol/Lβ-巯基乙醇、10μL/mL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含1000I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5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高糖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可以获得传至5~6代的鸡胚胎干细胞(ES)。通过对传代培养后的鸡ES细胞进行AKP染色鉴定和SSEA-1的鉴定,证实细胞未发生分化,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同时通过不同分离胚盘方法和不同消化时间的比较得出药勺法提取胚盘简单易行,原代消化5~8min的ES细胞适合于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控制滨海地区鸡大肠埃希菌病的发生,对大肠埃希菌污染严重的部分鸡场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以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4株分离菌中有11株属于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血清型主要有O78、O24、O93和O11 4种;免疫保护试验使大肠埃希菌病死率降低了6%.  相似文献   

16.
对驻马店地区规模化肉鸡场所发疾病进行调查,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病原分离鉴定结果,确诊为大肠杆菌病。选择10株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多数菌对利高霉素、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0%、60%、60%、60%、50%;对多黏菌素、氟苯尼考的敏感率分别为10%、20%;分离的10株菌对甲砜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链霉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土霉素全部耐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分离、动物试验、毒素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证实广西某鸡场鸡群急性死亡是由鸡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亲和柱进行亲和层析,从鸡血清中分离纯化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测定其分子质量和构型。电泳图谱显示,在分子质量为33ku-34ku处出现两条带,表明鸡MBL具有多聚体形式。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禽类MBL分子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疆乌鲁木齐某养鸡场近期发生一起临床表现为实验结果可为精神萎顿、食欲减少、腹泻、有的出现眼盲或肢关节呈跛行等症状的疫情。对送检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和生化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动物回归及药敏试验,确认该鸡场疫情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建议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做好隔离消毒。本实验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007年对济宁地区不同养殖场(户)猪“高热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细菌病原学检查,从表现出“高热病”症状的患猪体内主要分离到5种细菌。通过对分离株的病原形态学、培养特征、生化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传统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猪“高热病”的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4.4%)、沙门菌(61.6%)、巴氏杆菌(34.9%)、猪丹毒杆菌(30.8%)和链球菌(34.2%),并且多呈混合感染。通过药敏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复合磺胺、青霉素等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