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海霞 《农业与技术》2009,29(3):132-135
阐述了高压脉冲电场的杀菌机理,综述高压脉冲电场在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分析其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提出实现其工业化应用有待解决的问题,展望高压脉冲电场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新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微生物存在致使食品品质改变。食品工业中每年因微生物作用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杀菌是食品加工贮藏的必经工序。传统的热力杀菌低温加热不能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 (特别是耐热的芽孢杆菌 ) ,而高温加热又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食品的天然特性。同时 ,食品加热杀菌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天然色、香、味和一些生理活性成分 ,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要求 ,国际上一些新型的杀菌技术便应运而生。1 微波杀菌技术 微波是指频率从 30 0 - 30 0 0MHz的电磁波。当它在介质内…  相似文献   

3.
温度协同高压处理的方法已成为高压杀菌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基于高压泵产生的高压连续射流。将瞬变高压与中温热处理相结合。考察两者协同作用对食品微生物活力的破坏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瞬变高压结合中温的杀菌方式,可以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50℃协同80MPa的瞬变高压。处理2min就使细菌总茵落数下降4个对数级;此外,所选的实验系统能在高压下连续运行。将为高压加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高压脉冲电场(PEF)对接种于南瓜浆中不同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其对南瓜浆中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脉冲处理时间和协同温度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的增加,PEF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显著提高;不同微生物在南瓜浆中对PEF耐受力的大小为:青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耐受力强于枯草芽孢杆菌;60℃的温和热与20.14kV·cm^-1、109.25μs PEF的协同处理使南瓜浆中的菌落总数显著下降,显示出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压技术与高压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研究发现,对食品进行高压处理,不仅能使食品变熟,而且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使食品能长期保存而不变质。传统的加热方法使食物容易变色、变味、变质,水果、蔬菜等在加热过程中维生素C的损耗约达30%,而高压加工则无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6.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家暄  连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01-7603,7606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是一项新型食品杀菌技术,其杀菌过程虽温度低,但能有效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同时能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是目前非热处理食品杀菌技术中效果最佳、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综述了高压脉冲电场灭菌的原理,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系统的设计,并对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切割果蔬在发达国家需求量很大,在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蔬菜配送中心的建立以及北京奥运会蔬菜安全供应保障体系的逐步建设而受到重视.该文综述分析了切割果蔬加工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数量状况以及辐照、脉冲强光、电解氧化水、臭氧、紫外、超声波等冷杀菌技术在切割果蔬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切割果蔬业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饲用芽胞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30年来,为满足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人们研制了许多新型饲料添加剂。微生物添加剂是活的或死的有益微生物,可通过提供维生素、蛋白质、酶、有机酸等物质,保持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动物免疫机能,降解饲料,达到防病、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日的(Erickson,2000;Nicole(等,2000)。芽胞杆菌具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杀菌技术,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DPCD)逐渐在食品工业中崭露头角。对该技术的杀菌机理进行系统的阐述,对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目前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秦燕  范波  苗贵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20-25,28
当低浓度CO2限制微藻光合作用时,CO2浓缩机制(CCM)是一种有效的无机碳(Ci)吸收策略,以保证微藻的正常生存和繁殖.CCM主要是通过升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附近的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抑制光呼吸的进行.CCM的关键步骤包括无机碳的聚集吸收、Rubisco对CO2的固定和碳酸酐酶催化的不同Ci的转换.CCM中分子调控元件的有序协作,不仅可以帮助细胞感知周围CO2的浓度,诱导调节CCM基因的表达,还可以协调衣藻在低浓度CO2环境下光合作用中碳和其他代谢途径的相互作用.总结了目前以衣藻作为模式生物对真核藻类CCM的研究概况、调控机理,以及CCM机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超高压杀菌机理、影响超高压杀菌效果的因素(技术参数、化学因素、微生物种类和特性)及杀菌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存在粒径大、包封率低、分散不均匀、有机试剂残留等问题。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脂质体制备技术,结合了高压射流技术、撞击流技术和传统高压均质技术的优点,可弥补传统方法制备脂质体的缺陷,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小粒径、高包封率、食用安全的脂质体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概述了脂质体制备技术、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脂质体的优缺点以及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旨在为脂质体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徐振  徐幸莲  周光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01-6002
对超高压技术的发展历史,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当前超高压技术开发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花生二氧化碳充气包装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花生的贮藏期并使二氧化碳充气包装在花生贮藏中更好地推广使用,以赣花7号为供试花生品种,研究二氧化碳充气包装花生吸附结块的条件及在加速氧化贮藏期间其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生吸附结块与花生质量呈正相关性,与气体含量呈负相关性,在常温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量与花生质量的最佳配比为0.11mL/g;而且二氧化碳充气处理结块组花生的贮藏品质劣变速率缓慢,其过氧化值和酸价显著低于未结块处理组和对照组,由此可见,二氧化碳充气处理结块花生更适合贮藏。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后处理对草莓品质和腐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交早生草莓在0℃下自然降氧贮藏10 d,好果率84%,商品率达98%。用10%CO_2处理可将草莓在0℃的贮藏时间延长到20 d,好果率和商品率均为94%,CO_2浓度超过20%会使草莓产生酒精味。SO_2慢性释放剂处理也有较好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超临界CO2二次梯度结晶压力、温度、时间对穿心莲内酯纯度、结晶率的影响,并借助扫描电镜进行晶体形貌考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二次梯度结晶穿心莲内酯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压力14 MPa、温度55℃、时间60 min、CO2流量15 L·min-1,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穿心莲内酯晶体形貌更加细小,在结晶板上呈絮状分布,纯度>90%,最高达92.5%,结晶率为48.9%。  相似文献   

17.
在萃取1L的试验装置上,在不同的恒温条件下,通过改变压力,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樟科植物叶中的芳香物质的研究.考察了压力和温度对樟科植物叶片内含物萃取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超临界CO2梯度结晶压力、温度、时间对穿心莲内酯纯度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在萃取穿心莲内酯时,出现同步结晶,且在结晶板上呈梯度分布;选择较佳纯化工艺参数为压力20 MPa,温度55℃,时间90 min,CO2流量15L穖in-1时,得到穿心莲内酯的纯度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增施二氧化碳对西芹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施栽培中CO2普遍亏缺,对云南设施内变化监测表明,最高浓度可达414μL/L,最低为240μL/L,与外界差异显著。对西芹增施不同浓度的CO2后,在浓度为1200μL/L时,西芹的株高、茎粗、产量、效益分别比CK增加14.1%、12.9%、35.9%、35.4%,西芹的可溶性糖增加12.0%,粗纤维降低8.3%.CO2对西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O2对西芹的单株重、产量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对效益、株高和茎粗的影响,相关系数R^2都达到了0.8以上.  相似文献   

20.
当生长介质中存在多种碳源时,细菌通常选择利用某一种优先碳源,同时在碳代谢抑制蛋白参与下抑制其他碳源的代谢和利用。这种碳代谢抑制现象广泛存在于细菌中,是当前微生物代谢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之一。通过对碳源的选择性优先利用,细菌可以在生存环境中保持高度的竞争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碳代谢抑制蛋白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发挥作用,主要通过转录水平上的激活/抑制或者与RNA结合蛋白的翻译控制等方式进行。在不同微生物中,碳代谢抑制蛋白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综述了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种细菌中的碳代谢抑制蛋白及其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深化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代谢多样性和碳代谢分子调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