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克服传统方法制备百香果壳膳食纤维粒度大的缺点,以百香果壳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对百香果壳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降低其纤维粒度。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DHPM改性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百香果壳膳食纤维的DHPM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压力110 Mpa、处理7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制得纤维二次粒度为(32.2±1.2)μm的微米级膳食纤维,其中纤维素比例为(77.75±0.32)%。本研究能为改善百香果壳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百香果壳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高温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的变化,及其改性后对灌肠制品硬度、弹性、咀嚼性等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RVA黏度测定仪、TMS-Pro物性分析仪等对高温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进行测定。[结果]除油炸淀粉外,蒸煮、焙烤淀粉的黏度稳定性增加,成糊稳定性好于原淀粉。[结论]用改性的马铃薯淀粉代替天然淀粉添加到香肠中,明显提高了香肠的弹性和黏聚性,降低了硬度和咀嚼性,对香肠的质构特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柑橘膳食纤维的性能差异及提高柑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利用酶解法制备4种柑橘(脐橙、苹果柚、沃柑、柠檬)皮渣膳食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纤维形态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理化性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柑橘纤维综合品质。结果显示,酶法制备的柑橘纤维性能存在品种差异,柠檬纤维总纤维含量(67.63±0.46)%最高,脐橙纤维组成比例最好,沃柑、脐橙纤维水合性能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苹果柚纤维在4种纤维中表现出最高表观黏度。综合评价从高到低排序为:脐橙纤维、沃柑纤维、苹果柚纤维、柠檬纤维。结果表明,酶法制备的4种柑橘膳食纤维均有较好生理活性,其中脐橙纤维综合品质最佳,作为食品添加剂有较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是指利用100兆帕以上压力,在常温或较低的温度下,使食品中的酶、蛋白质、核糖核酸和淀粉等生物大分子改变活性、变性或糊化,同时杀死微生物以灭菌保鲜,而食品的天然味道、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受或很少受影响,低能耗、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变性淀粉就是在马铃薯原淀粉具有的固有特性基础上,为改善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经物理、化学方法及酶制剂的处理,可改变原淀粉的溶解度、黏度、渗透性、凝胶性、吸水性等天然理化性质,产生一系列不同性质的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如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交联淀粉、酯类淀粉、醚类淀粉、阳性淀粉、接枝共聚淀粉、预凝胶淀粉、糊精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金属离子对芋艿分离蛋白食品功能性质的影响。[方法]以芋艿为原料,提取分离蛋白,研究了盐离子种类及强度对芋艿分离蛋白流变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盐种类及其浓度对芋艿分离蛋白的食品功能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0.6%范围内,K+和Na+浓度增加能促进芋艿分离蛋白溶解,降低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增加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在0~0.8%范围内,能降低表观黏度、滞后现象、Tgel和凝胶G';当K+和Na+浓度继续增加时,蛋白溶解度降低,起泡性增加,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减小,表观黏度、滞后现象、Tgel和凝胶G'增加。Ca2+和Mg2+能在相邻多肽的特殊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交联,在离子浓度小于0.4%时,强度强于离子效应,使蛋白质溶液起泡性增加,但其他功能特性与K+和Na+相似。[结论]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芋艿的了解,拓展芋艿食品的应用范围,且试验数据可为芋艿蛋白质食品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高压食品加工技术是指利用100兆帕以上压力,在常温或较低的温度下,使食品中的酶、蛋白质、核糖核酸和淀粉等生物大分子改变活性、变性或糊化,同时杀死微生物以灭菌保鲜,而食品的天然味道、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受或很少受影响,低能耗、高效率、无毒素产生的一种加工方法.食品超高压加工技术,是当前备受各国重视、广泛研究的一项食品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陈筠 《北京农业》2012,(6):154-155
膳食纤维被称为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因其独特的保健功能以及在食品添加中的重要作用,膳食纤维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笔者阐述膳食纤维的保健功能,着重对目前在食品领域重点研究与广泛应用的魔芋膳食纤维、菊粉、抗性淀粉等三种重要膳食纤维的特性、应用与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酿酒葡萄皮渣副产物膳食纤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纤维素酶法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从而提高葡萄皮可溶性膳食纤维(Grape Soluble Dietary Fiber,GSDF)得率,并对其功能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液料比11:1(mL/g),酶解温度52℃,酶解时间62 min,酶添加量1.4 mg/mL时为改性技术最佳工艺条件,得率为33.68%;改性后的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4项功能性质指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中性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提取稻米淀粉,并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稻米淀粉的黏滞性。结果显示,用中性蛋白酶提取稻米淀粉时,稻米淀粉的提取率为62.3%~73.8%,淀粉中蛋白质含量为3.74%~4.88%;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时稻米淀粉的提取率为72.1%~77.2%,蛋白质含量为0.68%~1.30%,破损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两者结合的最佳条件是酶先作用3h,再50%超声波作用40min。中性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处理所得淀粉的黏滞谱中,峰值黏度、消减值和最终黏度都比单独酶解所得淀粉的高,而崩解值降低;与碱处理淀粉比,也是峰值黏度、消减值和最终黏度升高,崩解值降低,这说明超声波作用没有破坏淀粉性质。中性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是提取稻米淀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食品添加剂对糜子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为糜子产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糜子“榆黍1号”为供试材料,用碱提法制备糜子淀粉,测定其基本理化特性和糊化特性,并研究了不同食品添加剂(淀粉乳、蔗糖、NaCl、pH)对糜子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制备的糜子淀粉的淀粉含量为895.8 g/kg,白度达到98.2%,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低,不易变质;与小米淀粉相比,糜子淀粉的黏度较大,热稳定性好,抗老化能力强,糊化温度较低。随着淀粉乳质量分数的增加,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热稳定性变差,抗老化能力减弱,糊化温度降低;随着蔗糖和NaCl的加入,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抗老化能力减弱,糊化温度升高;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糜子淀粉的峰值黏度增加,热稳定性变差,抗老化能力增强,糊化温度基本不变。【结论】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优于小米淀粉,接近于糯米淀粉,不同食品添加剂对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the digestion behavior of starch in the presence of dietary fibers is growing due to the ability of dietary component to control the release and absorption of glucose. This presents an outstanding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od products by incorporating dietary fiber into starchy food product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fibers and their behavior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GIT) differ.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these different fibers on starch digestion, static in vitro digestion models under conditions that mimic the human GIT are frequently used. Indeed, many efforts have been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tatic in vitro protocols for starch digestion. Though not considered as the gold standard in digestibility studie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tic simulated models provide a useful alternative to in vivo techniques for rapid screening of the digestibility of food products under conditions that simulate the human GIT.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digestion techniques for simulating digestion conditions in the human GIT,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on starch digestion in the presence of dietary fiber in the three phases of digestions including the oral, gastric and the intestinal steps. This summary can benefit investigators in developing static in vitro digestion models designed to simulate starch digestion with relevant values of the quantifiable parameters, including pH, enzymes and simulated digestive fluids.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化后的淀粉,其结构及组成分布模式的改变对于改善淀粉及淀粉基降解材料的性能,提高降解材料中淀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并对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得出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实验条件为: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数350 r·min~(-1),淀粉液浓度0.35 g·ml~(-1)。微细化淀粉的粘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其糊化及保温过程中粘度下降幅度,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微细化后淀粉粘度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微细化木薯淀粉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真空球磨设备,以食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备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淀粉,对因淀粉颗粒粒度效应引起的微细化淀粉糊化特性、聚集态结构、冻融性、溶解度等的改变进行表征。木薯淀粉经微细化处理后,其黏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及保温过程中黏度下降幅度等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微细化后木薯淀粉黏度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凝胶冷稳定性及溶解度有所提高,冻融稳定性与原木薯淀粉接近。  相似文献   

15.
橡实淀粉粘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淀粉乳质量浓度、pH值、温度、盐和常用食品添加剂等对橡实淀粉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质量浓度增加,橡实淀粉的牯度呈幂次方上升;酸碱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橡实淀粉的粘度;温度升高,橡实淀粉的粘度逐渐降低;不同盐、添加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对橡实淀粉的粘度有极显著影响;测试转速的加快.各种橡实淀粉的粘度均迅速下降;橡实淀粉糊是非顿流体。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究物理改性对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多糖主成分与形貌结构的影响,采用超声、亚临界水和微波改性处理甘薯皮膳食纤维,测定SDF和甘薯皮膳食纤维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含量,并使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的甘薯皮膳食纤维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亚临界水改性对甘薯皮SDF得率、总膳食纤维(TDF)得率和中性多糖占比的影响显著(P<0.05)。SDF得率和中性多糖占比与膳食纤维被破坏的程度有关。酸性多糖中,0.1、0.2、0.3、0.5 mol·L-1 NaCl洗脱出的部分占比最高的是未改性样品,分别占8.48%、19.52%、28.44%和2.32%;0.4 mol·L-1 NaCl洗脱出的部分占比最高的是亚临界水改性样品,为10.99%;0.6 mol·L-1 NaCl洗脱出的部分占比最高的是超声改性样品,为38.7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亚临界水改性对甘薯皮TDF形态结构影响最明显,其比表面积增加,呈现出更复杂的空间结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改性后的膳食纤维仍具备多糖的官能团,物理改性前后均存在果胶的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且物理改性增加了膳食纤维中果胶的总含量。X-射线衍射结果可知,亚临界水改性和微波改性均将甘薯皮TDF的纤维素晶型由Ⅰ型转化为Ⅱ型,其中,亚临界水改性对晶型的破坏最为严重。计算结晶度后可知,亚临界水改性样品的结晶度(21.33%)分别低于未改性、超声改性和微波改性样品15.12、7.85和4.41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的吸附条件优化及其复合物在模拟消化环境的稳定性研究,为促进茶多酚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改性的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进行吸附,研究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和p H对吸附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吸附条件,并建立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膳食纤维—茶多酚复合物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对茶多酚吸附量与温度呈负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吸附量经历快速提高阶段后趋于平衡,60 min时吸附量基本达到平衡;茶多酚浓度增至3.0 mg/mL时,其吸附量趋于饱和;溶液pH为7.0时,茶多酚吸附量达最大值。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酚吸附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温度>时间>茶多酚浓度>pH,且温度与时间、温度与茶多酚浓度的交互作用对茶多酚吸附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改性桔皮膳食纤维吸附茶多酚条件优化为:温度5℃,时间61 min,茶多酚浓度3.9 mg/mL,pH 7.0,在此条件下,茶多酚吸附量为54.26 mg/g,与模型理论值(54.46 mg/g)接近。体外模拟消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不同比例的马铃薯全粉、豆渣粉对小麦粉的化学组分、色泽、功能特性和糊化粘度特性的影响,为研发高膳食纤维功能型烧麦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的添加可以增强小麦粉的吸水性能、溶胀性能和胶凝性能,但是当添加量大于20%后,小麦粉色泽显著变差;豆渣粉的添加可以提高小麦粉的营养价值,添加10%后,小麦粉膳食纤维含量高于6%。快速粘度分析(RVA)显示,小麦粉的峰值粘度、最终粘度、最低粘度、衰减值、回升值均随马铃薯全粉和豆渣粉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添加马铃薯全粉和豆渣粉能增强小麦粉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针对我国南方具代表性的9个甘薯品种(4个较原始品种和5个改良品种),对其鲜薯的质构特性、主要营养成分特性,以及干制甘薯的基本营养成分特性、可溶性多糖、水溶性、膨润势、凝胶质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品种相对于较原始品种主要的改良是淀粉含量普遍较高、加工特性相对较稳定,然而蛋白质、脂肪、可溶性膳食纤维、甜度、口感上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