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蜂业》2016年第2期刊登了周伟和邱汝民老师《蜜蜂育种与引种探讨》一文,文中部分观点我有不同看法,希望和大家交流。文章中提到"复式移虫培育出的蜂王体型小,产卵不规则。复式移虫蜂王浆过剩,导致处女王发育不正常,有的似乎与工蜂相似,复式移虫导致蜂王浆过剩,工蜂泌蜡使王台口增高,幼虫与王台中的蜂王浆分离,无法取食营养造成处女王不健康,体型小而营养不良"。《程序化养蜂法》第三节育王条件对蜂王质量的影响中介绍了养蜂科技人员用4组条件相似的蜂群为哺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中蜂和意蜂为素材进行同群饲养,通过移位迷巢法,直接合并法,抽调子脾法,引入幼虫法,把中蜂并入意蜂群。中蜂能在混合群内正常进行蜂群日常工作,以抽调子脾法对意蜂干扰最小。  相似文献   

3.
也谈育好王     
王台内王浆多育出的蜂王反而小真有其事。我认为王台内王浆多 ,育出的蜂王反而小这一问题是王台内王浆的内在质量差异造成的。王浆质量差是否是高产浆蜂变异过程中的劣迹显露 ,值得探讨。杂志上报道越是产浆多蜂群越容易培育出“侏儒王” ,这已是显然的事实。2 0 0 1年秋季 ,我在蜜型蜂群育王 ,头天向 2 0个王台内移虫 ,不点浆。第 2天检查有 1 2个王台被接受。于是我对1 2个王台采用复式 ,余下的 8个不接受的王 ,不点浆又移入幼虫。介绍王台前检查 ,复式移虫的王台比较大。新王交尾产卵后 9天检查 ,复式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我建议蜂业界…  相似文献   

4.
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交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选择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各 5个群势基本相等的实验蜂群 ,分别从每个实验群里提出 1张具有卵、小幼虫、大幼虫和蛹的子脾 ,放入对应的不同蜂种的蜂群里进行蜜蜂交哺行为研究。结果发现 :东方蜜蜂群拒绝哺育西方蜜蜂的卵和幼虫 ,在 2 4h内西方蜜蜂的幼虫基本被全部清理出房 ;5d后 ,所有没有被哺育而死亡的卵被清理出房 ;有大约 18 5 3%的封盖蛹出房 ,被蜂群接受。而西方蜜蜂群可以哺育少量东方蜜蜂的卵 ,有 7 90 %的卵可以孵化为小幼虫 ,但这些小幼虫连同其他卵和幼虫因不再被哺育而死亡 ,在随后的 6d内被工蜂全部清理出房 ;有大约 8 0 1%的封盖蛹出房。在东方蜜蜂蜂群里介绍的西方蜜蜂的王台幼虫 ,或者在西方蜜蜂蜂群里介绍的东方蜜蜂的王台幼虫 ,12h内均全部被清理出房。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育王,我采用了一次性移虫育王的办法。因为前年分蜂育王时,我用两种方法进行了两次育王。育出的蜂王不一样。4月27日,我复式移虫育王1框26个王台,第3天又育了1框一次性移虫育王27个王台,蜂群都是8框蜂。出王后的育王方法不一样,出的蜂王也不一样。复式移虫的蜂王体小,产卵后经对比,没有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产卵好。一次性移虫育出的蜂王,维持群势的能力也比复式移虫的蜂王强,产生分蜂热较复式移虫的蜂王晚。所以,经两年来的使用,我认为还是一次性的移卵刚孵化出的小幼虫育出的王好。在实际的养蜂生产中,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把计划育中蜂王的育王框放入意蜂群中正常程序培育意蜂王,2日龄时取出弃意王幼虫补入中蜂2日龄幼虫,又将中蜂王台放入意蜂群中吃意蜂王浆,让意蜂培养24小时后清除意蜂工蜂将育王框再放回中蜂群由中蜂工蜂继续哺育至封盖,然后破茧成王。  相似文献   

7.
雷秋雨 《蜜蜂杂志》2015,35(2):26-27
<正>蜜蜂好养,蜂王难育,中蜂育王更麻烦,不像养意蜂,我接触到很多养意蜂的都是移虫高手。中蜂移虫不容易啊!培育蜂王过程有点复杂,这里单说移虫工作就是令很多人烦恼的事情,移虫要求相当高:要么机械性伤、死幼虫,要么感染性伤、死幼虫。总之成活率不一定高——搞不好移了几十条虫,一条也不接受;移  相似文献   

8.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03,(12):16-16
1990年早春 ,我的 2群中蜂与意蜂同放在 1个场地 ,其中有 1群中蜂与意蜂并排放置在相距不足 0 5m的地方 ,该群中蜂在越冬时失王。 1 2月 2 7日天晴 ,气温 4~ 6℃ ,蜂群包装后有少许花粉被采回 (该地区此时有食用油菜开花 ) ,但采粉的蜜蜂不进入本群 ,而是进入有王的意蜂群内。此时气温尚低 ,意蜂尚未出巢采集。待天气转暖 ,我打开意蜂群检查时 ,发现巢脾及框梁上有若干只中蜂 ,并有几只中蜂正在饲喂幼虫 ;提脾时 ,有几只中蜂呈恐惧状 ,但并不与意蜂斗杀。为此 ,我联想到中蜂耐寒 ,春繁出勤早 ,采集勤奋 ,而意蜂春繁虽也早 ,但因早春气温低…  相似文献   

9.
中蜂囊状幼虫病防治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3,54(6):17-17
中蜂囊状幼虫病一般是在早春和晚秋发生。囊状幼虫病危害严重时整个蜂场毁灭 ,如早发现及时用药 ,是可存活下来的 ,但群势减弱 ,很难复壮。经过多年反复试验 ,不断实践 ,终于找到以下综合防治措施。第一、要抓住“防”字 ,防是上策。1 选育抗病蜂王 ,更换老王。秋季气候温和、蜜粉源比较丰富时 ,抓住这个宝贵时机 ,在抗病力强的大群中进行复式移虫培育新王 ,淘汰老王。2 培养大群 ,提高免疫力。每箱要保持 5~ 6框蜂 ,蜂数在 1万只以上 ,这样的群势是提高蜂群自身免疫力的关键。3 用中草药糖浆饲喂蜂群 ,增强抗病能力。凡是人服用的清热解…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中蜂和意蜂混合群内工蜂对异种蜂卵和幼虫的清理行为,研究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的亲属辨识能力。混合蜂群稳定一周后开始第一次实验,再隔一周进行第二次实验。每次实验连续进行5天。结果表明:混合群刚稳定时,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对异种蜂卵和幼虫均有较强的亲属辨识能力,意蜂工蜂对中蜂幼虫的清理率明显高于中蜂工蜂对意蜂幼虫的清理率。随着混合群稳定3周后,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对异种蜂的卵和幼虫的清理积极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中蜂和意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时的行为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蜂和意蜂都能较好地适应温室内环境,代替人工或激素为温室草莓完成有效的传粉任务.中蜂和意蜂为温室草莓授粉的传粉行为相似但具体活动方式不同,中蜂的日活动时间和采集高峰时间比意蜂的长,访花持续时间比意蜂的长,而访花间隔时间却比意蜂的短,表明中蜂在为温室草莓授粉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更长,授粉效率更高.据此得出中蜂为日光温室草莓授粉的活动特性优越于意蜂,从而产生更高的授粉效益.  相似文献   

13.
范志安 《中国蜂业》2009,60(8):26-27
蜂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蜂群的发展和蜂产品的产量。目前,多数蜂农饲养中蜂采用粗放管理方式,使用自然王台育王。由于工蜂建造自然王台育王受气候、蜜源、群势、群内条件、分蜂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培育出来的蜂王质量差异大,从而导致中蜂的生产力不高。以下介绍中蜂蜂王发育的最佳群内条件,复式移虫方法,以便蜂友采用人工培育出优质蜂王方法,提高饲养中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孙爱萍 《蜜蜂杂志》2011,31(11):30-30
意蜂采集力强、蜂王浆产量高,蜂王日产卵量大,容易维持强群而不易闹分蜂以及抗巢虫能力超群等优良特性是中蜂所不具备的。由于中蜂和意蜂的生殖隔离,通过性杂交来实现是行不通的。生物的某些性状可以通过后天食物与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下得以遗传。意蜂的泌浆能力远超过中蜂,同样在培育蜂王过程中,意蜂的蜂王幼虫是否得到更为丰富的营养而将先天遗传的特性加以巩固和强化呢?本着这种想法,我尝试着将中蜂人工育王的幼虫成长阶段放在意蜂群中进行,也就是说让意蜂的工蜂来哺育中蜂的蜂王幼虫。  相似文献   

15.
震声 《中国蜂业》2001,52(6):20-20
病 名病原和发病条件主要症状治疗措施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球菌天冷 ,饲料不足 ,保温不良 ,病情加剧未封盖的幼虫失去肥胖状态、死亡、变色 ,由淡黄色变为黑褐色 ,最后腐烂干枯 ,贴在巢房底 ,易清除。死虫有酸臭味。子脾初时“花子”严重。最后只见卵、虫 ,不见封盖子。西方蜜蜂换王即可 ,无需治疗。中蜂在换王基础上 ,喂含抗菌素药物糖饼2 5 0克热蜜加 5 5 0克糖粉加 8克土霉素搓成糖饼 ,每群喂 1 5克 ,连续 3星期。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芽孢杆菌西方蜜蜂 (意蜂、喀蜂等 )在天气热、气温较高条件下发病严重。封盖房湿润 ,下陷 ,中间有针孔。…  相似文献   

16.
中蜂容易产生分蜂热,有分蜂热的蜂群,即使采取控制措施,分蜂意念也很难消失。因此,饲养中蜂要预防分蜂热,而不要等到产生分蜂热以后再去处理。预防分蜂热就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始终保持蜂王产卵量在群势要求的范围,我的具体措施是:1.选种育王:优良的产卵新蜂王对预防分蜂热有很大作用,因此,要选产卵力强、分蜂性弱的蜂群做种群育王。为了育出优质蜂王,应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切忌急造王台育王。在春季,可提早补助几个蜂群,促使这些蜂群产生分蜂热用自然王台  相似文献   

17.
从江山本地及江西、安徽等地引入无血缘关系的优质中蜂为育种素材,进行生产性能对比试验,经测定,选择江西靖安的蜂群作为亲本素材,再进行生产能力与生物学特性测评,并根据综合测评的结果,最终选定综合性能最好的Ⅱ号蜂群做亲本蜂种。用亲本中蜂群移虫育王,采用蜜蜂营养杂交技术和配子选育技术,利用人工授精和自然隔离交尾等方式控制雄蜂的来源,共经过6代定向选育,使其有基本稳定的遗传性能。并进行了感染发病率测定及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营养杂交的中蜂F3代感染发病率与普通中蜂存在显著差异(p<0.05),配子选育方法选育的中蜂F6代感染发病率与中蜂F3代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通过选育的中蜂蜂种抗病力得到明显的提高。选育后蜂群的蜂蜜产量显著高于本地中蜂,蜂王产卵力提高了23%,繁殖力提高25%,蜂蜜产量提高49.83%,分蜂性下降11%。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养蜂业的转型升级,从小规模饲养转向规模化饲养,育种与引种的技术受到养蜂人的关注。下面和大家探讨蜜蜂育种与引种的几个问题:一、移虫育王方式对处女王的影响意蜂育种多年来一直用复式移虫育王,经过实践也出现许多问题,培育出的蜂王体型小,产卵不规则;蜂王浆过剩,导致处女王发育不正常,有的几乎与工蜂相似。复式移虫育王在当时的意蜂因分泌王浆量所限,经  相似文献   

19.
优质蜂王是蜂群高效生产的基础,人工育王目前是中华蜜蜂育王的主要方式。人工移虫育王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受虫源和视力的限制,劳动强度大。研究团队依据仿生学原理,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中蜂的免移虫育王生产器,包括人工塑料巢础、托虫器、单个王台、育王条、巢础盖板等。对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的设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张兴绵 《中国蜂业》2003,54(4):32-32
每个养蜂者都期望能够早育王 ,早分蜂。我采用小群扣王育王法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做法是 :用一个 3~ 4框足蜂的小群 ,两侧各放1张蜜粉脾 ,中间放 1~ 2张蛹脾 ,蜜粉脾外放一个饲喂槽 ,将蜂王囚在王笼内 ,吊在饲喂槽下 (王笼紧靠蜜粉脾 ) ,当晚补喂糖浆或蜂蜜 ,数量以当晚吃完为准 (一直补喂到王台封盖 )。次日将自制的浅蜡碗(4~ 6mm ,不要过高 ) ,放入群内清扫 2~ 3个小时 ,即可移虫 ,如采用两次移虫一次受浆法 ,其效果更理想 ,因蜂群小 ,一次育王数量最好控制在 2 0只左右。此方法的优点是 :群内无幼虫 ,工作蜂全力饲喂蜂王幼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