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系统了解短季棉的研究动态,培育新的适应生产的短季棉品种,以1999—2019年全国审定的45个短季棉品种为材料,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季棉品种的生育期主要集中在110 d以内;铃质量、籽指变幅不大,衣分在2002年以后显著提高,皮棉产量差异较大,以新疆品种的产量较高;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基本符合品种要求,断裂比强度变幅较大,达到强和很强标准的占57.8%,有9个品种的比强度在很差等级上;枯萎病抗性大多能达到抗或高抗,黄萎病抗性较差。短季棉的纤维断裂比强度和黄萎病抗性是品种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以后在育种工作中应着重提高的2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合鲁南地区短季棉推广种植的最佳品种,选择4个短季棉品种进行麦后直播试验,分析各品种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品质性状等。结果表明,鲁棉241为早熟品种,单铃重高,产量和品质表现好;鲁棉2387皮棉产量与鲁棉241相差不大,品质综合分析也不占优势;中棉425和中棉50产量差异不大,中棉425单铃重最小,且产量较低。综合分析,鲁棉241和鲁棉2387可作为短季棉品种种植,适宜在鲁南地区晚播推广种植,中棉425和中棉50不适宜鲁南地区6月10日以后麦后直播。  相似文献   

3.
张强 《农技服务》2011,28(5):596-597
介绍了短季棉的生物学特性、播种技术以及管理方式,为短季棉的合理播种以及增产丰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短季棉麦后直播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德邡 《农技服务》2010,27(7):832-833
从播种、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及吐絮收获期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短季棉麦后直播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短季棉主要性状遗传分析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杂交组合后群体表现,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早熟性,丰产性,纤维生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是最基本的。霜前皮棉产量,皮棉总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是由显性或上位性效应引起的。纤维品质性状多受加性效应控制。纤维长度、单纤维强力性状除加性效应外,还受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影响。在早熟丰产优质诸性状的同步改良中,宜选择霜前皮棉产量高,品质较好的品种为基础亲本,另一亲本应具备单纤维强力突出,  相似文献   

6.
抗虫短季棉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短季棉育种实践中达到性状选择的统一和平衡。[方法]为提高抗虫短季棉育种成效,以1998~2009年国审及省审的11个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及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短季棉品种将早熟、高产、优质集于一身是可能的,是其多个性状协调配合的结果;形态性状选择可作为短季棉选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短季棉的抗病性还有待提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减少今后短季棉育种的盲目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短季棉叶枝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主茎早打顶措施下,研究了单株叶枝的发育、叶枝成铃的时空分布、铃重以及叶枝铃的纤维品质。结果表:主要茎早打顶可使单株形成3-4个有效叶枝和大量叶枝铃;叶 的开花时间比主茎晚7-10d,但能在优质铃开花期内大量结铃;叶枝的内围果节成铃比例较大,第1果节成铃占全株成铃的62%-79%,同比主茎为47%-54%;叶枝的平均铃重低于主茎,同节位理显著低于主茎,同花期铃重略高于主茎;叶枝铃的纤维品质优于主茎  相似文献   

8.
麦后直播短季棉不同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麦后直播条件下,通过5个不同密度及留果枝数处理结合DPC系统化控试验,研究了短季棉不同密植群体的产量性状,以及群体叶面积、光合势、净同化率、生长率和干物重积累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9~15.75万株.hm-2的密植范围内,每公顷总铃数、产量和霜前花率均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达显著正相关;而密度超过15.75万株.hm-2后,由于单株生长受到过度限制,单株铃数和铃重显著降低,导致群体生产力下降,每公顷铃数减少,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如今好多棉农的种植方式由原先的一年一季棉花种植变成了现在的一年一季小麦和一季棉花。种植方式的改变不仅解决了粮棉争地问题并且增加了收入。现将种植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汉平原棉区气候条件优越,麦后直播短季棉播种全苗、开花结铃、成铃吐絮三个重要时期与有利气候资源相吻合,易于稳产丰产。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土地流转正向规模化发展,麦后直播短季棉是麦棉生产轻简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麦后直播短季棉栽培技术路线:争早苗-促早发-攻八月桃。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施足底肥-深沟高垄培小垄-宽行密植-抢时早播-抓全苗-争早苗早发-全程化调-"V"字型推株-攻八月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麦收获后麦茬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播种机械使用,探讨其对麦后直播夏棉的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秸秆还田机切秆灭茬、旋耕机整地后,用玉米播种机播种光籽棉种或用非标准棉花毛籽播种机,采用先播后浇的栽培技术,简约、省时、省工,棉花出苗好,为棉花增加了1周的有效生长时间,为麦后直播棉稳产、高产、优质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麦后直播短季棉密度及叶龄模式化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29-6730
[目的]为中棉所50麦后直播及高产高效种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方法]设密度和缩节胺用量2个因子,共6个处理组合,重复3次,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磷酸二氨225 kg,后期叶面喷施10%尿素液和1%硫酸二氢钾补充施肥。[结果]试验表明,中等以上肥力麦田,麦收后及时整地,施足基肥,直播短季棉中棉所50,留苗密度12万~15万株/hm2,采取叶龄模式全程化控,DPC用量143.5 g/hm2,每公顷皮棉产量超过1500 kg,霜前花率92.3%。[结论]早期化调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降低果枝节位。  相似文献   

13.
对晋南16个夏播棉品系在常规密度和高密度种植模式下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在常规种植模式下较多,籽、皮棉产量在高密度种植模式下较高,铃质量和衣分在2种种植模式下差别不大,而棉纤维品质中密度主要影响断裂比强度;品系9,10,11在常规种植模式下产量和品质优于高密度种植。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密度种植模式下,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3.49%,基本上可以代表所有性状的变异信息,品系3,9,6,14,1适宜常规密度种植;同理,高密度种植模式下,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95.34%,品系4,1,8,9,16适宜高密度种植。综合考量,常规种植模式下宜种植品系3,9,6,14,15,高密种植模式下宜种植品系4,1,8,1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短季棉生育期的遗传规律,为棉花早熟性状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四个陆地棉品种构建两个杂交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联合世代分析,对棉花早熟性相关的播种-开花(Flowering time,FT),花铃期(Flowering and boll-setting period,FBP),全生育期(Whole growing period,WGP)这三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两个组合,除组合Ⅱ中F1的花铃期和F2的播种-开花期偏向晚熟亲本外,其他表型性状均偏向早熟亲本,但总体偏早熟亲本;组合Ⅰ及组合Ⅱ的相同性状均符合同一个遗传模型,且均受两对主基因控制。【结论】三个表型性状是由主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作用,且主要由主基因控制;三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力高,且加性效应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棉花油后直播集中吐絮栽培技术,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控制氮肥用量,改变打顶方式和化学催熟,长江流域油后直播棉花生产可实现集中吐絮,在10月上中旬吐絮结束,有利于后茬作物的生产和减少棉花生产用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山西南部水地小麦育种发展趋势,对2012—2014年山西南部水地小麦区试的41份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结果为:穗长变异系数最大,为9.61%。产量三要素变异系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各年度间产量达极显著水平。参试品系与对照各农艺性状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基本苗、有效穗数、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但综合作用中穗粒数最大。根据分析结果及山西南部生态条件,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在山西南部小麦育种过程中应该将穗粒数较多,千粒重稳定提高的小麦品系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南部四种不同类型小麦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南部麦区近年来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及黑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品质性状及部分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品种(系)容重、蛋白质含量中等,品质均较差。4种不同类型的小麦在淀粉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硬度、千粒重方面差异极显著。面筋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大,都在65%以上,其中蓝粒小麦达到70.21%。4种类型的小麦流变学参数表现为吸水率较低,在60%以下;形成时间较短,在5min以下,其水、旱小麦平均值分别为2.97min和1.91min;面团稳定时间中等,平均值大于7min。综合分析表明,山西省南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较少,主要为做馒头、面条等主食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新引进小麦材料的主要品质性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进的28份匈牙利小麦材料进行了种植试验,对其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面粉吸水率较高,平均分别为16.6%和59.5%,变异系数小,是较稳定的性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平均达9.37和10.24 min,变异系数大,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沉淀值较高,平均40 mL,大于50 mL的材料占17.9%,变异系数中等;湿面筋含量较低,平均30.6%,变异系数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沉淀值与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评价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公差指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公差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8份小麦材料被聚为4类,其中,第Ⅰ类、第Ⅱ类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第Ⅲ类、第Ⅳ类综合品质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