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茶与分茶     
陆放翁《临安春雨初霁》诗中有“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句。何谓分茶?看了几本诗选,各家注释不同。《宋诗一百首》注:“分茶即品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分茶。犹言品茶。分,鉴别的意思”。《宋  相似文献   

2.
偶翻《中国古代茶诗选》,颇有收获。古往今来许各文人墨客都与茶有线,或善于品茶,或精于茶艺,或以茶会友,或借茶吟唱。可以说英是一种文化酵母,它酿造了诗,丰富了文学;同时在人们品茗和体验茶道的过程中,也充实了茶的内涵。茶与诗融于一体,茶予诗情,诗扬茶名,待条交映,相得益彰。(-)古代诗人,以茶为题吟诗者不少。诗圣李白吟名茶“仙人掌茶”(<<答族任僧中早赠玉泉仙人掌条并序》)至今仍偿炙人回:尝问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深溪月。茗止此中石。玉泉流不采。根柯洒劳津,来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  相似文献   

3.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4.
潘根生 《茶报》2004,(1):41-42
《东茶颂》是一部对韩国茶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茶书,作者草衣意恂,精通禅与教,儒学、诗道功底深厚,对茶有深刻的认识。从《东茶颂》的哲学思想,茶道观和茶论来看,论述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精神,与中华茶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创作《东茶颂》前,饱览了大量中国古代茶书与茶诗,并深受影响。陆羽的《茶经》和茶道精神对草衣的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日铸茶诗话     
“日铸茶”产于绍兴日铸山,又名“日注茶”。为许多诗人所吟咏,亦被载入许多史籍。最早记载日铸茶的书是北宋欧阳修撰的《归田录》,对日铸茶作了高度的评价。书云:“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北宋词人晏殊《烹日注茶》诗:  相似文献   

6.
60 鲁迅品茶句 :“色情而味甘 ,微香而小苦。”6 1  1 994年元月陈毅同志在《过太行山书怀》诗中写有 :“我行半中国 ,廿年不暖 ,五岭度三载 ,罗霄岁馀寄 ,武夷品新茶 ,仙霞曾游击……。”6 2 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写有《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诗一首 :“共庆新年笑语华 ,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 ,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 ,遥称延安景物华。”6 3 林伯渠写有《和柳亚子先生》诗一首 :“骇浪惊涛四海哗 ,新时世事叹花花。百年岁月流如矢 ,几度兴亡话与茶。士到危时方见义 ,国无净士忘…  相似文献   

7.
四、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并序〔说明〕李白,字太白,生于公元701年(唐长安元年),762年(宝应元年)卒。关于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论述甚多,本文略不再赘。本诗是李白应宗僧中孚为玉泉仙人掌茶专作的诗篇。李白遗诗很多,现存的尚有九百多首,其中有多篇吟及茶茗,但真正茶诗,唯此一首。由于本诗是一首茶事诗,虽一般《太白  相似文献   

8.
曹望成  周巨根 《茶叶》2004,30(3):177-178
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一诗,常被称作“七碗茶”诗或“茶歌”。《全唐诗》中收集卢仝诗歌共八十余首,但以茶为题则仅此一首。这一首茶诗是唐诗大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卢仝(775~835年)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初“四杰”诗人卢照邻嫡系子孙。幼年就读于武山南麓的石榴寺,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成年后,离家出游,曾隐居洛阳、嵩山和扬州等地,生活清贫,喜好饮茶。他一生善交朋友,与文学家韩愈、诗人张籍、贾岛和孟郊多有来往。  相似文献   

9.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是北宋的一位著名茶人,他以创制小龙团茶和著作《茶录》闻名于世。我在1984年曾写了“蔡君谟与茶”,刊登在《福建茶叶》第4期上,现根据新收集到有关他的茶诗方面的资料,写一续篇,蔡襄有茶诗二十余首,这些茶诗,既是福建的珍贵茶事史料。又是中国茶文化的精品,特撰之以文供大家研究和欣赏。北苑十咏这十咏包括:出东门向北苑路,北龙、茶垄、采茶、造茶、试茶、御井、龙塘风池、修贡亭。纵观这十咏,它写了北苑的地理位置(第一、二首),贡茶(龙凤团茶)的采制和品尝(第三、四、五、六、十首),优质的条…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写到:元春忽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大家去猜。于是各人都把自己猜的写在纸上,送进宫去。至晚出来传喻:“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太监又将娘娘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新版《红楼梦》对“茶筅”有条注释:“茶筅,刷洗茶具的一种器具。”茶筅究竟是怎样一种茶具呢?我国古代茶书中,对茶筅是有不少记述的。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茶筅以觔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耳少),当如剑瘠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而剑瘠,则击拂虽遇而浮沫不生。”原来古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大量的茶叶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和茶叶历史的一库宝藏,其中有的表达茶树生长情况,有的介绍采制技艺,有的评论茶的品饮方法、功效等,内容丰富,记述真切,是深入研究我国茶叶历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诗中,提到了当时采下的鲜叶,经过加工焙成为“紫饼”的史实。欧阳修《送龙茶与许道人》的诗中,称颂龙茶的品质,不是凡茶所可比拟的。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描述了这里寺庙中,茶叶现摘现炒,满室茶香的情况,反映绿茶的第一道工序杀青,唐代即已应用。又如诗圣李白的《答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中,曝(晒)成仙人掌茶的诗句就含有现行晒青之意,这可以释为直接晒干,也可以理解为先经过晒后再行加工。这些诗词中即兴提到的茶事内容,往往都是史籍所  相似文献   

12.
一、源远流长中国是茶的祖国,源远流长。因此,“茶”也就很早地渗透进祖国的古代文学如诗词歌赋之中。远在西晋时代,著名文学家左思(约公元250一350年),便在他的《娇女诗》中写入了茶:“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该诗被陆羽收集在他的《茶经》之中,因此,《娇女诗》可以说是祖国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分茶始见于唐而甚于宋,她既是品饮,又是极具观赏性的一门艺术,称茶百戏、汤戏、茶戏、水丹青等,其特点就是能使茶汤的纹脉形成文字和图像。“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自古以来文人便与分茶结下不解之缘。文人游戏、品赏、论述和赞美分茶,对分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结合自身的饮茶体会,花了很大篇幅介绍茶。但茶在《本草纲目》哪个章节,这对很多初次接触该书的读者来说却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本草纲目》中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植物又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5大类。按照现今对茶这一植物的理解,大部分人肯定会第一反应将茶归为木部,李时珍却把茶归到《本草纲目》三十二卷果部四——茗。  相似文献   

15.
武夷茶诗是武夷茶文化的一个方面,为数甚多,此只就少见引用的,选录阅人十家之作十三首,聊添茶兴。魏杰《武夷杂咏》(四首选一首)杰字拙夫,自号鹤山樵者、桃岩居上,清陶县人。诗见《逸园诗钞》卷四:武夷深处是仙家,九曲溪山遍种茶;最是一年春好景,情歌日日来新芽。叶在衍.《武夷茶市》在衍室名“花南砚北之斋”,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闽县人。诗见《唐风集》页十拔尽新芽谷雨天,许多异种说岩前;泰西也有卢金榜,岁岁争输百万钱。伊秉经《清夫寄至新茶》秉缤字组似,号墨卿、默庵,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土,宁化县人。诗…  相似文献   

16.
童鑫  张盛 《茶叶通讯》2000,(2):46-48
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诗与茶文化有机而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诗与茶的独特的文化情结[1]。据不完全统计,唐代以茶入诗的诗作有341首,计113位诗人[2]。这些诗歌或对栽培、加工等茶事予以描述;或反映唐代贡茶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为文人骚客品茗鉴壶,怡神养性之作,极大地推动了唐朝茶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一道秀丽的风景。1 反映茶叶栽培、加工和贸易状况,初步认识茶的功效唐代茶诗中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当时茶的种植、加工等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资料价值。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云:“……  相似文献   

17.
火候(汤候)说具体就是烧水煮茶。饮食行业谚语日:“三分技术七分火”。茶道的火候就是用柴助风兴水,火煮水,水煎茶的三者协调关系,从而把茶的精华从水、火中提炼出来。许次纾在《茶疏》中指出:“茶滋于水,水籍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的有机联系。震钩在《天咫偶闻·说茶》也提道:“茶之妙用,全在火候。”田艺蘅也认为:“有水有茶,不可无火。非无火也,失所宜也。”都指出无火不成茶的重要性。“火候是指烧水的火力大小或是掌握温度高低的程度。煮水煎茶首要选择燃料,茶神陆羽主张用木炭,在《茶经》中云。“其…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的茶文化研究从何时开始,古代研究者认为从神农氏开始,茶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主要是根据《神农本草》(成书时间是在东汉)的上述传说。陆羽所以作此结论,一是神农氏把茶从无数草木中鉴别、分离出来:二是初步知道茶具有解毒作用,这固然可以作为茶文  相似文献   

19.
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一诗,确是茶史上,特别是制茶技术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值得重视。关于它的写作地方,过去长期认识模糊。最近,王威廉、周靖民在《中国茶叶》(1982年5期)上,发表“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作于何地”一文,通过较详细的考证,确认刘的“试茶歌”作于  相似文献   

20.
正茶,在苏东坡的人生中,是一位形影不离而又安静契合的伴侣;《次韵曹辅寄豁源试焙新芽》:"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诗中点明是戏作,实际上乃真心真情之作。在东坡心中,佳茗似佳人,宛转解音,可以清心,可以忘忧,更可以品禅悟道。苏东坡对茶道深有研究。"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