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018、2019年的4—11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天津近岸海域进行逐月调查,分析天津近岸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变化,以及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监测到鱼卵10种,隶属4目9科,仔稚鱼9种,隶属5目8科;2019年监测到鱼卵9种,隶属4目8科,仔稚鱼8种,隶属5目7科.20...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82、1993、2003和2008年渤海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27种减少到2003年的12种和2008年的14种。鱼卵、仔稚鱼个体资源数量下降趋势明显,2008年个体数量分别为1982、1993和2003年的31.58%、0.61%和5.77%。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年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有变动加快的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1993年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 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 2010年调查海域共采集鱼卵16 088粒、仔稚鱼2 487, 隶属于7141919, 其中, 鱼卵样品以鲱形目(Clupeiformes)最多, 鲻形目(Mugiliformes)次之, 而仔稚鱼样品以鲻形目最多, 颌针鱼目(Beloniformes)次之; 2011年共采集鱼卵9 948粒、仔稚鱼1 778, 隶属于4142121, 其中, 鱼卵和仔稚鱼样品均以鲈形目(Perciformes)最多, 鲱形目次之。2年间莱州和招远调查海域鱼卵样品的唯一优势种均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 仔稚鱼样品均以油 (Sphyraena pinguis)优势度最高, 但两海域均不存在仔稚鱼优势种。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稳定性以夏季最高, 春季次之, 人工鱼礁区的鱼类浮游生物量多于非礁区。综合分析认为, 人工鱼礁区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 但多为低级小型鱼种, 人工鱼礁对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效果需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鞍列岛人工鱼礁区鱼卵与仔稚鱼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人工鱼礁投放对鱼卵和仔稚鱼分布的影响,于2018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在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开展了4个航次的水平拖网调查。根据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对投礁区和未投礁区鱼卵、仔稚鱼的资源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在马鞍列岛海洋牧场共采集鱼卵5 642粒、仔稚鱼1 013尾,隶属于10目21科49种。鱼卵优势种为龙头鱼、短吻红舌鳎和小黄鱼;仔稚鱼的优势种为褐菖鲉、花鲈和小公鱼属未定种。投礁区和未投礁区鱼卵仔稚鱼的优势种种类组成基本一致,但是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投礁区各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未投礁区,与未投礁区差异显著,且春季投礁区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显示,春季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最为稳定,冬季群落结构最简单,夏、秋两季相似度较高,群落结构更复杂。研究表明,马鞍列岛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对鱼卵、仔稚鱼具有一定的聚集和庇护作用,温度(T)、盐度(S)、水体浑浊度(Turb.)等海洋物理环境因子对鱼卵、仔稚鱼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岱衢洋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团队分别在2010年5月—2012年2月春、夏、秋和冬季,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在此海域开展了8个航次调查。共采集到鱼卵1 042粒,仔稚鱼2 055尾,隶属于10目19科37种。鱼卵优势种为扁舵鲣和小带鱼等;仔稚鱼的优势种为鰉、鳀和中华小公鱼等。调查海域鱼卵的平均密度是8.40粒/100 m3,仔稚鱼的平均密度是14.85尾/100 m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和2011年春、夏季4个季节之间丰富度指数(D)、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鱼卵、仔稚鱼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匀,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得出,与鱼卵、仔稚鱼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盐度和海水悬浮物。研究表明,春、夏季是岱衢洋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该海域是鳀、扁舵鲣、中华小公鱼等中上层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育幼场。  相似文献   

6.
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及其生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阐述了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产卵场的生态特点。共鉴定68种硬骨鱼类的鱼卵、仔稚鱼,其中61种鉴定到种,隶属于7目、36科、56属。春季产卵的5种,春夏季37种,夏季7种,夏秋季4种,秋季7种,秋冬季1种,冬季1种,冬春季2种,春夏秋季3种。主要产卵场为海州湾渔场、青海渔场、石岛渔场和海洋岛渔场,形成产卵场的表层水温都在8℃以上,产卵的最适表层水温为15.0-23.0℃;盐度为31.50~33.00。并对海州湾的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的变化、高眼鲽的分布范围以及自然海域中浮性鱼卵成活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西沙、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种类丰富。现在已知这个海域栖息有鱼类五百种以上,其中经济价值高的鱼类有三十多种。这是一个渔业上尚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海域。  相似文献   

8.
渤海硬骨鱼类鱼卵和仔稚鱼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渤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种类41种,隶属7目27科38属,优势种类依次为科、石首鱼科、鲱科、科、科和舌鳎科。鱼卵、仔稚鱼分布几乎遍及整个渤海海域,产卵盛期密集中心为辽东湾中南部、渤海中南部至莱州湾西北部以及三湾的底部。并对主要种类鱼卵、仔稚鱼的数量分布及变化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相似文献   

9.
泉州湾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1-2002年在泉州湾海域分别进行4个季度月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泉州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和主要种类的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34种,分别隶属于14科21属。在数量上,鱼卵和仔稚鱼最高值均出现在春季(5月),其中鱼卵数量最大的种类是鳀科鱼类,约占总卵量34.2%。仔稚鱼则以鱚科鱼类最为丰富,占61.8%。在数量分布上,不论鱼卵或是仔、稚鱼均以9号站最为密集。这表明该区鱼类主要产卵期在春季。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东山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丰度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8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在东山湾(23°43 ′41″~23°52 ′05″N,117°28 ′27″~117°34′05″E)开展鱼卵、仔稚鱼的凋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东山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度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已分析鉴定的鱼卵仔稚鱼24种,其中16种鉴定到种,4种鉴定到属,4种鉴定到科,还有2种未能鉴定;春、夏两季东山湾鱼类生殖活动频繁,海区出现大量的鱼卵、仔稚鱼;鱼卵、仔稚鱼数量以脂眼鲱(Etrumeus tere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等经济鱼类为多;春季鱼卵密集区主要分布于东山湾中西部近岸水域,夏季鱼卵密集区分布在东山湾口塔屿附近水域;与福建其他海湾相比较,东山湾是洄游性经济鱼类重要的卵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及仔稚鱼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2年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冬、春、夏和秋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鱼卵仔稚鱼的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丰度在春夏、秋冬季变化较大,而在冬春与夏秋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在冬、春、夏、秋四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7.35 ind/m3、280.01 ind/m3、4.32ind/m3和14.78 ind/m3,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高峰季比东海提前了一个季节。冬春两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相近,在湾内和沿岸水域数量高于近海水域。相反,在夏秋季,丰度在近海水域明显高于沿岸及湾内水域。浮游动物在各季节不同的分布特征与该海域沿岸水、外海水和混合水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优势种经历了由春季的沿岸暖温种到夏季和秋季的外海暖水种到冬季的沿岸暖水种更替的过程。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冬季为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春季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夏季和秋季同为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主要优势种类的生态适应性决定了浮游动物总数量的分布特征。鱼卵、仔稚鱼在冬、春、夏、秋季的丰度为6.83 ind/m3、3.09 ind/m3、0.05 ind/m3、0.20 ind/m3,季节变化趋势与浮游动物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两者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食物饵料充足对鱼卵仔鱼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莱州湾蟹类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2012年渤海莱州湾海域(36°50'~38°40'N、118°40'~120°03'E)8个航次的蟹类资源底拖网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生物量、平均渔获尾数、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发现蟹类20种,隶属于12科、18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的经济种类,其余大多数为饵料型蟹类,日本蟳为7个航次的优势种,其它优势种类具有季节性差异。生物量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生物量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11年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最低。各月Shannon-Wiener指数分布在0.63~1.11之间;均匀度指数的范围是0.32~0.73;丰富度指数的范围是0.42~0.78。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莱州湾内蟹类群落可以划分为2组,胁迫系数(2D stress=0.14)。研究结果表明:1)受山东省休渔政策和增殖放流的影响,大型经济蟹类如三疣梭子蟹的生物量有所回升,多个航次的调查显示其已成为该海域的优势种,但是较上世纪90年代还有较大的差距,依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2)莱州湾内蟹类多样性水平依然处于较低状态,主要以小型、低质、饵料型的蟹类为主。3)莱州湾蟹类群落的划分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受2011年、2012年三疣梭子蟹放流以及水文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是菲律宾蛤仔的主要产地之一,资源量丰富,分布广,芙蓉岛近海自然苗种数量更多。历史上产量最高的 1979年仅芙蓉岛附近即产出 2 cm以下菲律宾蛤仔苗种近 1500 t。但由于耙网及吸蛤泵等的灭绝性酷渔滥捕,造成近年来苗种数量急剧下降,产卵场范围也逐渐缩小。至1998年,芙蓉岛近海的菲律宾蛤仔苗种产量仅200余吨,而且部分区域已经很少甚至灭绝。为了摸清该海域菲律宾蛤仔产卵繁殖的规律及其原因,对该海域采取必要繁殖保护措施以形成良好的天然采苗场,我们对芙蓉岛近海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重点探讨了菲…  相似文献   

15.
任中华 《海洋渔业》2014,36(3):193-201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0.82~3.55 kg·h-1,平均网获尾数为509~1234 ind·h-1。春季虾类资源量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夏季、秋季和冬季资源量主要分布在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虾类种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化范围为0.22~0.6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30~0.78,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26~0.46,且多样性指数均以冬春季节较高,夏秋季节较低。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冬季莱州湾虾类群落结构可划分为3个组群:莱州湾东南部近岸组群(A族群)、西部近岸组群(C族群)和湾口组群(B族群)。ANOSIM分析表明,冬季3个组群之间差异极显著,两两之间差异亦极显著;各组群典型种与组群间分歧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显;组群的划分与各水域环境关系较为密切。本研究旨在为莱州湾虾类的合理开发与保护及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 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殖放流地点和时间,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莱州湾头足类的资源现状,根据2011—2012年进行的9个月份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莱州湾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148网次共捕获头足类6种,隶属于3目、3科、4属。头足类生物量及个体数均以10月最高、3月最低,周年平均值分别为3 111.39 g/h和723.54个/h。枪乌贼为莱州湾头足类的绝对优势种,其周年的相对重要性指数为13 097。头足类个体数的空间分布随月份变化,6—7月以莱州湾中南部密度较高,8—11月以莱州湾中北部密度较高,3—5月头足类的密度整体较低。CLUSTER和MDS分析将9个调查月份分为4个群组,ANOSIM分析显示群组两两间的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性差异,SIMPER分析表明枪乌贼对群组区分的贡献最大。头足类的个体数分布与浮游动物密度的相关性最高。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是影响莱州湾头足类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的首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莱州湾头足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9-2013年每年8月在莱州湾水域进行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100种资源种类,其中鱼类56种;渔业资源种类和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13年渔业资源种类数为2012年种类数的84.4%,仅为2009年的60.3%,平均网获质量明显下降.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各生态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67-3.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70-3.83,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12-0.63.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分析表明,在相同的相似性水平上分组,组内平均相似性与组间相异性变大.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各年渔业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莱州湾渔业资源逐年衰退,优势种更替明显,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多样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沈长春 《海洋渔业》2011,33(4):361-367
根据2008年春季(5月5日、5月17日)和秋季(11月14日、11月30日)分别在三沙湾进行4次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及历史相关资料,对三沙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丰度分布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出现的鱼卵、仔稚鱼有35种(包括2种未定种类),比1990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了9种和12种;其中鱼卵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河口近岸海域鮻(Liza haematocheila)鱼卵、仔稚鱼的分布, 并探究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 根据 2020 年 4—7 月在黄河口近岸海域的产卵场调查和 2020 年 4—11 月的定置网渔业生产调查, 结合水温遥感数据, 分析了鮻的产卵期和鱼卵、仔稚鱼的空间分布特征, 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研究了鱼卵、仔稚鱼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4—5 月为黄河口近岸海域鮻的繁殖盛期, 鱼卵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近岸水域, 仔稚鱼在莱州湾和黄河入海口门水域均有分布。水温对鱼卵、仔稚鱼的分布和丰度都有重要影响, 11~14 ℃和 19~22 ℃范围内, 鮻鱼卵、仔稚鱼出现概率和丰度均较为集中; 盐度与鱼卵、仔稚鱼分布关系密切, 但对丰度影响不显著; 2~6 m 水深范围内, 鱼卵、仔稚鱼分布最为集中, 随着水深增加, 鱼卵、仔稚鱼出现概率降低。本研究结果为鮻资源养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