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8优216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增城丝苗型三系不育系广8A与自选的抗稻瘟病恢复系广恢2168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经过广东省2 a区试和1 a生产试验,表现丰产性突出,米质达国标和广东省标优质3级,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
增城丝苗型水稻优质不育系广8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8A是以含广东野生稻亲缘的优质早籼稻增城丝苗-8选为母本,与保持系1325B(粤丰B/26)杂交制保后再与325A测交并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增城丝苗型稻米品质,配合力强,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2010年7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以广8A配组选育的广8优98、广8优169和广8优2168等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省级区试中呈现丰、抗、优高度协调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广8优30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和四川金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优质籼稻不育系广8A与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增城丝苗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后期转色顺、熟相好、丰产性好、谷粒细长、米质优、饭味佳,2019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在广东粤北和中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南稻作区作早稻,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广8优2156是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增城丝苗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广8A与香型恢复系内香恢2156配组育成的感温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熟色好、米质优、饭味佳等特性,适宜在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种植,广东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R238是利用R229株系的一个单株和七山占的杂交一代与长丝占杂交选育出的新型丝苗型恢复系.与不育系中A和Y华农A分别选配出中优238和华优238,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利用恢复系R238与不同不育系所配的系列组合综合性能好,很大程度上解决优质和抗性之间的矛盾,解决目前主栽杂交水稻组合长期存在的米质优质化和高抗病相结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杂交稻,本文采用优质不育系×优质恢复系的优优配组技术路线,选用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成恢727配组而最终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宜优727,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132).该组合不仅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好和抗逆性强等特点,而且稻米品质达到农业农村部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NY/T 593—2002)二级,实现了杂交稻品质与产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Ⅱ优725是四川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8A与优质恢复系绵恢725杂交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显著特点、先后通过四川、贵州、湖北省品种审定,是四川省重点推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杂交水稻育种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九五”期间,广东省杂交水稻育种利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共计育成通过省品种审定新组合24个,国家品种审定新组合10个,育成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优质新不育系4个,与“八五”比较,“九五”期间育成的新组合在综合品质性状上取得了明显改善,其中998系列和培杂系列杂交稻组合正发展成为广东省当家组合。  相似文献   

9.
贵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优质三系保持系广8B为母本与自选保持系中间材料“(58S/天丰B//天丰B)F2//增丝选/325B”杂交,之后经多代定向选择并选优良单株与广8A测交与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水稻三系不育系,2019年10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强、开花习性好、闭颖性好、易繁制种等特性,已组配贵优55、贵优华占、贵优9822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0.
肖培村 《作物研究》2004,18(4):263-264
内香优3号   品种来源:内香优3号是四川内江杂交水稻中心利用自育的优质浓香不育系内香3A与抗病优质恢复系内恢99-14配制的香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稻米品质优良,稻米有清香味,抗性强,易栽培,具有优质、高产、高效特色,特别适应稻作生产品种结构调整对新品种的需要.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9,(1):6-13
丰八占是广东优质稻育种史上首个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优良、抗病、高产新品种,其衍生系列品种黄华占、黄莉占、黄粤丝苗、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及其配制的杂交稻组合在中国南方稻区年面积推广超过300万hm2,引领了中国南方稻区优质稻产业化进程。2000年本团队依据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和杂种优势假说,提出应用广东常规优质稻育种优势创新恢复系,全面提升杂交稻优质、高产和广泛适应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构思,经过15 a的努力,在2015—2018年育成了黄华占、黄莉占、黄粤丝苗、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系列优质杂交稻组合27个,68次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含引种许可)。对丰八占衍生部分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系谱和综合农艺性状分析,探讨其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2.
恒优丝占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恒丰A×丝占(广恢998/蓉恢906)杂交选配的籼型三系杂交晚稻品种,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19年永定区引进恒优丝占作早、晚稻进行新品种区试、示范,表现适应性广、抗性强、优质、高产、抗倒伏等特征特性。总结了恒优丝占在龙岩市永定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9,(4):84-86
五优305是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籼稻不育系五丰A与优质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8年4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天优122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自选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的抗稻瘟病恢复系广恢122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稻米品质优、稻瘟病抗性强和生态适应性广等特性,适合华南早晚季种植和南方稻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以粤光S为不育基因供体,与具有广东野生稻亲缘的优质常规稻种质增城丝苗-8选杂交,经多年系谱选择和测交筛选,育成水稻光温敏不育系广3S.该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抗寒性强、配合力强、米质较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性,2010年7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以广3S组配的广两优931、广两优802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在广东省区试中呈现丰、抗、优协调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广8优61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广8A与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恢复系绵恢6139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其亲本特性以及四川绵阳的气候特点,基于2018—2020年在绵阳的制种情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超级杂交稻五丰优615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丰优61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恢复系广恢615与籼型不育系五丰A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4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2014—2018年连续5 a均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用具有广东野生稻亲缘的优质常规稻种质增城丝苗-8选与三系保持系五丰B进行杂交,经多年系谱选择后与具广东野生细胞质源的不育系1070A测交和回交,育成新质源早籼稻不育系盛世A.该不育系具有稻米品质较好、配合力强、抗病性好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于2010年7月通过广东省专家技术鉴定.所配组合盛优668、盛优8号和盛优568在广东省早稻区试中表现丰、抗、优协调,于2011年1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绵恢6139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抗稻瘟病材料成恢21为母本、优质恢复系绵恢993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株叶形态好、米质优、配合力高、稻瘟病抗性强等特点。利用绵恢6139已组配了川优6139、广8优6139、泰丰优6139等6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组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最近十余年,是我国杂交稻优质化从修订审定指标引导到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回顾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于完善和指导未来的水稻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试验材料与数据来自2009-2020年我国杂交水稻主要品种的推广面积统计汇总、品种审定试验结果及品种系谱资料。分析了各主要稻区优质杂交稻品种的推广应用总体情况,梳理了主要优质杂交稻品种利用的不育系、恢复系及各系列品种推广面积,还回顾了各稻区主栽品种更替历程。【结果】这一时期,我国优质杂交稻品种推广面积持续快速增长,各主要稻区品种优质率显著提升,但高档优质稻品种仍然缺乏。优质杂交稻品种的亲本来源比较单一,集中于15个骨干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此外,分析结果还显示我国各主要稻区主栽优质杂交稻品种总体上进行了1~2次大规模更替。【结论】过去12年来,得益于水稻科研育种技术创新驱动,我国杂交稻优质化育种进程明显加快,各稻区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不断涌现,推广面积快速增加,生产主推优质品种比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