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构筑了牢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目前尚存在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区域存在空缺,自然资源产权复杂,总体规划滞后,保护与地方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文中从政策、管理、资金、人才与技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发展措施,助推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缪绅裕 《绿色科技》2024,(3):122-125+130
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68个自然保护地的巴戟天属3种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巴戟天仅在其中9个自然保护地(占全部68个保护地的13.24%)的19处生境发现79株;大果巴戟在3个自然保护地(占4.41%)4处共发现4株;假巴戟11个自然保护地(16.18%)33处共发现95株。指出了这3种药用植物野生状况均不容乐观,提出了应加强就地保护,并采取同步进行宣传教育、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综合保护措施,以期为巴戟天等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保护地的生态功能并因地制宜调整管理措施,亟需积极探索其除主要保护对象外的伞护效应或间接价值。由于巍山隆庆鸟道雄关州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旅鸟为主的保护地,对其他生物类群关注较少,其生物本底资源不清。为掌握该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现状,探讨候鸟迁徙通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作用,采用样点法、样线法、红外相机陷阱法和环志法对保护区的鸟兽多样性进行了全季节的调查。结果显示:共纪录到鸟类15目51科255种;兽类7目13科14种。除了秋季旅鸟外,该保护区还可为113种留鸟,35种夏候鸟,24种冬候鸟,14种兽类提供栖息地,其中包括保护或受胁物种23种。该研究提供了巍山隆庆鸟道雄关保护区鸟兽多样性本底信息,可为国家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整合提供重要数据;同时也提示了候鸟迁徙通道亦可对其他生物类群提供间接保护作用,建议保护管理部门加强全季节、多类群的监测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在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范围的基础上,编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广东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基于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结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区域内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  相似文献   

5.
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5个自然保护地为例,通过调查评估、空缺分析和边界优化等方法,对该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预案分析,同时明确了明溪县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优化了各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可有效缓解现有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历史遗留和现实矛盾冲突等问题,为推动明溪县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引入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以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为研究案例,探索自然保护地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研究自然保护地多类型、多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和融合管理,分析自然保护地不同数据类型特点。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求,研建数据、资源、监测、管理等4个独立模块系统组成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平台,从技术上解决多部门、多类型数据的传统管理、数据更新等问题,从管理上理顺自然保护地设立、调整、撤销以及建设项目等工作的线上流程,从应用上实现单个平台对自然保护地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撑了自然保护地的智慧化、便捷化管理,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的平台适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可推广至各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使用,以推进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现状及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的土地利用、森林起源和类别、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和景观资源等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多样性、典型性和脆弱性、稀有性和特有性、自然性等方面评估其保护价值。结果显示,云南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27.61%的湿地生态系统、57.90%的原始林、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重要的地质遗迹、自然风景资源在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状况的全面掌握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以及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邵丹 《国土绿化》2023,(2):48-52
<正>自然教育是全球公认的保护地重要功能之一,旨在提升公众生态意识、引导负责任行为,从而反作用于保护地生态保护主体功能。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达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这些都是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各类自然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为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观鸟活动在国内的盛行,非自然保护地的观测数据逐年增多,及时开展区域鸟类编目工作是掌握本底资源的基础工作。全方位地收集来自自然保护地的文献资料,统计整理2003—2021年西双版纳州观鸟数据,形成西双版纳州鸟类名录并分析其鸟类多样性。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有鸟类21目83科301属605种,其中留鸟占比70.58%。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60种,其中110种仅分布于个别县市,有118种鸟类被评估为受威胁物种,需要重点关注。各县市鸟类种的相似度一般,但科的相似度较高,全州鸟类属-科多样性较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西双版纳州鸟类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借鉴国际保护地管理先进经验,首次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估.通过评估,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建设、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资金投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管理考核评估制度等促进保护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整理与补充调查,核实昆明市各保护地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分布现状。结果表明,昆明市记录有陆生野生动物27目89科4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7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59种,分布于已建保护地范围内的有67种,保护地范围外4种,保护率94.37%。针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保护管理的有效性,开展重要生境生态修复,开展本底调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等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分布于新疆南疆的国家沙漠自然公园、国家湿地自然公园等10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调查了解,结合现状,分析了南疆自然保护地在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给提高兵团保护地建设与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存在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问题严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土地权属复杂混乱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由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服从大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尊重自然法则,实现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物文化多样性指自然和文化系统所展示的全部多样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复杂联系,被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与景观管理实践。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作为一种综合、包容、可持续的研究方法,为自然保护地优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文中介绍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国内外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在优化自然保护地功能区与范围、应对资源管理矛盾、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等领域的应用实践;结合生物文化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展望了生物文化资源预警平台、生物文化产品开发及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等未来应用方向,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工作提供参考,助力自然保护地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2020,(1):64-67
一、《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政策支撑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回答“为什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怎样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怎么管好自然保护地”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我国现实,对接国际做法,大胆改革创新,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自然教育的广东乡村自然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研究乡村资源和农户意识对乡村自然教育发展的支持状况,以广东省为例,选取100个绿美古树乡村,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等方式,从乡村的主要自然资源特色分析和乡村自然资源利用两个方面,对乡村和农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各绿美古树乡村本底资源丰富,支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多为传统农业;绝大部分村民已形成自发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对于自然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尚未能自发组织开展进行自然教育活动。针对这些现状,文章从政府、社会、乡村以及村民自身等方面对乡村自然教育发展的可能路径进行了相关讨论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域自然保护地类型丰富,分布广泛。通过梳理江西省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以保护为目标、以空间优化为重点、以生态管控为手段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技术路径,以及"四园七区多点五廊"的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构想,并对国家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地分区及目标管理等关键内容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当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评选结果出炉。一、《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政策支撑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回答"为什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保护地"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我国现实,对接国际做法,大胆改革创新,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对中国自然保护运动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的现状,提出了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组成等观点,并提出了构建国家森林、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地作为管理严格的特殊生态环境区域,不仅为人类发展提供着各种资源,而且其自身运行与发展影响着更为广泛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该文基于大庆市湿地自然保护地的数量、独有特征以及保护管理现状展开归纳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及对策,应对目前自然保护地管理面临的种种困境,以促使大庆市自然保护地的健康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