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柴达木黑果枸杞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资源目前处于野生闲置状态,人工育苗、造林及加工利用基本处于空白,对其生态特性的研究深度和人工繁殖关键技术掌握得较少。为了更准确了解黑果枸杞特点和生态规律,开展黑果枸杞人工驯化技术研究,采取容器育苗及造林试验,全面了解黑果枸杞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及部分特性,并掌握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为人工繁育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2.
利用硬枝扦插育苗、根糵繁殖育苗、压条繁殖育苗等,阐述了黑果枸杞无性繁殖技术,为武威荒漠区规范化种植黑枸杞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黑果枸杞作为重要的经济、生态植物,其栽培管理及产业前景逐渐被人们看好。该文根据辽宁地区黑果枸杞育苗和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以及对已有黑果枸杞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创新,摸索出垄作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提出适宜辽宁地区生产的黑果枸杞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永靖县黑果枸杞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黑果枸杞食药、经济、生态价值及资源分布、生长习性、育苗地概况,从采种、繁殖及管理等具体方面介绍黑果枸杞人工育苗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黑果枸杞种子萌芽率低、前处理时间长及造林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本文采用1%的KNO_3溶液对黑果枸杞种子进行前处理,并对其高效育苗技术及造林管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的KNO_3溶液可促进黑果枸杞种子萌芽,提高出苗率;黑果枸杞育苗时温室环境调控下采用基质可确保成苗率;黑果枸杞造林树体管理中,可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效结合起来,即在修剪时可将结果量大的枝条剪下来以采集黑果枸杞果实,但是所剪结果枝条不能低于其总枝条数的50%,以促进黑果枸杞枝条更新,这样既可确保其生态效益,又可适当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民勤县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苗木异地调运成本高,且异地调运苗木栽植成活率低的现状,综合考虑干旱沙区条件下黑果枸杞生长发育特点,从种子育苗、扦插育苗、苗木栽植等方面有所创新,提出对策,总结出民勤县黑果枸杞苗木繁育及人工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黑果枸杞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是忻州市近年来重点推广栽植的优良经济林树种。介绍了黑果枸杞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以及在忻州市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民勤县西渠镇优质野生黑果枸杞(Lycium ruchenicum)种子为试材,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对黑果枸杞种子育苗出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均对提高黑果枸杞种子育苗出苗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以采用化学杀虫杀菌剂拌种处理效果最佳,出苗率最高;而用温水浸种处理黑果枸杞种子与对照直接播种,出苗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黑果枸杞温室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黑果枸杞健壮母树2年生~3年生枝为试材,通过温室扦插育苗试验,探索插穗采集时间和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GGR)对黑果枸杞温室扦插育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黑果枸杞扦插育苗时春天采集插条成活率高;春天采集的插穗用浓度为150 mg/kg的GGR处理,可使成活率提高到74.0%,扦插黑果枸杞苗最高苗高为40 cm,最大地径0.36 cm.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野生珍贵经济树种黑果枸杞的利用价值、开发前景和盐碱地种植技术。包括园址选择、整地施肥、育苗技术、苗期管理、幼树期管理、成年树管理。管理技术包括中耕除草、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黑果枸杞花期果期较长,抗病力强,病虫害极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几年来对黑果枸杞主要繁育途径的研究,总结出黑果枸杞播种育苗主要技术措施要点,包括圃地选择、播种环境、苗床制作、种子准备、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播种出苗率达到85.4%,合格苗出苗率达到78.3%。  相似文献   

12.
黑果枸杞是我国西北部分地区特有的一种多年生耐盐、抗旱、防风固沙、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灌木。对甘肃酒泉市黑果枸杞资源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前景,提出了黑果枸杞的开发利用措施,为更好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黑果枸杞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蕾 《绿色科技》2019,(17):107-108
为测定野生和种植黑果枸杞中原花青素、维生素B1、多糖的含量,给种植黑果枸杞的研发提供依据。采用盐酸-正丁醇法测定了黑果枸杞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荧光法测定了维生素B1的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了黑果枸杞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种植黑果枸杞的原花青素、维生素B1、多糖的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且种植黑枸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枸杞的1倍。5个种植区黑枸杞3个指标含量有差异。种植黑果枸杞与野生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多糖、维生素B1含量比较是升高趋势,种植黑枸杞成分含量存在地区差异,提示种植黑果枸杞时需要选择适合的种植区。  相似文献   

14.
郭晓雯 《山西林业》2022,(S2):64-65
自然条件下繁育的黑果枸杞实生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育黑果枸杞苗木。从苗床准备、组培苗温室锻炼、苗木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黑果枸杞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半干旱黄土区水平梯田内人工引种栽植野生黑果枸杞与原产地野生黑果枸杞生长状况的比较,确定黑果枸杞生长变化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平梯田内引种栽植7年的黑果枸杞植株下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植株间,野生黑果枸杞植株下和植株间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相差较小;(2)水平梯田内引种栽植7年的黑果枸杞其株高、冠幅、冠幅体积和分枝数均显著高于野生黑果枸杞,人工栽植黑果枸杞其株高和冠幅分别是野生的4.4倍和4.5倍,同时人工栽植黑果枸杞其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显著高于野生黑果枸杞;(3)野生黑果枸杞地上和地下生长量均与0—100 cm土壤水分呈负相关,且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影响了野生黑果枸杞的株高和冠幅;人工栽植黑果枸杞生长量与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小。半干旱黄土区水平梯田栽植黑果枸杞可快速、稳定生长,并可提升植株下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研究结果为黑果枸杞在半干旱黄土区退化人工林草地修复改造及推广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4—2015年黑果枸杞嫩枝扦插育苗试验在全光喷雾条件下,平均生根率达91%。不同扦插基质育苗试验,采用炉渣扦插育苗生根率达95%。裸地扦插留床苗较床内扦插移栽苗高生长提高162.5%,不同处理扦插试验经根系效果指数分析,扦插基质采用炉渣灰、ABT生根粉处理、插穗长度10cm为最佳组合。试验的成功,为黑果枸杞苗木的培育提出了快速有效的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给黑果枸杞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野生状态和人工栽培条件下青海黑果枸杞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与野生状态环境条件的差异明显造成黑果枸杞叶片、果实、枝条的形态变化。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与野生状态的黑果枸杞在纵径、横径、单果鲜质量3个指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平均单果鲜质量比野生的增加0.12 g,是野生状态下的1.86倍,并使果实更加饱满。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叶长、叶宽、叶面积明显增大,这是生长条件良性变化导致叶的形态特征的响应与适应。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叶形指数和叶面积的增加,更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野生条件下黑果枸杞枝条短粗,刺多而密,人工栽培使枝条生长加快,棘刺减少,易于果实采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黑果枸杞的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引种后应用方向,认为黑果枸杞可应用在家庭庭院种植、生态防护、营造经济林等方向。在黑果枸杞产业发展应用中应注重结合良种选育、科学制定黑果枸杞产业深加工发展规划,使得黑果枸杞产业健康发展,赢得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格尔木产黑果枸杞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种时间的种子质量和发芽率,拱棚、覆盖、露地等不同育苗方式和0.3、0.6、0.9cm等不同播种育苗覆土厚度对出苗的影响以及黑果枸杞幼苗生长规律,结果为不同采摘期所采种子质量与发芽率不同,8月中旬所采种子平均千粒重1.2g,发芽率88.9%,优于10月上旬采集的千粒重(0.9g)和发芽率(69.6%);不同育苗方式对出苗期、出苗率等有影响,拱棚育苗出苗早、出苗整齐、发芽率高,露地育苗出苗最晚、出苗最不整齐、出苗率最低,覆盖育苗介于之间;播种覆土厚度对播种出苗迟早和出苗持续时间有影响,对出苗率影响不显著,覆土越薄越有利;生产中应采取拱棚或覆盖育苗方式,覆土厚度0.3cm;黑果枸杞1a生幼苗高度、地径等生长分为3个时期即缓慢生长前期、快速生长中期、缓慢生长后期,缓慢生长前期幼苗弱小、抗逆能力弱,应注意洒水,适时盖、揭塑料拱棚或覆盖物等,保暖、保湿、遮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黑果枸杞的转录组数据开发适合枸杞的EST-SSR引物,用于分析评价枸杞品种和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黑果枸杞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NCBI公共数据库已经发表的黑果枸杞果实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枸杞的EST-SSR分子标记,合成了符合设计标准的182对EST-SSR引物,经过扩增和多态性筛选后,将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30份枸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182对引物中,有176对引物可以扩增出条带,共筛选出20对多态性好、有特异性的引物,其多数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8条。使用20对引物在30份枸杞材料中共扩增得到121条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05条,有效等位基因数(N_e)的均值为1.473 1个,Nei’s多样性指数(H)的均值为0.291 7,Shannon信息指数(I)的均值为0.451 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667,3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9 2~0.991 8,表明品种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份枸杞材料被分为6个组,黑果枸杞与红果枸杞明显归于不同类型,不同种源地的黑果枸杞可以明显区分,相同省区或相近地区的材料多聚在一组,由此推测,这与其种质遗传成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关。整体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来源信息基本对应。【结论】红果枸杞栽培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甘肃的黑果枸杞与青海、新疆的黑果枸杞材料之间其遗传多样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利用黑果枸杞转录组数据开发出的SSR分子标记,不仅适用于枸杞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还可适用于黑果枸杞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