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127.08°E,46.88°N)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300 m2实验单元中,设置1个水稻常规单作对照组(RM)和3个“绥粳4”水稻与体质量(1.02±0.16)g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Ⅲ期幼蟹共作组(RCC)。蟹密度分别为22 500只/hm2(RCCI)、45 000只/hm2(RCCⅡ)和67 500只/hm2(RCCⅢ),每组3个重复。稻蟹共作组单元在距稻田埂1 m处开挖上宽0.6 m、下宽0.3 m,深0.4 m,不超过稻田总面积10%的梯形环沟。水稻6月2日插秧,7月6日投放长江水系Ⅲ期幼蟹,每天17:00投喂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9月下旬,统计水稻产量、养成扣蟹平均体质量,探究寒区稻-扣蟹共作模式下中华绒螯蟹与水稻的生长性能及水质理化因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个种养周期内,稻蟹共作RCCⅢ组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CCI组和RCCⅡ组水稻产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绒螯蟹终... 相似文献
2.
3.
池养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池养条件下幼螯(中华绒螯蟹幼蟹,下同)背甲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率略有差异,并揭示出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营养和溶氧相似的条件下,动蟹在适温范围内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根据对185只不同时期幼蟹的测量,计算出幼蟹背甲长对体重的关系式为W=0.4209L~(3.115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胰腺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草甘膦12、24、36、48 h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1、16.67、13.99、12.09 mg/L,安全浓度为1.9 mg/L;慢性毒性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草甘膦浓度达到0.6 mg/L后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草甘膦浓度达到0.3 mg/L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率显著降低,各组间平均蜕壳时间统计学显示无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时间暴露于低于安全浓度的草甘膦中依然会造成肝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水质对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又名河蟹 ,是长江水域中名贵的甲壳类动物 ,其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 14 % ,脂肪含量为 5 9% ,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 ,还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随着河蟹养殖事业的发展 ,天然苗种资源已供不应求 ,因此工厂化育苗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水体中各种理化、生物因子对工厂化河蟹育苗产量和质量的影响。1 物理因子1 1 光照河蟹幼体具有趋光性。光照强弱对氵蚤状幼体(Z)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 ,尤其当幼体到Z4、Z5期 ,幼体的趋光、聚群性更为强烈。光照有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 ,但过强的光… 相似文献
6.
7.
8.
9.
1试验准备1.1稻田条件试验在东阳市横店镇沈坎头村沈宝新的承包田里进行,试验田地处八面山山脚边,实际种稻及水沟面积为2亩。稻田土质为沙壤土,附近不到100米处有一水库,有水渠与试验田相通,保证用水充足,排灌方便,不旱不涝。1.2田间工程在稻田中挖一“井”字型水沟,水沟上宽2m、下宽和深都为1m,沟的面积不少于20%,同时将田埂加高加固,田埂高0.5m,宽0.4m,并夯实。进、出水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以防蟹的逃走。1.3安装防逃设施每隔0.5m插一小竹竿,然后将防逃塑料薄膜截成0.6m宽,其中0.1m左右埋入地下,露出地面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扣蟹阶段的池塘养殖效果,于2020年在江苏东台进行了3个品系(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大眼幼体的池塘养殖试验,比较了各品系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变化情况、最终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虽然3个品系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品系扣蟹平均体质量与亲本规格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为“长荡湖1号”B系>“长荡湖1号”A系>2龄早熟品系;(2)正常扣蟹单位面积产量和扣蟹总产量与亲本规格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此外,“长荡湖1号”B系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长荡湖1号”A系(P<0.05);(3)3个品系扣蟹的体质量主要分布于6.0~7.9 g和8.0~9.9 g的规格区间内,其中2龄早熟品系在小规格区间(<4.0 g和4.0~5.9 g)所占的比例较高,而“长荡湖1号”B系扣蟹在大规格区间(10.0~11.9 g和>12.0 g)所占比例较高,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4)各品系扣蟹的最终收益及投资回报率均随着亲本规格的增大而明显提高。综合来看,相对于2龄早熟品系,“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在扣蟹养殖阶段具有产量高、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市场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河蟹质量要求分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安全卫生指标。从扣蟹培育、池塘养殖和围栏养殖方面详细论述了无公害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的中华绒螯蟹养殖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洄游性、广盐性的甲壳动物。 19世纪前仅分布在中国与朝鲜西部,后来逐步扩大到欧洲,并已形成一定的产量。我国的学者从 50年代开始从河蟹的解剖学方面入手,进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 河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需求量日增,是我国淡水养殖名优水产品之一。由于河蟹的市场价格一直呈良好势头,使得河蟹养殖业得以蓬勃发展,主要养殖的省份是江苏、浙江、 安徽、上海、江西、湖北、辽宁等,全国的产量可达 10万 t左右。河蟹的集约化养殖日趋普及,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诸如河蟹种质资源的混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池塘养殖不同规格扣蟹的营养状况,以长江流域池塘养殖的4种规格(体质量,A组0.3~1.0 g,B组1.0~3.5 g,C组4.0~7.0 g,D组8.0 g)扣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分析的方法,研究其肝胰腺指数(HSI)及组织常规生化组成。结果:(1)随着扣蟹规格的增大,其HSI也明显增大,且通过回归曲线得知两者大体呈幂函数关系;(2)就肝胰腺常规生化而言,无论雌蟹还是雄蟹,肝胰腺中粗脂肪及灰分的质量分数均随着扣蟹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粗蛋白质量分数则与之相反,表现为随着扣蟹规格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3)就蟹体常规生化而言,雌、雄个体中水分及粗脂肪的质量分数均随着扣蟹规格的增大而显著降低,粗蛋白质量分数则随着扣蟹规格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扣蟹的HSI和常规生化组成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规格蟹种的营养状况较好,因此更适合于成蟹阶段养殖。 相似文献
15.
用RAPD技术识别中华绒螯蟹性别差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又称河蟹,是我国的名贵水产资源。本文用200个随机引物对河蟹的雌雄群体和个体进行了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分析,发现17个引物扩增出了群体水平的性别差异,其中的一个引物扩增出了个体水平的性别差... 相似文献
16.
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种群的生长特征,为更好地实施增殖放流提供参考。2016年5、8、9及11月,采用定制网捕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34只,运用FiSAT Ⅱ软件相关模块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死亡参数、生长特性、种群补充模式进行研究。样本甲壳宽16~73mm,体重5.8~175.3g;中华绒螯蟹生长参数,雌性为k=1.90、L∞=69.30mm、t0=-0.091,雄性为k=1.80、L∞=69.30mm、t0=-0.098;经变换甲壳宽渔获曲线法(Length-Converted Catch Curve)及刀刃式选择假设模型(Knife-Edge)估算中华绒螯蟹总死亡系数为4.51、自然死亡系数为1.50、捕捞死亡系数为3.01、资源开发利用率0.67;黄河口中华绒螯蟹大约在4-5月初孵出大眼幼体,经过生长发育,其最大甲壳宽可以在第3年达到70mm以上;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周期较短,成熟个体较小;种群补充模式分析表明,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种群补充单峰值出现在8、9、10月,此时间段与山东省所施行的禁渔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两种投饲模式下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养殖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扣蟹阶段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蟹种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的影响,自2016年5月中旬开始,分别用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饲喂淡化后的河蟹大眼幼体,比较两种投饲模式下蟹种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试验结果:(1)在整个养殖期间配合饲料组的蟹种平均规格高于传统饲料组,体质量增长率也普遍高于传统饲料组;(2)配合饲料组1龄性早熟个体的亩产(15亩=1 hm~2,下同)及其占总产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两个饲料组中1龄性早熟个体的平均规格差异较小,均为21 g左右;(3)配合饲料组蟹种的产量以及大规格蟹种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成活率稍低于传统饲料组;(4)配合饲料组蟹种的最终规格主要集中于3~6 g(42.61%)和6~9 g(24.57%)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而传统饲料组蟹种的规格主要集中于3 g(33.00%)和3~6 g(44.81%)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5)由于在平均规格、最终产量和销售价格上的优势,配合饲料组的最终净利润和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传统饲料组。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饲料,配合饲料可以提高蟹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故在扣蟹养殖中应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