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仙居杨丰山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笔者引进了11个杂交籼稻品种和3个籼粳交品种,在杨丰山村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考察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和抗逆性。结果表明,中64优华占产量优势明显、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备选品种;桃优香占的米质特优、产量适中,可用于高档稻米的订单生产。  相似文献   

2.
广8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增城丝苗型优质不育系,具有广东丝苗型稻米品质、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好、配合力强和综合农艺性状优等特性。截止到2021年,以广8A为母本组配的系列杂交组合已有39个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品种审定,尤其是广8优165、广8优169、广8优2168和广8优金占均较好地达到了品质、产量、抗病的协调统一;同时,这4个品种在生育期上互补性强,满足了广东省各个稻作区对早、晚稻的种植需求。它们的推广应用,优化了广东省杂交水稻品种结构,为广东省杂交水稻的优质化更新换代作出了较大贡献。2013年以来,这4个广8优系列优质杂交稻品种多次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区试对照品种。2019年,“丝苗型优质杂交稻广8优系列组合推广应用”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25年来育成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我国近25年来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状况和未来品质改良重点,分析了我国自1984年以来育成的4495份杂交籼稻组合的10项米质指标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表明,检测的4495份杂交籼稻材料10项米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为34.2%~98.1%,平均78.5%。5项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质量指数)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材料占29.9%。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8年3个不同时期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10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64.2%、71.1%和81.4%,质量指数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4.5%、86.4%和88.5%。2001-2008年期间育成的杂交籼稻材料5项主要米质指标全部达到优质标准的占32.9%,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分别高18.0和11.9个百分点,表明2001-2008年育成的杂交籼稻组合的米质总体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组合。博优、中优和培优系列组合的米质较好。分析同时指出,我国杂交籼稻组合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较低,仅34.2%和55.1%,是未来杂交籼稻米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2014年在华中地区选取7个试验点种植超级杂交中稻新组合9个和对照品种1个。通过对新组合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春优1028适合在永州和三明试验点进行推广试验;春优1058适合在怀化和三明试验点进行推广试验;64A/Q恢28适合在长沙、永州和黄冈试验点进行推广试验;赣优K6适合在长沙、乐平和三明试验点进行推广试验;嘉糯两优6号适合在长沙和怀化试验点进行推广试验;内6优454除黄冈试验点不适合推广外,其余试验点均可进行推广试验;红两优3953适合在乐平和三明试验点进行推广试验;50A/R3470和两优2918可以淘汰。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2016,(5):10-11
深优9519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用深95A与R631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抗白叶枯病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中稻种植。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在建阳区作烟后稻种植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建阳区种植的烟后优质稻新品种,以天优华占为对照,对7个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作烟后稻进行了对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甬优9号、臻优177、广8优673、泸优明占和深两优5814等品种产量及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泰丰优656生育期较短,产量较高,米质优,这7个优质稻品种均可在建阳区作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衡阳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2021年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收集了万丰优818等10个部标优质二级杂交中稻品种和南晶香占等2个部标优质二级以上常规稻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调查对比各个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构成,再结合各个品种的米质检测结果和灌浆结实期的日平均温度,得出以下结论:(1)参试的12个优质中稻品种中,晶两优1468、万丰优818、Y两优1577和臻两优5437产量分别为10.50、10.66、10.52、10.55 t/hm2;(2)优质中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晶两优1468、华浙优261、南晶香占、19香4个品种在灌浆期高温条件下米质达到部标优质二级标准;万丰优818、Y两优1577、臻两优5438这3个优质中稻品种米质形成关键期更易受高温影响,主要影响指标为碱消值和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8.
新两优6380系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D208与光温敏核不育系03S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高产稳产,在2004—2006年江苏和国家中籼区试中,产量均居参试组合第1位,比对照极显著增产;耐纹枯病、抗褐飞虱,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强,综合抗性突出;米质优良,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适应性广,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中上等肥水条件下作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2016年在仪征市丘陵山区示范种植10个杂交中籼稻品种(组合)。通过种植对比:隆两优华占、旺两优911、和两优713三个品种(组合)的实收产量分别为801 kg/667 m~2、665 kg/667 m~2、651 kg/667 m~2。该三个品种(组合)本年度试种产量表现突出,综合对比所有试种杂交中籼稻品种(组合)的生育期、抗倒性、抗病性等生育特性及抗逆表现,可在仪征市范围内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先红优82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先红A为母本,桂826为父本配组育成的弱感光型优质杂交晚籼稻新组合,2020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食味及稻米品质优、抗倒伏、适应性广,适合在广西桂南稻作区、桂中南部适宜种植弱感光品种的区域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广8优30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和四川金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优质籼稻不育系广8A与恢复系广恢305配组育成的增城丝苗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后期转色顺、熟相好、丰产性好、谷粒细长、米质优、饭味佳,2019年分别通过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在广东粤北和中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在桂南稻作区作早稻,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9,(6):81-82
软华优535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自育不育系G软华A与自育恢复系R535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植株形态优良、产量稳定、米质优良、易制种等特点。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桂南地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4,(5):83-85
两优289是湖北谷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于2012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总结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徽两优6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徽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与恢复系扬稻6号选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于2008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Ⅱ优725是四川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8A与优质恢复系绵恢725杂交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等显著特点、先后通过四川、贵州、湖北省品种审定,是四川省重点推广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博Ⅱ优859是博白县农科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博ⅡA与自育恢复系859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表现株型适中、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米质优良、抗性好等特点,于2005年1月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适宜于北纬23.5°以南地区作晚稻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7.
野籼粘8号是用桂野占2号/特籼占13//IR24杂交育成的感温型优质籼稻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突出,米质达国标优质三级.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一般每667m^2产量450kg,高产田块可达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广8优2156是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增城丝苗型优质籼稻不育系广8A与香型恢复系内香恢2156配组育成的感温型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熟色好、米质优、饭味佳等特性,适宜在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种植,广东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9.
Ⅱ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用Ⅱ-32A作母本,闽恢330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属重穗型杂交籼稻,表现米质好、产量高、稳产性好、熟期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抗性较强,适宜种植区域广,200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武夷山市作中稻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极难防治,为筛选出适合在白叶枯病发生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抗性品种,选择仙居县主栽的7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下各镇病区开展小区试验。结果显示,甬优12号和浙优18在药剂防控的条件下表现较好,病叶率低于80%、病情指数15.0左右,产量达到10.50 t/hm2以上,相对适合在病区种植;中浙优8号(CK)表现极感病,产量损失严重,不适合在病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