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噩耗传来,作为袁隆平老师在安江农业学校首届学生的我,顿感万分悲痛!回忆起1953年8月袁老师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来安江农校任教,就担任我农30...  相似文献   

2.
杨远柱 《杂交水稻》2022,(S1):216-218
<正>湘江呜咽,麓山俯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袁隆平老师,因病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伟人陨落,山河失色,天地同悲。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将一生倾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曾凡荣  王静  蒋青 《杂交水稻》2022,(S1):178-180
<正>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因病逝世,与爱着他的人们永远地告别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再一次回顾袁隆平院士卓越的贡献,感佩袁隆平院士高尚的品质,是致敬与传承,也是最好的缅怀。  相似文献   

4.
袁定阳 《杂交水稻》2022,(S1):314-316
<正>我是袁隆平的三儿子袁定阳。2021年5月22号下午1点07分,父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送别的那天下午,灵车缓缓驶出湘雅医院,途经湖南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前往明阳山殡仪馆,自发前来送行的人群,挤满了道路的两边。长沙花店里的菊花全部售罄,告别厅外排队的人群,足有两公里。“袁老师,一路走好!”“袁爷爷,一路走好!”……那一声声呼喊,撕人心肺、悲痛欲绝!这几个月来,我经常处在恍惚之中,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怀念父亲的日子里,我时常想到父亲的两封信。第一封是父亲写给我的信。  相似文献   

5.
吕川根 《杂交水稻》2022,(S1):83-87
<正>享誉全球的农业科学家、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2021年5月22日在长沙逝世。国士仙逝,举世追念。袁隆平先生开创了杂交水稻研究新领域,丰富和发展了水稻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缓解世界粮食短缺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社会创造了极大财富。  相似文献   

6.
赵树丛 《杂交水稻》2022,(S1):26-27
<正>2021年5月22日,我在海南乐东尖峰岭考察爱自然基金会的自然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到了东方大田自然保护区。岛上热浪冲天,气温高达37度,午后,我收到了一条不愿相信但又准确无误的消息,令我周身发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乎全国的主流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都在沉痛宣布:“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长期从事“三农”工作,一直高度关注粮食生产,从内心崇敬袁老,我们也是忘年之交。  相似文献   

7.
黄培劲 《杂交水稻》2022,(S1):66-68
<正>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于我而言,是个最黑暗的时刻,敬爱的袁隆平老师与世长辞!每每想起老师对我的栽培、提携,我都会感激涕零,往事言犹在耳,历历在目。一、“这个成果,我亲自给你鉴定!”初次得见袁隆平老师是在1992年1月13日,袁老师正主持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国际水稻无融合生殖会议。彼时的我,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一套能够有效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方法。在此次国际会议召开的前一天,袁老师从助手冯玉秋先生处获悉,我有方法能够大幅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于是让我13号来长沙汇报。当天中午一见面,袁老师就对我说,“给你半个小时,你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我汇报了20分钟,袁老师听后非常高兴,“啪”的一声,用力拍了一下大腿,手上的烟灰都散落在裤子上,大声说:“这个成果,我亲自给你鉴定!”然后接着说,“今年4月份,  相似文献   

8.
熊穆葛 《杂交水稻》2022,(S1):164-166
<正>湘水河畔传噩耗,马坡岭上失亲人。公元2021年5月22日,世界著名农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星城长沙与世长辞。巨星陨落,人们痛心。三湘大地,哀嚎动天。芙蓉国里,泪如倾盆。人们深情呼唤:“袁院士,您别走!”“袁爷爷,我爱您!”……袁隆平走了,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但袁隆平的音容笑貌及其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永留人间。袁隆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9.
夏胜平 《杂交水稻》2022,(S1):236-238
<正>2021年5月22日,我们敬爱的袁隆平老师与世长辞。袁老师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逝世,是我国和世界农业科学事业的重大损失,对此我们深感悲痛。我与袁老师交往长达35年,袁老师出生于1930年,我出生于1958年,年龄上相差一代,可谓忘年之交。但由于事业和志趣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钱前 《杂交水稻》2022,(S1):307-308
<正>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们心里非常悲痛。我本人在年轻时就认识了袁隆平先生,接受过袁老师的很多指点,袁先生经常鼓励我们创新,贵在创新是他的精神,也是他一辈子所做的事情。“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这种大国基石,正是袁隆平这样的前辈们努力付出的成果,使我们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他们的功绩将永留青史。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1月 12日 ,袁隆平院士收到由以色列沃尔夫奖励基金会发来的传真 ,祝贺他因成功研发杂交水稻技术并发现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理而获得 2 0 0 4年度“沃尔夫奖”。该奖在农业方面的奖项由袁隆平院士与美国康奈尔大学StevenD .Tanksley教授共同获得 ,奖金 10万美元 ,将于 2 0 0 4年 5月 9日由以色列总统MosheKatsav先生在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颁奖。袁隆平院士荣获以色列“沃尔夫奖”$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辛业芸  相似文献   

12.
赵炳然 《杂交水稻》2022,(S1):279-281
<正>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老师离开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向袁隆平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高度肯定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袁老师过世后,社会各界许许多多中青年、老人孩子特地赶到长沙雨中排长队送袁老师最后一程,或通过各种方式缅怀袁老师。  相似文献   

13.
赵炳然 《杂交水稻》2022,(S1):317-318
<正>我叫赵炳然,1987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十多年来,一直跟随袁隆平老师开展南繁科研工作。2021年5月22日,我们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袁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他的学生,我一直守候在灵堂前,锥心之痛无法言表。23日一大早,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步履蹒跚地来到灵堂前,深深鞠躬后,一下子匍匐在地上嚎啕大哭,边哭边念叨:“袁老师啊,我们舍不得您走啊。”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11月 13日 ,菲律宾国家农业部部长洪·露易斯P·劳伦佐 (Hon .LuisP .Lorenzo)先生一行 6人 ,专程来到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拜访和感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部长先生首先充分肯定了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的成功推广给菲国农民提高水稻产量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指出推广杂交水稻是菲律宾实现粮食自给、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最好途径 ,杂交水稻在菲律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 ,对袁隆平院士为杂交水稻在菲律宾的成功推广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做出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代表菲律宾国家农业部授予袁隆平院士…  相似文献   

15.
2021年5月22日,恩师袁隆平先生仙逝,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我跟随恩师从事杂交水稻工作已有37年,桩桩往事萦绕心头,恩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作为袁老师的学生和助手,我承蒙师恩厚重如山;作为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之一,我从恩师身上学到很多,例如,奉献、创新、务实、协作、爱国等精神,这些都使我受益终身.其中,恩师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举国同悲。袁隆平院士去世后,在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门前的阶梯上,摆满了师生们向袁隆平院士吊唁的鲜花。袁老逝世第七天,武汉大学举办袁隆平院士追思会,缅怀国士,寄托哀思,传承精神,砥砺前行。武汉大学与袁隆平院士的不解之缘,还要从朱英国院士说起。一、缘起杂交水稻,共同推动杂交水稻研究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科委把杂交水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协作攻关。袁隆平将“野败”材料分发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武汉大学正是其中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作为湖北三系杂交水稻协作组组长,与袁隆平很早就认识,两人亦师亦友,经常一起开会、交流、学习,共同研究技术难题。由此,武汉大学与袁隆平院士和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正>1999年春,袁隆平院士与我初次会面于长沙,开展湘港合作研究,由此杂交水稻遍国际的心愿达至香江。值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翻看他91年人生旅途中,足迹香江22年的一程,重温我们集传统育种智慧及现代生物科技攻关杂交水稻的研究、两地交流、他载誉香港及我们因稻结谊,亦师亦友的难忘往事。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三代杂交晚稻经过专家首次测产,平均亩产超过1 040公斤。"10月22日,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兴奋地发布。10月中下旬,正是湖南稻区晚稻收割的丰收时节。10月21—22日,以袁隆平院士领衔攻关的第三代杂交稻首次接受专家测产。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专家,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县云集镇、湘潭市雨湖区及长沙市芙蓉  相似文献   

19.
廖伏明 《杂交水稻》2022,(S1):274-278
<正>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铸就的宝贵精神品格,必将世代相传、永留人间!他用一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科学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东丽 《杂交水稻》2022,(S1):116-118
<正>2021年5月22日,永远铭记的一天,我的老师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尽此生贡献的水稻事业,离别了与他并肩战斗的同行后辈,也永远离别了他的亲人朋友。恩师为国之功勋,一生专著田畴,一个目标,耕耘50余载。他慈祥的笑容,乐观的性格,坚韧的追求,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