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4月龄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生长性能试验共计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消化代谢试验共计7 d,其中适应期4 d,取样期3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并且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ADG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对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究海带粉作为饲料原料对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605±36)kg的健康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头。采用随机试验设计,3组奶牛分别饲喂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和55%高精料+5%海带粉饲粮。试验期为35d,于试验末对晨饲前奶牛经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1)相比55%高精料饲粮,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pH显著升高(P<0.05),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以及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2)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降低了样本独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UT)数量,但对瘤胃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与44%低精料饲粮相比,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SR1_Abscondita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而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瘤胃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同时进一步显著增加了瘤胃中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相对于45%低精料饲粮,55%高精料饲粮显著增加了瘤胃中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_2)和毛螺菌科NK3A20类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的相对丰度(P<0.05);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海带粉后,进一步显著降低了瘤胃中Prevotella_1的相对丰度(P<0.05),并显著增加了瘤胃中Ruminococcus_2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可见,在55%高精料饲粮中添加5%的海带粉可以改善饲喂高精料饲粮奶牛的瘤胃发酵环境,调整瘤胃菌群结构,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  相似文献   

4.
旨在借助开路式循环呼吸测热系统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例对育成期(48~55kg)杜寒杂交母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用30只体重(48±0.50)kg的杜泊(♂)×小尾寒羊(♀))母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试验动物随机分到饲粮NFC/NDF=0.78组(精粗比为35∶65,自由采食)、NFC/NDF=1.03组(精粗比为50∶50,限饲)和NFC/NDF=2.17组(精粗比为65∶35,限饲)3个处理组中,每个处理组10只羊。试验期为32d,包括17d预试期和15d正试期。试验分为自由采食组和限饲组两种饲养模式,各组的能量和粗蛋白质采食量均相同,以饲粮NFC/NDF为0.78自由采食组的平均日增重作为NFC/NDF为1.03组和2.17组的限饲标准。试验羊只定期晨饲前称重,记录每日采食量;在正试期内测定甲烷产量、饲粮能量和饲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限饲条件下饲粮NFC/NDF为2.17组的饲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自由采食条件下饲粮NFC/NDF为0.78组的饲粮转化效率(P0.05),饲粮NFC/NDF为1.03组与另外两组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2)当饲粮NFC/NDF比例由0.78增加至2.17时,3个处理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总能表观消化率和总能代谢率皆显著提高(P0.05),NFC/NDF=2.17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NFC/NDF=0.78组(P0.05),两组皆与NFC/NDF=1.03组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随着饲粮NFC/NDF比例的增加,NFC/NDF=2.17组的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NFC/NDF=0.78组和NFC/NDF=1.03组(P0.05),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NFC/NDF=2.17组的甲烷日排放量为32.53L·d~(-1),显著低于NFC/NDF=0.78组的58.03L·d~(-1)和NFC/NDF=1.03组的63.17L·d~(-1)(P0.05),后两组间的甲烷日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3组的单位代谢体重的甲烷日排放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随着饲粮NFC/NDF比例的增加,NFC/NDF=2.17组的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单位有机物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和单位可消化有机物的甲烷排放量皆显著低于NFC/NDF=1.03组(P0.05),NFC/NDF=0.78组的以上指标与另外两组相比皆无显著差异(P0.05);单位总能摄入量的甲烷能排放量、单位消化能摄入量的甲烷能排放量、单位代谢能摄入量的甲烷能排放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NFC/NDF=1.03组的单位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和单位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的甲烷排放量显著高于NFC/NDF=0.78组和NFC/NDF=2.17组(P0.05),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单位日增重的甲烷排放量和单位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的甲烷排放量在3个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生长性能、饲粮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能量代谢及甲烷排放水平,对育成期(48~55kg)杜寒杂交母羊限制饲喂NFC/NDF为2.17的饲粮是最佳的碳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递增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旨在探讨SARA诱导过程中奶山羊血浆组胺(HIS)、脂多糖(LPS)含量及生化指标的变化。选取4只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泌乳期萨能奶山羊,依次饲喂NFC/NDF为1.40、1.79、2.31、3.23的4种饲粮,每种饲粮饲喂15 d(为1组),前12 d为适应期,后3 d为采样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中HIS、LPS的含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当饲粮NFC/NDF由1.40递增至3.23时,成功诱导奶山羊处于SARA状态。2)在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随着饲粮NFC/NDF增加,血浆HIS和LPS含量增加,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NFC/NDF为1.40时(P0.05)。3)随着饲粮NFC/NDF增加,血浆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血浆肌酐(CREA)、D-乳酸(LD)含量及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呈升高趋势,NFC/NDF为3.23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尿素氮(UN)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NFC/NDF为3.23时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在NFC/NDF为2.31时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β-羟丁酸(β-HB)含量降低,NFC/NDF为1.40时呈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果提示,随着饲粮NFC/NDF递增,血浆中HIS和LPS含量显著增加,引发了机体炎症反应,加重了瘤胃上皮的损伤和SARA病情,激发奶山羊免疫活化状态;诱导SARA发生过程中,血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SARA期间奶山羊处于应激状态,引发了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不同NFC/NDF饲粮和硫胺素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饲粮和硫胺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状况良好且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3×3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23 d,每期中预试期20 d,正试期3 d;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NFC/NDF为1.41(精粗比5∶5)、NFC/NDF为2.01(精粗比7∶3)、NFC/NDF为2.01(精粗比7∶3)+180 mg/kg硫胺素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提高饲粮NFC/NDF,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乳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乙酸比例(P<0.05)、乙酸/丙酸(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丙酸、丁酸比例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高NFC/NDF饲粮添加硫胺素后,瘤胃液pH有升高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乳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丙酸比例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NFC/NDF的增加能够诱导瘘管奶牛产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添加180 mg/kg硫胺素能够缓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4只装有瘤胃瘘管和颈静脉血管留置针的徐淮白山羊(20±2)kg为试验动物,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案,饲喂由玉米、豆粕、苜蓿干草、羊草等原料组成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例(NDF/NFC)分别为2.75(A)、1.71(B)、1.12(C)和0.74(D)组的4种日粮,研究其对山羊瘤胃和血液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瘤胃氨态氮浓度随日粮NDF/NFC降低而显著升高,采食1-2 h最高,然后下降。②血浆尿素氮浓度以B组最高为1 2.64 mg/dL,极显著(P<0.01)高于D组,在采食后2 h内升高而后降低,日内波动幅度以D组最大,达到4.36 mg/dL。③瘤胃液部分游离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变化显著,其浓度随NDF/NFC降低而逐渐升高。瘤胃总游离氨基酸以D组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A组,显著(P<0.05)高于B组。④日粮对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高精料饲喂产生LPS对奶山羊血浆游离氨基酸重分配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选用奶山羊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6(低精料组)和6∶4(高精料组)的日粮,交叉试验设计,分2期进行,每期14d。在试验第3周测定瘤胃液pH、血液中LPS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自第3周,高精料组山羊开始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周血液中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中各氨基酸含量均发生变化,表现为Glu、Al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Gln、Arg、Thr、Lys、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游离氨基酸、总生糖氨基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精饲料比例增加,血浆氨基酸发生重分配,其机理可能与瘤胃pH下降和血液中LPS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11.
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水平饲粮对3~6月龄断奶公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3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94.38±0.25)kg的断奶公犊牛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相近,NFC/NDF分别为1.35(A组)和0.80(D组)的2种全混合饲粮。试验期105d,其中预试期15d,正试期90d。试验开始后,每组挑选6头体重相近、健康的犊牛,分别在120、150和180日龄晨饲后2h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饲喂不同NFC/NDF水平饲粮对犊牛瘤胃液pH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2)NH3-N和乙酸浓度及乙/丙比A组显著低于D组(P0.05),而丙酸浓度则A组显著高于D组(P0.05);3)A组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皆显著低于D组(P0.05);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占序列总数的比例A组显著高于D组(P0.05),属水平上Christensenellaceae_R-7和Prevotellaceae_UCG-003所占比例D组显著高于A组(P0.05);5)随着日龄的增加,犊牛瘤胃液细菌多样性指数除Shannon指数外,其他指标皆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组成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喂不同NFC/NDF水平饲粮,显著影响了断奶犊牛瘤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富度,影响属水平上微生物的组成,继而对乙酸和丙酸产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粗比对空怀母牛体况、繁殖激素分泌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90头体况相近、年龄相近且体况偏瘦的空怀母牛[(387.2±22.6) kg]平均分为3组,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精粗比65∶35,HCD组)、中精粗比饲粮(精粗比50∶50,MCD组)及低精粗比饲粮(精粗比35∶65,LCD组)。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在正试期第60天时,MCD组和HCD组母牛的体重和体况评分高于LCD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MCD组和HCD组母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和体况变化均显著高于LCD组(P<0.05);LCD组母牛的发情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在正试期第30天时,HCD组和MCD组母牛的血清促黄体素(LH)浓度显著高于LCD组(P<0.05);MCD组母牛的血清雌二醇(E2)浓度显著高于LCD组(P<0.05)。在正试期第45天时,HCD组和MCD组母牛的血清LH、促卵泡素(FSH)和E2浓度均显著高于LCD组(P<0.05)。MCD组血清LH和FSH浓度在发情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LC...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6)示踪技术测定生产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甲烷(CH4)排放量,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564.04±24.97)kg、胎次(1.58±0.23)胎、泌乳天数(88.00±15.32)d、产奶量(20.83±0.77)kg/d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1.14、1.30、1.55。试验期为24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0 d正试期。结果表明:(1)低NDF组甲烷排放量、甲烷能极显著低于高NDF组(P≤0.01),甲烷/干物质采食量、甲烷能/总能摄入量在3个处理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2)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3)低NDF组日增重显著高于高NDF组(P <0.05)。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14的低NDF组饲粮能显著降低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甲烷(CH_4)产量的影响,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CH_4排放规律和CH_4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家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探索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选取45头体况良好的12月龄的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低NFC/NDF组(饲粮NFC/NDF=1.12)、中NFC/NDF组(饲粮NFC/NDF=1.36)和高NFC/NDF组(饲粮NFC/NDF=1.64),试验期为63 d,包括14 d的预试期和49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高NFC/NDF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有机物采食量(OMI)、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采食量(NFCI)、总能摄入量(GE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中NFC/NDF组和低NFC/NDF组(P0.05)。2)随着饲粮NFC/NDF的增加,CH_4产量、CH_4产量/代谢体重、CH_4产量/DMI、CH_4产量/OMI、CH_4产量/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和甲烷能(CH_4-E)产量显著降低(P0.05)。作为CH_4转化因子的CH_4-E产量/GEI在中NFC/NDF组和高NFC/N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低于低NFC/NDF组(P0.05)。3)瘤胃CH_4排放量与荷斯坦后备奶牛的体重、DMI、饲粮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饲粮NFC/NDF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基于DMI和NDFI的CH_4排放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0.86)。由此可见,将饲粮NFC/NDF由1.12提高至1.64时,能够显著提高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的DMI、ADG以及DM和CP表观消化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瘤胃CH_4产量。可基于DMI和NDFI建立12月龄后备奶牛瘤胃CH_4排放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值(NDF/NFC)饲粮对肉用绵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4×4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将16只杜泊×小尾寒羊杂交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按维持水平饲喂NDF/NFC分别为3.02(饲粮1)、2.32(饲粮2)、1.58(饲粮3)、1.04(饲粮4)的全混合颗粒饲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来源)。试验共进行4期,每期18 d,包括3 d的调整期、7 d的预试期和8 d的正试期,在正试期内测定甲烷产量、饲粮总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饲粮2的甲烷日排放量显著高于饲粮3和4(43.43 L/d vs.38.88和35.98 L/d;P0.05)。与饲粮1相比,饲粮2和3的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DMI)甲烷排放量显著增加(38.00 L/kg DMI vs.42.24、41.69 L/kg DMI;P0.05),但是饲粮2、3和4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DOM)的甲烷排放量逐渐降低,饲粮4的每千克DOM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饲粮1、2和3(58.78 L/kg DOM vs.75.00、73.35和64.11 L/kg DOM;P0.05)。随着NDF/NFC的降低,每千克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或酸性洗涤纤维采食量(ADFI)的甲烷排放量逐渐增加,且各饲粮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结合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甲烷排放效率,在维持水平下,采用NDF/NFC为1.04的玉米秸秆饲粮作为肉用绵羊甲烷减排的饲粮最合适。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断奶肉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取2~3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94.38±0.25)kg的断奶肉犊牛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相近,NFC/NDF分别为1.35(A组)、1.23(B组)、0.94(C组)和0.80(D组)的4种全混合日粮。试验期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每日测定采食量,每隔15 d测量犊牛的体重;于15、30、45、60、75和90 d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葡萄糖(GLU)、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瘦素(LEP)、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PG)和甘油三酯(TG)的浓度;分别在30和90 d时以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高NFC/NDF饲粮提高了犊牛的平均日增重,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A组血清LEP浓度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5),D组血清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90 d时,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及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随饲粮NFC/NDF的降低而降低,A组均显著高于D组(P0.05),D组甲烷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组尿能、尿氮和消化氮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综上所述,NFC/NDF为1.35的饲粮可以满足3~6月龄肉犊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采食该饲粮不但可以使肉犊牛保持较高的平均日增重(1.14 kg/d),而且此饲粮易消化利用,采食后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并未影响犊牛健康。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条件下,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过程中瘤胃上皮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选用12只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5 d,依次饲喂NFC/NDF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对瘤胃上皮细胞中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的升高,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Ⅱ期、Ⅲ期和Ⅳ期IGF-Ⅰ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70、2.71和9.61倍,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88、3.09和10.19倍。饲粮NFC/NDF为2.58(即SARA期)时,与Ⅰ期相比,IGF-Ⅰ和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提示,以提高饲粮NFC/NDF的方法逐渐诱导SARA,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SARA发生后,它们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借助开路式呼吸测热系统研究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27.8±0.5)kg的母羊30只,根据体重一致原则,分配到3组,各组饲粮NFC/NDF分别为0.78(精粗比为35∶65)、1.03(精粗比为50∶50)、2.17(精粗比为65∶35),每组10只羊。试验期为25 d,包括3 d调整期、7 d预试期和15 d正试期。结果表明:在NFC/NDF=0.78组自由采食和其他组限饲条件下,3组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结束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饲粮NFC/NDF由0.78增加至2.17时,甲烷能、单位干物质采食量的甲烷产量、单位总能摄入量的甲烷能产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在平均日增重一致的前提下,高NFC/NDF饲粮料重比较低,且甲烷转化效率较低;对生长期杜寒杂交母羊来说,限饲条件下饲喂NFC/NDF为2.17的饲粮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又兼顾甲烷减排,效果相对最佳。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比例的玉米秸秆饲粮对肉羊不同时间点瘤胃发酵及甲烷排放动态变化的影响。采用4×4拉丁方设计,将12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羯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按维持水平分别饲喂NDF/NFC比为饲粮1(3.60)、饲粮2(2.70)、饲粮3(1.75)和饲粮4(1.05)的全混合饲粮。试验共进行4期,每期23d,在正式期内利用Sable系统呼吸测定箱测定不同时间点甲烷排放量和瘤胃液pH、氨态氮(NH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采食0h、6h、8h饲粮4瘤胃pH显著低于饲粮1(P0.05)。同一时间点,各组之间的氨态氮差异显著(P0.05);采食量4h时,饲粮1的乙酸占总挥发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饲粮(P0.05),采食后0h、2h后,饲粮4丁酸占总挥发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三种饲粮(P0.05)。采食后4h,饲粮4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三种饲粮。而在采食后的0~2h、2~4h、6~8h,饲粮4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种饲粮(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维持饲喂水平下,随着饲粮NDF/NFC降低,NDF/NFC为1.05的饲粮瘤胃液pH、乙酸占TVFA的比例较低,甲烷排放量也较少。同时,甲烷排放量随着瘤胃发酵的动态变化而变化,在饲喂0~2h内,肉羊甲烷排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细毛羊氮代谢、瘤胃内环境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的影响。选用9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细毛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1组、2组和3组饲粮NFC/NDF分别为0.35、0.66和1.14,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3.50%。结果表明:1)饲粮NFC/NDF对摄入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无显著影响(P>0.05),1组尿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2组(P<0.05),极显著高于3组(P<0.01),并且2组显著高于3组(P<0.05)。2)采食1.5和3.0 h以后,1组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3组(P<0.05),采食4.5 h后,各组间NH_3-N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pH均在6.0~6.8,1组pH显著高于3组(P <0. 05)。3)采食1. 5 h后,1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2组(P <0.05),极显著高于3组(P<0.01)。采食1.5、3.5和4.0 h后,1组和2组丙酸含量显著低于3组(P<0.05)。1组采食前及采食后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3组(P<0.05)。4) 2组和3组Na^+/H^+交换蛋白3(NHE3)和下调式腺瘤载体(DRA)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P<0.05)。1组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2组和3组(P <0. 05)。而2组Na^+/H^+交换蛋白1(NHE1)和钠/钾ATP酶泵(Na^+/K^+ATPase)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组和3组(P <0. 05)。综上所述,饲粮NFC/NDF为0.66时,对细毛羊瘤胃内环境和VFA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