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2.
为开拓克氏原螯虾养殖新模式、提高藕田效益、增加藕农收入的目的,项目组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藕田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藕田套养克氏原螯虾的模式是可行的,在不影响莲藕生产、不投饵的情况下667㎡增效益可以突破1000元;要掌握好苗种放养和商品虾捕捞的时间;每年5月下旬克氏原螯虾捕捞结束后要迅速用药物对遗留在藕田内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灭杀,否则会对藕的生长产生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大小一致、附肢完好的克氏原螯虾幼虾[初始平均体质量(9.84±1.17)g],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D1,投喂普通商品料),另一组为试验组(D2,投喂功能性饲料).连续投喂40 d,分别于试验前(0d)、试验后第10、20、30、40天采...  相似文献   

4.
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及能量蛋白比(E/P)水平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分析比较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86%、E/P为35.85 kJ/g时,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随着饲料蛋白质含的上升, 克氏原螯虾肠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肝胰脏、胃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P<0.05);饲料E/P水平未引起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力的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47%、E/P为40.42 kJ/g时,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水草、螺蛳、水草+螺蛳三种投喂方式对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草+螺蛳组的克氏原螯虾(雌虾体长9.5cm)的抱卵量826粒/尾,显著高于水草组、螺蛳组(P<0.05),成熟度5.95%、抱卵指数19.20粒/g、亲虾成活率89.66%、抱卵率79.31%,结果均高于投喂水草组或螺蛳组。显然,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混合喂养更有利于促进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发育及提高亲虾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李聪  成永旭  管勤壮  奚业文  李嘉尧 《水产学报》2018,42(11):1778-1786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示,(1)不同C/N投喂组中不同规格成虾肌肉中的δ13C和δ15N值均较本底显著降低,成虾肌肉的δ13C值随投喂饲料C/N的增加而下降,B组不同规格成虾肌肉的δ15N值均较其他两组高。同一C/N投喂处理组中,1级小规格成虾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均为最高。(2)通过食性分析,组A中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占比38.03%~44.17%,组B中饲料仍为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但是占比下降为22.13%~25.35%,组C中1级小规格成虾中有机碎屑为第一食物来源,占19.93%,2级中规格成虾及3级大规格成虾的第一食物来源饲料进一步下降为18.85%和19.40%,组B及组C中浮游动物、藻类、喜旱莲子草等天然饵料食物来源占比均较组A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C/N的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对于稻田天然饵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的过度使用和浪费,有利于实现对稻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饲料粒径会直接影响水产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从而影响生长性能。克氏原螯虾在早期生长阶段生长速度快、个体变化大,只投喂一种粒径的饲料并不能满足克氏原螯虾幼虾快速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因此,有必要针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粒径饲料的投饲策略。在实际养殖生产和试验研究中,多采用2毫米或3毫米粒径的饲料饲喂克氏原螯虾幼虾。  相似文献   

8.
董超  郑友  黄成 《水产科学》2016,(1):72-76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投喂配合饲料、鱼肉丸两种饲料之间切换时的摄食效果,设置两种饲料间隔一周投喂的轮转组,并设置2个投喂单一饵料的对照组,同步投喂减半后的两种饲料的选择组。试验共进行6个周期,计42d。试验结果表明,轮转组在偶数周期21d鱼肉丸的整体日均总摄食量极显著大于同期鱼肉丸对照组的摄食量(P0.01),轮转组绝对体质量增长量显著大于鱼肉丸组绝对体质量增长量(P0.05)。轮转组不同饲料间轮转投喂初期摄食量最大,3d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配合饲料和鱼肉丸组试验获得的饵料系数推算选择组、轮转组质量理论增加值分别为(0.85±0.13)g、(0.79±0.15)g,与质量实际增加值(1.27±0.73)g、(1.35±0.75)g相比较差异性极显著(P0.01),即两组效果好于单一投喂,且轮转的投喂方式效果最好。结合已有对其他动物研究的成果,初步推定轮转投喂促进克氏原螯虾摄食量可能与不断满足其欲求行为有关。体质量的增加可能与多样化饲料满足了克氏原螯虾的营养平衡需求有关。本试验旨在为克氏原螯虾的轮转投喂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动物食性转换"的行为学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将体质量20~40g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50cm×40cm×40cm的水族箱中,投喂7种饲料:基础饲料(对照组,试验饲料1);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6%秘鲁鱼油和2%大豆卵磷脂)(试验饲料2);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3);基础饲料+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试验饲料4);基础饲料+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5);基础饲料+0.5%维生素C(试验饲料6);2#青虾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试验饲料7),每组饲料设置3个重复,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克氏原螯虾培育成活率、抱卵率、抱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76d的繁育结果表明,7组试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饲料2组亲虾的抱卵率(75%)和孵化率(82.8%)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2组、3组、5组、6组亲虾的相对抱卵量差异不明显(P0.05),显著高于饲料4组(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1组(P0.05),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的饲料3组的亲虾相对抱卵量最高,亲虾平均抱卵18粒/g,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4组,亲虾培育成活率及相对抱卵量较低。结果表明,维生素C、维生素E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交互作用,能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维生素C作为饲料添加剂短期投喂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其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并寻找出最适的添加量,将规格相同(27 g±3 g)、健康无伤的克氏原螯虾暂养7 d后分5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4个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添加量分别:0.1、0.2、0.4、0.8 g/kg)。投喂5 d后,取试验虾肝胰腺进行免疫相关酶活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2 g/kg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SOD、CAT、T-AOC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对于免疫酶ACP、AKP的活力依然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对于肝胰腺中MDA的含量有降低作用(P<0.05)。0.4 g/kg添加组,能够显著提升肝胰腺中CAT活力,并且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由此可以得出在饲料中添加0.2~0.4 g/kg维生素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的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湖北省范围内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暴发了严重的疾病,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已成为危害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染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对病料进行PCR检测、系统发育树分析、人工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克氏原螯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反应迟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肠、肌肉、鳃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变化,与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出现的病变相似;PCR检测患病克氏原螯虾样品,结果显示WSS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56%(15/27),未检测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EG3株(KR083866.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病虾的肝胰腺、肠和肌肉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投喂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100%),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WSSV的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病虾为WSSV阳性。根据以上显示,本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是WSSV。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芡实(Euryale ferox)提取物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免疫的影响,本实验按照饲喂饲料芡实提取物的添加浓度分为对照组(0 g/kg)、0.5%芡实组(5 g/kg)、1%芡实组(10 g/kg)和2%芡实组(20 g/kg),连续投喂克氏原螯虾28 d,实验结束后测定克氏...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对克氏原螯虾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克氏原螯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文宗  赵风兰 《水产科学》2007,26(5):271-274
研究了在<100 lx的弱光条件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克氏原螯虾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P<0.01),并且不受性别的影响(P>0.05)。克氏原螯虾在18:00-19:00时摄食量最高(P<0.05);其次为19:00-20:00和14:00-15:00时(P<0.05);克氏原螯虾在其他时段摄食较少。但克氏原螯虾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与鱼类不同。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克氏原螯虾的投喂管理、鱼虾混养和水质调控等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投喂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的南美白对虾组织的方法人工感染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利用PCR检测实验克氏原螯虾的感染情况;同时比较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ATPase活性.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可以感染克氏原螯虾,受感染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病毒含量与其死亡呈正相关;健康的克氏原螯虾和感染病毒的克氏原螯虾体内的ATPase活性分别为7.337 U/mgprot和4.212 U/mgprot,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饲料中添加大黄、黄芩、茵陈、地锦草、白术、板蓝根制成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克氏原螯虾非特异免疫、抗氧化能力和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的效果,在空白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和2.0%的复方中草药连续投喂克氏原螯虾14 d,分析克氏原螯虾血清非特异免疫酶活、肝胰腺抗氧化能力及其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感染能力。试验结果显示,以摄食空白饲料的克氏原螯虾为对照,摄食复方中草药制剂的克氏原螯虾血清溶菌酶、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4.07%~16.20%(P<0.05)、12.96%~31.94%(P<0.05)、32.36%~39.87%(P<0.05)、36.50%~71.94%(P<0.05),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升了4.39%~25.76%(P<0.05)、32.85%~93.43%(P<0.05)、21.52%~55.10%(P<0.05),肝胰腺丙二醛含量降低了26.22%~45.05%(P<0.05)。此外,复方中草药制剂处理的克氏原螯虾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5 d的存...  相似文献   

17.
不同开口饵料对克氏原螯虾幼虾发育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丰年虫无节幼体、草鱼鱼糜、水蚯蚓、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为克氏原螯虾的开口饵料,观察幼虾存活率和生长情况。经过40d的培育,对幼虾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的实验组幼虾存活率最高,为75,增重率和增长率也最大,分别为4746.00和171.00。幼虾的胃蛋白酶活性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组幼虾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2.18U/mgprot和0.96U/mgprot,极显著高于投喂草鱼鱼糜实验组。实验的5种开口饵料中,丰年虫无节幼体是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最佳开口饵料。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可能提高了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克氏原螯虾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湖北省范围内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暴发了严重的疾病,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已成为危害克氏原螯虾健康养殖的重要病原。2016年5月湖北省潜江市养殖区暴发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染病虾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对病料进行PCR检测、系统发育树分析、人工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发病克氏原螯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反应迟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肠、肌肉、鳃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和坏死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变化,与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出现的病变相似;PCR检测患病克氏原螯虾样品,结果显示WSSV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55.56%(15/27),未检测到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与WSSV的EG3株(KR083866.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将病虾的肝胰腺、肠和肌肉组织投喂健康克氏原螯虾,投喂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积死亡率为100%),并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症状。WSSV的巢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病虾为WSSV阳性。根据以上显示,本次养殖克氏原螯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是WSSV。  相似文献   

19.
采用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肌肉的方式,对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投喂病虾感染组螯虾的死亡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PCR对试验组螯虾的肌肉进行WSSV检测,发现投喂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PCR检测结果发现,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对照组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也证实,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及血淋巴等组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泰州市藕田资源丰富,但进行藕田养虾的很少,既浪费了藕田中的天然饵料生物,又使藕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结合省水产三项更新工程项目"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规模化示范推广"(项目编号:ZB2009-2)的实施,我们开展藕田套养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成功探索出莲虾共生高效模式。2011年,96亩试验田实现亩平利润4081元,而单纯藕田亩平利润在1200~1500元,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