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的构建和免疫保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9,(8):1421-1427
以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中分离的流行毒株(SY18)为亲本株构建了多基因家族(MGF)基因和CD2v基因缺失的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株,针对基因缺失株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GF和CD2v双基因缺失株(ASFV SY18ΔMGF/ΔCD2v)对猪安全,接种猪能够100%抵抗亲本强毒株SY18株的攻击,对照猪全部死亡;说明该毒株可作为非洲猪瘟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马鼻肺炎(equine rhinopneumonitis,ER)基因缺失减毒活疫苗的候选毒株,本研究参考GenBank中EHV-1(登录号:KF644579.1)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同源臂引物,以本地区流行株XJ2015株DNA为模板PCR扩增gE基因同源臂gEH1、gEH1,以EGFP表达盒(CMV+EGFP+polyA)为标记基因,酶切后依次连接至载体pUC-19,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UC-gEH1H2-EGFP。将XJ2015基因组与质粒pUC-gEH1H2-EGFP共转染至RK-13细胞进行同源重组,以EGFP为标记进行gE基因缺失毒株的筛选及纯化,并测定重组毒株效价。结果显示:经5轮荧光噬斑纯化、PCR及测序鉴定,成功获取一株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毒株XJ2015-△gE-EGFP,且重组毒株效价(107.1TCID50/0.1 mL)较原毒株(108.8TCID50/0.1 mL)下降约101.7TCID50/0.1 mL。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1株马疱疹病毒1型流行株gE基因缺失突变株,为未来筛选马鼻肺炎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制备兔抗ASFV pK145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以中国首次分离的ASFV HLJ/18毒株K145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 CAGGS-Flag-K145R为模板扩增K145R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 ET-21a-K145R,利用镍亲和层析预装柱纯化p K145R蛋白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抗ASFV pK145R蛋白多克隆抗体,并通过免疫印迹(WB)、间接免疫荧光(IFA)及免疫沉淀(IP)试验对该抗体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 ET-21a-K145R,将该质粒转化细菌BL21(DE3)获得能够可溶性表达p K145R蛋白的重组菌,分子量约为16.0 kDa;利用高度纯化的ASFV pK145R蛋白,制备了兔抗ASFV pK145R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HEK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的Flag-K145R蛋白和ASF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中表达的ASFV K145R蛋白。本实验为深入研究p K145R蛋白的功能及其在ASFV感染致病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猪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在仓鼠肾细胞(BHK-21细胞)中的增殖情况,试验首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然后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病毒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方法测定并比较猪JEV在BHK-21细胞中的增殖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猪JE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扩增效率为99.3%,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检测敏感性可以达到1.0×101 copies/μL;TCID50方法测定的细胞悬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病毒含量分别为1.0×105.44 TCID50/0.1 mL和1.0×104.86 TCID50/0.1 mL,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测定的病毒粒子数量分别为1.0×107.50 copies/μL和1.0×105.60 copies/μL,两种方法在细胞悬液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JX21毒株的基因组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PCR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红细胞吸附试验及动物感染试验等对从江西省某菜市场采样分离到的ASFV自然变异毒株JX21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ASFV SY18毒株序列比较,JX21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中出现110处碱基差异和8个基因的自然缺失。其中EP402R基因(编码CD2v蛋白)第395位碱基后插入1个碱基“A”,导致翻译提前终止,JX21毒株丧失了红细胞吸附特性。试验组5头健康家猪感染JX21毒株后,28 d内全部死亡,期间均出现较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剖检后均出现ASFV阳性组织,病程较长。说明分离的JX21毒株属于自然变异株,基因组中存在多处变异,其中EP402R基因变异可引起病毒失去红细胞吸附特性,其毒力未见明显减弱,仍为100%致死,但病程延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吉林省猪伪狂犬病毒(PR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将采集自吉林省疑似发生猪伪狂犬病的临床样品,通过细胞传代、PCR检测和测序分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TCID50法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通过家兔感染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家兔的致病性。对TK、gB、gC、gDgE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临床样品经PK15细胞传代后,有3份样品出现细胞病变,经PCR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分离获得3株PRV,分别命名为PRV JL03、JL12和JL15株。通过PK15细胞测定分离毒株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6.5、106.5和107.5TCID50/mL。6只家兔分别接种3株分离毒株(103.5TCID50/只)后均表现为体温升高、注射部位奇痒和四肢麻痹等症状,且于病毒接种后3~4 d全部死亡。3株分离病毒TK、gB、gC、gDgE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TK基因未发生氨基酸变异;gB、gC、gDgE基因部分位点发生氨基酸缺失、插入或突变,其中gE基因在第48和496位分别存在1个天冬氨酸的插入,与国内报道的流行毒株变异特征一致。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株TK、gB、gC、gDgE基因与国内2012年以后分离的参考毒株JS-2012和ZJ01等的上述基因均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说明毒株间亲缘关系较近,位于同一分支;与国外分离毒株NIA3和Becker等亲缘关系较远,位于不同的分支;而与国内早期流行的毒株SC和Ea等亲缘关系介于二者之间。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3株PRV变异株,分离毒株对家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该结果为吉林省PRV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并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旨在建立特异、敏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和猪瘟病毒(CSFV)野毒株的快速鉴别检测。针对ASFV的P72基因和CSFV野毒株的5'UTR非编码区序列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基于TaqMan MGB探针技术的FQ-PCR方法,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猪瘟国标方法及OIE推荐的非洲猪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鉴别ASFV和CSFV野毒株二重FQ-PCR检测方法在100~106拷贝·μL-1模板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ASFV和CSFV基因出现阳性扩增信号,但对猪瘟病毒疫苗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对照未出现扩增;批内、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在1.18%~2.08%,重复性良好;对ASFV和CSFV的最低检测模板浓度均为10拷贝·μL-1;利用建立的二重FQ-PCR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猪瘟国标方法及OIE推荐的非洲猪瘟检测方法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鉴别ASFV和CSFV野毒株二重TaqMan MGB FQ-PCR方法,为ASFV和CSFV野毒株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快速、敏感、特异且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ASF)传播对我国生猪养殖造成重大危害,开发用于ASF诊断产品已刻不容缓。本研究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K205R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能表达ASFV pK205R蛋白的工程菌BL21/pET-pK205R。经IPTG诱导,可表达可溶性的pK205R蛋白。经SDS-PAGE检测,获得的蛋白大小为25 kDa左右。经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的蛋白可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ASFV pK205R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12株针对ASFV pK205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均不低于1∶80 000。单克隆抗体重链亚类分别为IgG1及IgG2b,轻链亚类均为κ。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测定12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存在交叉反应,且均能与ASFV反应。本研究为建立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SFV)Georgia 2007/1毒株的EP364R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FR682468.1)合成EP364R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EP364R,并克隆到p ET-32a(+)载体,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32a-EP364R,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诱导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鉴定。以纯化的p ET-32aEP364R重组蛋白为诊断抗原,成功建立了检测ASFV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将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与法国ID-Vet非洲猪瘟抗体试剂盒分别对临床84份血清进行检测,总符合率达89.3%,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为ASFV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抗体检测提供了快速实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特异、灵敏、快速的ASFV-G-ΔI177L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针对ASFV I117L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对,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序,从而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并验证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和特异性。对17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并与OIE推荐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ASFV I117L基因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探针对,能扩增2.2×101~2.2×1010copies·μL-1的pMD18-I177L标准质粒,建立的标准曲线R2可达0.995 7,最低检测模板浓度为2.2×101copies·μL-1;该方法扩增反应采用一步法,耗时35 min,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1.8%;针对ASFV I177L基因特异性扩增,但对其他5种常见猪病毒核酸样品及无酶水未见阳性扩增;用该方法对17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本方法和OIE推荐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特异、灵敏、快速AS...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非洲猪瘟(ASF)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SFV HLJ18株基因组序列合成CD2v蛋白的胞外区段基因序列,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表达质粒p ET28a-CD2v。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p Lys S,构建表达菌株p ET28a-CD2v/BL21(DE3)PLys S。经IPTG诱导和镍柱纯化后,获得纯化的CD2v蛋白并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以纯化的CD2v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CD2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及在临床血清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经测序构建的表达质粒序列正确,CD2v蛋白表达经SDS-PAGE可见略小于25k Da的条带,Westernblot显示能与ASFV感染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建立了ASFCD2v蛋白抗体检测方法CD2v-ELISA,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50μg/L,血清稀释倍数为1∶100,羊抗猪HRP-Ig G稀释倍数为1∶100000,阴阳性临界值为0.26;与PRRSV、CSFV、PRV(g I)、PRV(gb)、FMD...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后,脾脏中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试验将40只Balb/c小鼠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皮下接种1×103 TCID50/100μL、1×104 TCID50/100μL和1×105 TCID50/100μLPRV-HLJ毒液200μL,对照组注射等量PBS,观察动物生存情况,确定最佳接种剂量。在此基础上,选取80只Balb/c小鼠,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于感染PRV-HLT后24,48,72,96小时采集各组小鼠脾脏,制备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感染PRV-HLT后96小时高、中剂量组小鼠全部死亡,低剂量组小鼠存活率为50%,确定最佳接种剂量为1×103 TCID50/100μL。与对照组比较,感染PRV-HLJ后24,48,72小时,小鼠脾脏中CD3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pD205R蛋白参与病毒基因的转录,属于ASFV RNA聚合酶,且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 RPB5亚基相似,为深入了解pD205R结构,功能及病毒与宿主之间的作用机制。利用DNAStar、MEGA7.0对GenBank中公布的不同毒株的ASFVD205R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利用ExPASy、GOR4、AlphaFold软件对该蛋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预测进行分析,并对其原核表达和制备抗pD205R蛋白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在不同基因型间D205R基因高度保守;利用ExPASy在线软件预测pD205R蛋白理化性质其分子式为C1088H1712N278O295S8,属亲水性蛋白,稳定性差;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预测显示,α螺旋是其主要结构形式,占比为35.12%;同时以ASFV-CN/SC/2019毒株基因组为模板,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D205R并转入Rosetta (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株R13139株对猪的致病性情况,本试验将PRV R13139株和PRV经典强毒株SC株均以106 TCID50剂量经滴鼻途径接种6和9周龄健康仔猪各3头,空白对照组鼻腔接种生理盐水,通过攻毒后两个年龄段猪的临床症状表现、眼观病例变化、显微病理变化、抗体产生情况及病毒在体内部分情况评定两毒株对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显示,SC株对6和9周龄猪的致死率分别为66.7%(2/3)和100.0%(3/3),而R13139株对6和9周龄猪的致死率分别为33.3%(1/3)和66.7%(2/3),表明R13139株对猪的致死性弱于SC株,但R13139株引起两个年龄段猪发病时间比SC株早,同时间段的体温升高幅度更高,神经发症状更严重;眼观病理变化发现,R13139株引起的发病猪肝脏坏死现象比SC株更明显,而心脏、肺脏、脾脏、膀胱和脑的病理变化差异不明显;显微病理结果显示,R13139株对病猪的扁桃体、肺脏、肝脏和三叉神经节等组织造成的病理损伤明显强于SC株;PCR结果显示,R13139株在濒死猪扁桃体、脾脏、肺脏、三叉神经节和淋巴节(腹股沟、肠系膜和颌下)等组织脏器中分布比SC株更广泛;应用ELISA检测攻毒猪抗体发现,R13139株诱导PRV-gB抗体产生的时间比SC株早1 d。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中国伪狂犬病重新流行的原因及进一步开展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重组蛋白pK205R、pE183L、pA104R和pB602L,将Ba71V株的K205R、E183L、A104R和B602L基因分别亚克隆进行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E183L、pET-B602L、pET-K205R和pET-A104R,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BL21(DE3)。IPTG诱导后,纯化表达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4种重组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且与ASF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为了从表达的4种重组蛋白中筛选最佳诊断抗原,将其分别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检测ASFV阳性血清,发现重组蛋白pK205R、p54和pB602L血清学反应良好;在检测ASFV感染后第13天分离血清时,重组蛋白p54和pK205R效果更佳,这表明p54和pK205R重组蛋白是较好的诊断抗原,可用于ASFV感染后早期或中后期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验旨在表达与纯化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的结构蛋白p22,将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诊断非洲猪瘟。【方法】将ASFV p22编码基因KP177R的截短体(24―145位氨基酸)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将重组质粒pET-32a-p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0.1 mmol/L IPTG诱导表达5 h,利用镍柱亲和纯化p22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鉴定。利用p2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以含p22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AGGS-EGFP-fp22转染HEK293T细胞为抗原基质,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抗血清的反应性。以重组p22蛋白为包被抗原,优化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待检血清稀释度、封闭条件、抗原抗体反应时间、酶标二抗工作浓度等参数,建立ASF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临床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ASFV p22截短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蛋白产量为0.85 mg/100 g菌体;p22蛋白具...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新出现了以新生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变异株。为了明确山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变异株特征,本试验利用Vero细胞对莒县某猪场的腹泻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和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细胞超薄切片观察、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S基因序列进化分析、滴度测定和致病力试验进行病毒序列及特征分析,并探究接毒后细胞脱落时间的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能引起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细胞超薄切片观察发现,病毒粒子多呈致密核芯,能引起宿主细胞线粒体肿胀,溶解;RT-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证实其为PEDV,最终通过测序证实该毒株为变异毒株。体外传代培养至100代过程中,随着病毒代次升高,其对细胞适应性不断增强。接毒后细胞脱落时间由48 h逐渐缩短至17 h,病毒滴度由6代时的105.3TCID50/mL逐渐升高至100代的107.5TCID50/mL。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毒力随代次升高逐渐下降,40代时对仔猪已无致病力。本试验结果为PEDV突变株致病基因的确定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的传染病,研究显示,抑制宿主干扰素(IFN)产生的能力与ASFV的致病力密切相关。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ASFV pI215L蛋白能够显著抑制病毒诱导IFN的产生。为研究pI215L抑制Ι型干扰素(IFN-Ι)的机制提供物质基础,本研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1a-pI215L,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经SDS-PAGE鉴定,结果显示表达了可溶性的pI215L蛋白。进一步纯化pI215L蛋白后免疫小鼠,并经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ELISA筛选,获得能够分泌pI215L蛋白单克隆抗体(MAb)的细胞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MAb能够特异性识别25 ku处的外源转染过表达不同浓度的pI215L蛋白,并且能够识别感染MOI 1、MOI 10接毒剂量的ASFV编码的内源pI215L蛋白,以及感染ASFV 2 h后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内源pI215L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T-21a-pI215L转染HEK293T细胞后,以及以MOI 1的ASF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后分别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兔源标签HA抗体以及Flag抗体为一抗染色的细胞可见绿色荧光,使用抗ASFV pI215L MAb为一抗染色的细胞可见红色荧光,表明本实验制备的MAb可用于IFA试验,识别内外源pI215L蛋白;免疫沉淀(IP)试验结果显示,纯化的MAb能够特异性结合HEK293T细胞中外源过表达的pI215L蛋白以及ASFV感染PAMs细胞中表达的内源pI215L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I215L的分子免疫机制以及ASFV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基因R1R2区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232株P97基因和J株黏附因子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以我国猪肺炎支原体Z株(强毒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了该株黏附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序列分析后,重新设计了1对带有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并经引物的定点突变,PCR扩增了Z株黏附因子的R1R2区。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中。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将其具有正确阅读框架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37℃下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9000的融合蛋白,表达量约为11%。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猪源I型副粘病毒F基因测序分析,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参考GenBank发表的相关禽副粘病毒I型(Avian paramyxovirus serotypeI,APMVx)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分别扩增出病毒各F基因片段,并将目的基因片段回收纯化。测定得F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从猪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F基因112~117住裂解住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强毒株DQ417113、AF458012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5%和87.4%。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I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