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昌祥 《杂交水稻》2022,(S1):54-57
<正>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他。我曾经在他身边工作,是在他由不知名到名扬天下这个转折期当他的副手(分管科研外事),佐助过他,加上后来一直到他去世前,工作上与他沟通较多,深深体会到他的卓识远见,做事为人确实与众不同,希望能够将袁隆平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学习、借鉴、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东丽 《杂交水稻》2022,(S1):116-118
<正>2021年5月22日,永远铭记的一天,我的老师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尽此生贡献的水稻事业,离别了与他并肩战斗的同行后辈,也永远离别了他的亲人朋友。恩师为国之功勋,一生专著田畴,一个目标,耕耘50余载。他慈祥的笑容,乐观的性格,坚韧的追求,创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前行。  相似文献   

3.
彭既明 《杂交水稻》2022,(S1):286-294
<正>师傅袁隆平院士辞世半年多了,其间有多家媒体找我约稿,撰写对院士的回忆,只因没法从他老人家的离开中回过神来,一律委婉拒绝。明天已是《杂交水稻》杂志“纪念袁隆平院士专刊征稿”截稿日期,不得已坐到电脑前,从恍惚的心情中,整理对师傅——我一生追随的伟大导师的回忆。我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应届高中毕业考上的大学,1981年12月参加工作,在基层工作10多年,一直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与技术推广工作。1997年,作为我国第一批公开考评的公派留学生,前往泰国农业大学深造。1999年6月学成回国,从7月开始一直在袁隆平院士身边工作,整整21年11个月。  相似文献   

4.
熊穆葛 《杂交水稻》2022,(S1):164-166
<正>湘水河畔传噩耗,马坡岭上失亲人。公元2021年5月22日,世界著名农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星城长沙与世长辞。巨星陨落,人们痛心。三湘大地,哀嚎动天。芙蓉国里,泪如倾盆。人们深情呼唤:“袁院士,您别走!”“袁爷爷,我爱您!”……袁隆平走了,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但袁隆平的音容笑貌及其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永留人间。袁隆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5.
曾凡荣  王静  蒋青 《杂交水稻》2022,(S1):178-180
<正>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因病逝世,与爱着他的人们永远地告别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再一次回顾袁隆平院士卓越的贡献,感佩袁隆平院士高尚的品质,是致敬与传承,也是最好的缅怀。  相似文献   

6.
赵炳然 《杂交水稻》2022,(S1):317-318
<正>我叫赵炳然,1987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十多年来,一直跟随袁隆平老师开展南繁科研工作。2021年5月22日,我们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袁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他的学生,我一直守候在灵堂前,锥心之痛无法言表。23日一大早,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步履蹒跚地来到灵堂前,深深鞠躬后,一下子匍匐在地上嚎啕大哭,边哭边念叨:“袁老师啊,我们舍不得您走啊。”  相似文献   

7.
马国辉 《杂交水稻》2022,(S1):257-259
<正>我来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袁隆平先生身边工作相处了34年,有幸见证了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袁隆平先生从安江农校的一名作物育种学和俄语教师,一路走来,成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事业的国际大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杂交水稻,他用一粒种子改变着这个世界!为了更好地向袁隆平先生学习,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解读袁隆平先生的科技创新精神,以继承先生的遗志。  相似文献   

8.
杨耀松 《杂交水稻》2022,(S1):270-273
<正>从2014年12月起,我有幸担任袁隆平院士的秘书,近7年的朝夕相处,我感受最深的是袁隆平院士终生心怀“让天下苍生吃饱饭”的伟大理想以及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伟大实践。一、禾下乘凉梦所谓“禾下乘凉梦”,就是不断追求水稻高产、高产、更高产的梦想。我曾亲耳听袁隆平说过,“禾下乘凉梦”是他真正做过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9.
钱前 《杂交水稻》2022,(S1):307-308
<正>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我们心里非常悲痛。我本人在年轻时就认识了袁隆平先生,接受过袁老师的很多指点,袁先生经常鼓励我们创新,贵在创新是他的精神,也是他一辈子所做的事情。“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这种大国基石,正是袁隆平这样的前辈们努力付出的成果,使我们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他们的功绩将永留青史。  相似文献   

10.
甘建华 《杂交水稻》2022,(S1):198-199
<正>转眼间就是深冬了,屈指数来,离袁隆平院士谢世又是半年,其追思会暨骨灰安葬仪式今天(按:2021年10月15日)在长沙举行。这位“毕生的追求就是要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老人,虽然肉身已经离开我们,但他牵挂的杂交水稻事业仍在赓续向前,捷讯频传。一个月前,在衡南县云集街道清竹村,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 500公斤大关,再创水稻单产纪录。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中国大地,袁隆平团队不断探索,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一颗定心丸。我曾有幸见过一次袁隆平院士,但对他的热爱和熟悉程度,与千千万万的“袁粉”无异。  相似文献   

11.
廖伏明 《杂交水稻》2022,(S1):274-278
<正>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中国乃至世界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建立的丰功伟绩以及铸就的宝贵精神品格,必将世代相传、永留人间!他用一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科学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1999年春,袁隆平院士与我初次会面于长沙,开展湘港合作研究,由此杂交水稻遍国际的心愿达至香江。值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翻看他91年人生旅途中,足迹香江22年的一程,重温我们集传统育种智慧及现代生物科技攻关杂交水稻的研究、两地交流、他载誉香港及我们因稻结谊,亦师亦友的难忘往事。  相似文献   

13.
杨远柱 《杂交水稻》2022,(S1):216-218
<正>湘江呜咽,麓山俯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袁隆平老师,因病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伟人陨落,山河失色,天地同悲。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将一生倾注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弘 《杂交水稻》2022,(S1):139-141
<正>没见到袁隆平院士之前,我脑海里总是印着一帧情景:他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站在阳光洒满、金风涌起的稻浪间,专注地捧着稻穗,如同将梦想捧在手心,将天下人吃饱饭的责任,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负上他单薄的肩背。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大约是在2005年秋冬之际的一个下午。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我有幸与袁院士同排就座,只见老人家神采飞扬,精神抖擞,黑瘦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相似文献   

15.
刘任欢 《杂交水稻》2022,(S1):172-177
<正>2021年5月23日,在袁隆平院士逝世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举国同悲。袁隆平院士去世后,在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门前的阶梯上,摆满了师生们向袁隆平院士吊唁的鲜花。袁老逝世第七天,武汉大学举办袁隆平院士追思会,缅怀国士,寄托哀思,传承精神,砥砺前行。武汉大学与袁隆平院士的不解之缘,还要从朱英国院士说起。一、缘起杂交水稻,共同推动杂交水稻研究上世纪70年代初,国家科委把杂交水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协作攻关。袁隆平将“野败”材料分发到全国10多个省、市的30多个科研单位,武汉大学正是其中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作为湖北三系杂交水稻协作组组长,与袁隆平很早就认识,两人亦师亦友,经常一起开会、交流、学习,共同研究技术难题。由此,武汉大学与袁隆平院士和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01,16(2):9
20 0 1年 2月 19日 ,袁隆平院士被授予 2 0 0 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由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金 50 0万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该项奖励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严格评审和科技部审核 ,经国务院批准 ,报请国家主席签署。袁隆平院士和吴文俊院士首先获此殊荣。袁隆平院士自 196 4年开辟杂交水稻研究新领域以来 ,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他的重要贡献在于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 ,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新理论 ,实现了水稻育种的…  相似文献   

18.
柏斌 《杂交水稻》2022,(S1):304-306
<正>1960年,一株“鹤立鸡群”特异稻株的发现,开启了袁隆平先生半个多世纪的创新研究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先生领导的杂交水稻科研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神话,从提出“水稻雄性不孕性”概念,到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成功配套,到两系法杂交稻的重大创新,再到超级稻高产攻关目标的一步步实现,每一次突破都延续着袁先生在杂交水稻领域中的创新成就和国际领先地位。任何一项成就都不是轻而易举取得的,袁院士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高尚品质。2009年,我有幸就读袁院士学生邓启云的研究生,借此机缘目睹了袁老师高超的学术造诣及其闪耀的人格魅力,我的导师根据袁院士对他多年的悉心传授、  相似文献   

19.
20 0 4年 1月 12日 ,袁隆平院士收到由以色列沃尔夫奖励基金会发来的传真 ,祝贺他因成功研发杂交水稻技术并发现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理而获得 2 0 0 4年度“沃尔夫奖”。该奖在农业方面的奖项由袁隆平院士与美国康奈尔大学StevenD .Tanksley教授共同获得 ,奖金 10万美元 ,将于 2 0 0 4年 5月 9日由以色列总统MosheKatsav先生在以色列首都耶路撒冷颁奖。袁隆平院士荣获以色列“沃尔夫奖”$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辛业芸  相似文献   

20.
陈丽娟 《杂交水稻》2022,(S1):119-122
<正>袁隆平先生与云南结缘,已有半个世纪之久。自20世纪70年代起,袁先生的足迹便印在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之上。他不仅震撼于哈尼梯田的秀美与壮丽,更称赞说:“彩云之南有两个天堂:一个是香格里拉,另一个是种水稻的天堂——永胜涛源。”数十年间,袁先生先后多次到云南,关注云南农业大学的发展,对滇型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的推进给予支持,与云南结下了深厚的稻之缘。岁月悠悠,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在“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之际,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