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吉林省某地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阳性猪群的4头2日龄弱仔猪实质脏器中分离到2株PRRSV。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结果表明,PRRSV(LV.VR-2332)抗血清与2个分离株呈阳性反应;分离到病毒的弱仔猪血清与参考株(LV.VR-2332)也呈阳性反应;而分离株与HCV、PrV、PPV、TGEV、PEDV和HEV无交叉抗原。以上试验证明,我们已成功地分离到2株地方性PRRSV。进一步用六种PRRSV单抗(A~F)进行IFA试验,结果2个分离株与VR-2332的荧光反应谱相同。说明它们之间在抗原结构上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我国华东地区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S1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1520bp DNA序列含有3个阅读框ORFs,即ORF5,ORF6和ORF7,ORF5和ORF6及ORF6和ORF7间有部分碱基重叠,且与欧洲一美洲型PRRSV相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我国华东地区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S1主要结构蛋白基因(ORF5~7)进行了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长度为1520bpDNA序列含有3个阅读框ORFs,即ORF5、ORF6和ORF7,ORF5和ORF6及ORF6和ORF7间有部分碱基重叠,且与欧洲型和美洲型PRRSV相似。ORFs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美国VR2332和欧洲LV毒株同源性分析为99%~100%和59%~78%。ORFs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糖基化位点、亲水性分布图及跨膜螺旋区与VR2332毒株相似。  相似文献   

4.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SPF鸡胚次代成纤维细胞涂片为抗原,建立了检测REV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确定了待检血清稀释度1∶64和兔抗鸡IgG荧光抗体的稀释度1∶32的工作浓度。应用该IFA方法对人工感染REV的20只30日龄SPF鸡进行了检测,接种后4天时均呈阴性反应,7天时8只鸡呈阳性反应,14天20只全部呈阳性的反应。通过对NDV、IBDV、ALV、MDV、CIAV、AIV等标准阳性血清的交叉试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应用该IFA方法对我国辽宁、山东、黑龙江省部分鸡群进行REV抗体检测,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分别用马流感病毒吉林株、青海株和北京株人工感染SPF鸡,通过HI价测定、临床观察,病毒分离以及病理观察,证明马流感病毒可在SPF鸡体内激发短期的免疫应答,在各实质器官引起轻微的损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毒分离阴性。  相似文献   

6.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主要功能区的克隆和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不同来源的狂犬病野毒株8202、BRV、MRV以及无毒疫苗株SRV9的G基因405~1144位核苷酸序列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应用计算机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证明,鹿源8202株与中国人用疫苗株为同源株(同源性达97.0%),因此我国鹿狂犬病极可能是人用疫苗毒株污染所致;同地不同动物分离的MRV株和BRV株为亲缘关系较远毒株,表明BRV引起的牛狂犬病不是由于MRV感染所致;疫苗株SRV9与3个野毒株同源性在83%~84%之间。3个野毒株8202、BRV、MRV及疫苗株SRV9的糖基化位点和抗原决定簇内某些氨基酸亦不同。由计算机建立的系统树首次证明我国存在着狂犬病病毒基因亚型。8202、MRV、SRV9和其他对照株的同源性在85.3%以上,为Ⅰa亚型;BRV与它们的同源性仅为82.3%,被分为Ⅰb亚型。从而证明我国存在亲缘关系较远的狂犬病野毒株  相似文献   

7.
用SPF鸡胚繁殖新城疫病毒(NDV)F46E9株(强毒)、LaSotaE4株(弱毒)、对病毒进行纯一提RNA。用1对均为27个碱基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了2个毒株的融合蛋白裂解位点(Fc)基因。将Fc基因定向克隆人pUCLaFc,用EcoRI/Sal I双酶切法、PstI单酶切法、PCR法和核酸探针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将鉴定好的LaSotaE4Fc基因定向导入表达载体质粒pBV221,aqt  相似文献   

8.
以血凝素(HA)基因为侧翼,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cDNA置于不同类型的痘苗病毒复合启动子下游,构建了4种表达质粒。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已感染WR株痘苗病毒的BHK21细胞,并通过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筛选、纯化出与表达质粒对应的4组HA-重组痘苗病毒:vSFJ1-10RVgp,vSFJ2-16RVgp,vRJ1-10RVgp,vRJ2-10RVgp。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从4组重组病毒中每组各鉴定出1株阳性重组病毒。Westernblot检测显示,重组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裂解物上清中有1种蛋白与抗RVGP的McAb发生特异反应,分子量为69000。在重组病毒感染早期,RVGP的表达量以vSFJ1-10RVgp最高;而在感染晚期,则以vSFJ2-16RVgp最高。4株重组病毒免疫小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诱导小鼠产生抗RVGP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ⅡF)进行筛选,获得3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口蹄疫病毒(FM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的2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猪水泡病毒(SV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IIF重复测试阳性和阴性杂交瘤细胞上清,结果完全相符。IIF特异性试验表明,3株抗FMDV单抗只与FMDV反应,而不与相关的SVDV和PD15细胞反应,反之2株抗SVDV单抗只与SVDV反应,而不与FMDV和PD15细胞反应。实验证明,I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监测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早期感染的微量PCR方法,根据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基因组BamHI-L片段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含0.3UTaq酶的10μL反应体系分别扩增了MDV1型(京-1株、MD11/75c株)、MDV2型(SB-1株)和HVT(FC-126株)的核酸,并用京-1株感染细胞DNA作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对MDV1型病毒特异,京-1株和MD11/75c株都扩增到425bp的核酸条带,而SB-1株、FC-126株和正常CEF细胞的DNA都没有得到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微量PCR能够检测到0.1pg的京-1株感染细胞DNA;对京-1株感染鸡,在接种后第5天就能在血液细胞中检测到MDVDNA。微量PCR可望成为监测鸡群MDV早期感染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中国分离株ORF7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对应于ATCCVR-2332及LVORF7基因保守序列的1对均为28个碱基的引物10011PCS、1010PCR对PRRSV中国分离株B13进行RT-PCR,结果扩增出了1条包括完整ORF7基因的510bp的DNA片段。纯化此扩增产物,并对其进行EcoRI/PstI双酶切,与用EcoRI、PstI双酶切及碱性磷酸酶处理的PUC18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得到了1个B13ORF7基因与PUC18载体的重组质粒PUC18B13ORF710。通过EcoRI/PstI及PCR证明此重组质粒即为B13ORF7基因与PUC18载体的重组质粒。从而为ORF7基因及所表达的核衣壳蛋白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I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I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吉林省某地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阳性猪群的4头2日龄弱仔猪实质脏器中分离到2株PRRSV,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结果表明,PRRSV(LV.VR-2332)抗血清与2个分离株呈阳性反应;分离到病毒的弱仔猪血清与参考株(LV.VR-2332)也呈阳性反应,而分离株与HCV,PrV,PPV,TGEV,PEDV和HEV无交叉抗原,以上试验证明,我们已成功地分离到2株地方性PR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已建立了狂犬病病毒的蚀斑方法,对狂犬病病毒的强毒株鹿8202株,弱毒株Flury及无毒变异SRV9的蚀斑特性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狂病病毒株其蚀斑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用PCR技术从同一兔出血症病料扩增和检出2种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 P C R 和 R T P C R 技术,对兔出血症病毒核酸作了鉴定。分别设计合成 2 对 P C R 扩增特异性引物,即按兔出血症病毒中国分离的 N J株核酸序列合成 1 对引物( N J引物),按德国分离的 F R G 株核酸序列合成另 1 对引物( F R G 引物),进行 P C R 和 R T P C R。从纯化的病毒核酸样品和感染 D J R K 细胞的病毒核酸样品中,均扩增出 2 对引物范围内的特异性核酸片段, N J引物扩增产物为 364 bp, F R G 引物扩增产物为 513bp。模板用 R Nase 消化后,仍出现 364 bp 带,用 D Nase S1 消化,则此带消失;反之,用 D Nase S1 消化,出现513 bp 带,用 R Nase 消化,则此带消失,证实前者模板为 D N A,后者为 R N A。 Southern 杂交试验证实, P C R扩增出的核酸片段与各自的地高辛标记特异性探针发生强阳性杂交反应。由此认为,在兔出血症病毒感染中,同时存在着 2 种不同核酸型的病毒。  相似文献   

16.
用病毒分离、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夹心ELISA、RT-PCR及cDNA探针斑点杂交试验等六种方法对一起罕见疫情的传入途径进行了调查。病毒分离和RT-PCR试验证明,这是由于鱼粉中污染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RT-PCR是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播途径研究的首选方法,应加强饲料的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探讨把重要疫病病原列入质检项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对1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接种3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REV-T,DIA和C48株,测得试验鸡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率自接种后11d起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花环率从接种后25d起(32d除外),又显著高于对照组。接种不同REV毒株的鸡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IC花环率的变化程度不一致,表明不同毒株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疑病料的病毒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疑病料通过SPF鸡和鸡胚感染试验,血凝试验,气管环培养感染试验,单克隆抗体ELISA和电镜形态学观察,初步证明其中13份病料含IB病毒,在用其中9份接种8-9周龄SPF鸡进行的发病试验中,全部呈现临床症状,其中3份引起高死亡率(60-80%),接种后5周从存活鸡采血作IBV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19.
从疑似IBD病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暴发类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江苏省某鸡场采集病鸡法氏囊组织制成组织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部分鸡胚3~5d死亡,部分鸡胚不死亡但有病变。用感染胚卵黄囊和绒尿膜混合物,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3代后,发现以合胞体为特征的细胞病变(CPE)。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内病毒粒子呈整齐的晶格状排列。用免疫沉淀法提取病毒抽提核酸,经SDS-PAGE电泳,可见规律排列的10条带,呈3-3-1-3排列。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参考毒株S1133株的核酸谱带的数目和位置相同。血清学试验与ARV呈阳性反应,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呈阴性反应。证明分离病毒为ARV  相似文献   

20.
用SPF鸡胚繁殖新城疫病毒(NDV)F46E9株(强毒)、LaSotaE4株(弱毒),对病毒进行纯化,抽提RNA。用1对均为27个碱基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了2个毒株的融合蛋白裂解位点(Fc)基因。将Fc基因定向克隆入pUC18的EcoRI和SalⅠ位点之间,获得2个毒株Fc基因克隆pUCF46Fc和pUCLaFc,用EcoRI/SalⅠ双酶切法、PstⅠ单酶切法、PCR法和核酸探针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将鉴定好的LaSotaE4Fc基因定向导入表达载体质粒pBV221,获得重组子pBVLaFc。PCR和内切酶酶切法鉴定表明,Fc插入的位置和方向都正确无误。用E.coliDH5α通过热诱导法进行了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法检测了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有1条能够与NDV多抗反应的特异条带,分子量约15700,与预期大小一致,说明是Fc基因的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