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丘陵滨湖棉区一年发生3—4代。近年来,全县各棉区普遍严重发生危害,常因害减产2—3成,特别是大发生的73、76、78年,虫蕾率达4.31—14%,虫花率15.03—45.22%,僵瓣率31.45—43.73%,每亩有虫20536—81974条,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为了摸清红铃虫发生规律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抓住要害,采取措施,及时防治,减轻危害,确保棉花优质高产丰收,从一九七三年起,对红铃虫发生规律及消长因素,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现综述如下:一、发生情况红铃虫以末代老熟幼虫在棉仓、枯铃、棉籽内越冬。其中以在棉仓越冬的最多,占总越冬虫量的80%;其次,枯铃内占17—19%;棉籽内最少,仅占1—3%。翌年五月上旬,温度稳定在18℃,越冬幼虫开始化蛹,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化蛹盛期,六月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红铃虫的趋性,把红铃虫彻底消灭在它的主要越冬场所—仓库内外,是防治上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1977年在我们农场八分场十队除释放金小蜂外,采用黑光灯、树枝把、性引诱多种办法,从六月上旬诱杀仓库红铃虫,效果很好。并即行推广到该分场七个生产队,同样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作法是:在存过籽棉的仓库内把晒花帘和其他晒花工具,都放在仓库内,把门窗紧闭,仓库内安装一盏20瓦的黑光灯,还放44个树枝把和4个性引诱钵,仓库外周围墙壁上,挂树枝把50个,每天由队植保员检查一次。仓库内一盏黑光灯从六月十一日开灯到七月三日止,开灯二十三晚,共诱红铃虫蛾3535只,平均每晚诱蛾153.5只,而在此期  相似文献   

3.
消灭越冬红铃虫,是减少来年虫源,减轻来年危害的有效办法。去年,我们搞了一个小试验,对越冬红铃虫的防效达90~100%。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黑青小蜂属于膜翅目,小蜂科。1955年于徐家棚棉场仓库中发现,当时察觉该蜂对越冬的红铃虫寄生率限高,1956年开始室内饲养,1957年初步在仓库里放播,寄生率高达99%以上。1958年在黄梅孔龙棉区农家仓库重点放播,效果也很好,根据黄梅测报站5、6月间检查红铃虫被寄生率从44—98%,7月中、下旬检查附近棉田红铃虫为害花朵的虫花率仅1.4%,而没有放蜂的仓库附近棉田花朵被害率13—23%,说明了黑青小蜂大大压缩了越冬红铃虫的基数,降低了花期的为害,对保伏桃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员和棉农们,用抑制棉株生长后期无效青铃的方法来防治红铃虫,已经试验过好几年了。这些青铃无助于增加棉花产量,却能隐藏红铃虫幼虫,红铃虫在美国西南部是危害棉花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快到冬季,白天日渐变短,气温降低,红铃虫幼虫产生一种反应,它们沿着蛀道从青铃中出来,落到地面,钻入土中进行冬眠——又叫滞育。到了春季,它们大量地羽化,在新种的棉地内,重又开始它们的生命周期。除去作为幼虫一种食源的后期青铃,能消除很高百分率的越冬虫口,有两种方法能抑制青铃的产生;停止后期灌溉,以减慢植  相似文献   

6.
红铃虫主要以老熟幼虫在仓库内结茧越冬,五月中旬开始化蛹,六月中下旬进入发蛾盛期。丹阳县折柳公社干群在越冬红铃虫发蛾盛期,开展仓库烟雾剂熏杀的办法,消灭成虫,减少田间卵、虫量和为害程度,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花帘是棉花红铃虫的重要越冬场所,1984月底调查,每条花帘有红铃虫126.3条。花帘内的红铃虫集中于花帘两端的孔洞内。过去处理花帘多用开水浸烫,由于本地燃料紧张,加之浸烫花帘费工麻烦,所以这一措  相似文献   

8.
棉红铃虫是我省棉区蕾铃期常发性害虫,一年发生三代,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年年要防治多次。防治红铃虫一种害虫,所消耗的农药约占棉田全年用药的半数。对于红铃虫的药剂防治对策,是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美国种植转Bt基因棉防治红铃虫美国西部抗虫棉育种的视野已转向红铃虫。这些品种是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一部分棉农目前战胜红铃虫的有力工具。1996年,亚利桑那州棉农AlbertRovey种植了486公顷棉花,但都不含有Monsanto公司的保铃(Bol...  相似文献   

10.
棉红铃虫在江苏省一年发生三代,代代需要防治。药剂防治时间从第一代的7月上旬开始到第三代的9月上、中旬结束。防治时间长,消耗农药多。协作组对红铃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进行了观察,并对各代红铃虫幼虫对棉花的为害损失作了测定,于1983年提出了“一代不治,二代狠治,三代巧治”的药剂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红铃虫是我省棉花的主要害虫,每年均使棉花生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常年损失一、二成,大发生年损失二、三成以上。但从其年中消长特点来看,基本上每年都是第一、二代发生数量少,为害程度也较轻微,到第三代发生时,虫口密度往往骤然上升,为害程度亦随之激剧加重。为了寻找红铃虫第三代虫口激增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以便经济有效地将红铃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指标之下,保障棉花丰产丰收,特根据历史资料作如下初步分析整理。一、红铃虫的消长特点(一)年中消长特点红铃虫在一年中的数量消长特点,从总  相似文献   

12.
总结萧山棉区红铃虫防治情况,对提高防治策略是很有必要。六十年代初是在治早、治少、治了的思想指导下,棉农见虫就治,防治红铃虫重治一代,普治二代,弃治三代。结果产量低,品质差。重治前期,杀  相似文献   

13.
三代红铃虫是棉花后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如防治不力,子棉僵瓣增多,吐絮不畅,纤维变短,光泽减弱,严重地影响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1984年我们使用了几种新型农药,对第三代红铃虫进行了药剂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处赣北,属于滨湖丘陵地区。适合植棉,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历年植棉面积由五十年代4~5万亩试种田发展到现在的稳定面积10万亩。品种由土(铁籽)棉改为岱字棉。红铃虫由少到多,逐年上升,对棉花产量、品级、衣分、长度、扭曲度威胁甚大。现就我县历年红铃虫发生情况初步分析如下。一、红铃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红铃虫在都昌,一般每年发生三代,以第三代幼虫进入越冬。只是一九七○年以后,由于逐年改善了棉地灌溉条件,延长了棉花生育期,有部分棉地做到了嫩过八月,九月不早衰,因而在万户、大沙、南丰、芗溪、用溪等乡有四代出现。现就发生期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77年开始利用螳螂防治棉花棉铃虫、红铃虫,效果比较理想。1977年采集螳螂卵块3000多个,人工室内饲养若虫40万只,防治棉田面积70亩,1978年采集螳螂卵块8000余个,人工室内饲养若虫60万只,防治面积320亩。  相似文献   

16.
红铃虫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在长江流域常年造成的损失为15~30%,短绒率增加5%左右,纤维拉力也有明显下降。目前,使用农药防治红铃虫,仍是综合防治不可缺少的手段。如何适期用药,保护最易遭受危害的棉铃,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棉花第一代红铃虫不必防治张振国(彭泽县植保值检站)棉红铃虫是我县棉花上最主要害虫,是防治上的主攻对象。但第一代红铃虫是不是需要防治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不防治试验考察。1考察办法我们分别在圩区、山区、丘陵棉区,分一二三类,选择长相一致的棉田10块,在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微生物站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科研路线,积极开展“以菌治虫”的科研工作,于一九七二年四月用植病分离方法,从我县越冬红铃虫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生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7216”杀虫菌。  相似文献   

19.
张振国 《江西棉花》1991,(2):40-40,7
红铃虫是彭泽棉花上一大主要害虫。常年发生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危害期长,如防治不力,就会造成大量虫籽和僵瓣花,降低棉花商品价值,减少棉花经济收入。彭泽县防治红铃虫的水平是较高的,但也存在着一个普遍而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雨后不打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移栽棉花红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6年起,我县棉花栽培由原来的直播逐步改为塑膜育苗移栽。近几年来,全县移栽面积稳定在19万亩左右,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90%以上。在这种栽培条件下,红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也起了变化。若仍采用原来直播时的“挑治一代,狠治二代,决战三代”的田间防治策略,既不能有效地控制虫害,又增加后期防治压力,增加农药成本。我们在逐步认识和掌握红铃虫发生危害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