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调查了广西蚕种生产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异型微孢子虫发生情况,研究异型微孢子虫主要种类、形态以及调查一些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食下传染力和胚种传染力等,探讨异型微孢子虫对广西家蚕微粒子病检疫和病害管理工作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在蚕业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是唯一能通过胚种传染的蚕病,防微工作稍有放松,就会给蚕种及蚕桑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微粒子病卵率超标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不但会给广大蚕农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造成疫病流行的隐患,影响蚕业生产稳定发展。在多年的蚕种检验检疫工作中发现,不仅存  相似文献   

4.
<正> 一、建国后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经下传染和胚胎传染而寄生子蚕体内所造成的一食种传染性病害、该病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轻则降低养蚕收入,重则全部失收,并严重威胁着蚕种生产,是一种列为国家检疫对象的蚕病。解放前,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危害严重,使农村蚕茧生产受到很大损失。建国后,在政府领导下,成立了蚕种监管机构,强化了蚕种检验,实行全部袋蛾集中镜检,坚决淘汰超毒蚕种,不断提高合格毒率标准,并制定了防微措施,落到实处,杜绝传染途径。从而至1954年起江苏省实现了母蛾  相似文献   

5.
马群忠  王永亮 《蚕学通讯》2005,25(1):40-42,44
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在蚕种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对两个传染途径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选种、原种、普种场都希望自己所生产的蚕种是合格蚕种,都希望所购买的上一代蚕种是无毒蚕种,以期生产的下一代蚕种不存在胚种传染.但由于利益驱动,在蚕种买卖的交易过程中,就存在着诚实与做假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黄天希 《广东蚕业》2007,41(1):20-21
微粒子病是一种经食下或胚种传染而使蚕发病的一种传染性病害,被国家列为蚕种生产检疫对象,也是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来我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制种量在10万张以上,2006年  相似文献   

7.
冯昱 《四川蚕业》2015,(2):36-37
<正>家蚕微粒子病一直是困扰蚕种生产的难题,其传染途径分为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我场自上世纪末以来,便对场内的选原种生产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实践证明,通过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能有效地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较大幅度提高蚕种的母蛾镜检合格率。同时,桑叶消毒还能够抑制其他蚕病的发生,为蚕种的优质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8.
家蚕微粒子病传染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胚种传染可以通过母蛾检测和补正检查得到有效控制。杜绝食下传染途径,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仅对养蚕环境严加消毒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9.
桑叶全程消毒是防除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严重的蚕病,它给我省蚕种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微粒子病,把微粒子病的为害控制到最低限度,是蚕种生产的当务之急。根据微粒子病传染途径,近年来在防止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上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防止胚种传染方面,加强了补正检查、催  相似文献   

10.
覃向平  全诚 《广东蚕业》2009,43(2):14-17
桑叶消毒是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蚕种繁育过程中,加强桑叶消毒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蚕种质量,最大限度地杜绝微粒子病的发生。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胚种传染而使蚕感染病毒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有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只要有效地采取切断食下传播途径,胚种传播也就得到控制,蚕种质量就能提高,蚕茧丰收就有保障,经济效益就能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做好各级蚕种生产过程中的消毒防病工作,特别是桑叶浸渍消毒,是蚕种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即微粒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蚕病。此病对蚕业生产和蚕种生产威胁很大。目前预防微粒子病主要方法仍是“微粒子病显微镜检查”。实践证明“镜检”对家蚕傲粒子病防治,尤其是杜绝胚种传染,是一项很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是微粒子虫孢子通过胚种或食下传染而发生的。蚕种生产环境被微粒子虫孢子所污染是造成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虫孢子的根本原因,也是蚕种生产中因微粒子病带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对蚕种生产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的污染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采取...  相似文献   

15.
陆再妮 《北方蚕业》2003,24(2):53-53
蚕微粒子病在传染性蚕病中与良种繁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蚕病中少有的检疫病种之一,是当前蚕种生产防治的主要对象.根据微粒子病发生、发展规律,防治关键在于杜绝胚种传染.近年来,由于我场严格贯彻蚕种选育管理条例和防微规范,严防食下传染,从而控制了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感染,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6.
庞朝平 《广西蚕业》1994,31(2):56-57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给蚕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微粒子病扩散的最快方式即是通过带“毒”的蚕种传染到蚕区.所以生产无微粒子病源的蚕种是蚕种场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管理,不认真贯彻自治区“桑蚕良种繁育检验制度”,微粒子病随时都会突然发生,影响蚕种场的声誉、效益。  相似文献   

17.
邱全洪 《蚕学通讯》2003,23(2):61-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原虫感染家蚕而引起的传染性蚕病 ,其传染途径为食下传染和胚胎传染。蚕种母蛾检疫是防止蚕种微粒子病胚胎传染的主要手段 ,其结果的真实性 ,关系到蚕种生产者、使用者的利益。因此 ,提高微粒子检出率 ,客观反映蚕种微粒子病毒率 ,是维护蚕种供需双方合法权益和保障蚕业生产安全的需要 ,也是业界人士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工作实践 ,就此进行简略分析 ,提出相应的措施。1 影响检出率的因素1 .1 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代表性 ,包括样本的随机性、充足性和真实性 ,它是检疫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的前提。母蛾抽样必须做到随机…  相似文献   

18.
<正>蚕种是蚕桑产业的基本生产资料。蚕种质量优劣不仅直接影响蚕农的经济效益,也关系着蚕种生产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衡量蚕种质量的指标较多,其中微粒子病毒率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因此,业内常称蚕种"防微病"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完成蚕种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蚕种"微病"防好了,总体质量也就上去了。作为蚕种检疫对象的家蚕微粒子病,由于其对产业危害的严重性及传染途径的特殊性,防控工作必须始于生产之前,贯穿于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经胚胎传染的严重传染病,也是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微粒子病全程防控体系,提高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抱子虫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病原抱子可被蚕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均被各养蚕国家列为蚕种强制性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