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黄河源区9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降水资料,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计算多时间尺度下的SPI指数,对黄河源区历史时期的时空干湿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初之前黄河源区干湿交替,变化幅度较大,21世纪后湿润强度有增加的趋势且在1961—2017年近57年里总体上是向涝(湿润化)的趋势发展;季尺度下黄河源区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比旱灾的大,其中夏季出现中涝的概率较大,约达50%,而秋季则较容易出现轻旱和轻涝,概率均高达45%以上;黄河源区南部地区发生重旱及以上旱灾的频率较低,发生重涝及以上强度湿润化的频率较大;东北部地区较易发生重旱、中旱、轻涝、重涝;西部地区发生特旱特涝的频率相对较高。研究黄河源区历史时期干湿变化特征分析,为黄河源区防汛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源为研究区,采用集中度、集中期、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年际、年代际趋势性变化,突变点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上游1956—2012年径流量总体呈弱增加趋势,下游呈弱减少趋势,上游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下游剧烈。黄河源径流集中度主要集中在40%~60%,上游集中度高于下游。集中期主要分布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且有提前趋势。21世纪以来,黄河源径流上游偏丰,下游偏枯。吉迈站年径流量突变点发生在1988年、2008年。玛曲站和唐乃亥站年径流量突变均发生在1991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河源头降水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黄河源头玛多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rm—Kendall(M—K)法、Hurst指数、以及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黄河源头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度为16.2mm/10a;四季降水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春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明显,夏季降水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为59.8%,冬季最小,为3.1%;源区降水量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降水量年内分配十分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7月份的降水量最大, 12月份的降水量最小;黄河源头近50年降水量变化从2003~2004年开始发生突变。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判别,黄河源头出现4次正异常年份降水;春季出现1次正异常;夏季出现3次正异常,秋季分别出现1次正异常和1次负异常;冬季出现3次正异常。用Hurst指数分析黄河源头未来的降水变化趋势,未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呈“较强”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季持续性强度“较弱”,夏季持续性强度为“强”,秋季持续性强度为“较强”,冬季持续性强度为“很强”。  相似文献   

4.
利用贵州省铜仁市9个站点1961-2017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突变检验、周期检验等方法,对铜仁市年、季节的降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年降水时间序列存在16-28年的显著周期变化;1961-2017年间铜仁地区的春季和秋季降水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变化不明显;铜仁市冬季降水存在10年左右的和3年的周期,春季降水存在3年的显著周期;铜仁地区冬季和春季降水存在突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厘清近年来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科学预估气候变化对植被格局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9-2015年SPOT VGT-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ITPCAS)驱动数据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R/S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9-2015年NDVI和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温度、降水量、地表净辐射(R_n)等气象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1)黄河源区多年平均NDVI空间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整体上NDVI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速为1.6%,其中上升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78.2%;NDVI在2003年附近存在突变;同时期温度和降水为振荡上升趋势,而R_n为振荡下降趋势,并且未来NDVI和各气象因子将持续这种变化趋势。(2)年平均NDVI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R_n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偏相关分析中,NDVI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最好。(3)NDVI对温度、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滞后1个月左右,对R_n变化的响应滞后2个月左右。【结论】ITPCAS驱动数据集在黄河源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年尺度和月尺度上,温度都是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温度上升以及生态保护"综合性"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铜仁市9个站点1961—2017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突变检验、周期检验等方法,对铜仁市年、季节的降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年降水时间序列存在16~28年的显著周期变化;1961—2017年期间铜仁地区的春季和秋季降水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变化不明显;铜仁市冬季降水存在10年左右的和3年的周期,春季降水存在3年的显著周期;铜仁地区冬季和春季降水存在突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990—2020年黄河源区林地面积与林地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黄河源区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调配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野外实测资料,通过目视解译确定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通过计算得到林地面积和林地生态需水量数据;采用ArcGIS 10.8绘制林地面积与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分布图,分别运用Canoco 5.0和SPSS 27作冗余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黄河源区1990—2020年的林地面积变化不大,林地主要分布于黄河源区中东部,以灌木林地为主;林地生态需水量的变化较小,总体上生态需水量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不同类型林地的生态需水量大小表现为灌木林地>有林地>疏林地>其他林地;影响源区生态需水量的最主要指标是斑块周长-面积比(mean perimeter-area ratio, PARA_MN),其次是斑块连通度指数(patch cohesion index, COHESION)。影响黄河源区生态需水量的主要因素为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产业发展结构,自然环境因素的驱动力弱于社会环境因素。【结论】黄河源区19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山西省年降水量的分区趋势特征,为当地农业生产及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内18个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1981—2020年降水月值数据为基础,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年降水场进行分区分析。【结果】山西省年均降水量为386~700 mm,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部及东部偏北地区向西向北呈逐渐减少趋势。山西省年降水场可分为3个区,Ⅰ区位于山西省南部(南区),年均降水量为523 mm,最为丰富;Ⅱ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北区),年降水量降水最少,为433 mm;Ⅲ区位于山西省中部(中区),是Ⅰ区和Ⅱ区的过渡地带,年均降水量为517 mm。南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趋势率为2.472 mm/10a,最近一次突变出现在2016年;北区年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趋势率为19.658 mm/10a,突变发生在2011年,且在2018年后降水量增加趋势更加明显;中区年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趋势率为11.295 mm/10a,最近的突变发生于2019年。3个区域年降水量均存在多尺度周期变化特征,其中南区主周期为28年、22年、8年和13年;北区主周期为28年、18年和6年;中区主周期为28年和6年。【结论】山西省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受地形影响较明显,各区降水发展趋势不一致,均具备多尺度周期特征,且各区第一主周期均为28年。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距平、Spearman秩次相关系数和Mann-Kendall方法对抚河流域1979-2008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以及年均降水序列特征和趋势进行分析,应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分析其时间序列突变点。结果表明:(1)抚河流域降水年内主要集中于3-6月份,10-12月份较少;年际变化上,降水较多年份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降水较少的年份主要集中在本世纪初,尤其是2003年前后。(2)抚河流域春季、夏季和年均降水均存在减少趋势,在冬季存在增加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在秋季基本无趋势变化。(3)抚河流域四季和年均降水大致经历增加-减少-增加-减少4个阶段。(4)春季降水序列突变点为1992年和1995年;夏季降水序列突变点为1986年、1997年和2007年;秋季降水序列存在1997年一个突变点;冬季降水序列突变点发生在1988年和1991年;年均降水序列突变时间分别发生在1985年、1998年和2005年。就整体来说,抚河流域降水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排列熵和小波分析相结合,研究近60年来渭河干流降水序列的突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渭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60-2003年渭河流域干流天水、宝鸡、武功和西安4个站点日降水观测资料,按照不同窗口滑动取样得到不同时间段的降雨数据,利用排列熵算法分别计算其复杂度,分析复杂度序列随时间的演变规律来检测序列的突变点,之后通过小波分析对复杂度序列进行逐级分解,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波动在降水突变中的贡献。【结果】渭河流域天水、宝鸡、武功和西安4站降水量在20世纪均发生了2次突变,其中位于上游的天水站突变发生于1971和1994年,位于中下游的宝鸡、武功和西安站突变发生于1980和1994年,呈现出一致性的特征。【结论】准1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气候波动是渭河干流降水突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α-甲基苯乙烯(AMS)二聚反应的催化剂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果表明:其催化剂的选择正向着使该二聚反应高转化率、高选择性、绿色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择业渠道不够畅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既有社会原因,又有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表象是扩招,但深层原因与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渠道不畅、高校的培养模式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就业辅导员在工作中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应对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生态图书馆的选址、建筑、内外环境和人文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唯一经常性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官邸,白宫聚集了无数目光,吸引众人前来造访。不妨随我们进行一次白宫之旅,探究其精致的室内装饰,以及其丰富巧妙的色彩运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北方40个水稻品种13个性状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水稻单株生产力与综合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典型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48、0.87103,它们所包含的信息分别占总信息量的79.0%和92.7%。穗部性状与粒型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82739,达极显著水平,所包含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62.3%。在这些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指标是经济产量(X2)、穗数(X3)、穗粒数(X4)、穗长(X7)、穗颈长(X8)、1次枝梗的比例(X9)及谷粒长度(X10)。  相似文献   

16.
肉鸡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 1991- 1999年肉鸡养殖业国营集体、专业户两种饲养模式进行了成本效益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产品价格、劳动价格、仔鸡价格、饲料价格、管理费用、销售费等是影响养鸡业成本效益的主要因素;同时,专业户每 10 0只鸡成本收益率要比国营集体平均高出 10 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山楂色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山楂色素的光谱学特性,Rf值、液相色谱性质。初步探明了山楂色素由两种色素组成,均为矢车菊色素,一种是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一种是矢车菊色素的双糖或三糖苷类,两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04%和196%。  相似文献   

18.
李琦  韩城  周斌 《农业与技术》2003,23(4):156-160
本文分析了资源优化问题中普遍存在的模糊性及线性规划模型这一优化手段的不足之处,把模糊理论运用于该类规划问题,使优化模型更切合实际并探讨了新模型解的实现。最后以实例进一步阐述新模型运用的合理性,对实践中的资源优化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对小麦生产的重要性、我国小麦生产及品质现状进行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小麦品质的概念以及小麦品质的分类标准,重点说明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和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物理教学资源建设以大学生素质教育为核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件,围绕大学物理的必修和选修教学模式展开,通过大学物理必修课件和物理选修课课件(理论课补充和延伸)的建设方式,实现了必修和选修理论教学的良性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的良性发展;该模式较好的缓解了大学物理内容多课时相对偏少的矛盾,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