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利用已构建载体530 Shiva,转化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1号、澳布、HLS和夏波蒂的试管苗及块茎盘的研究.结果表明,以Kan 50 mg·L-1和100 mg·L-1作为筛选转基因细胞和植株的剂量.对于发根农杆菌侵染马铃薯试管苗应采用新鲜菌落直接涂抹伤口进行侵染,这种方法诱导生根率高且易于操作,根诱导率、成愈率及分化率远高于浸泡法;发根农杆菌转化试管苗,后期愈伤组织分化产生5个幼苗.发根农杆菌菌液侵染甘农薯1号和夏波蒂两品种的块茎盘,7 d后就有很小的毛状根突起产生,2周后即有大量毛状根产生,3周后毛状根产生量有所减少,产生的毛状根3周时其成愈率分别为31.0%和27.0%,愈伤组织分化成苗比较困难,分化出3个幼苗,分化率分别为6.45%和3.70%.转化材料进行冠瘿碱检测表明,分化苗均为胭脂碱阳性反应.环腐病菌接种试管苗结果表明,分化植株与对照相比抗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茶树发根高频诱导与遗传转化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两种野生型发根农杆菌菌株、三种共培养培养基和六种外植体为试材,建立了茶树发根高频诱导体系,最高发根诱导频率达30%以上。最佳发根诱导体系为:OD600为0.5~0.8的发根农杆菌菌液侵染已培养60~70βd苗龄无菌苗茎段10~50βmin,在添加100βmmol/L乙酰丁香酮的YMB固体培养基上共培养2βd,在含500βmg/L头胞噻肟钠的MS培养基上诱导发根。发根在不含激素的LG0培养基上生长迅速,产生大量侧枝和根毛。PCR证实,发根农杆菌Ri质粒T-DNA的rolA、rolB和rolC基因已经插入到发根基因组DNA中。应用此发根诱导体系,以含携带Bt基因的双元载体质粒pCAMBIA2301的发根农杆菌15834,侵染茶树外植体诱导出发根,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基因组DNA中并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3.
《花生学报》2021,50(2)
植物体内酚类小分子物质促进发根农杆菌Ri质粒毒性区(Vir)活化,从而启动发根农杆菌的转化。选用黄酮含量在408~677μg RTE/g FM间的花生种子。侵染时花生种子的子叶黄酮含量在495~1038μg RTE/g FM之间。花育51号的诱导率最高,为71.0%,根系干质量为0.047 g/根系。相关分析表明,发根农杆菌侵染时的花生黄酮含量与发根诱导率两者间呈线性负相关。研究结果为发根农杆菌转化花生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无菌条件下,以棉花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SlNAC1基因,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分化及PCR检测棉花幼苗获得了T0代的阳性转基因棉花植67株.  相似文献   

5.
6.
从基因型、外植体种类、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选择压、培养基激素含量等方面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该技术在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品质改善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利用抗菌肽基因培育转基因大豆抗病材料,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菌肽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融合因转入大豆胚尖外植体。结果表明,60mg/L的卡那霉素可以对转化植株进行有效的筛选;在共培养时添加200µmol/L乙酰丁香酮有利于抗菌肽基因的转化;在生根培养基中不添加卡那霉素更有利于转化苗的成活。目的基因特异的PCR检测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分析,发现抗菌肽基因已转入大豆,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细胞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发根农杆菌转化茶树的机制、感染方法以及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并阐述了毛状根在茶树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早熟品种东农303的微型薯为受体材料,对其再生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将PVA-CP基因导入马铃薯中。结果表明:在加入5mg·L-1ZT和1mg·L-1IAA的培养基上微型薯再生频率最高达95%;农杆菌侵染薯块时,用浓度为OD600=0.5的菌液,侵染5min,共培养2d转化频率最高;在诱导芽阶段加入75mg·L-1的卡那霉素,采用延迟筛选的方法。得到的抗性芽有22株在含100mg·L-1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生根。经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15株为阳性植株。初步证明了PVA-CP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马铃薯品种东农303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高粱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成功地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高粱遗传转化,并筛选得到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经过PCR和Southern杂交,均已证实了外援基因已导入和整合到植物体中.得到的部分转基因植株,经过抗虫鉴定表明,具有很强的抗虫性.高粱遗传转化过程中最佳预培养时间是3~5 d,最适宜的菌液浓度为OD600值=0.5~0.7,共培养培养基的最佳pH值是5.2~5.6,最佳温度为22~25 ℃,最佳共培养时间是3 d.100 μmol/L乙酰丁香酮对提高高粱愈伤组织遗传转化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介导甘蔗基因转化技术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品种ROC10为转化受体材料,以GFP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一系列条件,包括农杆菌菌株及侵染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受体愈伤组织龄期、AS活化时间及使用浓度、共培养时间等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便于vir基因活化和T-DNA转移的条件组合,如附加果糖和葡萄糖、酸性环境感染,低温共培养等,从而建立了一个可行、有效而又简便的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农杆菌菌株EHA105优于LBA4404,其适宜侵染浓度D600为1.3752;适宜受体愈伤组织龄期为25℃暗培养25d;适宜侵染时间为30min;适宜AS活化时间为2h,使用浓度为200μmol·L-1;适宜共培养时间为4d。获得2株有荧光信号的植株,对这2株植株进行斑点Southern杂交检测,均有阳性反应,证明GFP基因已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并得到了有效表达,表明该转化体系确实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电镜观察农杆菌介导香蕉基因转化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含质粒pBI426的根癌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转化香蕉品种威廉斯的叶片、横切薄片及香蕉细胞悬浮系,通过电镜观察农杆菌的附着情况,对香蕉转化早期影响农杆菌与香蕉受体材料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农杆菌菌株对香蕉的遗传转化有影响。EHA105易被乙酰丁香酮诱导,附着在香蕉组织上的量比农杆菌LBA4404的附着量大;乙酰丁香酮是香蕉遗传转化中必不可少的;乙酰丁香酮显著促进了农杆菌的附着量;香蕉横切薄片具有很强吸附农杆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了卡那霉素选择压力的试验。确定5 0mg/L为适宜的选择压力。同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 ,利用EHA1 0 5菌株进行了亚麻转基因适宜培养基筛选试验。经试验认为MS培养基是亚麻转基因的适宜培养基。在附加IAA3.5mg/L、KT2mg/L、LH1 5 0mg/L的MS选择培养基上转化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 77.4%。  相似文献   

15.
亚麻转基因植株的再生及生根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亚麻幼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利用抗除草剂 Basta的目的基因和 GUSINT基因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亚麻转基因过程中植株再生及生根适宜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经试验得出 :在附加少量 BA和 NAA的 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可达31.8%~ 40 .2 %。经 GUS基因检测在脱菌后 3天亚麻下胚轴初步形成的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可达 72 .2 %;四周后的转化率为 2 5 %;再生植株的转化率为 2 0 %。在 1/2 Ms培养基中附加 0 .0 0 1mg/L NAA可使再生植株的生根率达到 87.4%。通过试验初步建立起了根瘤农杆菌介导法亚麻转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以15个马铃薯育成品种和引进品种为材料,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供试马铃薯品种。研究检测了4个SSR位点在15份马铃薯育成品种(系)中的多态性。在15份马铃薯品种(系)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26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个数最少为5个,最多为10个,平均6.5个。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最高为0.9288;最低为0.8597,平均PIC值为0.8857。仅利用少数几对高PIC值的SSR引物,即能将全部供试品种(系)区分,因此,SSR技术有利于高效准确的鉴定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7.
简要回顾了水稻转基因发展的历程;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的流程,分析了几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目的基因转化水稻的影响因素:农杆菌菌系及Vir基因的活化、水稻基因型和培养基种类、农杆菌侵染外植体的时间、共培养的方式、共培养时间、选择标记与报告基因的选择、选择压;最后提出了水稻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