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还原剂DTT对贮藏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贮藏精米粉中添加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TT),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稻米淀粉的黏滞谱,研究DTT打破稻米淀粉二硫键后稻米黏滞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样品中添加DTT后,糊化温度降低,样品的峰值粘度和崩解值大都极显著升高,消减值极显著降低,RVA特征谱上升阶段的线性部分的斜率升高,米饭质地变软变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13-314
试验选用直链淀粉含量有差别、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的6个水稻品种,通过二硫苏糖醇(DTT)处理打破蛋白质二硫键后,观察稻米粉快速黏度仪RVA特征谱的形成、特征值,与未处理的精米粉的淀粉RVA谱特征值进行比较,进而研究蛋白质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院供试品种米粉添加DTT后,其RVA谱的特征值最高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都出现了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说明稻米中二硫键形成的蛋白质网络可能增强糊化液的刚性或蛋白质水合作用而改变淀粉的吸水性能,两者共同作用协同提高RVA的最高黏度和糊化温度等,为稻米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对稻米淀粉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糖浓度的增加,稻米淀粉峰值粘度下降;随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增加,黏滞谱特征值的最终粘度、热浆粘度和消减值显著降低,而蔗糖对热浆粘度基本没有影响;葡萄糖、果糖使崩解值显著增加,而麦芽糖使崩解值先下降后上升,蔗糖使崩解值显著下降;4种糖都使糊化温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大米淀粉提取及黏滞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OH溶液浸泡米粉去除蛋白质提取大米淀粉的试验结果表明,在0.2%NaOH溶液、固液比1:4、浸泡2h的最佳提取条件下,淀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0.453%、淀粉得率为74.2%。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以烘箱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所得淀粉的黏滞性谱,结果显示两种淀粉的黏滞性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晚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氮钾肥用量对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为杂交粳稻品质调优及肥料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N,0kg/hm2、9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360 kg/hm2)和施钾量(K20,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kg/hm2、180 kg/hm2)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常优1号的稻米加工、外观、营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的各项特征值均有极显著影响,钾肥用量对各项米质性状及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氮钾交互效应对精米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和RVA谱的峰值黏度和回复值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而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昧值下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稻米食味值下降;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或钾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滞性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8,自引:5,他引:78  
 通过2年分别对114个和101个水稻品种(系)的各项品质指标及RVA谱的测定,研究了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蒸煮理化指标、食味品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透明度、垩白率关系较密切。同一品种的稻米,有垩白比无垩白米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要高,热浆粘度、冷胶粘度、消减值、回复值大。(2)RVA谱特征值与蒸煮理化指标中的AAC、胶稠度(GC)相关极为显著,与糊化温度(GT)相关性不显著;(3)除最高粘度外,RVA谱的其余特征值与食味品质的主要指标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优质稻米的辅助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分别种植在湖南长沙和广东惠州的湘直粳、齐丰占、玉香油占等4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值,分析RVA谱各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和惠州2个点的稻米RVA谱特征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地域稻米RVA谱各特征值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最终黏度、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其中长沙点的消减值变异系数为137.7%,惠州点的为71.3%,崩解值分别为48.3%和63.1%;长沙点稻米最终黏度与回复值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52,惠州点的最终黏度与最低黏度相关系数最大,达0.908;长沙和惠州2个点供试水稻的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峰值黏度、崩解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将稻米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消减值作为稻米改良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辅助评价参考指标,用RVA谱特征值测定方法取代以往需要同时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评价方法,从而提高稻米食味与营养品质育种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香稻种质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粘度速测仪分析了42份来自不同国家的香稻种质资源的稻米淀粉粘滞性谱(RVA谱)和特征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稻种质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差异显著,谱线分化明显,各个特征值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高低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在测定直链淀粉含量的基础上辅以RVA谱特征,可以用来评价稻米的蒸煮与食用品质和筛选优质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测定不同米糠膳食纤维颗粒大小和添加量对稻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米淀粉、粳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等3种稻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存在着差异;当米糠膳食纤维添加量由0%增加到15%时,粳米淀粉糊化时的峰值粘度、回生值和崩解值分别下降50.78%、30.36%和73.11%,峰值时间延迟1.66 min,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分别上升95.20%和7.25%。籼米淀粉糊化时的峰值粘度、回生值和崩解值分别下降18.37%、29.05%和54.48%,峰值时间延迟0.74 min,最低粘度和最终粘度分别上升23.96%和7.61%。米糠膳食纤维的粒度大小(小于80目)对粳米淀粉、籼米淀粉和糯米淀粉的糊化特征值影响不显著(P0.05);米糠膳食纤维添加量(0%~15%)与粳米淀粉和籼米淀粉糊化特性中的峰值粘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最低粘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米糠膳食纤维颗粒粒径大小与3种稻米淀粉糊化特征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及RVA谱特征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4年、2015年分别在江苏省18个地区种植的南粳9108稻谷为材料,测定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快速黏度仪(apid visco-analyzer,简称RVA)谱特征值,对不同地点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的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年不同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明显。纬度最高的东海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高,纬度最低的南京地区其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其他地区的均在10%左右。RVA谱特征值分析结果表明,RVA谱特征值在不同地点和不同年份间也存在差异,2015年RVA谱特征值的变异系数除糊化温度外均明显高于2014年。不同地点RVA谱各特征值变化不一致,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基本比较稳定,差异较小,其他特征值差异均较大,消减值的变异系数最大,2014年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消减值、回复值、崩解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峰值时间,2015年的排序为消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峰值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2年36个地点种植的南粳9108稻米AC与RVA谱特征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等呈正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和玉米面粉为原料,用RVA(快速粘度分析仪)和DSC(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淀粉的糊化参数,并分析直链淀粉含量与各糊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淀粉的RVA糊化参数和DSC热力学参数有很大差异。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RVA峰值粘度、破损值、糊化温度与DSC吸热焓值(ΔH)的影响极显著,对淀粉的RVA回生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糯稻地方种质稻米RVA谱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糯稻地方种质资源的淀粉糊化特性进行评价鉴定,以明确这些原始种质间淀粉品质差异性,为选择特异和优异种质,加快糯稻的定向育种和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以50年代征集的97份太湖地区糯稻地方种质资源材料,分析其稻米RVA谱的特征值,以评价其淀粉糊化特性。【结果】种质间的RVA谱特征值有极显著的差异性,其中崩解值的极差达4 798 cp,峰值粘度、最终粘度、消减值的极差也都在3 000 cp左右,峰值时间、糊化温度亦有较大差异。RVA谱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平均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达1.86。这些种质的RVA谱曲线呈现为4种基本类型:即占品种数92.7%的基本特征类群,其峰值粘度变化在1 000~2 700 cp之间,而一些特异类型,如粟阳糯、香珠糯、白壳罗汉黄、粳谷糯则表现为高峰值粘度,达3 000 cp以上,崩解值、消减值均较大;还有些品种(黄粳糯、毛糯、葡萄糯)呈现为极低的峰值粘度,变化在500 cp~800 cp之间;源于吴县的白糯稻和武进的堆子糯这两个种质呈籼稻的RVA谱特征,其消减值为正值,分别达461 cp、1 849 cp。但这些特异类型的种质在植株形态上没有差异。【结论】太湖糯稻地方种的稻米RVA谱差异明显,有极高、极低峰值粘度以及籼型等3种特异种质类型的分化,RVA谱具较高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淮北稻区不同栽培方式稻米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淮北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的出糙率、精米率>机插稻>手栽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手栽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远高于直播稻;蛋白质含量依次是直播稻>机插稻>手栽稻,蛋白质含量高对食味品质有负效应;直链淀粉含量的顺序依次是直播稻<机插稻<手栽稻;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米饭胀性大,干松而色淡,冷后质硬,食味较差.胶稠度手栽稻大于机插稻大于直播稻.RVA谱特征值与食味高度相关,能较好的指示食味品质.相比较而言,峰值黏度大、崩解值大、消减值小则食味好,具有这种特性的米饭,可能具有较好的柔软性、黏散性、滋味、馨香味.本研究发现,不同栽培条件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栽插方式对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不同直播播期,研究了在直播条件下淮北地区灌浆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影响。主要结果: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受灌浆结实期温度影响很大,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性状表现为易受影响;糙米率、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则相对较为稳定,受影响较小;稻米淀粉RVA特征值间的受影响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消减值、崩解值等特征值受影响较大,热浆粘度、糊化温度等特征值受影响则较小。不同品种类型的同一品质性状对灌浆结实期温度反应的敏感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6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结实期进行两种水培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和1/2 Espino浓度营养液)处理,研究营养液浓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2 Espino浓度营养液相比,结实期标准Espino浓度营养液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MDA含量;标准Espino浓度营养液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降低了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稻米RVA淀粉谱参数受营养液浓度影响较大,标准Espino浓度营养液降低了RVA谱特征值中的最高粘度(PV)、热浆粘度(HS)、崩解值(Breakdown)、最终粘度(FV)和恢复值(Consistence),提高了消碱值(Setback)。  相似文献   

16.
镁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丰优香占,汕优63,华粳3号,镇稻88为材料,采用水培和大田孕穗前喷肥方法,分析镁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对稻米糊化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喷施镁肥试验中,稻米直链淀粉(AC)含量随着镁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镁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表现基本一致.在水培试验中施镁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中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均随水培液中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达到一定浓度后开始减小;冷胶粘度、回复值和消减值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的品种,达到最大值时的处理浓度不同.大田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镁肥处理在多数情况下能显著提高RVA谱特征值中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崩解值,降低冷胶粘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各喷施镁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精米中的镁钾元素含量、镁钾含量比(Mg/K)和Mg/(N·AC·K).Mg/K和Mg/(N·AC·K)与稻米淀粉粘滞性谱特征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在不同品种间和不同指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转反义蜡质基因纯合株系间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排除以往水稻亚种或品种间RVA谱分析时存在着的遗传背景差异,分析转反义蜡质基因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纯合株系间RVA各特征值的差异,更清楚地揭示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的关系。【方法】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共转化和花药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含有反义蜡质基因的花培纯系,并对各株系进行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测定和分析,通过比较RVA谱曲线图形及RVA谱特征值的显著性测定,分析相同遗传背景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对各RVA谱特征值的作用。【结果】在武运粳7号转基因后代中,获得了只含反义蜡质基因、不含潮霉素抗性标记的花培株系77个,经T1H1和T1H2二代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有19个株系的直链淀粉含量接近对照(对照16.0%);有50个株系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下降1%~5%,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在11.0%~13.9%有30个株系;另外,有8个株系的籽粒为蜡质状,直链淀粉含量降至3.1%~4.0%。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纯系间RVA谱分析发现存在二种RVA谱曲线图形,直链淀粉含量在3.1%~4.0%株系明显不同其它株系,也不同于常规糯稻;对RVA谱曲线图形相同、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株系进行分类比较,低直链淀粉含量株系的RVA谱曲线最终表现为曲线逐步上升,但没有超越第1个峰值。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株系类群的各RVA谱特征值进行显著性测定,3.1%~4.0%株系群有5个特征值与其它二个株系群存在极显著差异;11.0%~13.5%株系群有3个特征值与对照16.0%组存在极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各特征值之间优化数学模型显示:峰值时间和消减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导入反义蜡质基因,能导致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通过花药培养能快速获得纯合株系;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仅影响到各RVA谱特征值,而且还造成RVA谱曲线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3个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采用发芽箱人工诱导模拟穗发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穗发芽深度对水稻稻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发芽引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增多和垩白大小增大,碱消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减小,粗蛋白含量降低,其中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最大,最大降幅达50%以上,其次是垩白大小。因此发芽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发芽还使RVA谱的特征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度减小,降低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稻麦两熟制下,不同生态区栽培方式对优质食味米南粳9108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为不同种植方式下优质稻米区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以优质食味稻米迟熟中粳南粳9108为材料,采用手栽、机插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在苏南太湖稻区常熟、苏中里下河稻区泰州市姜堰区、苏北淮北稻区东海3个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稻米南粳9108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间除糙米率差异不显著外,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等品质指标差异均极显著,淀粉RVA谱特征值中除糊化温度差异不显著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等差异均极显著。稻米加工品质中不同种植方式糙米率无显著差异,精米率、整精米率机插最高,手栽次之,直播最小,姜堰、东海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中不同栽培方式长宽比直播最高,机插次之,手栽最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垩白率、垩白度、垩白大小直播均低于机插和手栽。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直播最高,机插次之,手栽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与崩解值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姜堰与东海差异极显著;消减值手栽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手栽与机插。生态区和种植方式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有较大影响。按照稻米品质进行参考,对南粳9108不同栽培方式的适宜范围进行了初步区划,即手栽与机插在苏南、苏中、苏北都是适宜范围,直播在苏南最适宜,苏中次适宜,苏北不适宜。  相似文献   

20.
氮肥对两系杂交稻稻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稻米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峰值黏度时间外,氮处理对稻米加工、外观、营养和蒸煮品质性状及RVA谱的其他各项特征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提高氮肥用量或施用保花肥能明显提高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精米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增加施氮量或施用穗肥可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施氮量或施用基肥使稻米胶稠度变大;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性变小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同施氮时期不同施氮量有类似的RVA谱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