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小麦→豌豆和豌豆→小麦轮作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6种耕作方式包括: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免耕秸秆覆盖(N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耕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坚实度和饱和含水量差异显著,团粒结构、有效水分、水分利用率和饱和导水率差异极显著,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和田间持水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加乘法则和加权综合法2种模型评价了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物理质量,P→W(豌豆→小麦)轮作序列下表现为NTS>NTP>NT>TS>T(TP)>TP(T),W→P(小麦→豌豆)轮作序列下表现为NTS>NTP>TS>NT>TP>T,说明免耕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覆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入渗,减少土壤侵蚀,促进土壤物理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中国不同气候类型、土壤肥力和试验年限下,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不还田(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还田(NTS)]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42项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以检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同时评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中国不同气候类型、土壤肥力和试验年限下,保护性耕作[免耕秸秆不还田(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和免耕秸秆还田(NTS)]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42项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以检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同时评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Shannon和Simpson指数(P < 0.05),其中免耕秸秆还田效果最好,增幅分别为8.4%和3.7%;保护性耕作土壤中细菌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传统耕作,真菌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仅在免耕秸秆不还田下显著增加4.4%和5.3%(P< 0.05);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下受年均气温和种植作物影响明显,在土壤环境质量较好的非中性土壤中进行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P<0.05),并且在我国北方区域施行免耕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效果较其他区域好.因此,建议在中国北方构建以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的选择秸秆还田管理措施,且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处理下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更多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沿海农区种草的不同耕作方式及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转变江苏沿海农区单一依靠农田种植绿肥草需占用耕地和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提高种草的综合效益,对传统的翻压绿肥饲草肥料的耕作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采用采带间套作了方式,形成粮占60%草占40%或棉田冬用窄行夏用宽行种植绿肥饲草的棉麦草条带耕作方式,对绿肥饲草实行肥饲兼用或过腹不田,都取得了种草发展养殖业,加速改土培肥,增加粮棉产量,提高总体收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饲喂奶牛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用玉米具有产量高和营养价值丰富的特点,适宜大面积种植,且青贮后对奶牛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加喂青贮玉米,可明显增加采食量,为验证青贮玉米的饲喂效果,本人于2001年11月进行了实验,并按每天加喂20kg青贮玉米进行效益分析。1材料与方法1.1青贮玉米选择优质带穗青贮玉米。1.2选用奶牛濮阳市畜牧良种繁育场奶牛23头,分成两组,试验组12头,对照组11头,并使两组平均产奶量相接近,对照组按原来的方法继续饲喂,试验组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喂20kg/头·天青贮玉米。1.3饲喂方法本试验采用三次上槽,三次挤奶,其…  相似文献   

6.
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设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NS40),20 cm立秆(NS20),6 750kg/hm2覆盖(NSB40),3 750 kg/hm2覆盖(NSB20)和传统耕作(CT)7个处理,在节水1 950 m3/hm2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秸秆覆盖量、留茬高度和秸秆处理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不同时期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提高了春小麦的产量,NPS20,NPS40,NS40,NS20,NSB40和NSB20较CT分别增产53.08%,46.59%,40.81%,19.93%,17.33%和4.34%;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提高了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WUE)(NPS20,NS40,NPS40,NS20,NSB40,NSB20分别较CT提高58.02%,43.40%,47.27%,23.78%,20.69%,8.56%),但增加了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支出;不同处理在不同时期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稳产对于保障我国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玉米栽植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玉米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寻找最佳的种植方式是当务之急。本文以上蔡地区玉米种植现状为基础,开展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实验员研究,结果表明宽窄行双行单株错位定向移植可使玉米增产达60%,适宜我县生态区域推广的一种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青贮饲料制作方法是采用青贮塔、青贮壕、青贮窖等设施来完成密闭厌氧发酵。可是上述各种方法制作成的青贮饲料只能用于近距离饲喂牛、  相似文献   

9.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主要的生产技术之一,其采用的耕作方法包括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因此,研究不同耕作方法下旱作玉米农田土壤CO2排放特征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综合评价和管理措施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深松耕、免耕、旋耕和翻耕)结合两种传统施氮量(30...  相似文献   

10.
王泽林  陈继久  王仕琦 《四川蚕业》2013,41(1):11-12,14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就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季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是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季桑园的影响较大。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每年2~3次的耕作方式,而免耕种植方式必须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继久  王仕琦 《四川蚕业》2012,40(4):11-12,32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就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秋季土壤物理性状及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该试验。结果是不同耕作方式对夏秋季桑园的影响较大。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每年2~3次的耕作方式,夏季尽量少耕作或不耕作,而免耕种植方式必须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及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耕作为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有蓄水保墒、培肥土壤、提升地力、防治扬尘、减少水土流失和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已见成效。但受区域生态环境、气候类型和农业生产措施在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异,加之土地利用方式有别,有关免耕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作物产量的影响,呈现一定分异特性。本文就免耕这一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进行综合归纳,并对以免耕为代表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做了概述,为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海拔高度和播种量对稻田免耕种植牧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海拔地区,不同用种量对稻田免耕牧草种植技术探索,结果表明,每667m2用种量2kg为最佳,即充分利用了稻田肥力,节约劳动力,又可以提前利用,增加牧草产量,同时,也表明海拔在800~1200m左右地区适宜稻田免耕种植。  相似文献   

14.
在旱作春播条件下,对饲用玉米SD316和普通粒用玉米品种农大108的生物产量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拔节后天数的增加,SD316的鲜物质表现为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和下降3个时期,干物质表现为加速增长、减速增长两个时期。农大108的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动态与SD316相似。两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SD316前期生长快,其各阶段的鲜物质、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籽粒产量均高于农大108。(2)蜡熟期是适宜玉米青贮的时期。(3)农大108的成熟期干物质分配以籽粒为中心,SD316兼顾籽粒和营养器官。  相似文献   

15.
檀其梅  周杰 《饲料工业》2007,28(23):40-41
<正>在饲料工业中,各种原料以及成品的营养成分分析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和方法,不同的试剂,且样品需要经过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预处理,不但手续繁琐,而且耗时费力、花费高、安全性能差。因此,怎样快速、准确、经济、安全地测定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已成为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春小麦叶水势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小麦各生育期叶水势日变化均呈现自清晨逐渐降低,中午12:00-14:00降至最低,然后逐渐回升的趋势,且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各生育期春小麦叶水势的日均值均高于其他处理;春小麦各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抽穗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的趋势,其中免耕结合秸秆覆盖处理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处理,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的变化则与之相反;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气温、太阳辐射、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水势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大气水势是影响研究区春小麦叶水势日变化中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是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17.
利用社旗县1981—2010年夏玉米生育期总降水量、土壤湿度及历年玉米产量资料,用线性分析方法,对社旗县历年玉米产量做了加权滑动平均处理,从中分离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玉米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和夏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玉米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总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大,时有干旱、雨涝灾害发生,是玉米稳定增产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方式对麦茬复种饲草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西小麦主产区临汾市、晋中市采用免耕和传统耕作方式,麦茬复种饲用玉米、高丹草及饲用高粱等10个品种,通过其生产性能分析确定麦茬饲草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利用麦茬休闲地种植饲料作物,其生育期一般都较春播的时间短,且各个生育期间隔时间也缩短。在免耕条件下,10种饲草的平均干草产量显著高于传统耕作的干草产量,临汾试验区和晋中试验区其干草产量分别增产1747kg/hm2和2939kg/hm2。  相似文献   

19.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情况下,就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季土壤物理性状及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该试验。结果是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季桑园的影响较大,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每年2-3次的耕作方式,而免耕种植方式必须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西宁地区白马牙玉米不同播种量对植株密度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在播种量为4.5,9.0,13.5,18.0g/m~2,行距为60cm下点播,乳熟期收割时植株密度分别为8.3,14.1,29.8,38.9株/m~2,差异极显著,鲜重分别为7.0,10.1,14.2,13.9kg/m~2,以播种量13.5g/m~2的鲜重产量最高,与4.5,9.0g/m~2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