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我国学术界经过常年的调查研究和实践,在我国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必然性上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合作社建立的条件在各地并不是同步的成熟。通过对河南省鹤壁市的三个村庄(位于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的区域)的实地调查,通过使用统计工具和建立Logit模型,发现它们的农业自发性生产互助行为在数量上并不十分明显,但行为的发生又与农户及户主的相关属性存在着密切联系。以此分析结果为基础,认为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各个村庄的不同现状设计不同的发展思路来进行建设上的引导,以达到各个村庄发展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省汉中市为研究区域,选择武侯镇、勉阳镇等5个乡镇为典型乡镇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选取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以及种植业年均纯收入等因素作为研究因子,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耕地利用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家庭总人口、种植业年均纯收入与农户耕地耕作意愿具有显著性关系,即农户因素对耕地利用具有显著性影响;农业与非农业的经济收益对比对农地的要素投入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发展问题,我国实行了各种扶贫方式,对贫困地区农户生计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探索各种扶贫方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最根本的一种扶助形式应该是能够让村民在国家一定帮扶政策下实现自我发展,而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就是这样一种形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在基层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一浅析,最后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农户参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户是否参与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农户作为决策主体的角度,选择了多个解释变量,运用因子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分解,排除了多种因素之间的共线性;并且将提炼出的7个公因子对农户的参与行为进行逻辑回归,得出农民的认识能力(或接受能力),农户的经济活动规模,农户的行为累积结果,农民的社会评价,衣户的剩余资金流向对农户的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的行为累积结果对参与行为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农业减免、直补等"授之以鱼"的惠农政策,互助资金政策"授之以渔",从这个角度讲,其制度设计优于某些支农惠农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调查显示,互助资金的确帮助一些有资金需求的农民缓解了燃眉之急,但短期资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明显。政策的区别性、限制性规定及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操作,使互助资金的应有效益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政策本身着手,进而从政策执行层面和道德公义角度调查、思考和整改。  相似文献   

6.
降低农户的信贷约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基于农户信贷需求的角度,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分析我国农户正规信贷获得与金融素养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正规信贷约束在需求层面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3.1%的农户受到需求层面的信贷约束,且在农业生产、工商业经营、房屋购建和汽车购置用途上潜在正规信贷需求向有效正规信贷需求的转化较低,分别为47.3%、56.0%、36.1%和52.6%,而有效正规信贷需求向正规信贷获得的转化较高,分别为70.0%、78.6%、74.2%和90.0%。农户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其获得正规信贷的可能性,并且可以降低农户因不知道如何申请贷款或对贷款存在认知偏差而产生潜在正规信贷需求的概率,同时可以促进农户将潜在正规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正规信贷需求,进而降低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据此,提出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水平,发挥农户社会资本对信息不对称的缓解作用,切实完善和实施土地流转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粮食经营户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信贷需求抑制的影响,基于对四川、河南、浙江和黑龙江4省1 030户粮食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两阶段Heckman模型研究社会资本是否会抑制农户的信贷需求,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需求抑制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65.7%的粮食种植户受到信贷需求抑制,其中受到部分信贷需求抑制的比例为48.4%;社会资本变量中,社会关系因子、亲戚政治因子和组织关系显著影响农户的信贷需求抑制和信贷需求抑制程度,信任因子、金融关系变量和政治关系变量对信贷需求抑制和信贷需求抑制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此外,社会资本对资金需求小户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以上结果,从政府角度而言,本研究指出要重视高社会资本易获得贷款这种外部因素而造成的社会不公平情况,警惕可能导致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从金融机构角度,本研究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与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将农村家庭金融资产划分为无风险型和风险型,利用Logit方法对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家庭变量的作用有不同表现。【结论】①家庭收入、家庭财富、人力资本和风险态度对农户金融市场参与概率有显著影响;②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性别和家庭是否从事工商业经营显著影响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③婚姻状况和家庭规模对农户的金融市场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的发展多年来一直为"三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交易模式及服务方式将被颠覆,电商金融下乡必将对农户借款行为产生巨大影响。本研究以江苏常熟地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从电商金融和农户双方入手,进行研究。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Logit模型得出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对电商平台贷款服务的了解程度对农户借款行为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推广电商金融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正规金融政策精准落地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向好、向优发展的关键。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CFP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Simpson指数和多项选择模型(M-Logit),分析正规借贷嵌入和农户生计策略,探讨正规借贷嵌入对农户生计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生计抉择有务农主导型、创业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三种,不论农户是否正规借贷,创业主导型占比均最低,务工主导型占比均最高。正规借贷农户创业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占比均高于未正规借贷农户,但务农主导型占比低于未正规借贷农户。务农主导型和务工主导型农户正规借贷以小额贷款为主,而创业主导型农户正规借贷额度整体较高。正规借贷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主导型或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选择,且对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436>1.371),正规借贷额度显著促进了农户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选择,但对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影响程度并不明显。正规借贷对中部和东部地区农户选择创业主导型生计策略的影响效应较大,务工主导型次之;东北地区正规借贷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务农主导型生计策略,务工主导型次之。此外,农户生计策略还受到户主因素、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5省86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绿色农药购买意愿和实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户绿色农药的购买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愿意购买绿色农药的667个农户中,有68.07%的农户没有购买过;并且两者的影响因素同中有异,从共同因素来看,距中心城镇的距离,对政府禁止使用农药的认知,对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的了解、性别对农户绿色农药购买意愿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从差异因素来看,环境关注、购买农药时比较说明书、商家宣传、基层政府组织提供的讲座显著影响购买意愿;政府农药残留检测、参加过农药使用技术培训、价格因素、商业化程度显著影响购买行为。为此,要推广使用绿色农药应该加大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多渠道传播绿色农药信息,同时,积极推广绿色农药使用技术,实行绿色农药价格补贴政策,并建立配套的公益性的产品责任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农产品价格波动背景下的农户短期生产要素投入决策,以蛋鸡为例,利用Logit模型对鸡蛋价格波动背景下蛋鸡养殖户短期生产要素投入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蛋价格波动对部分养殖户生产要素投入决策上有影响,且在短期内调整生产要素投入可增加收益或减少损失;户主受教育程度、蛋鸡养殖收入、标准化养殖场以及合作社显著影响了养殖户短期内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可通过培训、指导、参观以及继续推进蛋鸡养殖标准化、建立合作社等措施提升养殖户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农户农机需求及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运用统计描述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全国561个农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39.9%的农户购买农机,有70.8%农户主要从个体农户获得农机服务;机械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运输翻耕平整收获播种栽培灌溉加工贮藏植保,农户对农机作业质量最满意,服务态度次之,收费情况最低;农机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耕整机械收获加工机械施肥机械播种栽培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动力输送机械;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占比、示范户、农业企业、耕地总面积、距离集镇距离、农机购置补贴7个因素对农户购买农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服务态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撤点并校后农户对小规模学校的需求意愿,并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通过对西部三省(区)2 760名学生家长的调研,采用Ordinal Logit模型,从家庭特征、教育成本、空间变量以及政策因素4个维度对农户是否希望恢复村校的需求意愿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低、上学距离远、在校寄宿、班级规模大和地处山区的家长更加希望恢复村级教学点;村委会支持或受到过捐赠条件下,学生家长更加希望恢复村校。因此,建议在人均收入低以及地理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保留或者恢复村校;同时,在恢复村校决策实施中,农户的广泛参与和村委会支持非常重要,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村教育的"一事一议"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安徽省太湖县采取鼓励资金互助、引入“政府信用”等金融手段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但尚存在正规金融涉农贷款比例下降、农村信用社改制后支农意愿减弱等不足之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金融领域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完美联接,打好农业资本内生和外生组合拳;加大农业资金供给,加强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广“政府信用”模式,发挥村干部和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融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东北三省741户玉米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社会网络—环境素养—化肥过量施用”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bootstrap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环境素养的中介作用,探究社会网络抑制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包括直接负向影响和通过环境素养产生的间接负向影响。2)社会网络对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环境态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只有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能显著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3)社会网络能够通过提高环境技能、增强环境认知以及改变环境态度来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环境技能的中介抑制效应最强,而环境知识的中介抑制效应不显著。因此,加强农村社会网络建设、转变农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加大农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对增强农户的化学品减量意识、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风险是农户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其收益的影响程度。为探索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利用8省1 047份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元有序Log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整体偏弱。在影响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的销售、生产、个人、收入、区域等特征因素中,鸡蛋议价权、购销合同、同行竞争、家庭收入满意度、打工比较收益、东部地区和性别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信息渠道、蛋鸡存栏和决策首要因素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据此建议,主管部门可通过增强农户市场预判能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引导适度规模经营等方式提高农户市场风险规避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辽宁省573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3类"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2)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呈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水稻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比对照组玉米种植户分别高13.7%、6.8%、-22.4%。3)参加培训、农技推广、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影响显著。同一因素对不同两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差异明显;加强技术培训和拓宽"两型农业"技术传播渠道能提高不同类型农业技术采纳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不仅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上,还体现于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后者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基于中西部5省(市、区)218个村的2009年、2011年与2013年三期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探讨农村基础设施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西部农村基尼系数为0.38,接近收入分配状况的国际警戒线。在农村基础设施中,自来水、电力和集市普及率逐步提高,道路普及率增长迅速。同时,农村道路设施可显著缓解农村收入不平等状况,且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道路设施对于中等收入地区的收入分配效应显著,而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地区并不明显。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村居民总体收入的增长以及在收入结构上农业收入的大幅提高是农村道路设施影响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且前者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对于现阶段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状况仍较为薄弱的中西部农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仅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也是改善农村收入分配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储粮损失对中国农户粮食储备决策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农户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利用中国23省1 199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储粮损失引入农户储粮决策模型,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储粮损失对农户储粮规模的影响。为了克服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选取农户所在地年均降雨量和晾晒环节是否出现恶劣天气作为储粮损失的工具变量。结果表明:第一,储粮损失与农户储粮数量显著负相关,预期储粮损失越大,农户储粮规模将会下降;第二,储粮损失的系数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表明储粮损失对储粮数量大的农户影响较小,受储粮损失影响较大的是中小规模农户。第三,粮食产量、市场发育程度、收入水平、牲畜饲养情况、节约意识等因素对农户储粮数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应推广先进的储粮技术及减损方法,帮助农户减少储粮损失,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