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我国12个家驴品种126个个体(包括引用26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399 bp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6种单倍型37个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466 7-0.977 8,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 2-0.028 5,表明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态性丰富。与3条努比亚野驴、3条索马里野驴和6条亚洲野驴的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首次证明我国家驴的母系起源为非洲野驴中的索马里驴和努比亚驴,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祖先。本文还讨论了我国家驴可能的迁徙路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Dnasp4.10软件对中国9个家驴品种162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385b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2种单倍型35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其单倍型多样度为0.8137~0.9722,核苷酸多样度为0.0182~0.0270,表明我国家驴的遗传多态性丰富;利用MEGA3.1软件采用邻接法与3个努比亚野驴、3个索马里野驴和6个亚洲野驴的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家驴的母系起源是非洲野驴中的努比亚野驴和索马里野驴,亚洲野驴不是中国家驴的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藏野驴与家驴4种血清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除LDH同工酶以外,藏野驴与家驴的酯酶、淀粉酶和碱性磷酸酶酶谱都有颇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家驴与藏野驴SRY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分析家驴与藏野驴SRY基因多态性,为藏野驴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提取2头青海家驴和2头藏野驴的耳组织或毛发DNA,PCR扩增并测序得到1038bp的SRY基因序列,包含5′端调控区330bp和整个编码区708bp。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藏野驴与青海家驴SRY基因序列间存在4个核苷酸差异(-265GC,-131TC,493GA,629 AC),其中后2个核苷酸差异发生在编码区,导致相应的氨基酸发生变化(Thr165Ala和Thr210Lys)。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马属动物中家驴先与藏野驴并为一支,后与各种野生斑马相聚,最后与家马聚为一支,提示藏野驴与家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4个家驴品种95个个体的mtDNAD—loop部分序列进行测序。用clustalX软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Dnasp4-10软件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计算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平均核苷酸差异。MEGA3.1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以欧洲驴线粒体基因组为对照(Genbank登录号为X97337),中国家驴4个品种95个个体385bp序列共检测到核苷酸多态位点33个,其中31个位点为转换,1个位点为颠换,1个位点有插入现象。95个序列由31个单倍型组成,单倍型比例为32.6%。德州驴单倍型比例最高为100%,凉州驴单倍型比例最低为42.42%。31个单倍型与引用Genbank已登录的13条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31个单倍型聚为两支,说明中国家驴可能有两个母系起源。以欧洲野驴线粒体D—loop为对照(登录号为AF403063、AF403063、AF403065),揭示本研究涉及的中国家驴品种与非洲野驴的进化亲缘关系较亚洲野驴近,并且从分子水平证明中国家驴可能起源于非洲野驴中的索马里野驴分支。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探索野驴与家驴的关系,并在其杂交后代中选育耐粗饲、有持久力、抗病力强、善爬山、适应性能好的驴种,我们于1966年春,由北京动物园引进一头青海野公驴,饲养于贺兰山马场。该驴出生于1965年,引进时年龄为八个月。在长期饲养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到1974年先后共有八年。 一、野公驴情况 1.体型外貌。野公驴的体型外貌与家驴比有显著不同。主要表现是,头型较大,耳比家驴小但大于马,鼻、唇较厚。颈有一  相似文献   

7.
在马科动物中非洲野驴是最稀有的动物,这种野驴仅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东北部可见。这种有趣的野生动物分为两个亚种:努比亚亚种栖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亚种可在索马里见到。学者们认为,努比亚亚种是家驴的前身,但其存活数极少(约20头)。 1937年曾经从非洲将1头公驴和3头努比亚亚种母驴运往西欧的慕尼黑。这些野  相似文献   

8.
<正> 原贺兰山军马场为”培育耐粗饲抗病力强、爬山性能好、适应性好、步法轻快等特点的优良军骡”,1966年从北京动物园引进野公驴1头与家驴、马杂交,繁育出一代驴8头、骡1头。一野公驴1965年生于北京动物园。母系为青海野驴,父系来源不详。1966年8月入场。图1)  相似文献   

9.
家驴源于非洲野驴,半干旱半荒漠的环境使其具有耐粗饲的生理特性,但在舍饲过程中,这一特性往往被忽略。随着舍饲养驴的普及,缺乏系统的舍饲管理知识体系,会有一系列饲养管理和疾病等问题。为清晰舍饲驴的饲养管理,文章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体况评分、采食量、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日常状态和妊娠及泌乳状态下驴日粮配比及饲养管理要点,并比较分析了驴与马的营养需求,提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若羌县发展肉驴养殖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驴(Equus asinus),哺乳纲、马科、单胃草食家畜,其驯化、家化始于非洲的东北部,距今约6~8千年,4千年以前经西亚、中亚来到我国新疆,又在2千年以前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驴、骡才随良马和苜蓿一起引入内地。到唐、宋时期,驴作为役用工具才遍布中原,目前在非洲和亚洲尚有野生种。新疆境内的藏野驴分布甚多,我国驴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位。驴性温驯,富忍耐力,但颇执拗,耐粗食,耐旱热,抗病力较强,抗脱水能力亦强,脱水达体重25%~30%时,仅表现食欲减退。而一次饮水即可补足所失水  相似文献   

11.
藏野驴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主要生活在西藏及新疆、青海等高海拔地区 ,以前由于当地牧民严重猎杀 ,藏野驴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从 1 996年开始 ,当地将藏野驴列为保护动物 ,遏制捕杀藏野驴。由于保护得力 ,藏野驴种群数量在不到 8年的时间里 ,从不足 2万多头猛增至 6万多头。藏野驴喜欢群居生活 ,不仅爱用蹄子挖草根吃 ,而且酷爱结队奔跑 ,最高时速达 70km ,驴蹄过处 ,草场被破坏得一塌糊涂。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 ,藏野驴和家畜争夺草场纠纷越来越严重 ,昔日的珍稀动物如今已成了牧民眼中的“公害”。在 2 0 0 3年日土县人民代表会上 ,1 0位…  相似文献   

12.
初识"大帅" 第一次见到野马让我有点失望。我以前一直以为野马长鬃飘飘、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但这回在围栏里见到真正的野马,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它们虽然野性十足,但长得朴实谦虚:体格没家马高大,猛一看跟野驴差不多;鬣毛也不像家马那么飘逸洒脱,而是像理了板寸似的齐刷刷地  相似文献   

13.
野驴的蹄部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支撑身体重量和辅助运动的重要功能。野驴蹄部的健康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保证,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肢体姿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修蹄、蹄角质生长异常等导致蹄部变形,很容易造成运动障碍。临床上出现蹄病及蹄变形的野驴四肢姿势异常,出现跛行、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生产性能降低,严重的病驴跛行、疼痛,常常卧地不起、不愿走动,继发腐蹄病久治不愈,最后被迫淘汰。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比日粮,增加野驴运动,春秋季定期修蹄,可以大大减少蹄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TYRP1基因对中国家驴毛色的影响,试验采集410只不同毛色中国家驴的血液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方法检测中国家驴TYRP1基因第二内含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对不同毛色中国家驴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TYRP1基因第二内含子多态性与中国家驴不同毛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家驴TYRP1基因第二内含子中检测到1个SNP位点(g.1 702A→G),该位点存在AA、AG、GG三种基因型;乌头、黑三粉、青三粉、灰三粉、白色和白化家驴的优势等位基因均为A。乌头、黑三粉和青三粉均为AA基因型频率最高,GG基因型频率最低;灰三粉为AA基因型频率最高,AG基因型频率最低(0)。在乌头、黑三粉、青三粉、灰三粉家驴中,AA基因型频率为灰三粉最高,然后依次为青三粉、黑三粉和乌头;以黑毛色为主色调的家驴(乌头、黑三...  相似文献   

15.
新疆驴生理生化及血液流变学常值刘志强,叶林,姚刚,魏彬,李新平,石庆华(新疆八一农学院动物医学系,乌鲁木齐830052)王茂生,卢学忠(新疆阜康县畜牧局)新疆的养驴业已有几千年历史。许多材料说明新疆驴(Donkey)的前身很可能是亚洲野驴(Asinu...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坚持正确的方向,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1期 8页猪饲料消化能值的离体测定方法及其生物学试 验根据………………………………………1期 5页生长育肥猪绝食代诺研究………………………1期 9页青海野驴与家驴杂交一代效果观察……………l期 12页重复超排处理对绵羊卵巢  相似文献   

17.
一驴生双骡     
<正> 驴骡是公马和母驴交配所生的杂种后代。马和驴在分类学上属于不同亚属,它们之间有近缘关系,相互交配能产生种间杂种。但马配驴受胎率低,即便妊娠,流产率、难产率和死亡率均高。故有“母驴生骡难”之说。 驴生双骡,较为罕见,所生双骡全部成活者,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聊城市养驴产业的信息,对聊城市内88家驴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各县区驴场共规划养殖67 290头,但实际存栏数量为27 500头。养驴场的养殖品种主要是由关中驴、德州驴、庆阳驴等优良品种所杂交产生的后代。各驴场还存在疫病防控工作不足、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低、驴粪处理不当、资金短缺、良种资源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六个家驴品种mtDNA D—Loop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的6个家驴品种(关中驴、德州驴、庆阳驴、泌阳驴、广灵驴、晋南驴)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其mtDNA D-Loop部分序列的遗传多样性。87个个体共检测到19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为21.8%。单倍型多样度以关中驴、晋南驴较高,分别为0.834和0.904;其次为泌阳驴和广灵驴,分别为0.629、0.529;德州驴和庆阳驴较低,分别为0.467、0.599。文章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家驴的遗传多样性,为我国家驴品种资源的评价和利用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16个品种680头中国家驴为实验群体,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ASIP基因第3外显子349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中国家驴毛色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中国家驴ASIP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349T>C突变,纯黑色的驴基因型以CC型为主,德州驴、渤海驴、广灵驴和庆阳驴中的纯黑色驴全是CC型;非纯黑色驴主要是TT和CT基因型,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利用ASIP基因第3外显子PCR-RFLP标记可以把家驴中纯黑色和非纯黑色驴分开,作为家驴中纯黑色驴早期选种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