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同鸭瘟、鸭马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鉴别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发扬 《福建农业》2007,(12):24-25
鸭性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甚至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007年3月,闽侯县荆溪镇鸭场饲养的鸭相继发病,其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缩颈嗜睡,脚软扭头,打喷嚏,眼鼻流浆膜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最明显。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后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大肠杆菌感染,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王文教 《农技服务》2013,(10):1111-1111,1115
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症状特征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健 《农技服务》2008,25(5):71-72
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峰 《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55-155
结合实际病例,分析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6,(14):126-127
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尘埃经呼吸道、消化道、刺破的足部皮肤的伤口、蚊子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库蚊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重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危害水禽的疾病。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提出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有时伴有神经症状。目前已成为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本文根据福建省南安市养鸭户苏某饲养的一批肉鸭的发病情况,阐述了此次发病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与诊断方法,并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诊治病例分析,指出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因,流行病学、症状表现及诊断,并提出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本地一养殖户所饲养的雏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确诊此起疫情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也称鸭败血症、鸭疲症合症、鸭疫败血症和新鸭病.是由鸭疲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的死亡率高,致使鸭体重减轻.淘汰率高.给养鸭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诊治该病,经过大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采取综合治疗,成效喜人。现介绍一例典型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相似文献   

13.
庄耿理 《农技服务》2009,26(7):77-78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当前危害养鸭业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阜丽萍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78-378,382
介绍了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及鉴别诊断过程,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病原可以危害多种牲畜动物,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鸭大肠杆菌病是养殖期间很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其中对幼龄阶段的雏鸭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病原可以经消化道、呼吸道、蛋壳、交配、种蛋进行传播。本次研究结合一起实际发病病例,探讨了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地控制疾病发生流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一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进行介绍,并结合实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提高肉鸭科学养殖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柳州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明显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后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原分离…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症状、剖解病变和实验诊断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指出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多种抗菌药物交替使用,从而有效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新的家禽(尤其是鸡的品种),新的禽传染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传染病的种类也不断复杂多样。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鸡禽流感(其中最危险的血清型有H5、H7型)、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等。1、传染病种类繁多,复杂多样新城疫、禽霍乱、鸡自痢、鸭瘟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贫、减蛋综合征、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等新病又不断出现。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独发于鸡,而现在发现鹅、鸭、雉鸡等也可发生;大肠杆菌病现在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过去禽流感病在水禽鸭与鹅不发病,但现在也能造成大量死亡。多原因的混合感染增多。往往呈现多发性、并发性感染,很少单独发病。大肠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与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有关;法氏囊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禽流感经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等并发或相继感染。混合感染后会产生混合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随各种病原体之间的比例改变而改变,而很少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或根除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