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油桐根腐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守常  肖育贵 《林业科学》1989,25(2):113-119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形态学和培养性状研究表明,致病菌为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将该菌与国内供试8个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比较可看出,菌落生长较快,大型分生孢子短而粗,是一种短粗类型。其次,人工接种试验得知,此菌不侵染6科7属7种供试的专化型寄主植物;又经8个专化型菌株接种油桐试验,也不发生侵染关系。此菌仅侵害大戟科油桐属的油桐,是一种专化性病菌。再次,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此菌与供试菌株的脂酶同工酶的谱带特征和相对迁移率均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将油桐根腐病鉴定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抱(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 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油桐根腐病的致病菌与国内已知腐皮镰孢8个专化型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油桐根腐病致病菌为腐皮镰孢—新的专化型,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a-1euritidis Chen et Xiao)的命名提供了生物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油桐根腐病菌及国内发生的8种腐皮镰孢专化型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测定。分析表明,油桐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aleuritidis Chen et Xiao f.sp.nov.有三条酯酶同工酶带,其中两条色浅且宽,另一条色深带宽,R_f值分为0.4、0.61、0.89,与其他8种腐皮镰孢专化型均有显著差异,为该菌新专化型的鉴定提供了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冫田)桐根腐病是油桐林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根据形态学、培养性状和专化性寄主植物接种测定研究,致病菌为腐皮镰孢一新的专化型,命名为油桐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Nart.)Sacc.f.sp.aleuritidis Chem et Xiao f.sp.nov.)  相似文献   

5.
油桐根腐病是油桐产区的毁灭性根部病害,导致桐林成片枯亡.对油桐病根分离培养结果,优势成为腐皮镰孢,分离出现率80.0—86.7%.该菌接种表明,在40天内桐苗死亡率达85.0—100.0%.经测定分析,桐林肥力不足,微量元素偏少,可视为致病诱因.试验认为,腐皮镰孢是油桐根腐病的致病菌,在桐林经营粗放,肥力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 由尖孢镰刀菌油桐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aleuritidis)引起的油桐枯萎病,是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生产上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在全国油桐主要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该病害的严重威胁。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几年来我们对油桐主要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同时对接种方法也作了些探索。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油桐根腐病是四川桐区危害长达30年之久的历史性病害.经近期鉴定,认为是由油桐腐皮镰了孢引起的新病害.测定结果,此病对桐株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随着病情加剧,各级病株(Ⅰ—Ⅲ级)的枝、叶生长量,果重、籽重和出油率均有明显降低.通过方差分析,建立了上列各项因子的回归方程.桐林受害后,逐株连片毁亡.研究提出了死亡单株经济损失的最低指标和全省桐区经济损失值.仅1979—1986年、四川地区因病枯死桐树49.25万株,经济损失82.25万元,累计损失达657.98万元.可见,油桐根腐病确是当前油桐生产和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本实验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对尖镰孢菌香荚兰专化型进行实验室的拮抗作用测定,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霉对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的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78.57%,枯草芽孢杆菌对尖镰孢香荚兰专化型的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可达78.12%,而荧光假单孢菌Ph002对该菌抑制效果则很弱,最高才有39.13%。总之,三种生防菌的抑制效果是: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孢菌。  相似文献   

9.
研究腐皮镰孢菌和可可毛色二孢菌对白木香的浸染结香效果,采用单一菌处理(1g/L、3 g/L)、混合菌处理(每个菌0.5 g/L、1 g/L、1.5 g/L),以输液方式浸染5个月后,对其木质部采用GC-MS联用仪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出的77种化学成分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脂肪酸和其他物质;与单菌侵染相比,混合菌侵染白木香树更能促使沉香特征性成分产生,接菌量为3 g时效果最佳;可可毛色二孢菌结香效果稍好于腐皮镰孢菌;结香效果与侵染菌的量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油桐枝枯病病原菌—油桐丛赤壳,新种(Nectria aleuritidia Chen etZhang sp·nov·)的无性时期,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科、桂孢属。根据分离培养形态特征,鉴定为一新种,命名油桐柱孢(Cylindrocarpon aleuritum sp·nov·)。 在研究油桐枝枯病中,鉴定了病原菌的有性时期,命名为油桐丛赤壳,新种(Nectria aleuritidia Chen et Zhang sp·nov·),同时发现其无性时期。 无性时期病原菌引起的油桐嫩梢发病,经接种试验,嫩梢感染率达100%,在林间,潮湿时产生无性时期,夏、冬季出现有性时期。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人工剪叶方法,模拟油桐尺蠖对油桐的为害。结果表明,油桐尺蠖的为害对油桐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桐油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害程度(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具有幂函数回归关系y=ax~b,按照Headley的防治指标原理,利用Chiang H C的防治指标计算公式,求得进行化防时,以成年树每株3龄幼虫数及卵块数为标准的防治指标分别为:第1代191.3条和1.06个印块;第2代212.8条和1.18个卵块。人工挖蛹的防治指标舞株蛹置为:第1代2.58个.第2代2.53个。  相似文献   

12.
<正>油桐病害共有10余种,最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油桐枯萎病、油桐黑斑病、油桐根腐病。油桐枯萎病。它是油桐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病菌从根部侵入,通过维管束向树干、枝条、叶梢和叶脉扩展,引起全株或部分枝干枯死,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发病初期很难判断,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可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中存活,适宜条件下从油桐须根侵入,也可从根部和根茎的伤口侵入。病菌在植株内分泌毒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武陵山区一种新的油桐黑斑病病原真菌,并对其开展了生物学特性和对农药敏感性研究。从油桐黑斑病发病叶片中分离到的JF-4菌株生长迅速,致病力强。菌株培养性状、产孢特征结合核糖体rDNA基因转录间隔区(ITS)和RNA聚合酶次大亚基基因(RPB2)分析表明该菌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该病原菌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5种供试杀菌剂敏感性不同,43%戊唑醇悬乳剂抑菌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对西双版纳香荚兰种植园香荚兰根腐病组织和蔓、叶感病组织分离到的139个镰刀菌菌株进行系统观察鉴定,结果根部120个分离菌株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占82.5%,腐皮镰孢F.Solani占13.3%,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占3.3%,木贼镰刀菌紧密变种F.equisetiVarCompactum占0.8%。蔓、叶19个分离菌中F.oxysporum占89.4%,F.Solani占5.3%,F.equiseti占5.3%。尖孢镰刀菌是为害香荚兰的优势种;木贼镰刀菌、木贼镰刀菌紧密变种、串珠镰刀菌侵染香荚兰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油桐黑疤(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eke)是油桐结实期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不仅影响油桐生长,也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关于此病所引起的损失阈值,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油桐黑疤病的经济为害水平,给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1982至1983年对该病的经济损失做了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油桐角斑病(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ake)是我国南方油桐林区的主要病害,为害油桐叶片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和落果,影响油桐生长,降低油桐产量。该病自四十多年前欧世潢对病原菌定名以后,渐为人们熟知,但有关该病记载的资料不多,参照原有的方法防治效果甚微。为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作者于1982—1984年在对该病发生规律进行观察的同时,还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分布与分害油桐角斑病在贵州省主要分布于遵义、铜仁、黔南、黔西南等二十七个县。经十七个县  相似文献   

17.
油桐鹰尺蠖Biston suppressaria (Guenée) 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速生桉树林分中大 面积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文中研究了不同来源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菌株生长与产孢 特性及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旨在筛选出高效防治该虫的生物资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 绿僵菌菌株间菌落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显著,MaZPTR-01 菌株15 d 的菌落直径为6.5 cm,显著较其它 菌株大;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培养15 d 产孢量最高,分别为1.33×108 孢子· cm-2 和1.28×108 孢 子· cm-2。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种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的幼虫校正死亡率、僵虫率均较其它菌株高,接种后15 d 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 94.5%、92.7%,僵虫率分别为75%、61.7%;这2 个菌株的致死中时(LT50)显著比其它菌株短,分别为 4.34 和4.52 d。绿僵菌MaFZ-13 和MaZPTR-01 菌株对油桐鹰尺蠖幼虫的致病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性 状,可作为该虫的生物防治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8.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省山区重点发展的经济树种。目前,我省各油桐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油桐根腐病,这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给油桐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特别是我州贞丰、册亨,自一九七八年至八三年初步调查,贞丰县的白层、鲁贡、者相三个区共十四个公社和册亨县坡坪区者王公社因遭根腐病危害,共枯死桐林八千一百多亩,桐树死亡四十五万五千多株,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近二万多元。资料记载,贞丰桐籽最高年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由尾孢霉菌(Cercospora aleurnidis Miyake)引起的油桐角斑病不仅在油桐叶、(?)上产生病斑和黑疤,使叶、果早落,而且将造成桐果大幅度减产,同时还将使桐籽出油率下  相似文献   

20.
油桐炭疽病在广西、福建千年桐纯林中危害严重,病叶、病莱早落,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经研究油桐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tomerella cingutata(Stonem)Spaulding at Schrenk)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空气湿度大和千年桐纯林是本病流行的主要条件。试验表明,抗菌剂(401)2000—3000倍液和70%托布津600—800倍液对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