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播期生态条件下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生理拔节至成熟期间主要温、光、水等气象因素,在多播期情况下对各类群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的变化影响,探索其变化规律,为我区小麦高产避免不良气候影响,扬长避短,提供适宜播期及品种. 1 生态条件及试验方法试验在铜仁谢桥坝上进行。试验地海拔254米,年均温16.7℃,年降雨量1271.6毫米,以4、5、6月雨量偏多。年日照时数1180.8小时。温光水等气候条件均能满足小麦正常播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选用高产小麦新品种山农15号和济麦22号,在田间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亩基本苗在8万~12万株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两品种小麦穗数增加,穗粒数、结实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率提高;济麦22号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山农15号。山农15号亩基本苗12万株的密度处理的穗干物质积累率,在开花16天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济麦22号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两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济麦22号耐密性较好,密度过大显著降低山农15号的穗粒数和穗干物质量。在本实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亩基本苗10万株的密度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北方粳稻不同品种产量及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方超级稻沈农265和沈农6014的产量及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的结果表明,沈农265和沈农6014产量水平较高.其中沈农265比对照品种辽粳294和辽粳371分别增产7.96%和14.16%,与二者的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沈农6014比对照品种辽粳294和辽粳371分别增产9.50%和15.80%,与它们的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虽然沈农265和沈农6014的千粒重和穗数较低,但可以通过保证较高的每穗粒数来获得高产.结实率与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一次枝梗着粒密度、二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产量与着粒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结实率与着粒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遗传改良已经克服了着粒密度对结实性的不利影响,提高千粒重是超高产品种进一步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与禾本科作物的穗粒数密切相关.本文根据已报道的小麦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ytokinin oxidase,CKX)基因EST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更新的EST序列,组装后设计特异引物在豫麦8679/红芒春31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RILs)中鉴定与小麦穗粒数相关的CKX基因.结果表明,Tackx3基因在RILs群体中表现较好的多态性,并与小麦穗粒数相关.具有"A"型Tackx3等位基因的家系其穗粒数大都分布在较低的范围内(穗粒数15~60),平均值为55:而具有"B"型Tackx3等位基因的家系其穗粒数大都分布在较高的范围内(61~95),平均值为65,穗粒数均值T测验达极显著水平,说明Tackx3基因等位变异与小麦穗粒数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小麦穗粒数的调节:Ⅱ开花前遮光对穗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内源激素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开花前16-8d和开花前8d至开花期进行遮光处理分别使穗粒数减少了37%和23%。在处理期间,遮光穗的还原糖和果聚糖浓度氏于对照穗,而蔗糖浓度与对照差异较小,遮光处理降低了穗中蔗糖-蔗糖果糖基转移酶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旱地小麦不同穗型品种减源缩库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剪叶、剪穗处理探讨云南三种穗型的旱地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结果认为:平地小麦在齐穗后不同剪叶、剪穗处理,其穗部性状变化明显。大穗型品种云麦39不同的剪叶处理其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云麦42和中穗型品种97591与云麦39相比每穗重量和单粒重下降幅度较小;不同剪叶处理的每穗饱粒重也下降,下降的程度依次是云麦39>97591>云麦42。大穗型品种的每穗饱粒数下降明显,而小穗型和中穗型品种的下降较少。对于不同的剪穗处理,大穗型品种的单粒重增加幅度较大,而小穗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中穗型品种的甚至减少。对于不同穗型品种的穗部性状源库结构调整的反应不同表明:其灌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不同,这种不同使不同穗型品种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有差异,栽培管理应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雍瑞;胡文静;吴迪;汪尊杰;李东升;赵蝶;尤俊超;肖永贵;王春平 《作物学报》2025,(2):312-323
小麦穗粒数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穗粒数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本研究以扬麦4号/偃展1号衍生的151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F10)为材料,利用小麦55K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基因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3年4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对穗粒数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在染色体4A、5A和5B上共检测到3个与穗粒数相关的QTL。其中,QGns.yaas-4A和QGns.yaas-5B在2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增加穗粒数的效应都来源于扬麦4号,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1.50%~13.27%和5.59%~10.99%,物理区间分别为703.41~710.25 Mb和77.62~365.60 Mb; QGns.yaas-5A在4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增加穗粒数的效应来源于偃展1号,表型贡献率为8.99%~11.13%,物理区间为495.34~512.39Mb。分析定位结果发现,QGns.yaas-5A增加穗粒数的等位变异(YZ1等位变异)和QGns.yaas-5B上的增加穗粒数的等位变异(YM4等位变异)可显著增加千粒重,分别增效3.50%(P<0.05)和4.45%(P<0.01)。开发了QGns.yaas-4A、QGns.yaas-5A和QGns.yaas-5B的KASP (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标记,在自然群体中验证表明,聚合3个增加穗粒数等位变异的位点具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可增加13.75%的穗粒数。该研究结果为小麦穗粒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