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了西双版纳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其中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西双版纳亚洲象在其中最为著名.但是,在我国资源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西双版纳亚洲象的野外食物并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物种资源的发展.因此,为了增加野生食物的数量,对西双版纳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的建设原则、建设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2005—2012年间关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活动记录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对食物源基地中亚洲象活动规律与当地降雨、温度变化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入食物源基地的亚洲象数量与年份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s=0.643),食物源基地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亚洲象来此觅食;进入基地的亚洲象活动次数随年降雨量的降低而增加,主要是因为亚洲象独立个体活动次数的增加。气候变化对亚洲象活动规律有潜在影响,建议未来在当地开展更加深入的气候和森林物候监测,以更合理地解释当地亚洲象的活动规律和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3.
廖涛 《绿色科技》2013,(10):18-20
指出了人象冲突问题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和生境的破坏,西双版纳人象冲突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对西双版纳人象冲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参考文献等方法,认为人象冲突形成的实质原因是:生境的破坏、取食物种的减少和习性的变化、现代交通的切割、人为的主动侵犯和亚洲象的报复行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完全解决人象冲突的问题是不可能达到的,人象冲突在有大象的国家普遍存在,这不仅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大象的长期保护也是不利。对人象冲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一些相关的部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亚洲象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亚洲象与人类的冲突时有发生,互相伤害,形成了亚洲象分布区最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寨、查看现场、录像拍照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查找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设亚洲象迁...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走访专家、实地勘察等多种形式,在了解西双版纳亚洲象分布情况和栖息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保护区亚洲象监测和食物源基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经费和技术等方面对亚洲象在监测及食源地建设相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为缓解人象矛盾和优化保护区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亚洲象肇事原因分析及缓解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双版纳人象冲突日益严重的现象,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访谈等方法,分析了1991~2010年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为害情况。分析认为,天然林下食物减少、栖息地孤岛效应、环境容量不足、亚洲象取食习性改变、人为伤害引发的报复行为、补偿不足和思小高速公路阻隔等是造成人象冲突的主要原因。藉此提出加强生物廊道建设,开展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适当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损失补偿额度,开展以观象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和建立亚洲象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亚洲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自然保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人象冲突已成为部分地区人们生产生活冲突的主要问题,已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大象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态度。文章以发生在我国云南省的亚洲象危害为案例,论述了我国亚洲象的分布现状、威胁因素、缓解措施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亚洲象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肇事原因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迅速增多,人象冲突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方法,分析了2008年~2013年以亚洲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肇事情况,认为适宜生境和食物的不断减少、亚洲象取食习性的改变以及亚洲象报复行为是造成亚洲象肇事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亚洲象的栖息地保护、改善亚洲象生境质量、完善亚洲象监测与预警体系、完善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建立以亚洲象为主的生物廊道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4—2018年,对中老边境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开展访问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初步掌握了中老边境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内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及活动通道。在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内,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亚洲象跨境保护所面临的困难也不同,在人象冲突中,中方给予遭受亚洲象损害方一定程度的补偿,而老方因经济条件所限难以兑现补偿,造成民众抵触情绪。边境各国经济发展影响到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的发展,提升中老边境区域两国边民收入是开展跨境联合保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作为全球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全国唯一有亚洲象分布的省份,将亚洲象的拯救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点工程。云南省在亚洲象拯救保护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非法贸易得到遏制,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不断推进,安防和肇事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但目前尚存在人象冲突不断加剧,管理与科研能力薄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际联合保护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藉此,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多措并举缓解人象冲突,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金瑜  王娟  李起 《林业调查规划》2024,49(2):168-175
对思茅区亚洲象肇事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思茅区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及其对亚洲象肇事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思茅区亚洲象数量呈稳定快速增长趋势,肇事数量和造成的损失也呈增长态势,2017—2020年共造成经济损失2 400.10万元,人员伤亡4人,分布范围和受损户数扩大;亚洲象对农作物损害程度不同,其肇事频率与季节性食物变化密切相关,月损失呈先波动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格局是其种群扩散分布的重要基础。建议采取建设生态廊道提高亚洲象栖息地连通度,建设食源基地与完善象损赔偿机制,强化亚洲象预警系统等对策缓解人象冲突。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野外跟踪调查、村寨走访调查、半结构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分析了野生亚洲象自2002年以来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与分布变迁情况。结果表明,如今野生亚洲象数量越来越多,种群数也有所变化,分布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区域和栖息地逐渐朝北迁移,并且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亚洲象监测的位置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集成多源相关的信息数据,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的生境选择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海拔、坡度、植被3个自然因子的条件下,坡度在0~10°、海拔800m以下、竹林或竹阔混交林为野生亚洲象最适生境,海拔1 500m以上、坡度大于40°为不适宜生境。  相似文献   

14.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与老挝等东盟国家开展跨境保护合作的历程、方式、效果等情况。对其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有差距、相关法律制度规范缺失、资金支持不足、小语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阻碍深度合作的问题进行分析,藉此提出创新合作思路、开拓发展空间、多层次开展合作,建设跨国国家公园,建立林业跨境合作绿色通道和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分布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望天树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望天树的主要群落结构种类,从乔木层次分布、树干径级分布、更新状况几方面入手,对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各群落结构情况及径级分布情况,分析了各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望天树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分布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望天树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望天树的主要群落结构种类,从乔木层次分布、树干径级分布、更新状况几方面入手,对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各群落结构情况及径级分布情况,分析了各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