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国家土地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整理,因为中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的复杂关系,当时为了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土地开发整理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大方向。近年来各地政府更加重视土地开发整理,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目的。文章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特点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表现和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以商河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商河县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运用成分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等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景观四方面入手,构建由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景观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龙桑寺镇东高村、西高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该研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效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助于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构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为项目立项、项目验收及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及层次分析法。[结果]从社会、生态、经济效益3个准则层及22个指标层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结论]评价指标符合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特点,评价指标体系的判别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具有可对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7.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119-122
以重庆市2012年158个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别套用《标准(2005)》和《标准(2011)》定额标准,分析引起项目预算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权重,结果表明:影响总投资变化的因素包括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措施费、间接费、其他费用及不可预见性取费,其中《标准(2011)》较《标准(2005)》材料费、间接费有所降低,人工费、其他费用及不可预见费、措施费有所增加,另外从各项费用占总投资变化权重来看,人工费对预算总投资变化的影响最大,占到71.35%。之后依次是其他费用及不可预见费、材料费、间接费、措施费,分别占总投资变化的14.25%、7.53%、4.25%和2.62%。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常熟地区1991年、2001年、2006年的3期LandsatTM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获取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对15年来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991—2006年间,常熟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水域、林地和耕地的面积均有下降,城镇面积显著增加。城镇用地的扩张主要以市区为中心,沿江地区是新兴发展地区,扩张也越来越显著。推动城镇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而加快发展常熟港的政策使得沿江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日本粳型优质米品种“越光”的评价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引进的粳型优质米品种越光进行农艺性状评价,并与浙江省高产粳稻品种(系)杂交配组,经筛选获得了3个综合性优良的品系。其中EB9903和EB9091等2个品系与越光相比,表现外观品质更优(整精米率提高约10%),蒸煮品质相仿,抗倒抗病能力明显增强,产量显著提高(增产约50%)而与秀水11相仿,可在生产上应用;EB9910表现米质优,抗性好,但产量偏低,可作种育中间材料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越光的优质特性可引入浙江省的水稻品质育种程序中,以改良晚粳稻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壳寡糖生物农药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寡糖对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具有拮抗作用,能增殖土壤中的有益菌,刺激植物生长,使农作物和瓜果蔬菜增产,并且具有高效、低成本、无公害等特点。对壳寡糖的产品标准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对壳寡糖的含量、分子量、脱乙酰度等相关的主要质量指标的检验和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和选择,参照E1son-Morgan法,选择水解条件:100℃水浴2h,盐酸浓度12mol/L测定壳寡糖的含量,采用乙酰丙酮显色端基法测定壳寡糖分子量、及电位滴定法测定壳寡糖的脱乙酰度,初步建立壳寡糖生物农药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界定现阶段农地高效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上海农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了上海农地高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统一衡量标准的区域性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是目前土地整理相关研究正试图解决的问题。将传统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及土地生态功能价值计算法分别运用于土地整理的三大效益评价中,建立一套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标准的中观尺度上的三大效益评价方法,并以南京市域范围内1999至2005年已实施的684个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计算项目实施后的经济产出价值、土地保障价值、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取得的全部收益为55.66亿元,接近项目总投资的11倍,其中,整理项目对提高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贡献最大,“安置”农业人口10.3万人,折算成货币价值为39.13亿元;同时经济效益较为显著,为项目区农民增加纯收入12.46亿元;生态环境效益为正值,项目实施对耕地生产能力和防治自然灾害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削弱了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导致一定的生态价值损失。 相似文献
17.
18.
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甘肃省14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没有土地集约利用级别的城市,嘉峪关土地集约综合评价值最高,达0.67,为一般集约的城市,适度利用的城市为兰州(0.58)和金昌(0.47),低度利用的城市为天水(0.25)、张掖(0.22)、酒泉(0.23)、庆阳(0.30),粗放利用的城市为平凉(0.19)、甘南(0.11)、陇南(0.14)、定西(0.10)、临夏(0.10)、武威(0.18)、白银(0.18);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平均水平为0.27,处于全国低下水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很大.自西向东,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值变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的来说,河东地区发展比较缓慢,综合评价值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体化分析技术,对新疆15个地州(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水平,具体排序结构由高到低依次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东疆地区及巴州地区,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沿边经济带,阿克苏、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据此为新疆各地区制定正确的用地政策与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