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功能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茶氨酸、茶生物碱、茶多糖等,属于抗运动性疲劳的食源性物质。对茶功能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机制进行阐述,综述了利用水提、有机溶剂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波提取、离子交换、超临界流体提取等方法提取茶功能成分的研究成果,以及茶功能成分对调解机体代谢、清除自由基、增强抗氧化作用、增强骨骼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开发以茶为原材料的抗运动性疲劳食源性衍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姜涛 《河南农业》2012,(10):22-2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都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负荷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的探讨,意在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诊断出自己是否处于疲劳阶段及疲劳的程度,并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更快、更完全地从疲劳中恢复过来,精力旺盛地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3.
铁椆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铁椆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以容县铁椆果实为试材,干燥粉碎后,用浸提法提取其活性物质。将小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高、低剂量组灌胃铁椆果实含量分别为200、100 mg/ml的浸提液,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连续灌胃21 d后,检测对比各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和运动后肝糖原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尿素氮含量等,比较不同浓度提取物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灌胃铁椆果实高、低剂量组的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延长,肝糖原含量显著提高,乳酸脱氢酶含量显著降低;高、低剂量组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铁椆果实中含有某些抗运动性疲劳物质,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伟  刘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1999-12000
[目的]对赣南脐橙皮抗小鼠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橙皮黄酮分2个剂量组即1.0、2.0 g/kg给试验组小鼠灌胃,对照组为生理盐水。30 d后小鼠游泳造成运动性疲劳,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BUN)、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结果]与运动对照组相比,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延长,BUN、MDA指标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橙皮黄酮能显著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从107株野生型青枯假单胞杆菌菌株中获得30株具有明显运动性的野生型菌株。运用分子技术克隆到控制运动性的基因,并将控制运动性的基因导入不同菌株,从而获得运动性不同的各种工程菌株。运用这些工程菌株进行趋向性和致病性测定,初步试验表明,有运动性的野生型青枯假单胞杆菌菌株具有比非运动性的野生型青枯假单胞杆菌菌株更强的趋向性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病理学与抗病育种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李明福现代技术进步使人们已能从分子水平上对植物病害进行研宪,分子植物病理学因此成为植物病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抗病育种的认识和意义进一步加深了。特别是目前分子水平上的寄主病原相互作用的研...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是对运动饮料进行营养评价。动物耐力实验和人体接受性评价结果表明:该饮料能使机体在运动期间保持血糖(97±17mg/dl)、血钾(28.2±10.2mg/dl)、血红蛋白(14.0±0.9g/dl)和血尿素氮(23.1±4.7mg/dl)正常水平,因此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游泳耐力从5.7分增至15.3分(P<0.05)。饮料能迅速消除血乳酸堆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有良好作用。并有增加热能,补充营养素,改善醣和蛋白质代谢,维持水盐平衡的作用。同时对机体抗运动性贫血、抗低血糖、抗缺氧有一定的作用。人体接受性评价优良,评分为3.59,3.97和4.20分(3批试验)。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植物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胁迫会引起植物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植物从细胞水平上进行调节,并适应这种水分胁迫的环境.虽然前人从细胞水平上对水分胁迫的反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从分子水平上弄清楚植物对胁迫的反应显得更为重要.就植物细胞对水分胁迫感知、基因表达调控及ABA的合成与调控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足三里为主穴,对大鼠进行穴位埋线干预8周训练,观察干预前后训练SOD、MDA、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强,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较非埋线训练组显著上升。结论:足三里穴位埋线是一种较好的抗机体氧化方式,这种刺激能有效提升机体的体重,对递增负荷机体自由基代谢有调节作用,能缓解主要免疫性器官胸腺和脾脏的萎缩,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PCR测定,DGGE,以PCR为基础的rRNA/rDNA分析,分子标记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功能分析中的应用,并就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为研究瘤胃微生态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依据。认为有必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强瘤胃微生物在功能和互作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当前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水平,即分子及细胞水平,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流行病主要从群体水平进行研究。生物群体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元是种群,因此种群就成为流行病研究的中心。本文力图以病原种群和寄主昆虫种群为对象,分析昆虫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以及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年来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我国农业分子育种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植物外源DNA导入技术所使用的方法、应用研究的领域和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分子育种上的应用从分子水平上对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作物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健  赵小三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4):504-506,508
对有关从数量性状、同工酶、分子标记3个水平上探索作物杂交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研究,不仅能够从分子水平解释CMS小麦不育机理及其棱质互作的关系,而且对促进小麦的杂种优势生产利用上有着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主要从小麦雄性不育细胞质来源和几类主要的胞质不育系的研究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小麦CMS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杂种小麦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园  金志强  陈业渊  雷新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05-16307
[目的]构建我国芒果主要栽培品种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方法]以4个芒果品种为材料探索提取高质量DNA的方法,并利用AFLP分子标记在DNA水平上对芒果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从6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获得14对多态性强、带型好、分辨率高的组合。应用所筛选的引物对芒果31个主要栽培品种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4对引物组合对31个品种扩增出的多态性比率达到97%。[结论]利用AFLP可以高效检测芒果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生化水平,尤其从分子水平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对某个基因进行定点修饰,就可用来改良动物性状,所以其在动物育种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在DNA水平上对遗传进行修改的。相对于RNA干扰(RNAi)、蛋白质阻断剂等技术而言,可以带给生物体长久的可遗传的变异。现在主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的核酸酶包括锌指蛋白核酸酶(zinc-fingernucleases,  相似文献   

18.
用60Co~γ射线辐射麝香百合WhiteFox的鳞片获得变异后代,从分子水平上检测60Co~γ射线对WhiteFox遗传物质的影响。运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12株变异株和对照进行分析研究,从20条引物中筛选出5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到2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8个,占62.1%。结果表明:经过60Co~γ射线辐射获得的变异百合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生物温度适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子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有关生物适应温度的生态过程。温度适应的层次包括细胞水平、酶分子、蛋白及基因水平。DNA甲基化、生物节律等生化过程反映了生物对温度的响应。热激、冷激反应是温度适应研究的模式系统,对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进行了回顾。生物温度适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态学和生物进化规律,促进生物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美佳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46-14148
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物种之间差异的基础,是研究昆虫进化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昆虫分类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从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层面分析归纳了昆虫分类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