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建立绵羊前体脂肪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从细胞生物学层面研究绵羊脂肪代谢提供基础。选取1只3月龄杜泊羔羊,颈部处死后取腹股沟脂肪组织,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前体脂肪细胞,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当细胞汇合成单层后,用MDI诱导剂(1μmol/L地塞米松,10 mg/L胰岛素,0.5 mmol/L IBMX)诱导2 d,再用胰岛素分化剂(10 mg/L胰岛素)分化2 d之后,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细胞内出现脂滴,随着时间的延长脂滴汇合,最终脂滴充斥整个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动态观察、生长曲线绘制、油红O染色以及诱导分化测定等试验证明,这些细胞是功能活跃的前体脂肪细胞,并在体外重现了其增殖分化的全过程。结果提示,绵羊羔羊腹股沟脂肪组织中存在前体脂肪细胞,且可用以建立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细胞系,这为从细胞生物学层面研究绵羊脂肪代谢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脂肪细胞的分化作用及其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色脂肪组织 (WAT)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场所 ,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 ,对维持体内能量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细胞的生长包括其体积的增大和新脂肪细胞的生成。新生动物脂肪组织的增长主要是新脂肪细胞的生长 ,即通过脂肪细胞分化 ,成年动物以脂肪细胞的体积变化为主 ,但也保留有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异常 ,会引起脂肪组织过多堆积 ,导致肥胖 ,进而由肥胖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和代谢疾病。本文就细胞分化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状况做一概述。1 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序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为 :1 )前脂肪细胞发生克隆性增生 ,细胞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藏绵羊Krüppel样因子7(Krüppel-like factor 7,KLF7)基因表达特征,研究过表达该基因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从藏绵羊脂肪组织中分离前脂肪细胞进行培养及成脂诱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KLF7基因在藏绵羊7个组织(大脑、皮下脂肪、肾脏、背最长肌、瘤胃、睾丸和回肠)和前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第0、2、4和8天)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应用RT-PCR方法从藏绵羊脂肪组织中扩增KLF7基因CDS区序列,并将其连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获得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标志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EdU和CCK-8方法分别检测过表达KLF7基因对EdU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过表达KLF7基因后脂肪细胞脂滴生成量。【结果】KLF7基因在藏绵羊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皮下脂肪和肾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诱导分化第2、4和8天脂肪细胞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分化前(P<0.05),且分化第2天表达量最高;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2 d后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增殖标志基因CDK4、CyclinB1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P<0.05;P<0.01),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及EdU阳性细胞数量(P<0.01);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8 d后,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Glut4和ELOVL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且脂质沉积极显著减少(P<0.01),表明过表达KLF7基因可抑制藏绵羊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结论】KLF7基因在藏绵羊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大脑、皮下脂肪、肾脏中表达量较高;诱导分化后脂肪细胞表达量显著高于分化前,且分化第2天表达量最高;过表达KLF7基因可抑制藏绵羊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试验结果为阐明藏绵羊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旨在克隆山羊KLF2基因的锌指结构域序列,明确其在组织及细胞表达模式,最终阐明其对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发挥作用的方式。本研究以5只1周岁左右的健康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利用RT-PCR、细胞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RNA干扰等方法克隆KLF2基因锌指结构,明确KLF2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并阐明其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研究获得的山羊KLF2锌指结构域为454bp(KU041748.1),且该结构域与绵羊、牛、小鼠的同源性为100%。KLF2在山羊各组织中存在广泛表达,且在肺和腹间脂肪中存在较高水平表达(P0.05)。KLF2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呈先下降又上升然后又下降趋势,且在成脂诱导分化12h呈最低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未分化的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干扰KLF2基因可明显促进山羊肌内脂肪细胞的脂滴积聚;并且PPARγ和C/EBPβ表达量伴随着这个过程分别极显著上调48.5%(P0.01)和显著上调43.6%(P0.05);同时该家族中的KLF1、KLF13、KLF14、KLF15和KLF16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KLF4显著下降(P0.05),KLF3、KLF6、KLF8、KLF9及KLF11极显著下降(P0.01)。山羊KLF2的锌指结构域与其他物种同源性高度保守,且其在山羊肺和腹间脂肪中表达量较高(P0.05)。同时KLF2是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负调控因子,并且可能通过PPARγ和C/EBPβ基因来发挥作用,且与其他KLFs基因存在等级调控现象。  相似文献   

5.
脂肪细胞凋亡,即能量储存的死亡。通过凋亡来调整脂肪细胞的数目被认为是脂肪组织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脂肪细胞凋亡受神经组织因素如瘦素、神经肽Y等影响,受脂肪组织局部作用因子如过氧化物增殖因子激活的受体-γ及其配体、肿瘤坏死因子-α、激素等影响。脂肪细胞分化影响凋亡的易感性,细胞生存蛋白Bcl-2及神经凋亡抑制蛋白(NAIP)在脂肪合成过程中,其水平升高。在脂肪组织方面对凋亡的进一步研究应该阐明凋亡对脂肪组织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旨在对绵羊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2个绵羊群体皮下脂肪、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后脂肪、肠系膜和肾周等6种脂肪组织中ADRB3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ADRB3蛋白位于脂肪细胞的细胞膜中。ADRB3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丰度最小(0.159和0.139),在腹膜后脂肪组织的表达丰度最大(2.911和2.225),深层脂肪组织中ADRB3基因mRNA表达量要显著高于皮下脂肪组织(P<0.05),表明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率要低于深层脂肪组织。品种对ADRB3基因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ADRB3蛋白的表达影响显著。不同脂肪组织中ADRB3表达丰度的差异反映了山西肉用绵羊的遗传稳定性较差。本研究的结果与已知的ADRB3调节脂肪分解和产热的功能是一致的,为利用ADRB3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进行绵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鸡KLF3(Gallus gallus Krüppel-like factor 3,gKLF3)基因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qRT-PCR检测了其在肉鸡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并利用基因过表达技术研究gKLF3基因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gKLF3在2~10周龄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持续表达,10周龄高脂肉鸡腹部脂肪组织gKLF3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肉鸡(P0.05);gKLF3在鸡成熟脂肪细胞的表达量低于前脂肪细胞(P0.01);体外培养的鸡前脂肪细胞经油酸诱导分化后,gKLF3基因表达量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过表达gKLF3基因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以及抑制C/EBPα、FAS基因表达(P0.01)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gKLF3基因在鸡腹部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C/EBPα、FAS基因表达进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动物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脂肪组织是机体内重要的能量储存库。随着世界的发展,肥胖已成为21世纪以来最大的健康问题,因此对脂肪组织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脂肪细胞根据起源、形态及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类:白色脂肪细胞(white adipocyte),棕色脂肪细胞(brown adipocyte)和米色脂肪细胞(beige cell),其中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可消耗体内脂质,改善机体新陈代谢。论文主要论述了动物体内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进而为肥胖、代谢性疾病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并对其在畜牧业及人类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脂肪过度沉积或脂肪细胞肥大可导致脂肪组织炎症,表现为脂肪代谢紊乱和慢性脂肪组织炎症,使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当动物机体发生慢性脂肪组织炎症时会产生大量巨噬细胞及miRNA,并释放各种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对机体肝脏、肌肉及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机体负担加重,引起各种疾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脂肪组织炎症及其发展过程、动物脂肪代谢和脂肪组织炎症相关性,论述了脂肪组织炎症对动物机体各个器官产生的不利影响,以期为提高动物福利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获得山羊FGF21基因序列,阐明其组织表达特性,同时检测FGF21基因与FGF受体(FGFR)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以简州大耳羊为试验动物,采用II型胶原酶消化获得山羊原代肌内前体脂肪细胞,采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FGF21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FGF21基因在成年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FGF21与FGF受体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克隆获得山羊FGF21基因(GenBank登录号:KT288195)全长序列666bp,其中开放阅读框630bp,编码209个氨基酸。FGF21mRNA在山羊心、肝、脾、肺、肾、脂肪和背最长肌中均检测到表达,且在肝和脂肪中存在较高水平表达。FGF21基因与FGFR1、FGFR2表达模式相同,均是在诱导分化第2天的肌内脂肪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天数(P0.01)。FGF21基因在山羊脂肪组织中存在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且在诱导分化的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第2天表达水平最高,推测其可能通过受体FGFR1或FGFR2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早期发挥调控作用,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FGF21基因在山羊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苏尼特羊的肾周、颈部、背部、尾部、胸部、腹股沟和心包脂肪,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脂肪组织类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探究苏尼特羔羊不同日龄以及不同部位褐色脂肪的特点。结果发现,苏尼特羔羊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多室小脂滴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空泡状脂滴的白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内有嵴的线粒体较多,并检测到褐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而白色脂肪细胞内很少有带规则嵴的线粒体,不表达UCP1。出生1和7 d时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及UCP1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出生30 d时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标记基因以及蛋白检测鉴定了苏尼特羔羊的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证明了肾周脂肪和尾部脂肪分别是褐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的主要来源部位。出生1和7 d时苏尼特羔羊体内褐色脂肪较多,出生30 d时褐色脂肪的表型变化较大,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探究了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的特点,为反刍动物褐色脂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范云珲  逯璐  许秋实  郑晰丹  杨童  徐闯 《中国兽医学报》2022,(11):2256-2260+2291
奶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于正常脂肪组织发育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细胞水平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试验分为2组,分别是试验组(牛前脂肪细胞用20 nmol/L ATRA处理48 h)及对照组。用MTS及EdU及Ki67法检测ATRA对牛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检测ATRA对牛前脂肪细胞中几种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包括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2、3和CCNE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4、6);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并检测分化相关指标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 nmol/L ATRA可抑制牛前脂肪细胞增殖,同时降低S期细胞比例并降低细胞周期蛋白(CCND1、CCND2、CCND3和CCNE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4和CDK6)的蛋白丰度。此外,与对照组相比,ATRA的添加还通过下调PPARγ和C/EBPα的蛋白质表达来抑制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结果表明,20 nmol/L ATRA处理48 h会抑制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正常脂肪组...  相似文献   

13.
脂肪组织主要有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两种类型;WAT储存能量,BAT通过特异性表达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消耗能量产热。与BAT不同,WAT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寒冷刺激下,呈现褐色脂肪表型、获得褐色脂肪的产热活性("褐色化")。根据对冷刺激组(6℃)和对照组(28℃)小鼠的肩胛区褐色脂肪组织(iBAT)和皮下白色脂肪组织(sWAT)的RNA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1个差异明显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6030408B16Rik)。通过qRT-PCR检测lncRNA-6030408B16Rik在野生型小鼠的脾脏、肌肉、肾脏、十二指肠、大脑、肝脏、sWAT和iBAT中的表达;24只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成冷刺激组(6℃)和对照组(28℃),两组小鼠分别在6和28℃环境下处理10 d,分别采集两组的iBAT和sWAT;并分离出生1 d的野生型小鼠褐色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收集0、1、3、5 d的细胞,检测UCP1基因和lncRNA-6030408B16Rik在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qRT-PCR结果显示iBAT和sW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冷刺激组iB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冷刺激组sWAT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lncRNA-6030408B16Rik的表达量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lncRNA-6030408B16Rik在脂肪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lncRNA-6030408B16Rik可能对白色脂肪组织"褐色化"及褐色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高脂日粮对小鼠脂肪沉积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周龄C57BL/6J小鼠12只,随机分为高脂日粮组和低脂日粮组(对照组),每组6只。饲喂11 w后,测体重、采食量并采集血样和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及肝脏。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检测脂肪细胞的充脂情况。结果显示,高脂日粮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极显著增加(P0.01),腹股沟脂肪和附睾脂肪重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细胞明显增大,脂解基因和产热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血液中T-chol和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ALT与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AST/ALT比值偏高。以上结果表明,高脂日粮引起的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肥大、产热基因和脂解基因表达降低以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增多造成的,并且易引起肝脏炎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8家山羊养殖场和甘肃省庆阳地区的14家绵羊养殖场中分别调研11 560只山羊和12 863只绵羊,无菌采集山羊和绵羊体表脓肿样品135份和107份,对羊群临床发病率进行统计,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16S rRNA基因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显示,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临床发病率为0.3%~9.5%,甘肃省庆阳地区的绵羊干酪性淋巴结炎临床发病率为0.2%~10.1%,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8%和1.9%;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山羊和绵羊体表脓肿样品中,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率分别为31.3%(42/135)和0.0%(0/107),化脓隐秘杆菌分离率分别为11.9%(16/135)和20.6%(22/107),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51.1%(69/135)和76.6%(82/107),其他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0.4%(14/135)和5.6%(6/107),而山羊和绵羊样品中分离到单一种类细菌的占比分别为86.7%(117/135)和92.5%(99/107);对同1只羊体表有多处脓肿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山羊体表每处脓肿的病原菌种类...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ZC3H10基因在绵羊组织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mRNA表达规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ZC3H10在绵羊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和尾部脂肪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ZC3H10在成体绵羊脂肪组织以及心脏、肾、肝、肺、脾、小肠和肌肉(背最长肌)8种不同器官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其在体外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2、4、6、8、10d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ZC3H10在绵羊3个脂肪组织部位均有高水平的mRNA表达,且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BP4和ADIPOQ有相似表达特征;ZC3H10在所检测的组织均有mRNA表达,其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 d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分化10 d的表达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绵羊ZC3H10 mRNA高表达于脂肪组织,也表达于其他多种器官组织,且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呈表达下调趋势,可能在脂肪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脂肪组织分为两类,一类是白色脂肪组织,而另一类则是棕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BAT)呈棕色,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脂肪细胞内分散着大量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细胞中央有圆形的核。棕色脂肪与白色脂肪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棕色脂肪对扩大动物生态位和增强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突然改变的能力以及保障幼畜的成活具有重要作用。它还可为治疗人类肥胖以及调节畜禽动物肌内脂肪含量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棕色脂肪组织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发现过程、调控因素和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对棕色脂肪在未来对人类健康以及动物在肉质和生长代谢方面的育种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藏绵羊和山羊在相同营养及湿热应激条件下血清激素、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考察湿热应激对藏绵羊和山羊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选取年龄和体重[(45.83±3.54)kg]相近的藏绵羊与山羊(波尔山羊×本地黄羊)各6只,试验共进行13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0 d。每日测定温湿度指数(THI),每月测定藏绵羊和山羊的血清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5—7月份,羊舍THI随月份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6—8月份羊舍THI均大于72,因此将6—8月份定为湿热应激期。2)7、8月份藏绵羊和山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5月份(P0.05),且湿热应激期内藏绵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山羊(P0.05)。3)正试期内,湿热应激使得藏绵羊和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最大降幅分别为10.70%和10.44%,平均日增重(ADG)最大降幅分别为50.00%和47.82%。4)羊舍THI由71.17(5月份)升高到76.82(7月份),藏绵羊和山羊血清皮质醇和胰岛素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湿热应激下,藏绵羊血清中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浓度的最大降幅均大于山羊。5)除藏绵羊7月份和山羊8月份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藏绵羊和山羊7、8月份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低于5月份(P0.05)外,血清丙二醛浓度均显著高于5月份(P0.05)。湿热应激下,山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浓度变化幅度均大于藏绵羊。6)与5月份相比,藏绵羊和山羊8月份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和白细胞介素-2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则显著升高(P0.05)。湿热应激下,藏绵羊血清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山羊。综上所述,湿热应激状态下藏绵羊和山羊的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升高,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导致生长性能降低。藏绵羊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受湿热应激影响较大,而山羊抗氧化能力受湿热应激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从完全健康的3群62只山羊和1群11只绵羊的口腔、鼻腔、眼、直肠、包皮和阴道分离尿素支原体。从山羊包皮分得的尿素支原体占6/16(37.5%),阴道占18/46(39.1%),从绵羊包皮分得的占1/5(20%),阴道2/6(33.3%), 从其他器管未分离到。用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对山羊和绵羊尿  相似文献   

20.
羊黑疫又称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特征是肝实质形成坏死病灶。绵羊、山羊均可发生。2007年8月下旬-10月下旬,切吉乡乔夫旦村四户牧户绵山羊发病死亡42只,其中绵羊23只,山羊18只。现地调查,发病羊群放牧地区多为沼泽低洼地带,有多量的锥实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