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我国苦茶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茶树资源。对保存于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的24份苦茶资源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苦茶资源在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生化成分上与普通资源相比,不存在本质的差异;在体现茶类适制性的指标上,苦茶资源具有适制红茶的特点;在体现茶树进化程度的儿茶素组成及含量的指标上,苦茶资源偏向于阿萨姆茶变种,属于进化上比较原始的类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茶与阿萨姆茶聚为一类,可以将苦茶类归属于阿萨姆茶。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目的是要将阿萨姆变种茶树的红茶品质和风味,及旺盛的长势引入到日本茶树中。这项研究采用各种杂交组合后代,估计叶子和茎杆抗寒力的遗传力的数值大小,以阐明耐寒性的遗传模式。杂交材料用中国变种和阿萨姆变种,以及这两个变种杂交选育的无  相似文献   

3.
日本杂志「地方茶研究会会报」消息,童启庆,桥本实等人研究了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两个品种的异同。日本皋芦种树型比阿萨姆种树型低,开花数极少,成叶大小解于中国原种和阿萨姆种之间。最显著的特征是叶面支脉间有明显的皱缩。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具有相同的特征,用内眼观察非常类似。分别对叶和花的外部形质的12个项目进行测定,以测定值为基础进  相似文献   

4.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05,27(2):58-58
世界各国普遍公认茶树原产于中国。1824年,驻印英军勃鲁士(R·Bruce)宣称在印度阿萨姆省皮珊的新福区“发现”了野生茶树,对茶树原产地才有分歧。100多a来茶树原产地问题之争主要出现了四种观点:一源论派。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理由主要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培栽茶树的国家;中国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最早、最多,现今尚有大量野生大茶树;世界各国的“茶”字及“茶叶”译音都来源于中国;大部分茶树亲缘植物均产于中国;中国种与阿萨姆种的染色体数相同,茶酯酶的同功酸没有根本差异。主张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一源论派”主要在…  相似文献   

5.
一名茶有好种,好种出名茶,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安徽名茶多,品质好,据《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上选登的52种名茶中,就有11个是安徽的传统、历史名茶。这些名茶的形成,显然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密切相关;但决定名茶品质的主导因素则是优良的茶树品种。不同的名茶对其品种的适制性即内在品质,化学成份、芽叶性状及采摘标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众所周知的祁门红茶,屯绿“四大名  相似文献   

6.
制茶“发酵”一词是外国货,不是中国货。中国货:红茶是渥红,青茶是做青或摇青,白茶是摊放萎凋,湖南黑茶是渥堆,湖北黑茶是转色,黄茶是闷黄,四川晒青边茶是做色。这些概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概念:是抓住了制茶的本质,不是看制茶现象,是制茶的全体,不是制茶的片面;是制茶的内部联系,不是制茶外部联系。“发酵”与感觉的概念,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认识劳动人民创造这些群众性的科学化、通俗化的概念。为茶叶分类理论的制法系统性,品质系统性的法则。总结这些概念,归根到底是制茶色的变化。据此,就概括为“变化”一词,可以表明六大茶类的制法和品质的区别。“变色”外  相似文献   

7.
对12个品系进行种间、种内变种间、变种内不同选育方式间、变种内不同果实形状间在果实营养品质(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和糖酸比)上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统计学上单一自由度正交比较分析法与植物学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醋栗番茄种品系YH02-12在4个营养品质性状上,极显著高于普通番茄种品系;樱桃番茄变种品系在4个营养品质性状上的平均水平极显著或显著高于普通番茄变种品系的平均水平;2个空间诱变品系YH02-2、YH02-6在4个营养品质性状上均极显著高于同变种的其他品系的平均水平;樱桃番茄变种品系中,梨形果品系YH02-5、YH02-8的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地低于樱桃番茄变种中圆形或李形品系的平均水平,李形果品系YH02-9在4个营养品质性状上均极显著地高于圆形果品系的平均水平,黄色圆形果品系YH02-11的果实维生素C偏低于红色圆形果品系YH02-1和YH02-7。由此可得出结论:品质较好的品系为YH02-12、YH02-2、YH02-6和YH02-9,樱桃番茄变种品系在4个营养品质上优于普通番茄变种品系,梨形果品系相对于其他樱桃番茄变种品系在这4个营养品质上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8.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开始用茶当药,后来发展成为普遍的饮料。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而形成了小型作坊式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制茶工业是处于落后状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制茶工业得到了发展,大量使用机械后才逐步实行生产专业化、工厂化,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有的国家制茶工业已从单机进入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茶树新梢是很强的代谢库,它竞争树冠面上留养叶的光合产物。新梢又是制茶原料。所以合理采摘是保证茶树生产能力和茶叶品质的基础。以树冠面上的成熟叶片,用5uci的放射性碳处理24hr,然后采下分别带有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新梢,制成茶样,用以测定各新梢的放射性强度。材料与方法新梢来源于经剪采的无性系TV_(20)茶树。1983年春进行离体培养(用洋菜培养基);当年春秋季在田间条件下对未推广的阿萨姆无性系茶树(30年生,叶色浅绿,正常剪采)进行研究;1984年和1985年又以TV_1成年茶树作了重要试验,研究季节性和品种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内1979年茶叶消费量达十一万三千吨,94%是绿茶(玉露、包种茶、点茶、煎茶、玉绿茶、番茶),近年来增加了七千吨红茶,增长6%。日本茶树品种是从中国引入的,后来从印度阿萨姆也引了一些茶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日本农林省“红茶品种产业振兴基本计划”提出生产一万公顷红茶的目标,这  相似文献   

11.
在茶树害虫中,茶小卷叶蛾。对茶叶产量及制茶品质影响都很大。该害虫食性广,为害植物遍及30科54种,在农作物中茶是最容型受害的作物。茶小卷叶蛾以幼虫越冬。在温暖地带的冬季也有少数为害。初孵幼虫数日间侵入新叶不久就将2~3片嫩叶合卷,同时还使周围的叶子也不断被卷合,因此被害严重时可见树冠全部叶片被卷。由此造成茶叶产量减少,同时,将被害叶用于制茶,碎叶很多,茶味不香,商品价值明显下降。该虫害多发生在二、三茶期。  相似文献   

12.
我省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创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初制技术。这是我省绿茶品质优良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对这套传统初制技术作了较大的改革,比较普遍采用的,大体上可分为“制茶坯”和“理茶”,也叫“再加工”两个阶段。“制茶坯”即鲜叶通过杀青、捻揉、干燥制成八、九成干的茶坯。“理茶”即对八、九成干的茶坯进行整理,一般把茶坯筛分成四段,即上段(四号筛面)、  相似文献   

13.
提高红碎茶品质除采取农业技术措施、改进制茶机具、采用先进制茶技术外,最主要的是选用良种。本文从不同品种对“发酵”叶象的要求及其对品质的影响,阐明品种与红碎茶“发酵”的关系,实现良种良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不炒不香”、“茶叶的香气是烘出来的”两句俗语,说明了干燥对于茶叶品质作用之大和重要性。干燥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传统的制茶技术开始,干燥技术的变迁只是在日晒、笼烘、锅炒以及烘干机的使用上徘徊,随着各行各业科学化、机械化的发展,制茶干燥技术也将开始新的突破,远红外线干燥在茶叶上的应用体现了茶叶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茶鲜叶的保鲜及预加工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茶鲜叶的品质,更多是为了茶叶品质的形成。本文对鲜叶的品质保藏、摊放和萎凋这三方面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做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今后制茶工艺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制茶技术理论》出版预告陈椽著 16开412页精装估价5.00左右。制茶是一门理论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技术科学。茶叶品质的优次好坏及其经济效益的大小,最终都取决于制茶技术的运用和掌握得是否精确适当。所以制茶技术历来为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名茶研制开发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名茶品质的形成与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采制技术密切相关。优质鲜叶原料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基础 ,精湛的制茶技术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关键。本文以“天山真香”等名茶为例 ,就制茶技术与形成名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1 制茶技术与名茶外形各种名茶都有其独特美观的外形。如天山真香茶外形挺直略扁 ,旌德魁针茶紧秀似针 ,旌德亳芽茶扁平似雀舌等 ,虽然外形各不相同 ,但都有共同的品质要求 ,即外形要求“三个一致” :形状一致、大小一致、色泽一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1 采摘优质的鲜…  相似文献   

18.
车色是利用茶条与筒壁以及茶条与茶条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使茶条磨光上色的。它是外销绿茶的眉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是形成条索紧结光滑、绿润起霜的眉茶外形品质特征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各大、中型绿茶精制厂基本上都有两次车色过程。车色机的机型不外乎正八角棱柱的小滚筒和瓶式正八角棱台的大滚筒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西部最美茶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种茶、制茶、吃茶、饮茶的历史悠久,茶产品丰富,除黄茶外,五大基本茶类(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青茶)及保健茶(饼茶、青钱柳茶、老鹰茶、虫茶等)均有生产。黎平香茶是黎平县众多茶产品中产量和销量最大的一款卷曲型茶,但各生产厂家在标准、技术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该产品技术不稳定、标准不统一等,不利于品质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台湾茶树种原之遗传歧异性。本研究由100条ISSR引子申筛选出12条可产生多型性条带明显的引子.这些引子共可产生67个的多型性条带。依据每一种原之分子标志数据进行UPGMA法分群分析结果。可将台湾133个茶树种原区分成六大群,包括油茶群、赤芽山茶群、野生茶树群、大叶变种与小叶变种混合群、大叶、小叶及大叶、小叶杂交种混合群及小叶变种群。而主成分向量分析的结果与利用群聚分析得到的亲缘关系树形固结果相符合。台湾茶树种原高比例的遗传歧异度是由台湾的野生茶树所贡献.部分重要栽培种间的相似性仍极高。为了探讨制茶过程封分子级品种鉴定之影响及DNA分子标志应用于咸茶品种鉴定之可行性,本研究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类。在制茶过程申封DNA质量之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杀菁过程严重造成咸茶DNA的降解。利用各种类别咸茶与新鲜茶叶(封照)所抽取之DNA样品进行PCR扩增反应.结果发现分子量小于1,000bp的ISSR DNA条带表现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