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05-2012年浙江省收获的早籼稻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籼稻谷出糙率75.83%~77.03%,出糙率3等以上比例为78.01%~97.23%;整精米率52.79%~56.21%,整精米率3等以上比例为91.59%~97.2%;不完善粒总量5.82%~7.68%,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73.7%,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 7,-0.841 2和-0.630 8;水分11.37%~11.74%,合格率为96.36%~99.08%;杂质0.83%~1.01%,合格率为63.16%~74.85%。金优402和威优402出糙率平均值分别比浙江省平均值高0.82百分点和0.71百分点,金早47和嘉育253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比浙江省平均值高5.29百分点和2.12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骆倩  应胜建  杨琤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1):1737-1740
对2005-2012年浙江省收获的中晚籼稻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籼稻谷出糙率为7764%~7887%,出糙率3等及以上比例为9275%~9987%。整精米率为5634%~5978%,整精米率3等及以上比例为9765%~9910%。不完善粒总量为374%~503%,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的721%。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48 3,-0779 8和-0567 6。水分为1217%~1308%,合格率为7005%~8830%。杂质为067%~095%,合格率为7000%~8957%。甬优9号、甬优12、甬优6号、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出糙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024,098,022,035和086百分点;甬优9号、甬优12和甬优6号整精米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348,525和444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对浙江省2019年收获稻谷进行质量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新收获早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77.0%,较2018年下降0.5百分点,变幅为72.6%~80.2%;整精米率平均值为56.8%,较2018年下降0.3百分点,变幅为30.0%~68.8%;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5.9%,较2018年上升0.4百分点,变幅为0.6%~12.1%。新收获中晚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78.9%,比2018年下降0.2百分点,变幅为75.5%~82.1%;整精米率平均值为59.4%,较2018年下降0.5百分点,变幅为41.9%~73.5%;不完善粒平均值为3.1%,较2018年下降0.2百分点,变幅为0.1%~13.6%。新收获粳稻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80.2%,较2018年上升0.1百分点,变幅为75.7%~84.5%;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4.5%,较2018年提高1.1百分点,变幅为40.2%~74.8%;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4.1%,较2018年上升0.4百分点,变幅为0.2%~10.4%。2019年收获稻谷总体质量,早籼稻有所下降,中晚籼稻基本持平,粳稻小幅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69份粳稻谷样品出米率、出糙率及整精米率的测定,探讨粳稻谷出米率与出糙率及整精米率关系。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是辽宁省产粮大市,粳稻谷是主要种植粮种。对2014年种植的晚粳稻谷主要品种的质量、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依据《稻谷(GB1350-2009)》的粳稻谷指标评定,出糙率、整精米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测试品种均符合各级储备粮质量要求,适宜作各级储备粮。测试结果依据《优质稻谷(GB/T17891-19991)》的粳稻谷指标评定,出糙率、整精米率、食味评分、直链淀粉、胶稠度、垩白粒率等指标均符合优质稻谷标准要求。综合来看,辽星19号、沈农9816、金丰大穂、盐丰28、辽星6号的质量品质表现良好,建议农民试种上述品种。  相似文献   

6.
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米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碾米品质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在稻穗的同一部位,两品种一次枝梗籽粒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二次枝梗的籽粒;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以第1粒位籽粒较低,第4或第3位的籽粒较高;一次枝梗上第2粒位籽粒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较高,第1粒位籽粒的较低;精米率在穗上不同部位及一次枝梗上的分布因施氮量的不同而异。武育粳3号穗上各部位一、二次枝梗籽粒的碾米品质优于扬稻6号,穗上同一部位二次枝梗籽粒的碾米品质在两品种间的差异大于一次枝梗。施氮量在0~240 kg·ha-1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改善稻米的碾米品质。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6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6×6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稻整精米率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且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的作用.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65.23%和45.88%。整精米率的杂种优势居于双亲之间,偏向低值亲本。相关分析结果,整精米率与垩白率和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出糙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精米率和其它外观品种质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垩白率、粒长和出糙率对整精米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548、-0.6967和0.4260.文中提出了提高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邮编:314016,电话:0573-3778002)选育的连作常规晚粳稻新品种秀水414,前不久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43天,结实率80.9%,千粒重24.7克。整精米率70%,直链淀粉含量18.4%,垩白粒率21.5%,垩白度3.6%,胶稠度80毫米,粒型长宽比1.7。平  相似文献   

9.
陈丽  王兴盛  孙建昌  马静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2):1772-1779
以西北干旱区收集的43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综合分析杂草稻碾磨、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等主要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20%;蛋白质、胶稠度和碱消值次之,变异系数为12%~20%;精米率、粒长、粒型(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变异较小;出糙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53%。杂草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性状明显低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和粗脂肪值明显较高;粒长、粒型(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介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杂草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长/宽)则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其碾磨品质关系最为密切。可见,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品质方面具有较大可利用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8个碾磨品质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宽、垩白粒率、垩白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糙米率、精米长、长宽比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要选育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好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宽比、粒长、垩白度、垩白粒率、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变幅在74.93%~30.48%。不育系以滇榆1号A、滇粳优5-1A、合系22-2A、玉溪香谷A较好,恢复系以南34、滇昆香1号、杂8号、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11.
单季晚粳稻品种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比较单晚粳稻3个品种、2种种植方式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其主要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方式和栽培方式次之;品种秀水134、秀水114比秀水09增产5.97%和4.41%,达极显著、显著水平;机插秧比直播显著增产2.64%,最高苗数下降12.1%、成穗率提高2.4个百分点,每穗粒数增5.7%;精确定量比常规栽培显著增产2.88%,最高苗数下降19.8%,成穗率提高7.6个百分点,每穗粒数增6.7%。高产组合,品种秀水134,采用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法。  相似文献   

12.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我国新近育成的1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和5个优良恢复系按NCⅡ设计,对籼型两系杂交稻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9项指标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除出糙率的非加性效应不显著外,其它米质性状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有显著作用,其中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以加性效应为主,垩白率和垩白度以非加性效应为主。②F1大多数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大,仅垩白率受不育系的影响更大。③不育系以208S、GD-7S、GD-8S和Y3较好,恢复系以953077选籼最好,其后是扬稻6号和宁108。④9项主要性状遗传力大小依次为:长宽比、粒长、粒宽、粒厚、出糙率、整精米率、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率。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有关垩白形成的机理和籼、粳稻垩白与品质相关分析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无论籼稻或是粳稻均表现出垩白与出糙率、垩白粒率、粒宽、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整精米率、透明度、粒长、粒型、胶稠度呈负相关,但类型间有一定差异。并就垩白对各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对今后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提高品质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全面系统地评价杂交水稻骨干育种亲本的米质性状,对于杂交水稻稻米品质性状改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274份来源于中国十余个水稻主产区的骨干育种亲本及部分国外来源的育种材料进行了基于类群划分的米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7项米质性状中,籼稻糙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粳稻糙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到三等以上标准。籼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27.7%~97.7%,粳稻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变化范围为16.7%~100%,籼、粳稻垩白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均较低。籼稻类群中,恢复系和保持系的垩白性状和直链淀粉含量是米质性状改良的重点,常规稻直链淀粉含量较优,热带籼稻中IR43、GIZA 178等米质性状优良,是杂交育种的有利种质资源。筛选出10项米质指标均达三级以上的各类亲本材料共23份,这些育种材料可以作为优异的米质性状改良的基因供体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应加强垩白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早籼稻农艺性状与米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5个米质由优至劣的早籼品种的农艺和米质性状作典范相关分析表明 ,农艺性状直接影响米质性状 ,表现为穗部性状与粒形、粒长因子正相关 ,每穗颖花数与出糙率正相关 ,说明高产和优质不矛盾。作外观、加工和蒸煮营养品质的典范相关分析表明 :米粒长的品种出糙率和精米率较低 ,米粒短的品种出糙率和精米率较高 ;出糙率高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高 ,米粒长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低。该研究还发现整精米率与胶稠度正相关 ,可能是米胶软的品种其淀粉结构的韧性和抗力强 ,从而导致整精米率高  相似文献   

16.
在对沿黄稻区54个主要粳稻品种商品品质测定的基础上,从稻谷的商品品质,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等)和加工品质(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率等)两方面,采用单目标化灰色局势决策理论的优化分析处理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黄金晴、新稻五号、自选5号,82-1,838-1等品种的商品品质优良,适合于沿黄稻区推广种值。  相似文献   

17.
香两优68     
香两优68是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优质两系杂交早籼组合,1998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株高90cm左右,株叶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直立,叶鞘紫色。主茎12叶,分蘖力中等,每667m2总苗数可达40万以上,每667m2有效穗25万。每穗总粒数105粒,结实率83%,千粒重26g左右。出糙率81.0%,精米率73.6%,整精米率66.0%,精米粒长7.1m m,长宽比3.3,垩白粒率6%,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糊化温度3.0级,胶稠度87m m,直链淀粉含量10.9%,米饭清香柔软,1999年湖南省第四次优质稻品种评选中,评为三等优质稻组合。经鉴定,中抗叶瘟,…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品质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103S/郑粳2号及三系杂交稻丰优香占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稻米整精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胶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穗上部、中部、下部枝梗籽粒以及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籽粒;而垩白度则相反。一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第6及第2、3、4、5粒;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整精米率和垩白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第1、第5及第2、3、4粒;而胶稠度则相反。不同杂交组合粒位间整精米率最大极差变幅为9.57%~14.93%,垩白度为2.71%~9.90%,胶稠度为9.92%~23.47%。  相似文献   

19.
粒肥对寒地粳稻碾磨和外观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113个寒地粳稻品种,研究了粒肥对寒地粳稻碾磨和外观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肥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心白率和腹白率的影响较大,并且对中、晚熟品种的影响大于早熟品种。粒肥使糙米率、粒宽、腹白率降低,而使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比和心白率升高。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5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主产区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5省(区);中晚稻(包括中晚籼稻和粳稻)主产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11省(区)。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早籼稻(杂质1%以内,水分13.5%以内,出糙率75%~77%,整精米率44%~47%;下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