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萱草园艺品种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萱草园艺品种众多,是园林中具重要应用前景的宿根花卉。分析研究了萱草园艺品种不同的繁殖方法——分株、组织培养、茎芽繁殖和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的最佳时间是在春季萱草露出土面的部分明显可见时;对部分常规繁殖较困难的优秀萱草品种如一些三倍体萱草,采用组织培养;对于那些能形成芽繁殖体却不能快速形成大丛的稀有萱草品种或生长季节长的品种采用茎芽繁殖;二倍体萱草品种更易产生种子,萱草种子在播种前需要一个冷处理阶段以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2.
大花萱草,为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是经过人工杂交育成的栽培品种.大花萱草具有花色鲜艳,花期较长,花量较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中,常用作地被、花境等.大花萱草性耐寒,喜光,亦耐半阴,喜湿润环境,不耐积水,喜深厚肥沃且通透性好的沙壤土,耐轻度盐碱土.一、繁殖技术大花萱草可采用分株、播种、分芽花芽、组培等方法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3.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06-110
为了满足市场对多倍体大花萱草数量及品种的需求,降低由国外引种的成本,实现工厂化生产,引进多倍体大花萱草"红运""红宝石""橘黄色""肉粉色""大金杯"和"金娃娃"6个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繁殖方式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通过对外植体部位筛选、不定芽诱导、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等研究表明,分蘖茎段是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佳外植体;培养25 d左右,不定芽平均伸长5 cm左右;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种多倍体大花萱草诱导率的影响有很大差异;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6种多倍体大花萱草芽量和增殖系数的影响变化趋势一致,但在同种处理上,不同品种间存在着差异;6个品种组培苗的最适宜生根时间为20 d左右,最大生根率都在76.8%以上。  相似文献   

4.
大花蕙兰的花硕大、颜色艳丽,属于名贵的冬季盆花品种,在我国的繁殖、栽培由来已久,人们对其种类特性、繁殖方式、栽培条件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但针对繁殖、栽培技术的综述报道较少.该文综述了大花蕙兰的分株繁殖、组培繁殖及栽培技术,包括分株选材与方法、组培接种与培养、栽培条件与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大花蕙兰繁殖、栽培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规模化繁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花萱草的花梗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方法]以矮化大花萱草的幼嫩花梗为材料,筛选大花萱草快速繁殖中的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发生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MS+2.0~3.0 mg/L 6-BA+0.2~0.3 mg/L NAA、MS+1.0~2.0 mg/L6-BA+0.1~0.2 mg/L NAA及MS和1/2MS+0.2 mg/L NAA培养基分别是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结论]该研究所采用的离体培养及簇生苗生根技术,是快速繁殖大花萱草的有效途径,为大花萱草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诱导不定芽途径,建立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大同黄花’短缩茎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取样时期下,10个不同浓度6-BA、NAA组合对萱草属植物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等组培效果的影响。[结果]‘大同黄花’短缩茎组培最佳取样时期为萌芽期(2~3月下旬);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MS+1.0mg/L 6-BA+0.1mg/L NAA,诱导率最高为88.89%,诱导系数最高为6.67;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2.0mg/L6-BA+0.5mg/L NAA;不定芽3~5cm时,接种于生根培养基MS+0.25mg/L NAA中,生根数最多(4.33根/株)。利用上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接种了14份萱草属植物的短缩茎,12份材料可诱导出不定芽。[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萱草属植物短缩茎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扩展了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选择,对萱草属植物组织培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哈尔滨地区宿根园林花卉品种,引进6种多倍体大花萱草新品种,经过3a的性状调查和栽培研究,这6种多倍体大花萱草均可在哈尔滨地区安全越冬,且长势较好;组织培养是快速、大批量繁殖多倍体大花萱草的最好方法;多倍体大花萱草园林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花萱草自然干旱胁迫和复水试验,观察大花萱草生长状态、锈病发病率,测定其叶绿素、叶片含水量、MDA含量等指标,以筛选大花萱草抗旱品种。结果表明,6个品种大花萱草对持续干旱均有一定的抗旱和自我调节能力,其中唐(sf-2)和古彤(gt-1)两个品种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适应性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进观赏价值高的大花萱草品种,在西湖景区营造大花萱草特色植物景观,建立西湖景区大花萱草应用推广评价体系,选育适合西湖景区园林绿化的萱草品种,为大花萱草在江浙地区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对大花萱草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以观赏和应用价值为目标,确立12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大花萱草综合评价模型。按照综合评价模型,对28个大花萱草品种在杭州西湖景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9个表现优良的大花萱草品种。通过对大花萱草连续3年(2018—2020年)的观测,结合生态习性探讨其在西湖景区的园林应用价值,并提出相应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蛇足石杉组培过程中的污染及生根问题,采集野生植株苗进行室内水培或土培,然后再取其茎尖组培,结果表明该操作可大幅减少组培苗的污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筛选诱导生长和生根效果最佳的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以1/2MSCO培养基的效果较好,组培苗茎叶生长快、生根快;采用砂栽法对蛇足石杉的芽胞繁殖方式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蛇足石杉芽胞繁殖方式便捷,效果良好,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分析,对复瓣大花萱草的观赏特性、生长周期、肥水管理、分株繁殖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其在银川地区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花萱草品种分类标准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花萱草繁育试验基础上,选取大花萱草基因类型,株型、绿期长短、花期早晚和花部特征等影响观赏价值的形态特征作为主要分类依据,提出了大花萱草品种的5级分类标准,并应用该标准对引进栽培的大花萱草品种进行了系统分类,以验证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是富含人参皂苷类物质的药食两用植物,其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综述了绞股蓝的3种繁殖方式及其相应的育苗技术。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地下茎分株、地上茎和叶的扦插及藤蔓压条)是绞股蓝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有性繁殖即用种子进行繁殖,组织培养主要包括以茎尖、茎段和花芽为外植体的组培方式。绞股蓝的育苗技术为绞股蓝人工栽培提供了充足的种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抚州市临川主栽的791韭菜品种进行茎尖离体培养研究,经病毒指示植物千日红检测,其脱毒率达78%以上。结果表明:茎尖大小最佳为0.4-0.8mm,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0mg/L+6-BA 1.0mg/L,其组培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引进筛选出的4个德国鸢尾新品种笛声、青年蓝、梦醒、再享天福进行常规及组培繁殖技术研究,研究德国鸢尾常规及组培育苗的有效途径,为德国鸢尾种苗繁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方法】研究4个德国鸢尾品种在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分株繁殖的成活率、萌芽率及对开花的影响;研究各品种在组培快繁中外植体的诱导、继代及生根培养基最佳激素水平及集成各环节技术建立各品种的快繁体系。【结果】德国鸢尾的常规繁殖,最佳分株繁殖时间是根系活动结束后或开始之前,即秋季休眠后或春季萌芽前,分株最好带2~3个芽进行移栽,单株移栽对植株开花影响较大,开花率较低,分株带5个芽的要优于带3个芽的开花率。德国鸢尾的组培繁殖,以其花器官中的花茎节作为外植体,用MS+BA 3.0~4.0 mg/L+NAA 1.0mg/L培养基进行诱导,可直接得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带芽量为4~5个时,其增殖率为300%多;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带芽量为4~5个时,接种15 d,其生根率为100%;移栽基质以进口的粗草炭土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结论】德国鸢尾的常规繁殖,最佳分株繁殖时间秋季休眠后或春季萌芽前,分株带2~3个芽进行移栽,单株移栽对植株开花影响较大,开花率较低。德国鸢尾的组培繁殖,用花茎节接种在MS+BA 3.0~4.0 mg/L+NAA 1.0 mg/L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可直接得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移栽基质以草炭土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钟海丰  余锋锋  扬毅  史伯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11-17813
[目的]研究不同因子对菊花芽苗体外繁殖的影响。[方法]以秋菊品种"绣球"和"妃子笑"的顶芽或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及组合对菊花芽苗体外繁殖的影响。[结果]在MS+BA 0.5 mg/L+IBA 0.1 mg/L的诱导培养基上两品种均能诱导分化出芽。在芽的生长增殖阶段,接种到MS+BA 1.5 mg/L+IBA 0.5 mg/L+GA 0.1 mg/L的增殖培养基上,"红绣球"和"妃子笑"的增殖系数分别可达6.8和6.4,芽苗生长速度快,生长健壮。在1/2 MS+IBA 0.5 mg/L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所用时间短,根系数量大且粗细始终,移栽成活率较高。[结论]该研究为"绣球"和"妃子笑"菊花品种的组培快繁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蓝莓品种阳光蓝(Sunshine Blue)的离体繁殖条件,建立阳光蓝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阳光蓝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繁殖,筛选适合其芽增殖及生根的培养基类型、茎段起始芽数、细胞分裂素、生长素、pH及活性炭(AC)添加量。【结果】阳光蓝茎段在WPM培养基中增殖芽数最多,培养60 d时平均芽长较长,可作为阳光蓝茎段增殖较佳的基本培养基;以起始芽数2芽茎段接种到WPM+2.0 mg/L ZT+0.01 mg/L IBA培养基上,培养30 d时增殖芽数为10.25个,显著多于其他增殖培养基(P<0.05),培养60 d时增殖芽数达17.43个,增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增殖培养基。在生根培养中,当生长素为0.10 mg/L IBA、添加1000.0 mg/L AC、培养90 d时生根率达87.50%,明显优于其他生根培养基。【结论】阳光蓝组培苗的离体繁殖以带2个芽茎段在WPM+2.0 mg/L ZT+0.01 mg/L IBA中进行增殖培养、在1/2WPM+0.10 mg/L IBA+1000.0 mg/L AC中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钱张 《现代农业科技》2007,(17):15-16,19
大花蕙兰多为杂交品种,种子繁殖无法保持其品种特性,且分株能力弱,因而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慢,故特采用组培技术以提高大花蕙兰的繁殖率。在初代培养过程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BA+1.5mg/LNAA作为诱导原球茎培养基,培养效果最佳。在继代培养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BA+1.0mg/LNAA作为原球茎增殖培养基,3~4周后,增殖数可以达到64.5。另外,培养基中附加0.5~1.0g/L活性碳,对吸附培养基中的杂质和在培养过程中分泌的醌、酚类物质以及防止外植体褐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分析,对大花萱草的观赏特性、生长周期,肥水管理,分株繁殖、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在宁波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道地种源德庆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组培快速繁殖体系,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苗,本文以何首乌的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究何首乌丛生芽、生根和炼苗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诱导何首乌外植体丛生芽的适宜配方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诱导何首乌生根的适宜配方为1/2 MS+0.1 mg/L NAA,生根率达100%;建立了道地种源德庆何首乌组培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