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richoderma spp.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richoderma属3个菌株与樟子松枯梢病茵(sphaerop sissapinea)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Trichoderma virideI.Trichoderma viride2及Trichoderma harzianum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茵都有抑制效果,其中Tri—choderma viride2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且其相对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在40h达到最高,为73.55。Trichoderma viridel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病原茵的相对抑制效果在16h达到最高,分别为4.86及2.59。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 种杀菌剂对灵芝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可杀得在使用质量浓度为0.538 ~ 0.359 gL-1时, 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 又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可望在灵芝栽培中应用。表4 参9  相似文献   

3.
5种杀菌剂对灵芝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灵芝菌丝及绿色木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杀菌剂和同一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可杀得在使用质量浓度为0.538-0.359g.L^-1时,既能抑制绿色木霉的生长,又对灵芝菌丝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可望在灵芝栽培中应用,表4参9。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扣培养法和圆盘滤膜法研究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竹锐顶镰孢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锐顶镰孢菌菌丝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木霉的抑制效果较差,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株Dc10的抑制作用最强,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提取绿色木霉Tr9701孢子培养物DNA的简便方法,选取8种方法(破壁酶消解法、超声破碎法、-80℃冻融法、高盐溶液法、尿素溶液法、CTAB法、改良CTAB法、试剂盒法)提取DNA,再通过对提取物进行比色定量和PCR测定评价各种提取方法的优弊。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提取DNA的效果最好,可用于绿色木霉的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樟树叶提取物对木材霉菌的防治效果及防霉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樟树叶提取物对木材霉菌的防治效果及防霉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探讨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提取物对3种木材常见霉菌(桔青霉、绿木霉、黑曲霉)的抑菌性,之后通过光学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对防霉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在木材中的霉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樟树叶提取物对桔青霉、绿木霉以及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通过破坏霉菌菌丝结构,扰乱霉菌生长周期,从而抑制3种霉菌生长。质量分数为12.50%的提取物对3种霉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对应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桔青霉14.2 mm,绿木霉14.9 mm,黑曲霉20.1 mm。提取物对3种霉菌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为:桔青霉0.50%~1.00%,绿木霉0.50%~1.00%,黑曲霉0.25%。对不同菌种,分别采用如下处理方式可使平均感染值达到最小,防治效力达到最大:桔青霉(涂刷处理)、绿木霉以及混合菌(浸渍处理)、黑曲霉(任意一种处理方式均可),其中浸渍处理方式适用霉菌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三种杀菌剂对木霉菌及食用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 3种杀菌剂对木霉菌和食用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施保克、施保功对木霉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极强烈的抑制作用 ,其 EC50 分别是施保克为 0 .74和 0 .6 8mg· L-1;施保功为 0 .6 9和 0 .89mg·L-1;多菌灵仅对木霉菌丝有抑制作用 ,EC50 为 114.77mg· L-1,对木霉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 .施保克、施保功、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的 EC50 分别为 13.4 0、13.78和 32 4 .0 mg· L-1,对茶薪菇的 EC50 分别为 14.93、10 .71和2 2 9.50 mg· L-1.  相似文献   

8.
采用α-脱氧核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体外测定了鄂西北产鱼腥草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评价了其对绿色木霉、啤酒酵母菌、黑曲霉、木质层孔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磊  皇传华  李秀深  汪天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45-12547
[目的]明确绿色木霉不同菌株间、绿色木霉与化学农药间的相互作用,探讨绿色木霉的使用方法和使用量。[方法]利用平板试验、盆栽试验、大棚试验对绿色木霉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结果]将经遗传改良的绿色木霉W512、R6、R31、R65、L2用于蔬菜生产。在20~30℃环境温度,10^7~10^8孢子浓度下,对蔬菜立枯病(灌根)、白粉病等可以取得90%的生防效果;当环境低于20℃,建议以化学防治为主。R65和L2在大棚蔬菜上的生防效果较好。[结论]经过遗传改良的绿色木霉菌株在适当的使用方法下可以取得较好的生防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对常见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菇菌糠中分离出一株抗性较高的绿色木霉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考察绿色木霉菌对黄瓜立枯病及枯萎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对两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6.8%和87.5%,采用绿色木霉菌接种到菌糠发酵,其发酵菌糠拌土比例为10%且拌土时间为6 d时,对黄瓜立枯病及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达到了85.6%和74.3%。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在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上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菌糠能为绿色木霉菌的定植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也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从而增强其抗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823-2825
[目的]为了优化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方法]采用固态发酵方法对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含水量和麸皮含量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不同因素对固态发酵条件下纤维素酶活的影响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绿色木霉固态产酶发酵的最优条件是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 d,接种量5%,含水量250%。[结论]该研究为绿色木霉对秸秆的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唐楚颖  马春燕  陆豫  余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10-19312
[目的]对绿色木霉降解木薯秆产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先用绿色木霉初步降解经预处理的木薯秆,再用纤维素酶水解木薯秆,接着采用响应曲面(RSM)结合单因素试验法优化绿色木霉糖化木薯秆的摇瓶发酵条件。[结果]绿色木霉糖化木薯秆最佳工艺为:接种量11 ml孢子悬浮液,装液量100 ml,初始pH 4.6,发酵时间84 h,发酵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摇瓶瓶口包裹12层纱布。在此条件下,得到最佳产糖量3.06 mg/g木薯秆,比优化前提高了76%。[结论]虽然目前绿色木霉发酵产糖量与纤维素酶水解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微生物发酵糖化法成本更低廉,操作更简便,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班图酒香酵母(酵)、枯草芽孢杆菌(枯)、绿色木霉(木)、嗜酸乳杆菌(乳)发酵白酒糟的最佳条件及组合,通过十字交叉法进行拮抗试验,采用厌氧和有氧两种方式发酵,辅以单因子对比试验观察绿色木霉生长情况。结果表明,4种菌之间不存在拮抗效应。有氧发酵比厌氧发酵活菌数含量高,嗜酸乳杆菌和班图酒香酵母发酵第9 d的活菌数最高。嗜酸乳杆菌为有氧发酵的乳+酵+木组最高,比厌氧发酵高一个数量级。班图酒香酵母为有氧发酵的乳+酵组最高,比厌氧发酵提高47.95%。各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到第6 d活菌数最高,有氧发酵的乳+枯组最高,比厌氧发酵高11.73%。绿色木霉活菌数均为0。经过单因子对比试验发现绿色木霉不适合发酵白酒糟。  相似文献   

15.
为开展绿木霉ZBS6(Trichoderma viride ZBS6)拮抗基因筛选及克隆工作,建立了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并采用SuperCos1载体构建了绿木霉ZBS6黏粒基因组文库。试验中共获得3.9×104个黏粒克隆,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33kb,文库滴度约为4.2×108 cfu/mL。理论上,从该文库中筛选到任一DNA序列的精确概率可高达99.9%。  相似文献   

16.
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溶液作为培养基,对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这3种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培养及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拟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的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37%、33%,是黄绿木霉的6~7倍,且他们的CMC酶活性也显著黄绿木霉。表明不同的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能力差异很大,且CMC酶活性高的菌种滤纸分解能力也比较明显,以拟康宁木霉与绿色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郑颖洁  余勃  陆豫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03-6905,6928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降解稻草秸杆产葡萄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发酵参数中筛选出影响葡萄糖产量的3个主要因素,即发酵时间、pH值和料水比。然后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此3个因素的最佳水平和交互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响应面分析得出降解秸秆产葡萄糖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绿色木霉发酵降解秸秆产葡萄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d,pH值为4.5,料水比2.5%,在此条件下,葡萄糖产量可达191.70mg/g。与优化前相比,葡萄糖产量提高了137.58%。[结论]该研究提高了将稻草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的转化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枯梢病拮抗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筛选出10种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Diplodia pinea有拮抗作用的真菌,最终确定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6种。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单格孢(Ulocladium chartarum)、枣褐霉(Spadi—coidesoboratum)、镰刀菌(Fusariumsp.)、球毛壳孢(Chaetomiumglobosum)、附球菌(Epicoccumsp。)。其中绿木霉效果最好,为首选菌种。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重病区的土壤为材料,对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筛选抑制致病菌的木霉菌。结果表明:姜瘟病重病区土壤中的主要致病菌有2种,分别为G1、H2,其中G1致病性较强,经过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鉴定,发现H2为欧式杆菌(Erwinia spp.),G1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lanacarum);通过对峙实验分析发现,编号为23的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致病菌G1和H2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应用于姜瘟病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20.
绿色木霉3711在稻壳基上产生纤维素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绿色木霉3711在稻壳粉培养基上培养产生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得出绿色森酶1产生纤维素酶的适宜条件为:最适PH为4.5 ̄5.0,最适温度为30℃,最佳培养时间是4d。用4%NaOH处理的稻壳粉做2基碳源较未经处理的稻壳粉做2基碳源产生纤维素酶CMC糖化力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