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近代外销茶价的下跌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陶德臣外销茶价是个十分复杂而意义重大的课题,研究茶价变迁可进一步搞清出口货值问题。近代外销茶价的发展走势呈马鞍状,虽然也时有反复,但总趋势是不断下跌。决定茶价下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洋商对茶价的操纵占据首位,...  相似文献   

2.
彭一万 《农业考古》2015,(2):169-171
《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48期(2014年第5期),发表了竺济法先生的《"海上茶路"起点与"海上茶路"是两种概念——兼答彭一万先生关于<宁波‘海上茶路’启航地的地位毋庸置疑>的质疑》一文,看了又非质疑不可。竺先生认为"海上茶路"起点与"海上茶路"是两种概念,这本身确实是竺先生所说"自己没搞清楚,如何让读者明白"了。"海上茶路"起点与"海上茶路"不是两种概念,而是一种概念的前后部分。一条路,总有"起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46(2013年第5期),报道了宁波"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讨会的信息并刊登了有关文章。不久,研讨会文集《"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于2014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拜读了竺济法先生编的《"海上茶路·甬为茶港"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获颇丰,获取了许多茶的知识。但我感到,有两个问题必须厘清。首先,"海上茶路"的概念问题。海上茶叶之  相似文献   

4.
陈涛 《农业考古》2012,(5):198-203
1930年代,茶叶经济不仅是中国农村产茶区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利源,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亦占据一席之地,因此,茶叶产销亦为国民政府所重视。但30年代国民政府茶叶外销不振,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华茶外销何以衰败?本文以二档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有关华茶外销档案资料以及民国时期茶叶界人士钱承绪著《华茶的对外贸易》、吴觉农编著《皖浙新安江流域之茶业》等资料为依托,拟从影响30年代国民  相似文献   

5.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3,(2):220-227
对陆羽在何地与写《茶经》 ,当代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湖州 ,一说在余杭 ,我以湖州说为是 ,因此曾撰文《陆羽湖州写 (茶经 )考》 ,发表在《茶博览》1997年秋之卷上 (文章经过删节 )。同时 ,又以《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发表在《陆羽茶文化研究》1998年第 8期上 (全文刊登 )。这几年来 ,余杭说盛行 ,是否我的湖州说错了 ,我进行了反思 ,我仔细研读了余杭说的多篇论文 ,又查找了一些有关史料 ,觉得我的湖州说并没有错 ,没有错就应表个态 ,于是我便写了《再论陆羽在湖州写 (茶经 )》。一、两说争论的焦点这是由《余杭县志》的一段记载引发的。明…  相似文献   

6.
十集电视专题片《中华茶文化》,由中央电视台、上海敦煌国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三家联合摄制,于1993年初开机。《中华茶文化》共分《饮茶思源》、《茶路历程》,《名茶飘香》(上下篇)、《茶馆风情》、《茶俗志异》、《茶具琳琅》、《茶艺荟萃》(上下篇)、《茶寿绵延》等十集,每集片长二十分钟,既有茶史探源,又有新茶展望;既有名茶赏评,又有茶俗趣谈、茶艺表演,是一部集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之大成的电视片,融学术性、趣味性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闽中名泉记     
陈龙 《农业考古》2000,(2):82-86,91
“名茶难得,名泉尤不易寻,有茶而不瀹以名泉,无茶也。”(明·徐渤《茗谭》) 名茶与名泉是相得益彰的。茶是饮料,其色、香、味的优劣要通过水的冲泡或煮渍来品定。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这便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我国古代茶书中在论茶的同时,往往兼而论水。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专门研究用水的著述,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及叶青臣的《述煮茶小品》;明季则有徐献忠的《水品》、田艺蘅《煮泉小品》;清代有汤蠹仙的《泉谱》等,上列…  相似文献   

8.
瓷、茶同为我国国粹,历来为西人推崇。唐宋时期瓷、茶已影响海外,明清之际。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进一步交流,瓷、茶的外销数量大增。以至于使用中国茶具泡饮中国茶成为当时西方的风尚,瓷、茶的外销址也达到历史上的顶峰。  相似文献   

9.
茶诗话(续)     
茶诗话(续)《深圳商报》侯军雪水茶时进陵冬,天降瑞雪,我们的“茶诗话”也该聊聊冬令茶事了。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在前两篇谈论《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茶诗话中,我有意绕开了两段重要的茶事情节:一是《金瓶梅》第二十回的“吴月娘扫雪烹茶”,二是《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技术》2006,(4):70-70
本刊在2005年第11期刊登《“中国油茶王”——大果红花油茶》一文后,读者反应强烈,纷纷来电来信向本刊编辑部咨询有关种植技术、市场前景、种子等问题。为此本刊已在2006年第1期刊登了《大果红花油茶栽培技术》,并在第2期第59页作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1.
夏星南 《农业考古》2000,(4):161-162
江苏常州市西南郊有地名曰:茶山,其范围大致在今茶山乡(原属武进县,现划辖常州市郊区)和武进市湖塘镇境内。在古代,茶山沿途还有“头茶亭”、“二茶亭”、“三茶亭”的茶亭。然而,茶山既非山,又不产茶,那末,茶山与亭到底与茶有何关系!?明代吴的《茶山草堂记》云:“吾邑大俗生皆莽平衍之野,独郭外西南隅十余里有茶山,……唐时修茶贡于此,故名。”清初,常州人邵长蘅的《毗陵诸山记》中说:“毗陵县治南三里曰茶山,小丘累累以百数,若釜者、若甑者、若覆敦者,……其地林木荟蔚,多土冢。唐末湖常二州郡守修茶贡于此,因以名…  相似文献   

12.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19,(2):266-268
郭红军先生所著《黑茶通史——兼记民国茶事》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黑茶的力作。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于阐述了黑茶生产和饮用的悠久历史及黑茶在中国民族史上所起过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中国各地域黑茶生产的独特技术和中国各地域黑茶的内销和外销。  相似文献   

13.
中日茶道文化之比较观──读《日本茶道文化概论》《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有感江苏省茶叶学会李荣林一、茶道文化的源流利发展日本原本没有茶,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茶约在九世纪初。那时正是中国的盛唐时代,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日本派遣大...  相似文献   

14.
1千克新鲜芦笋,卖价最高的时候不过12元,可经过深加工变成“芦笋茶”之后,身价马上增加二三百倍,用芦笋嫩尖制成的“芦笋茶”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热销,每千克卖价竟然高达3000元。芦笋是黄陂的特产,芦笋主要走外销路线。然而,出口的芦笋,要求粗细在0.8厘米以上。这样一来,不符合标准的近3成芦笋就白白烂掉。去年,黄陂区研发出芦笋茶,即将芦笋的嫩尖制成茶出售。由于约100多千克芦笋嫩尖才能产出1千克成品茶,加上人工等费用。每千克芦笋茶可卖到3000多元。加工芦笋茶不失为一条致富好门道。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上期发表了彭一万先生《"海上茶叶之路"的定义辨析——〈宁波"海上茶路"启航地的地位毋庸置疑〉的质疑》,并期待笔者作出答复。笔者首先要说的是,"海上茶路"起点与"海上茶路"是两种概念。彭先生在本刊2013年第二期发表了《厦门——海上茶叶之路的起点》,说的是厦门17世纪明末以后发生的茶史,并认为是"海上茶叶之路的起点"。笔者的意思是,历史不能割裂,而必须全面了解,不能将某一时段  相似文献   

16.
郑雯嫣 《农业考古》2012,(2):264-267
一.茶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现存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记载了人类发现并利用茶树的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时代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从那时  相似文献   

17.
茶,是中国的重要饮料之一,现在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重要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是,远古时代的彝族先民,却把香椿芽当茶喝,谁知道?一、茶的传说彝族先民在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时代就发明了巫术文字——古彝文,从而记录了许许多多远古时代的历史资料,使我们今天能够窥见那时的社会生活习俗与文化。《物始纪略》就是其中一部专门记载各种事物的来龙去脉的巨著。类似于汉族的《物原》。《山海经》、《事物原会》、《博物志》。在《物始纪略》中,有一篇“茶的由来”,专门叙述了关于茶的来源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收藏中国古茶书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收藏中国古茶书概况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王华夫关于我国茶的起源,从唐朝至现在的1380年间。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最早是唐朝陆羽在《茶经》中提出:“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现代茶学专家吴觉农在《茶经述坪》中则提出饮茶起源于“战国或秦代...  相似文献   

19.
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云南省思茅地区文物管理所黄桂枢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八世纪初,清宫廷专立有普洱茶“贡茶案册”,将其视为珍品。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的“女儿茶”,即是普洱茶的一种。俄国大作...  相似文献   

20.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15,(2):172-178
江西铅山县境内的河口镇地处铅山河和信江交汇处,由于古代运输主要靠水路,成就了河口镇成为中俄"万里茶路"第一镇的地位,又由于清代广州一口对欧人通商,闽浙赣皖四省茶叶荟集河口,由河口顺信江入鄱阳湖再溯赣江到大庾岭,然后到广州外销,使河口镇又堪称"海上茶路第一镇"。九江在近代为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在1863年正式开关后,对赣皖两省的茶叶出口起了重要作用。河口、九江和江西茶叶对"海上丝绸之路"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