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蚕小蚕期技术性强,环节多,要求高,是原蚕生产中易出差错的一个阶段,由于处理不当易造成遗失蚕增加,小蚕的大面积发生,封口蚕及半蜕皮蚕增加,直接影响到原蚕制种成绩,本人根据在原蚕生产中十几年的实践,就原蚕小蚕期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1、制订规范化的操作程...  相似文献   

2.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3.
原蚕相对于普蚕抗逆性较差,在上蔟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原蚕区原蚕饲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原蚕饲养阶段蚕体健壮,长势喜人,恰巧上蔟时遭遇气象环境条件突变,结果造成许多蚕不结茧,或者虽结茧但成为死笼茧,严重影响种茧的产、质量和蚕农生产种茧的积极性。因此,原蚕区饲养原蚕上蔟时依据当时的气象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熟蚕创造良好的上蔟环境,保证熟蚕正常营茧,是原蚕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4.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2):39-40
夏秋蚕是我省养蚕布局中的两个主要蚕季,对充分利用桑叶资源、养蚕设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夏秋蚕生产的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省力饲育技术。  相似文献   

5.
雄蚕小蚕的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专养雄蚕是传统蚕业生产的一次重大变革。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好养、食桑省和桑叶利用率高等优点,一般能节约养蚕成本的1O%左右且雄蚕产丝量多,茧层率和鲜茧出丝率比雌蚕高20%左右。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利于缫制高档生丝,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秋蚕由于继春、夏蚕之后,经过连续多批饲养,饲养环境免不了被污染,会留存有许多病原体,极容易发生蚕病。因此,为减少秋蚕蚕病的发生,应加强以下防病措施:一、提高环境消毒效果。春、夏蚕生产中,因消毒不严,病死蚕乱丢,蚕沙、蔟具乱放等都会造成养蚕环境的污染,给下次养蚕带来感染的机会。因此,在秋季养蚕前,应对蚕室、蚕具全面清洗,清理蚕室周围的杂草、阴沟,并用新鲜石灰粉消毒1次。室内及蚕具用消特灵、漂白粉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二、改进消毒方式。选择正宗产品“消特灵”消毒剂,并进行“两改”消毒措施。即一改“喷雾”为…  相似文献   

7.
小蚕叠式蚕框育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2,39(2):39-39
小蚕共育是农村养蚕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传统的小蚕饲育采用蚕匾养蚕 ,占地面积较大 ,投资较多 ,不利于降低养蚕成本。并且 ,蚕匾的制作工艺复杂 ,一般农户不易掌握。采用小蚕叠式蚕框共育 ,无须搭建蚕架 ,占地面积小 ,养蚕操作方便 ,也利于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蚕框制作材料来源广 ,制作工艺简单 ,成本低 ,十分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现在 ,广西已经有部分地区采用小蚕叠式蚕框共育 ,效果相当理想。现将蚕框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作个简单的介绍。1、蚕框的制作方法 :蚕框的主框架可用杉木或松木等木条制作。将木条锯成厚 2厘米、宽7厘米的…  相似文献   

8.
塑料编织布小蚕活动式蚕台,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新研制的小蚕活动式蚕台,使用方便、保温、保湿性能好,成本低,蚕室利用率高,容易消毒,是小蚕饲养的适宜蚕具.为了促进我区小蚕共育的发展,现把蚕台的构造、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蚕品种云蚕7、云蚕8的种性维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云蚕7、云蚕8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的种性退化情况,重点阐述了通过掌握品种特性、强化管理、扩大饲育蛾数、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加强5选等工作来维持蚕7、云蚕8原有的品种性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德清、桐乡、安吉等县蚕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彻底消灭地蚕,夺取今年蚕桑生产更大跃进,积极增添蚕具,进行蚕具改革。德浦县城关公社新盟生产队、信谊生产队和桐乡县梧桐公社爱国生产队、安吉县青山公社等单位,就地取材,利用毛竹篾  相似文献   

11.
蚕市     
孙先知 《四川蚕业》2001,29(3):53-54
<正>蚕市为买卖桑苗、蚕具、蚕种等的集市。蜀地自古蚕业兴盛,特别是成都平原,为古代蜀地蚕业中心,每年春季养蚕前,蚕具、桑苗、蚕种等交易尤为频繁。《成都古今记》载:(古代成都),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集市虽有专名,但不限于所售内容,如蚕  相似文献   

12.
小蚕叠式蚕台育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采用叠式蚕台进行小蚕共育,蚕具专用,能提高共育室的有效容量和共育质量。从1991年春季起,几年来相继在许河、许乐、丁河、高中等10个村推广,效果良好。现把我镇推广使用的情况介绍于后。一、小蚕叠式蚕台育的好处通过几年来的推广使用,小蚕叠式蚕台育与普通育比较,有三点好处:1.增加了共育室的有效容量。根据对比,使用叠式蚕台能使有效容量增加一倍,育种数量也相应增加一倍。这样,可提高集中  相似文献   

13.
原蚕小蚕共育的生产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小蚕共育已规模性的遍及各大蚕区,但原蚕饲育实行小蚕共育的时间并不长.我场自2005年开始试行小蚕共育取得成功后,并逐渐在所有原蚕区推广实行原蚕小蚕共育,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蚕文化与当代蚕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经济。昨天的文化成就今天的经济。”这两句话辩证地阐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蚕业经济与蚕文化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蚕文化的内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理解。认清蚕文化的价值是振兴当代蚕业经济的基础。构建蚕文化的研究框架。扬弃和发展蚕文化,宣传蚕文化,重塑丝绸新形象,促进蚕业经济的全面昌盛是蚕文化对于蚕业经济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田时铭 《蚕学通讯》2001,21(3):56-56,63
采用大蚕省力化蚕台育 ,具有“二省一高”之效。即一省劳力。省力化蚕台育只有十层、给桑、除沙等技术操作每次只需 1 0分钟左右 ,比常规蚕箔育节省劳力 2 /3以上 ,而且蚕台可上下滑动 ,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老年、儿童等半劳力都可操作 ,是目前解决农村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在家缺劳力的最佳途径。二省投资。饲养一张蚕购买一套省力化蚕台育仅需投资 1 50元左右 ,比蚕箔育节省投资 1倍以上。“一高”即蚕茧产量高。由于省力化蚕台育每层有蚕网和蚕台布 ,蚕儿食桑后 ,蚕沙掉在蚕台布上 ,蚕沙不易发酵 ,不产生不良气体 ,加之蚕儿饲养在蚕网…  相似文献   

16.
<正> 大蚕室外简易蚕台饲育,是对现行养蚕形式的革新,是解决日益发展的蚕业生产与简陋的蚕房、落后的手工操作、复杂的工作程序、繁重的体力劳动、低下的劳动生产率等之间矛盾的一条出路,也是保证蚕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方向顺利发展的良好途径。积极推行大蚕室外简易蚕台饲育,已成为普及蚕业科技,走科技兴蚕之路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就高县推广大蚕室外简易蚕台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 何谓“小蚕专业育”?就是蚕农以专门饲养小蚕为职业,并以出卖(或提供)小蚕为目的的一种养蚕形式。实行“小蚕专业育”以后,就把蚕的一生分为小蚕、大蚕两个饲育阶段和相互隔离的两个场所,是科学养蚕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节省、高产、增收的一种最佳形式。小蚕饲育到什么时候分(卖)蚕最好。有的说饲养到三令或三令起蚕出售;有的主张“共育”到三令第二天卖蚕。我认为把小蚕阶段完成后,即三眠起蚕给两次桑叶后分  相似文献   

18.
以前,在养蚕生产上,均以普通饲育法。大小蚕混室饲养,给桑次数多(每昼夜给桑12次),投工亦多,劳动强度大,大蚕室内蚕匾育,蚕室、蚕具更要多,而且蚕作不安全,蚕病多,产量低,茧质劣、收入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夏秋蚕的蚕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病的发生和蔓延与病原的存在、病原传播途径及蚕儿体质的强健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掌握蚕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蚕病的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与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简化养蚕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蚕业界的科技工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大蚕室外棚架育、地蚕育和简易蚕台育等饲育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方法未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我县从事蚕桑生产的科技人员,经多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试验、比较,将大蚕简易蚕台进行了技术改进:蚕台增加接沙层,可随时漏排蚕沙,改善了蚕儿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了蚕病的发生;蚕台用篾条制作,也可用桑条、黄荆条、玉米秆、高梁秆等制作,达到了取材广泛、制作简易、经济实用的效果。 1992年,“大蚕简易蚕台改进与推广”项目课题组在我县白龙镇、广坪乡(指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下同)等地进行了简易蚕台育的试点、示范,以及全具较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