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张波  侯礼森 《内陆水产》2007,32(10):27-28
中国是个水产养殖的闻名古国,有纪录的水产养殖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我们的祖先在养殖过程中不断总结养殖经验,给我们后代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比如"水、种、饵、管、密、混、轮、防"八字精养法;"养鱼  相似文献   

2.
伍远安 《内陆水产》2003,28(4):16-17
青虾,又称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是我国淡水中个体较大的虾类,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溪流等天然水域和人工养殖水体中。生存水温1~37℃,适宜水温18~30℃,喜欢水草丛生的环境。青虾的人工养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养殖方式从池塘养殖到网箱养殖、稻田养殖,从鱼虾混养到单独集约化养殖,捕捞技术、养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池塘养殖产量从20~30千克/667米2提高到150千克/667米2左右。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  相似文献   

3.
海水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的海域,即通常在水深15米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设施。2001年7月,我站会同中鹿岛海珍品养殖场共购入4只HDPE重力全浮式圆形塑料深水网箱,泊置在中鹿岛海域。2002年4月,分别放养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黑鲷等鱼类养殖。经过近5个月的试养,鱼类生长良好,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网箱结构、固定泊置、抗浪抗风、养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将项目的技术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海区条件本项目养殖海区选择在玉环中鹿岛海域,该海域为半开…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鱼塘中设置网箱,将共存于同一水体中的不同养殖品种相对分离,借助箱内外水体交换,实现资源(溶氧、饲料、肥料等的综合多级利用,是传统养殖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其实施方法是按混养比例中吃食性鱼类数量和网箱养鱼一般密度在池塘中设置小网箱,箱内单养吃食性鱼类,箱外混养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这一箱池结合的养殖方式在同一池塘中混养多品种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同种类的单养,既有利于饵、肥等物质的多级利用,又方便不同养殖品种在投饵、用药、出池等操作。是近年发展  相似文献   

5.
陆文永  常泰 《齐鲁渔业》2007,24(8):40-40
鱼类、虾蟹类和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避免养殖对象应激反应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徐乐宗 《齐鲁渔业》2004,21(1):44-46
史氏鲟鱼苗育成一定规格的幼鱼后(一般指10 g以上),其生存能力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也相应提高,进入商品鱼的养殖阶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成鱼养殖方式:放牧式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集约化养殖等。1 放牧式养殖 史氏鲟在自然界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水库和湖泊中进行放牧式养殖是可行的。这种方式能充分利用水  相似文献   

7.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养殖效益的高低,饵料系数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当前海、淡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费用约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饵料的正确使用及效果,将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饵料效用,降低使用饵料的成本,以较低的饵料系数取得较高的产量,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降低饵料系数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河豚又名暗纹东方鲀,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主要分布于渤海、东海、黄海及近海江河中,是江海洄游习性的底栖鱼类。河豚肉味丰美,含脂量低,从其体内有毒部位提取的河豚毒素是一种有极高医疗价值的麻醉剂,戒毒效果也非常显著。因其综合价值较高,近年来,河豚的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容量的研究及网箱养殖容量的扩大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品种的养殖都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发展。但在养殖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高产,经常忽视养殖水域的承载能力,超密度养殖,使得养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病害增加,最终导致养殖难以为续。因此,合理利用和研究养殖水域养殖容量,科学规划养殖已迫在眉睫。另外,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海水网箱养殖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分支。而网箱养殖是一种完全依赖人工投喂饲料、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必然使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废物等大量进入水体中,引起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来,关于网箱养殖引起的自身污染问题已是屡见报道。所以,如何扩大和充分利用网箱养殖的养殖容量,以保证海水网箱养殖的持续性,也成为养殖生态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养蟹用水的净化处理、饲料利用率的提高、生态防病、“稀、大、高”模式的应用,已成为当前河蟹养殖中着力探讨的问题。我县安直镇渔场结合多年生产实践与市场趋势,在内塘中设置小网箱,在箱内放蟹,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养成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档水产营养佳品、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符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出口水产品,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近年来,随看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域环境受到了极大破坏、野生泥‘鳅资源日益枯竭。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泥鳅的人工养殖逐步得到了发展,在我国农村养殖业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使广大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泥鳅的人工养殖、特介绍以下几种泥鳅养殖模式。l土池单养模式1.l…  相似文献   

12.
湖泊网栏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凯德 《水利渔业》2002,22(4):24-26
介绍了湖泊网栏养蟹场地的选择、网围的设计与制作,蟹种放养、饲养管理以及商品蟹的捕捞等技术措施。要选择放养纯正蟹种,放养密度要适当。经常检查围网是否有破损,网围内要有一定面积的水草、底栖动物和虾等,投饵要科学合理,河蟹蜕壳前要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向水体中适量投放生石灰。  相似文献   

13.
冯云 《海鲜世界》1998,(1):21-21
1996年11月12日在东京新宿区举行了《中吻鲟养殖的现状与展望》的会议,其间关于中吻鲟引进的概况、种苗生产、养成技术、烹饪方法等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 日本引进中吻鲟的概况(丸山为藏) 中吻鲟产生于白垩纪中期,在分类学上属硬骨鱼纲,目前有一目二科六属27~28种,最大个体长8.6米以上,重达1.3吨以上,寿命约100年以上,广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殖黄鳝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 《内陆水产》1998,(9):14-14
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既增产稻谷又增产鱼,是农民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几年来这一新兴的生产项目在我县部分农户中正在兴起,如建阳镇建设村祁金海,1997年在0.67hm~2稻田中饲养黄鳝,于4月中下旬投放尾重50g左右的鳝种51kg,计  相似文献   

15.
1.目前黄鳝养殖中有哪些模式? 答:在目前的黄鳝养殖中,有土池、水泥池、网箱、稻田等多种养殖模式。其中网箱养殖具有设施成本低、易驯化、生长速度快、易起捕、综合效益高等优点,现已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谭四  赣宏伟 《河南水产》2004,58(1):14-14,18
为充分利用宿鸭湖水库丰富的低质小杂鱼资源优势、探讨新的养殖模式和渔场新经济增长点,我们于2003年4月至2003年11月在水产试验场一口16亩渔塘中进行网箱养殖乌鳢试验。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鹤忠 《海洋渔业》1998,20(4):172-173
<正> 对虾池综合养殖是根据生态平衡、物种共生互利和对物质多层次利用等生态学原理,人为地将相互有利的虾、鱼、贝、藻等多种养殖种类按一定数量关系综合在同一对虾池中进行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它使虾池中各生态位和营养位均有适宜的养殖对象与之相  相似文献   

18.
吴宗文  刘强 《水利渔业》1993,(3):46-47,50
调查了古石堰和高岩水库两个育珠水体的理化因子、浮游生物及珍珠养殖情况,并讨论了水质、施肥和鲢、鳙放养与珍珠产量的关系。文章认为优质育珠水体的条件是水体常处于微流水状态,溶氧充足,pH值呈微碱性(7.0—7.5),硬度8—12德国度,氮磷比适中(1∶1—1∶2),水体中硅藻、隐藻、多甲藻及轮虫类充足。  相似文献   

19.
流水池塘饲养史氏鲟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流水鱼池中首次进行史氏鲟生产性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人工饲料驯化的史氏鲟幼鱼在池内继续饲养345天,平均体重由9.4克增至619克,最大个体达1050克,成活率95%;在流池池中直接驯化养殖的史氏鲟幼鱼189天,平均体重由1.5克增至23.8克,成活率29.44%;本文对饲养中的密度、生长、饲料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好琴 《河南水产》2006,67(2):26-26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高低是决定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越来越高,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当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过一定程度,将对养殖对象带来危害,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了解亚硝酸盐过高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从而对亚硝酸盐中毒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