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利用松香对腰果酚改性后制备漆膜,考察了松香用量对腰果酚固化过程的影响,并对漆膜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松香改性腰果酚的固化机理及松香用量对漆膜固化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腰果酚的酚羟基与松香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松香树脂酸的不饱和结构以及腰果酚不饱和侧链发生氧化交联反应。随着松香用量的增加,腰果酚的固化速率增加,松香用量(以腰果酚质量计)为10%,在5%环烷酸钴催化下,150℃固化24 h能得到高光泽度的综合性能较佳的生物基松香改性腰果酚漆膜,其光泽度为115,附着力为1级,铅笔硬度为2H,冲击强度为35 kg/cm,柔韧性为1 mm。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改性生漆是将提取出的漆酚与甲醛缩聚后再与环氧树脂交联反应后调制的一种改性生漆,与原生漆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如光泽度、硬度、耐磨性、附着力、耐腐蚀性、干燥时间、致敏性等。但其涂饰工艺复杂且效率低,因此将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UV树脂油墨为主体材料,采用研磨分散法处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且辅以其他助剂配制出可用于数码喷印技术的UV生漆油墨,并通过测试UV生漆油墨的漆膜性能,探讨了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调制比例对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方法配制的UV生漆油墨漆膜性能良好,其中当环氧树脂改性生漆与UV油墨的质量比为0.10~0.15时,体系分散性较好,漆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富马酸和季戊四醇对松香进行改性,生产富马酸改性松香季戊四醇酯,研究温度、时间、原辅料配比等因素分别对富马酸改性松香和富马酸改性松香季戊四醇酯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95℃、反应时间4 h、富马酸加入量为松香的6%,为富马酸与松香的D-A加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富马酸改性松香与季戊四醇酯化反应最优条件为:温度为270℃,反应时间8.5 h,季戊四醇加入的量为富马酸改性松香的14%。本研究工艺无需催化剂就能实现富马酸松香季戊四醇酯的合成,扩大稳定性试验表明反应得率91.3%,产品软化点125.5℃,酸值11.8 mg KOH/g。  相似文献   

4.
以萜烯树脂、邻苯二酚为基本原料,在催化荆作用下合成萜烯邻苯二酚树脂;再将此树脂与生漆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萜烯邻苯二酚树脂-生漆共聚涂料,探讨了制备萜烯邻苯二酚树脂-生漆共聚涂料的工艺条件及各种性能,并测定了催化剂对共聚涂料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催化荆后缩短了萜烯邻苯二酚树脂-生漆共聚涂料的干燥时间,最佳条件下,反应时间可缩短3h.干燥时间可缩短24h,并改进了该涂料的膜附着力、硬度、厚度和耐汽油性等性能。讨论了萜烯邻苯二酚树脂与生漆的不同质量比和不同反应时间对此共聚涂料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生漆中的邻苯二酚和萜烯邻苯二酚树脂中的邻苯二酚都参与了聚合反应。得到最佳漆膜的条件为,用汽油作溶剂,按萜烯邻苯二酚树脂与生漆的质量比1:4,加入总溶质l%(质量分数)的催化荆,室温反应5.5h,涂膜后干燥3d。  相似文献   

5.
紫胶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用单宁酸、松香钙、草酸、脲醛树脂等物质对紫胶片进行改性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证明用单宁酸和松香钙对紫胶进行改性,能够提高其耐热性能和附着力;用脲醛树脂进行改性,能提高紫胶的耐腐蚀性能;用草酸改性,可以改善紫胶的颜色。研制出的改性紫胶漆膜,经盐雾试验,结果表明其耐盐雾腐蚀的能力提高了1.38倍。  相似文献   

6.
以生漆为原料,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反应制备了烯丙基醚改性生漆(AGE-L),再与甲基丙烯酸酐(MAA)反应合成了烯丙基醚酯改性生漆(MAA-AGE-L),采用FT-IR、1H NMR和13 C 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其理化性能.进一步研究了生漆、AGE-L和MAA-AGE-L的紫外光和氧气(空气...  相似文献   

7.
广西林科所的“改性松香酚涂料的试验研究”于1985年8月,通过通讯技术鉴定。代表们认为,改性松香酚涂料除具有和其他清漆的漆膜坚硬光亮,柔韧性(一毫米)、附着力强(一级)以外,还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并有和聚氨酯、清喷漆结合性能好(结合的附着力为98%)等特点。改性松  相似文献   

8.
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漆汁,又名国漆、大漆,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天然树脂涂料。生漆在空气中很容易干燥,结成黑色光亮坚硬的漆膜,它和一般合成漆的漆膜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生漆漆膜光亮,色泽耐久,保光性能特优,而一般合成漆使用一段时间后,光泽逐渐消失。生漆漆膜较一般合成漆漆膜坚硬,在显微镜下观察,漆膜针孔甚少,密封性能强。因此,它的耐性磨能和防渗透性能均优于一般合成树脂涂料。生漆  相似文献   

9.
丙烯海松酸(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2),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制备了主要成分为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3).研究了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树脂相当.  相似文献   

10.
以脂松香为原料,改性Pd/C为催化剂和200号油为溶剂进行松香催化加氢反应的研究.采用改进搅拌器类型、加入200号溶剂油、提高搅拌速度大于600 r/min和改变催化剂粒径为10~20 μm的方法消除加氢过程中内外扩散的影响,利用DB-5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线采样跟踪分析在压力为5 MPa、温度为403~433 K条件下反应体系组成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对松香主要成分枞酸加氢反应过程进行拟均相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松香催化加氢的反应速率与枞酸浓度呈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r=l.13×105exp(-5.904×103/T)C1,活化能为4.909×104 J/mo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两种固定化漆树酶(聚丙烯酰胺包埋漆树酶和ABSE-交联琼脂共价偶联漆树酶)催化陈漆漆酚氧化聚合,实现了“陈漆复活”。首次制备了室温自干的“超级生漆膜”。它的8项物理性能指标:流平性、干燥不受湿度的影响性、实干速度、色泽、光泽值、冲击强度、柔韧性(弹性)和附着力在不同程度上均超过了一般生漆膜。这种固定化漆树酶催化漆酚氧化聚合的技术路线使本来纠缠在一起的复杂的生漆成膜过程分解为比较单一的漆酚氧化、聚合过程和线性聚合物交联过程,因而有利于彻底弄清生漆成膜的反应机理,也有利于阐明天然生漆各组分如胶质(树胶质)等对生漆成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黑色高光生漆涂料的各项性能,本试验选取5个产地天然生漆与调制黑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和调制,以搭配比例、干燥温度与湿度为变量,对生漆涂料的干燥时间、物理机械性能、耐温及耐化学腐蚀性能进行测定,通过正交优化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湿度≥温度≥含量≥搭配比例,在1 kg含量为71%的生漆搭配50%的黑料和2.02的助剂,调制出的黑色高光生漆涂料在温度为25℃、湿度85%时干燥时间最短为22.6h.与传统推光漆的性能进行比较,干燥时间变短,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3.
以漆籽油为原料,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漆籽油纳米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考察漆籽油纳米乳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贮藏稳定性,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细胞法考察其抗紫外辐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漆籽油纳米乳液较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5%,漆籽油质量分数为6%,均质压力为100 M...  相似文献   

14.
漆树营养液对漆树生长与生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生漆增产措施,笔者用专门配制的含磷、钾、硼、铜、镁等矿质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漆树营养液"对毛坝漆树进行喷施处理,观察处理组与对照组漆树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其平均单株产漆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处理组较对照组漆树生长茂盛,树皮增厚,漆树落叶时间延长半个月左右;②"漆树营养液"对漆树的生长发育无毒副作用;③"漆树营养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约60个单株生漆样品的漆酚组成;同时用涂料标准方法测定了这些样品的漆膜的表干时间、光泽值、冲击强度、附着力、柔韧性等。研究结果指出,双烯漆酚的含量与漆膜性能有关,是决定生漆质量的重要因素,这是生漆认识史上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在生漆与聚合桐油的混合阶段,引入了高速分散搅拌,研磨两种方法,从而使生漆与聚合桐油的偶连更加紧密,分散更加均匀,从而达到干燥时间短,涂层均匀,性能稳定。试验表明:基于生漆与桐油的成本差距巨大的考虑,按照经济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原则,认为在春秋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搭配比例是4∶6,在夏冬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搭配比例是6∶4。通过涂刷,涂层表面的物理性能漆膜附着力达到国标1级,抗冲击性60~70 cm,涂层表面硬度达到了国标铅笔2 H,表面光泽度120%,柔韧性1.0 mm。进行的耐碱性、耐酸性、耐盐性、97﹟汽油、沸水中进行耐腐蚀性以及在200℃时的耐热性的性能测试,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让漆酶在最后催化成膜中发挥作用,将生漆分离出漆酚和粗漆酶后,先将漆酚进行热预聚,再用粗漆酶配制成漆酚热预聚漆。试验结果表明:此法配制出的漆液,不仅能在漆酶催化下成膜,而且具有粗漆酶用量少、干燥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给漆油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漆树果实(以下简称漆籽)为试材,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漆籽种仁的含油率和漆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1)南北漆树产区4个不同品种漆树种仁含油率分别为20.04%、21.03%、16.03%、15.07%,差异显著,且南方产区漆树种仁含油率高于北方产区;(2)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0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95%以上(含97.95%);北方产区漆油中脂肪酸成分至少有21种,其中主要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测定到的脂肪酸含量)的97.28%以上(含97.28%);(3)南北漆树产区不同品种的漆油在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构成上,存在较大差别。4个不同品种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百分比在78.26%~83.00%之间,最大差值为4.7%。(4)二十三烷酸和十五烷酸等2种脂肪酸在南北产区漆油之间存在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涂饰硝基漆的木制品表面漆膜容易开裂,本文探讨了涂料组成与配方、基材树种与切面、涂层厚度以及有无底漆等情况对漆膜耐温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醇酸树脂与顺酥树脂以4∶1的配比时,漆膜耐温变性好;椴木比松木、径切面比弦切面表面漆膜有较好的耐温变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季节漆树树皮结构与漆酚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 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化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