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赫英姿 《北方蚕业》2002,23(1):40-41
通过LG和LDH对紫斑螽斯成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LDH对紫斑螽斯成虫的防治效果为93.3%,与现行的防治药剂"杀螽丹二号"的防效无差异,其对紫斑螽斯成虫的致死中量为1.309mg/头.LG的防效为80.3%~60.7%.  相似文献   

2.
栗蚕越冬卵过冷却点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栗蚕越冬卵过冷却特征进行了测定,在室温10℃,低温环境温度为-48℃条件下,测得栗蚕卵的过冷却点为-32.2℃±2℃,结冰点为-29.2℃±2.2℃.过冷却点、结冰点、死亡点出现的时间分别为94s、109s和120s.根据上述结果可推测.栗蚕越冬卵能够抵御-30℃的低温环境.在我国,凡冬季最低温度高于-30℃的地区,栗蚕应均有分布(其饲料树种分布的因素除外).  相似文献   

3.
多头绦虫卵在自然界越冬活力的研究李维新(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局,银川750004)杨春生,张国才(宁夏回族自治区兽医站)马桂花,侯永华,高建中,陈培金(宁夏盐池县兽医站)多头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凡是养羊区均有流行。在宁夏对羔羊的致死率高达6~5...  相似文献   

4.
玉泽等(1977)利用过冷却方法处理家蚕产下卵,诱发出了家蚕四倍体,获得了大量的家蚕四倍体个体.本实验在玉泽等(1977)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二倍体雌雄交配家蚕产下卵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过冷却处理的四倍体诱发率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处理材料卵发育阶段、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处理后保护温度这些主要因素对四倍体诱发率高低的影响存在极为显著的水平,并通过对过冷却处理诱发四倍体的各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统计分析,优选了提高过冷却处理诱发四倍体的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5.
金前元 《蜜蜂杂志》2003,(12):13-14
在《蜜蜂杂志》 2 0 0 3年第 7期 1 6页《西蜂也有“工蜂移卵”育王的习性》 (以下简称为《习性》)一文中 ,作者认为 :王浆框空台基内的卵是工蜂所“移”。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习性》一文所述情况 ,虽然蜂王是没有离开控产区 ,但在蜂群中除了蜂王有产卵能力外 ,还存在着大量有产卵潜力的工蜂 ;只不过在正常的蜂群里 ,工蜂的这种产卵行为受到“蜂王物质”的抑制而已。中蜂群中发生的“工蜂移卵”现象 ,我认为不应该是“移卵” ,而应是工蜂“产卵”。因为中蜂群失王后 ,容易引起工蜂产卵 ;当蜂群内蜂王质量差、衰老而造成“蜂王物质”不足时 …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广西现行三对实用品种的原种的淡色卵的保护和孵化情况调查,发现淡色卵可分为滞育性淡色卵和非滞育性淡色卵,认为造成淡色卵的原因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7.
针对越冬期东西方蜜蜂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试并对其与越冬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越冬期,东西方蜜蜂存在过冷却点且二者差异显著,东方蜜蜂过冷却点明显低于西方蜜蜂,蜜蜂的过冷却点与其越冬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是新疆亚高山草原和林间草地的危害种之一,给新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摸清西伯利亚蝗卵的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室内孵化西伯利亚蝗卵的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形态结构并进行阶段划分,结果发现:在30℃恒温培养下,西伯利亚蝗的胚胎发育共分为12个时期:Ⅰ-Ⅶ期(滞育前发育),发育时间约为20d,Ⅷ期(滞育期),滞育时间约为193d,Ⅸ-Ⅻ期(滞育后发育),发育时间约为6d。同时,跟踪调查自然条件下野外越冬卵的胚胎发育情况,并通过电子温度记录器实时监测蝗卵周围环境的5cm土层地温。结果发现,自然条件下,越冬卵的胚胎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7-9月末为胚胎早期发育时期(对应胚胎发育Ⅰ-Ⅶ期);9月末-10月上旬蝗卵逐渐进入滞育阶段,胚胎发育停滞,直至翌年2月(对应胚胎发育第Ⅷ期),此时月平均温度最低,滞育时间约为166d;冬季结束后,3月上旬-4月,蝗卵滞育解除,胚胎恢复发育。3月胚胎发生旋转(对应胚胎发育Ⅸ期),4月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对应胚胎发育第Ⅹ-Ⅻ期)。此外,运用扫描电镜观察自然条件下蝗卵卵壳上气孔的超微结构,发现气孔围壁随着越冬时间的推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胚胎滞育解除后围壁又恢复为原有状态。以上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蝗以卵滞育越冬,且自然条件下,同一时间内蝗卵个体间的胚胎发育并不完全处于同一发育阶段;恒温条件下蝗卵的滞育持续时间较自然条件下长;发育过程中气孔围壁相应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良卵率检验标准明确规定了良卵数或不良卵粒数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但其检验误差的允许值未做规定,因而无法评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极差值估计检验误差,分析了影响成品卵良卵率检验误差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成品卵检查中良卵率的允许极差标准,以此作为衡量和控制蚕卵检验质量的指标,并通过对江苏省近几年成品卵检验的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绵羊卵丘细胞对裸卵体外成熟和后期发育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为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裸卵(DO)组;COCs与DO共培养组(CODO);卵丘细胞(CC)与DO共培养组(CCDO)。体外成熟培养18 h后,检测各组卵子成熟质量并进行孤雌发育研究。结果表明:CODO和CCDO组中裸卵活率显著高于DO组(P<0.05),但显著低于COCs组(P<0.05),且COCs组中卵子活率极显著高于DO组(P<0.01);在极体排出率方面,CODO、CCDO和DO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它们都显著低于COCs组(P<0.05)。COCs、CODO、CCDO和DO 4组卵裂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然而,DO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CODO和CCDO组(P<0.05),极显著低于COCs组(P<0.01),但CODO和CCDO 2组中裸卵的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无论散在的卵丘细胞还是COCs均能提高裸卵体外成熟及后期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中华蜜蜂蜂群里不同时间段的卵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卵人工转移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24~36h卵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12~24h的卵;0~12h卵的存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应用活体采卵仪对两组黄牛进行活体采卵.对黄牛每周2次和每周1次进行活体采卵,平均获卵分别为5.30枚、4.75枚,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回收率分别为64.92%和81.85%,每周1次采卵回收率显著高于每周2次(P<0.05);优质卵母细胞率分别为80.12%和65.79%(P<0.01).健康和非健康牛只采卵,平均获卵母细胞数分别为6.71枚、5.10枚(P<0.05);回收率分别为65.28%、62.20%,无明显差异(P>0.05);优质卵母细胞率分别为79.91%、73.37%,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桑螟幼虫的越冬死亡率及过冷却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NTC-TD热敏电阻法测定了桑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统计了桑螟幼虫的越冬死亡率。结果表明:前年9月到翌年4月间,过冷却点和冰点随温度降低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呈现一定的滞后性,但两者变化幅度不同,过冷却点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冰点的变化幅度。4个处理中,越冬幼虫死亡率以枯枝落叶中为最高,室内最低。外界温度和过冷却点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桑螟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激素、卵母细胞形态及入培前时间对绵羊卵泡卵体外成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在添加FSH LH(均为10IU/mL)、HCG(4IU/mL)及不加激素的m—TCM199 10%FCS(V/V)培养液中培养24h后,达到中期Ⅱ的卵母细胞比例分别为87.68%、96.00%和42.11%;卵母细胞的形态是影响其成熟的重要因素,A、B、C三级卵培养24h后的成熟率分别为91.77%、57.10%和25.84%,入培前时间间隔为2、4、8h时,其成熟率分别为80.24%、77.42%和 77.83%,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家蚕隐性灰色卵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室保存的隐性灰色卵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隐性遗传灰色卵,是与所有灰色卵都不相同的新突变。用实验遗传学方法进行连续检索表明:该灰色卵属第二连锁群的隐性突变基因支配。定名为隐性灰卵(recessive grey egg),基因记号为g~(r-r).  相似文献   

16.
家蚕滞育卵长期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了不同温度保存的9个原种及2对杂交种的滞育性及多元醇量的变化,对长期保存卵进行了养蚕试验。结果表明:5℃保存卵在产卵100日后滞育开始解除,150日左右孵化率达到最高峰,200日后急剧下降。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1℃保存卵在产卵后180日左右开始解除滞育,原种在200-300日之间孵化率最高,300日后显著降低,而杂交种产卵后450日孵化率仍在80%以上。-1.5℃保存卵在产卵后500日仍呈滞育状态,但转入5℃保存80日后可获得孵化能力,到产卵后700日孵化率大致在60%左右。不同温度保存卵滞育的解除,与卵内山梨醇及甘油量的减少呈相同趋势。养蚕结果表明,用1℃保存410日以及-1.5℃保存700日的杂交种,除孵化率比当年生产的冷藏浸酸种低外,其它饲育成绩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采卵季节、供体牛年龄和连续采卵时间3个因素对水牛活体采卵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择3~12岁、体重400~700 kg的尼里拉菲水牛52头(其中3~7岁40头、8~12岁12头),根据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分组,分别观察不同采卵季节、供体牛年龄、连续采卵3个月以下(包含3个月)和3~9个月时间对活体采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的头均卵母细胞数、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均高于春季(P<0.05)和夏季(P<0.01),且夏季的头均卵母细胞数、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均低于其他季节(P<0.01);3~7岁牛的头均可用卵母细胞数比8~12岁牛的多1.78枚(P<0.05);活体连续采卵时间在3个月以下(包含3个月)的卵母细胞可用率比连续采卵3~9个月的多8.03(P<0.01)。可见,一年四季都可进行水牛活体采卵,但秋、冬季进行活体采卵较为适宜;3~7岁年龄段牛做供体的活体采卵效果更佳;卵母细胞可用率会随着连续采卵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建议同一批牛连续采卵不超3个月。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卵转铁蛋白为原料,利用胃蛋白酶酶解技术制备抗菌活性肽,优化实验条件,确定分子量范围。结果表明,胃蛋白酶酶解卵转铁蛋白制备抗菌肽在温度为40℃,pH值为2.0,底物浓度为4%,酶的加入量为1%,水解时间为2 h时,抑菌率达到90.36%;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底物浓度及酶与底物浓度比对抑菌率的影响显著性水平达到0.05。并对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抗菌活性肽进行HPLC分析,确定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主要在5 000~9 000之间。  相似文献   

19.
革胡子鲶的越冬早繁及纱框承卵孵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胡子鲶属热带鱼类,在南京地区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在不能自然越冬的地区可以利用地热水、工厂余热水、深井水、大棚或室内加温等方法越冬。开春之后,进行亲鱼强化培育、提早繁殖,培育大规格鱼种以利及时放养。 革胡子鲶的卵属粘性卵,在催产过程中,由于亲鱼发情追逐,使鱼巢中的大量鱼卵脱落沉底堆集,影响孵  相似文献   

20.
在25℃保护时间短、尚未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用一般即时浸酸方法处理,即可使2天孵化率达到90%以上。但保护时间长、完全进入滞育的蚕卵,低浸酸强度下,滞育解除率少,且有一部分已解除滞育卵蚁蚕不能破壳孵化而死亡;高浸酸强度下,一部分已解除滞育的胚胎不能发育到成熟就死亡;加上来自不同母蛾的蚕卵对盐酸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因此,用一般的浸酸方法处理,难以达到实用孵化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特殊浸酸方法,可使在25℃下保护15天和10天、5℃低温冷藏0至50天不等的滞育卵的2天孵化率接近或达到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