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结合兴宁市双季超级稻生产的实践,对其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进行简单的总结,包括结合双季超级稻品种的特性适时与适密抛(插)秧、节水灌溉、使用超级稻专用肥、病虫害防治等,并分析了该技术示范推广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超级杂交水稻深优9516和星优712为示范组合,在广东省和平县示范应用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相比,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显著增加深优9516和星优712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近些年在兴宁市水稻生产中应用效果明显。本文总结了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包括育秧、移栽、移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丰产栽培试验示范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培敌64S/9311和培敌64S/E32进行了示范,全县15个点共10.1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288kg/hm^2,其中6.8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563kg/hm^2,比Ⅱ优58等当地推广品种增产38.9%~39.4%。对该两组合提出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超级杂交水稻培杂泰丰和华优86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正常生产条件下,进行"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的产量、产量形成规律和经济效益等的比较。结果表明:1)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减少了分蘖的衰亡,提高了水稻的有效穗数,进而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的颖花数。2)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降低了生长后期水稻叶面积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延缓了水稻叶片的衰老进程。3)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显著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中华优86增产19.5%,培杂泰丰增产10.9%。4)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比常规技术提高了18.4%。  相似文献   

6.
华南广适-耐肥型优质超级稻桂农占的产量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广东省2002~2003年晚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及海南省2004~2005年早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2003~2004年晚造在广东省实施的百亩连片桂农占高产试验验收结果等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新复极差法、最小显著差数法及Shukla互作方差分解法对桂农占进行了产量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桂农占丰产性突出,稳定性较高,适应性广,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广适-耐肥型优质超级稻品种.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粳型超级稻品种产量与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丰47和辽星1号2个超级粳稻品种的产量、产量结构、物质生产及源库特性等。结果表明,2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盐丰47的有效穗数最高,产量水平最高,辽星1号的每穗粒数最高,各品种成粒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超级稻品种出穗后物质生产能力和茎鞘物质向子粒的转运率都高于对照品种,超级稻品种单位面积颖花量和灌浆期叶源量、比叶重、光合势都高于对照,源库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杂交超级稻新品种广两优272,于2012年和2013年在湖北省内多地进行了大面积高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生育期适宜、抗逆性较强。该文简述了杂交水稻新组合广两优272的特征特性和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华南超级稻品种绝对产量指标与日产量指标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种生育期的差异。并针对华南稻区品种具有特殊的地理生态型和季节生态型以及品种优质化进程较快的特点,提出了以品种生育期和品质等级为确定依据的华南超级稻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桂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级稻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国家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当前福建省福安市柑橘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恢复推广种植雪柑是调整和优化果业种植结构,促进果农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并从高标准建园到果实采收与贮藏6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雪柑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氮肥、钾肥、插秧密度对寒地超级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插秧密度,最后为钾肥;同时采用频数分析法获得产量最优栽培方案.氮肥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与氮肥呈二次曲线关系,钾肥和氮肥与直链淀粉含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胶稠度会随着施肥量和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都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米率、垩白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胶稠度是直接和间接影响食味评分的最主要因子.因此在最优方案内,应尽量降低肥料和密度来提高稻米的食味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定和品质分析,与常规耕作(对照)相比,分析粉垄耕作处理后对第6季稻田土壤状况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稻田粉垄耕作深度20~22 cm,至第6季时仍保持22 cm,耕作层加深7 cm,土壤容重降低10.56%,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每公顷分别增加48.46%、23.85%和32.89%,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25.03%、31.12%和25.59%,有机质含量增加21.46%;第6季稻谷产量增产1832.7 kg/ha,增幅22.65%;粉垄第1~6季平均每季增产897.75 kg/ha,增幅11.10%,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且品质改善,粉垄稻米整精米率提高4.35%;稻米垩白粒率降低25%,由二级升为一级;稻米垩白度下降43.75%;稻米蛋白质提高13.58%,由三级升为二级.[结论]稻田粉垄耕作一次后,至第6季时仍可有效加深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具有持续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低氮磷水平下减钾对不同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源库特性的影响,为水稻精确减量化施肥及营养物质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低氮低磷条件下,设置3个钾肥处理(常规施钾(K2O 135.0kg/hm2)、减钾处理(较常规施钾减22%,K2O 105.3kg/hm2)和不施钾肥),探讨不同钾肥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华优8305"和"天优998")品种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钾相比,减钾处理有利于"华优8305"和"天优998"增产,产量分别提高7.44%和19.39%;减钾处理降低了"桂香占"产量,但与常规施钾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钾相比,减钾处理有利于提高"粤晶丝苗2号"库容,但降低了库容有效充实度、部分叶源(后期叶面积指数、前期叶绿素含量和叶片老化指数),最终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了14.67%。【结论】在低氮低磷条件下,适度减钾通过维持源库协调可以使水稻增产或稳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物质生产差异,以提高当地水稻产量。【方法】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基础)、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4种栽培模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2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0.34和12.15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44%和27.45%;有效穗数分别提高3.03%和34.10%;每穗粒数分别提高4.06%和9.37%。【结论】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转运,优化穗部结构,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进行冬马铃薯5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方式的出苗率最高;不同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商品薯率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最高。此外,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总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还原糖、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其中以传统栽培和免耕覆盖稻草(8cm)后盖普通地膜的总糖、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少耕或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17.
露地菜豆是粤西茂名冬种作物中规模最大和最有特色的蔬菜产业。同一品种的菜豆其品质差异可导致价格差2~3元/kg不等,且优等优质菜豆畅销,粗劣菜豆产品滞销甚至难消。为了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总结了露地冬种菜豆的四个核心生产技术,可显著提高菜豆的品质和产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8.
丰华占优质高产高效抛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丰华占在抛秧栽培方式下,3种施肥方式和3种不同抛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子、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株高和秆重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株高有显著影响;施肥方式和种植密度互作效应对整精米率有显著影响;产量与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抛植并重施中期肥是丰华占最优的抛秧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温室辣椒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温室辣椒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椒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穴距、行距、定植方式对温室辣椒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时,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定植方式对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影响较大,且单株定植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在穴距35cm、窄行50cm/宽行70cm条件下,双株定植时辣椒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02 583.5kg/hm2;单株定植时折合总产量为94 735.5kg/hm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穴距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单株定植时果实的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单株定植时综合效益最好,是钢管骨架塑料大棚内"秦椒1号"辣椒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