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在长坡上部、中部、下部和在中坡采用1 995株/hm2、2 490株/hm2、2 940株/hm2三种不同密度种植火力楠,调查分析火力楠的林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不同密度造林13年的火力楠保存率都较高且差异不大;不同坡位和不同密度造林的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而胸径生长差异显著,以下坡和造林密度1 995株/hm2的胸径最大;不同坡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造林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差异不显著,以下坡和造林密度1 995株/hm2的最大,说明火力楠造林密度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间伐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平均年龄为23年生、地位指数为14和12的2种立地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中,分别设置固定标准样地,并分别设计5个和6个密度水平,对其抚育间伐4年后的间伐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位指数的林分,其间伐前或间伐后立木径级分布均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间伐前林分分化强烈,立木径级大小悬殊;间伐后林分最小株距和平均株距较接近,大径级林木比例提高;间伐4年后平均径级左右的立木比例明显增加。间伐4年后,当14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500株/hm2,12地位指数林分的密度大于1 950株/hm2时,其胸径离散度较间伐当年间伐后的反而明显增大;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均随保留密度的加大而减小,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增长则在其适宜密度时最大;不同保留密度各处理间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但树高和比重增长的差异均不显著;间伐各处理的平均胸径、单株材积以及单位面积材积增长均大于对照;14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50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30.29%;12地位指数马尾松林以保留密度为1 950/hm2处理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最大,增长24.38%。  相似文献   

3.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从化市进行枫香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4.5 a生林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有随造林株行距的增大而递增的趋势,干形随株行距的增大呈递减趋势,不同株行距仅对树高有显著影响(P<0.1);随造林株行距的增大,单株材积增加,而储蓄量减小,但单株材积在不同株行距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蓄积量仅在2 m×2 m、2 m×3 m株行距与其它3种株行距之间有显著差异(P<0.1)。综合考虑投入产出,以及造林成本和产量收益时,建议采用株行距为2 m×3 m的方式造林。  相似文献   

5.
易晓冬 《绿色科技》2019,(9):196-198
为丰富沙县造林树种,开展了峦大杉引种和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对7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2000株/hm^2、1667株/hm^2和1600株/hm^2的峦大杉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峦大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降低,不同密度的峦大杉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中,峦大杉在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尾巨桉无性系10种不同造林措施组合林分43个月生林分生长量及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组合间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4个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单株生长量最好的造林组合是Ⅲ-1(造林密度1 300株/hm2、施肥量3 650 g/株),其次是Ⅳ-1(造林密度1 43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Ⅴ-1(造林密度1 36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而林分蓄积量最大的组合是Ⅳ-2(造林密度2 00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其次是组合Ⅴ-2(造林密度2 330株/hm2、施肥量4 700 g/株)。经济效益上看,10种措施组合中最好的3个组合分别是Ⅲ-1、Ⅰ(造林密度1 200株/hm2、施肥量1 750 g/株)、Ⅵ-1(造林密度1 630株/hm2、施肥量3 650 g/株),林分43个月时的纯利润分别达7 300、4 600、3 700元/hm2。而造林措施组合Ⅴ-2、Ⅴ-1、Ⅳ-2则是亏本的组合,尤其是组合Ⅴ-2亏本最大,亏损达9 800元/hm2。  相似文献   

7.
造林密度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对欧美杨107、雄性毛白杨1319、窄冠白杨3个无性系密度试验林连续6a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6a生时在树高生长、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上存在显著差异。密度对3个无性系的胸径生长、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极为显著。6a生时,单位面积上的林分蓄积量为2m×3m(1667株/hm2)2m×4m(1250株/hm2)4m×6m(417株/hm2)。通过对3个无性系在3个不同密度的生长进程、连年生长量分析,提出了初次间伐的合理年限。  相似文献   

8.
以5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型美洲黑杨‘XL-90杨’Populus deltoides ‘Xianglin 90’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XL-90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减小,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造林密度减小至417株·hm-2且株行距为4 m×6 m时,各项生长指标达均到最大值,分别为23.27 cm,17.13 m和0.291 m3,与其他造林密度间的差异达均到了显著水平(P0.05);(2)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蓄积量呈不规律变化,在造林密度为833株·hm-2且株行距为3 m×4 m时,林分的蓄积量达到最大值,为140.25 m3·hm-2;(3)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确定5年生‘XL-90杨’以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为培育目的最佳造林密度分别为417株·hm-2和833株·hm-2。  相似文献   

9.
尾叶桉造林密度与配置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年7个月生三种密度(1666/株hm~2、2222株/hm~2和3333株/hm~2)两种配置(1666株/hm~2,株行距分别为2m×3m、1m×6m)尾叶桉试验林的分析结果是:密度越大的林分,,其冠幅、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就越小。方差分析表明,密度间除保存率、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生长量均有显著的差异,每公顷3333株的林分生长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种密度。在每公顷同时是1666株的情况下,株行距2m×3m的配置明显优于1m×6m的配置。本试验结果以每公顷1666株,株行距2m×3m的密度配置最好,4年7个月生每公顷林分蓄积量达107.024m~3。  相似文献   

10.
对造林密度分别为1892株/hm~2、2505株/hm2和3462株/hm~2的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火力楠纯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的蓄积量等均下降,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通气度减少,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火力楠造林以造林密度为1892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于宁乡、湘乡、道县选择18、19、21年生的马尾松人工中龄林,对其间伐与施肥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与施肥1年后,缩短了轮伐期1~4年。宁乡试验点胸径平均增长了2.26 cm,较对照的增长量大1.89 cm,平均增长率达15.44%;单株材积平均增长了0.023 2 m3,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014 8 m3,平均增长率达19.72%;单位面积材积平均增长了0.267 5 m3/667 m2,较对照的增长量大0.256 1 m3/667 m2,平均增长率达2.82%;胸径增长量和单株材积增长量均以保留密度为5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而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则以保留密度为70株/667 m2的处理最大。湘乡试验点的单株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达62.65%;道县试验点的单位面积材积增长显著,平均增长率为5.29%。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密度、施肥方式和区组间的胸径增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密度×施肥方式和施肥方式×区组对胸径增长的交互作用也达到了极显著;单株材积增长量在密度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单位面积材积增长量在施肥方式间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林培育中应用非均匀密度的目的是维护林地的木材生产力及可持续经营.通过介绍非均匀密度人工林培育的概念,阐述了非均匀密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即耗散结构理论和边行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红心杉木和福建沙县第2代杉木良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造林密度(2 500、3 086、3 472株.hm-2)试验。结果表明,在幼龄期2个杉木优良品种生长迅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年均生长分别达到0.98 m、1.4 cm、0.004584 m3以上,且2个良种的生长量和蓄积量没有差异,均可在生产中作为速生良种应用。3种造林密度对2个良种的蓄积量均没有影响,但生长量与造林密度成负相关,在2 500株.hm-2的造林密度下平均生长最优,3 086株.hm-2次之;但从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及木材形质角度出发,选择3 086株.hm-2的造林密度(株行距1.8 m×1.8 m),可缩短林分郁闭周期,提早进行间伐,节约生产成本,实现杉木商品林小、中、大径材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黄檗3 a生幼树为材料,对不同栽植密度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2%和91%。不同株距树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树高、地径生长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株距0.5 m1 m0.3 m1.5 m;而不同行距对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无影响。采用一元生物量模型计算生物量,总生物量最大的种植密度为33 300株·hm~(-2)(株行距0.3 m×1.0 m),可产生干物质3 930.06 kg·hm~(-2);最小的为3 300株·hm~(-2)(株行距1.5 m×2.0 m),干物质仅为344.08 kg·hm~(-2)。  相似文献   

15.
密度和施肥对楠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全光条件下进行楠木不同播种育苗密度和苗期追施不同肥料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不同肥料处理对楠木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具有极显著影响,以株行距10 cm×10 cm的播种密度结合苗期追施速效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单位面积的合格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闽南山地桉树造林株行距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巨尾桉、尾叶桉 3种株行距配置造林试验研究表明 ,在同为 16 6 5株·hm-2 造林密度的情况下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林分生长、抗逆性、林内光照强度、林下凋落物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有所差异。闽南山地造林采用 2m× 3m或 1 5m× 4m的配置并按“品”字型排列植穴所形成的营养空间较为合理 ,有利于林分生长和地力维持 ;而 1m× 6m的配置 ,表现出风折木多、林下植被旺盛、枯枝落叶量少、土壤养分含量少及林分生产力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白榆密度试验的观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1nW与1nN直线方程斜率的变化与单位面积产量间的关系。以斜率的数值与产量关系为标准,把斜率的变化分成3个区域,以表示竞争强度对个体生长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同作用。斜率B为C时,竞争未影响到个体生长,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是无竞争区域;斜率B为0>E>-1时,竞争虽有抑制个体生长的作用,但单位面积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大、竞争的增强而增加,是增产竞争区域;当斜率B为-1>B≥-1.5时,竞争强度达到了既抑制个体生长又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程度,所以叫减产竞争区域。B=-1时,是增产竞争和减产竞争的分界点,叫做稳产竞争状态。指出斜率B=-1可以作为密度管理合理性的标准。斜率B=-1.5时,各密度间存在着异质性,不宜作为密度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泰山、五莲山典型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迎红杜鹃、照山白分布于次生栎林、赤松栎林、油松栎林和高海拔灌丛4种群落类型中,反映出较强的适应性。映山红主要分布于五莲山赤松栎林,具有喜温暖湿润的特性。迎红杜鹃和映册红在五莲山赤松栎林群落中,各龄阶的株数分布均匀,单位面积株数较多,在全光照环境下则相反,且老龄株比例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