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汉涛 《畜牧与兽医》1998,30(3):129-130
食蟹猴的养殖——越南猴场考察报告徐汉涛(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100951996年8月,笔者应邀对越南猴场进行为期40天的实地考察和学术交流。越南猴场位于胡志明市以东约30公里的龙城县境内,饲养食蟹猴5000余只和少量恒河猴、平顶猴、红面猴等,至...  相似文献   

2.
在家畜、家禽中,低钙血症多发生于仔猪、犊牛及幼禽,青幼年食蟹猴钙及维生素D缺乏而影响食蟹猴生长发育,引发食蟹猴肢体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1].2009年8月~9月广东某猴场由于在自制饲料(松糕)中,饲料制作员在制作饲料时没有按照要求添加磷酸氢钙,导致饲养的0.7岁~3岁的100多头食蟹猴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不愿走动、行走困难、跛行、后肢膝关节肿大、头皮下出现血肿等症状,但未见死亡. 1 发病情况 在一个月时间里,整个发病猴区出现了18例头皮下血肿病猴;后肢无力、后肢瘫痪、关节肿大的病猴85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国内不同地区猴场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SRV)感染情况,采集广东、云南、海南、广西、河南境内主要猴场的实验猴血清752份,通过ELISA法检测SRV抗体,评估不同猴场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受检样本总阳性率为5.19%,繁殖单元阳性率为16.15%。不同地区猴场实验猴群的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云南实验猴感染率最高,样本和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13.50%和46.15%;其次是海南猴场实验猴,样本和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5.00%和17.65%;广东省两家猴场的感染率较低,样本阳性率分别为2.50%和1.00%,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12.90%和5.00%;广西与河南猴场未检出SRV阳性。不同猴种的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5),恒河猴样本和繁殖单元阳性率分别为11.64%和35.29%,而食蟹猴分别为2.31%和9.38%。结果表明,SRV在国内人工饲养猴群中感染较普遍,部分地区感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恒河猴,应采取措施加强对猴场SRV流行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广西人工饲养食蟹猴场鞭虫病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水洗离心沉淀法对广西一家饲养规模较大的食蟹猴场各年龄段猴抽样检查,共采集猴群新鲜粪便样品62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10份样品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鞭虫虫卵,形状呈腰鼓样,棕黄色,卵壳较厚,虫卵两端各有一透明凸出塞子,大小为(58~60)μm×(25~30)μm。该猴场已受鞭虫感染,其抽样样品中鞭虫检出率为16.1%(10/62)。根据检测结果制订了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鞭虫病的传播,感染猴得到有效治疗,猴群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母猴产后护理和产后无护理对流产率的影响,2009-2011年对广西某食蟹猴场的A区3500只食蟹猴繁殖群(389只公猴,3111只母猴)和B区3260只食蟹猴繁殖群(362只公猴,2898只母猴)的母猴进行产后无护理(A区)和产后护理(B区)两种方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A区繁殖群的流产率2009-2011年分别为3.85%、4.34%、5.37%,有逐年上升的趋势;B区繁殖群的流产率为3.76%、3.07%、2.86%,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表明母猴产后护理与否对流产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广西规模化食蟹猴饲养场人兽共患肠道原虫阿米巴的感染情况,采集广西4个食蟹猴饲养场各年龄段猴的新鲜粪便样品共计965份,采用直接涂片法和水洗沉淀法检测,取样涂于载玻片上,进行卢氏碘液染色,制片后于显微镜下测量观察。结果表明,4个食蟹猴饲养场阿米巴原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9%、54.5%、32.9%、36.5%;其中种猴群分别为8.0%、59.3%、26.7%、48.3%,幼猴群为5.1%、53.3%、31.7%、37.7%,常规猴群为7.8%、51.7%、34.3%、23.3%。此次调查的4个猴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阿米巴原虫感染,各年龄段猴群(种猴群、幼猴群、常规猴群)其阿米巴原虫感染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环境条件下恒河猴、食蟹猴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值,为保障恒河猴、食蟹猴的饲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采集24只(雌雄各半)成年的恒河猴、食蟹猴被毛,测定其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毛发中丙氨酸(ALA)和铜的含量,食蟹猴组显著高于猕猴组(P0.05);异亮氨酸(ILE)的含量,恒河猴组极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1);亮氨酸(LEU)的含量,恒河猴组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5);其余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恒河猴、食蟹猴19种氨基酸和5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目前昆明地区群体养殖条件下食蟹猴的繁殖规律与繁殖率,统计昆明地区2018—2022年食蟹猴的妊娠、出生的高低峰期及妊娠率、成活率、繁殖率。结果显示,2018—2022年间,每年下半年7~10月、12月为昆明地区食蟹猴妊娠高峰期,而每年3~5月为妊娠低谷期。2018—2022年间,每年均有连续生产,2~5月为食蟹猴出生的高峰期,6~10月为出生低谷期。昆明地区食蟹猴平均妊娠率、成活率和繁殖率分别为80.40%、90.18%和72.44%,与其他地域数据相比偏高。研究表明,每年7~12月应对雌猴更加重视,每年2~3月、5月和12月应加强对新生猴的重视。数据结果可为昆明地区食蟹猴的繁殖规律、繁殖性能和生物学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食蟹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食蟹猴作为一种良好的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突出的贡献,因此尽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减少疾病发生,使它们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平时的检疫和疾病防治,是食蟹猴养殖场管理人员最应该关注的二个方面。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食蟹猴饲养管理程序,能大大提高食蟹猴的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规范的食蟹猴妊娠早期剖宫取胎术以获得实验用胚胎,对16只妊娠食蟹猴(胎儿胎龄为28~70 d)使用盐酸氯胺酮和异氟烷施行麻醉后,进行剖宫取胎术,并给予静脉滴注止血、消炎药物7 d和肌内注射缩宫素3 d等术后护理。共获得21枚结构完整的胚胎,受术食蟹猴的切口在术后2周左右愈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食蟹猴妊娠早期剖宫取胎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用胚胎。  相似文献   

11.
食蟹猴是我国动物科研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研究食蟹猴脱毛现象对于保障食蟹猴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乃至科学实验的顺利完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科研部门应该对患有脱毛症的食蟹猴进行重点观察和研究,及时对其进行检查和治疗,科学研究其病因和防治措施。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试验用食蟹猴脱毛症的临床表现,然后进行了病因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以期对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食蟹猴属于猕猴(Macaca mulatta)属,繁殖率较低,只有56.12%[1];食蟹猴具有攻击性,难以使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来提高繁殖率。本文从不同的公母猴搭配比例研究提高食蟹猴繁殖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蟹猴是一种重要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人工繁殖是目前获得食蟹猴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生产中需经常对食蟹猴种群进行调整并群,由于非人灵长目动物具有很强的等级制度,因此在并群过程中,食蟹猴通过争斗而形成等级明显的群体,而争斗也成为直肠脱出的一个主要原因。脱出的直肠感染后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并对术后动物进行人工护理。结果表明,手术治疗食蟹猴直肠脱具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人工养殖食蟹猴提供一套有效的确诊雌性食蟹猴排卵期的方法,试验选择4~6岁健康雌性食蟹猴30只,利用硝酸银(AgNO3)、氯化钠(NaCl)与铬酸钾(K2CrO4)的显色反应测定其宫颈黏液NaCl浓度的变化,同时每天观察记录其体征变化,至少测定1个月经周期。结果表明:有25只(占83.33%)雌性食蟹猴的阴道黏液NaCl浓度达最高(0.9%),雌性食蟹猴NaCl浓度变化曲线有规律性,雌猴的月经周期为(26.44±3.14)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使用氯胺酮麻醉对食蟹猴血压的影响状况。方法:10只食蟹猴先在清醒状态下测量血压,再使用盐酸氯胺酮注射液10 mg/kg肌肉注射全身麻醉后,测量其麻醉后血压,比较两种状态下血压之间的差异。结果:食蟹猴在使用氯胺酮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结论:食蟹猴使用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后,对血压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实验猴群寄生虫病控制、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试验在广西食蟹猴饲养场无菌采集产生腹泻症状的食蟹猴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采用饱和蔗糖漂浮离心法、水洗沉淀集卵法、卢氏碘液染色法、直接涂片法等方法检测寄生虫虫卵和卵囊。结果表明:粪便中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未见其他致病性细菌和寄生虫。判断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引起的慢性腹泻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采用替硝唑、伊维菌素、甲硝唑治疗发现,甲硝唑的治疗效果较好。建议预防和治疗猴群发生结肠小袋纤毛虫时,做好饲养人员、兽医工作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清洁及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对猴场工作人员进行体检、检查环境卫生,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建立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我院大动物实验中心28例食蟹猴在手术建立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常见的切口感染、自助拆线、手术切口线头排异反应等临床异常产生的原因。结果:处理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结论:成功建立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可使动物在清醒无刺激的环境下得到更加真实的一些生理数据,特别是需要在心血管指标,心电图指标的食蟹猴动物实验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不同添加水平对食蟹猴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5 g/kg、1.0 g/kg、2.0 g/kg的微生态制剂诱导的食蟹猴生长性能为模型,检测微生态制剂饲用后食蟹猴月增重、月采食量、料重比.结果:1.0 g/kg、2.0 g/kg的微生态制剂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月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食蟹猴基础饲粮中添加1.0 g/kg、2.0 g/kg的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提高食蟹猴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部位、含量及细胞形态。结果: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于食蟹猴的胃、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中段以及胰腺中,而在口腔黏膜、食管、空肠后端至直肠、肝脏中均无表达。结论:食蟹猴内ghrelin阳性细胞的分布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分布基本相似,ghrelin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物种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为提供食蟹猴一般生理指标,本实验测定124只食蟹猴的肛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测定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1.8岁青幼年组、3~6岁成年组食蟹猴的体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均无明显性别差异.青幼年组与成年组相比较,血压无明显差异,但肛温、呼吸率明显高于成年组食蟹猴,而脉搏则明显低于成年组(P<0.01) .结论:食蟹猴上述生理参数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变化血压变化不大,但肛温和呼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脉搏数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呈现较为复杂的年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