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肃省辣椒疫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肃省辣椒疫病发生严重,天水地区及兰州市发病面积高达70%~80%。1988年对该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从分离的菌株中选取7株作进一步研究,比较了菌落形态、菌丝直线生长速度、最高生长温度。无性孢子囊变异性大,平均25.1~36.8μm,长宽比1.4~1.6:1,乳突明显(2.7~3.1μm),偶见双乳突。藏卵器球形,大小28.3~33.9μm×26.3~32.7μm。雄器大小13.5~14.9μm×9.0~11.5μm。卵孢子大小23.6~27.4μm。有性繁殖和Phytophthora capsici A1及A2标准菌株相配能产生有性孢子,但自交不孕。供试菌株对孔雀石绿不敏感,同时能利用淀粉作为碳源,50ppm恶霉灵对供试菌株仅有轻微抑制作用。根据上述,甘肃省辣椒疫病菌初步定为P. capsici.经室内药效测定以瑞毒铜1000倍,大富丹1000倍及杀毒矾M81000倍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试验,对来源于北京、陕西、广东、广西、江苏南京和湖南长沙、衡阳、郴州等地15个辣椒疫霉菌菌株的致病力强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地的辣椒疫霉菌致病力强弱差异明显,且活体植株和离体叶片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广东辣椒疫霉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分离鉴定了来源于广东省不同辣椒产区的5个病原菌分离物,经形态特征鉴定及回接发病特征观察,确定这些菌株均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广东5个菌株在CA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孢子囊形态类似,孢子囊形状多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乳突明显,孢子囊平均大小40.8~45.9 μm(l)×23.2~30.9 μm(b),l/b 1.4~1.8.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经生理小种鉴别,4个为Race 3,1个为Race 1,初步推定Race 3为广东辣椒疫病病原菌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种衣剂处理对辣椒疫霉菌的侵染过程及辣椒植株的防御酶系均有影响。包衣处理的叶片上休止胞的萌发畸形,不形成附着胞,无力侵入寄主,侵入时间也比对照明显滞后,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速度及孢子囊产生的数量明显受到抑制。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出现活性高峰后开始下降。表明甲霜灵对寄主植物抗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且与疫霉菌的激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新疆辣椒疫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病原分离和致病性测定,从吐鲁番、库尔勒、玛纳斯、昌吉、阜康和乌鲁木齐安宁渠等地采集的了个代表性疫霉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有关测定,其结果,各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孢子囊多为倒梨形、枣核形、长椭圆形,孔突明显,不产生厚垣孢子;卵孢子球形,淡黄至金黄色,异宗配合;寄主范围较广,能侵染辣椒、茄子、黄瓜等10科26种植物,以对辣椒致病力最强,电泳谱带及其主要特性均与国际辣椒疫霉标准菌种(Phytophthora capsici)的特征一致或相近。可以认定,新疆辣椒大量死秧是辣椒疫霉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以A2占优势,均有分布,发生频率达81.8%。不同来源菌株对2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对艳阳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0~4.8,对合丰天瑞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5~4.5。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菌株的交配型与致病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青椒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试验,从武汉、荆州、宜昌和荆门等地的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85株细菌,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拮抗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防菌Bs0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 DNA序列测定及进化树构建,确定菌株Bs0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04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抑制率达80%,同时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b.vesinfectum)和黄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s04对辣椒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发现菌丝分支增多、顶端畸形、原生质浓缩及生长缓慢等现象,表明Bs04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辣椒疫病抗病性分子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辣椒疫霉菌(Phytophora capsiciLeonian)核糖体(Ribosome)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设计两对引物,确定其中一对用于辣椒疫病抗病性的分子检测。用不同的辣椒品种进行接种,并设置不同的采样时间和部位,提取辣椒基因组和侵染到植株中疫霉菌的DNA,扩增后者的rDNA及其ITS序列。试验表明,在接种后24 h和48 h不能从辣椒叶片中检测到疫霉菌,而接种后24 h可从感病辣椒品种茎中检测到。接种后48 h均能从感病、抗病辣椒品种的茎中检测到疫霉菌,并且感病品种中疫霉菌的DNA的扩增量为100 ng,抗病品种中的为20 ng,前者是后者的5倍;辣椒品种N3中疫霉菌的DNA扩增量为77 ng,介于感病和抗病品种之间,更接近前者,因此该品种是感病的。  相似文献   

10.
上海郊区青椒疫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辣椒疫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来源于广州市辣椒生产基地的3个辣椒疫病病菌分离物进行了研究。根据孢子囊形状、大小、形态特征及寄主范围和部分生物学特性,将这3个菌株鉴定为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来源于国内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分离物的致病力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经多点调查,掌握了辣椒疫病发病因素与温湿度、灌水方式、品种、前作、苗床带菌、土地平整程度和栽植方式有关.阴雨时间长,光照不足,棚室内湿度过大,滴水多,辣椒株体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有利于病菌的扩展与侵染.加之病菌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病害易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经多点调查和定点观察,辣椒疫病主要发生在塑料大棚和温室中,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传播蔓延十分迅速.在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均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8%~12%,严重时为30%~50%,有的甚至毁棚.一般667m2产量损失20%~30%,严重的损失达60%以上.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多年重茬、栽培技术不规范、防病措施单一和农药品种缺乏等原因,近年来,辣椒疫病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均有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平均发病率为8%~12%,严重的达30%~50%,有的甚至造成整棚毁株,枯死株率达50%左右,一般667m2产量损失20%~30%,严重的损失达60%以上,甚至绝收.针对这一病害的发生为害情况,我们在掌握其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防治辣椒疫病的经验,结合我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辣椒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外地人口增多,辣椒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我区大棚种植面积亦不断扩大。几年来主栽品种一直为新丰五号,该品种虽然具有早熟性好、早期结果多、株型紧凑、耐低温等特点,但因果型偏小、后期辣味偏重,色彩带黄,卖相不是很好,挫伤生产者积级性,影响产业化发展。为此我所于2008年引进四个新品种作品种品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18.
泰国辣椒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国引进行cmp-22等7个辣椒品种在福州地区作大棚和露地栽培,对其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与本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从综合经济性状评价,初步筛选出可供进一步区试或示范的品种,适合保护地栽培的为Hp-41,适合露地栽培的为cmp-45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辣椒种业市场的分析,认为新世纪辣椒种子产业的市场潜力很大,竞争将更加激烈,并提出通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迅速转化科研成果,建立多元化制种基地及提高种子质量等措施,增加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黄柠乳油是无毒、且有较好肥效与防治病害作用的一种植物性药剂。用500倍、800倍两个不同浓度的黄柠乳油喷雾辣椒,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加产量,防病效果比一喷雾植保素、植保灵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