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闻     
《中国畜牧业》2013,(23):14-14
三中全会决定: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3年11月15日全文播发。《决定》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浅谈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为了保障生态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的草原生态保护投入机制。我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当中。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意义重大。提出要坚持谁使用、谁受益、谁付费,公平、公正等原则。草原生态补偿的范围应包括对地方财政和农牧民生活、生产费用两方面的补偿。补偿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现金补偿,也可以是实物补偿,或者以其他方式补偿。主要从国家财政无偿扶持、补偿基金、受益者生态建设费用、发行国债、捐助、全民义务绿化费、生态税等7个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目的是在支持和鼓励草原牧区更多地承担保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环境责任的同时,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富裕牧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与对策——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草业科学》2015,32(6):1027-1032
草原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不合理利用草原资源致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对此应予以补偿。当前我国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存在法律法规较为零散,规定简单,原则性及可操作性差,且以政策为主,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须从草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的建立、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及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甘肃省为贯彻执行国家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相继实施了退耕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以及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并制定了与此相关的诸多法规、政策文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等,这些举措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许多缺陷,须不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草原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系统完备、规范有效的草原制度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1我国草原制度建设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草原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工业行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环境保护理念也越来越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作为一种生态保护的法律手段,相关学者也开始了对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进行探究。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了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直接关系到治理成效,因此现就草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四项制度加快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系统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主体与客体、政府与市场、赔偿与补贴、补偿标准、补偿途径和产业结构是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范畴.一方面,生态补偿的作用和目的需要通过这些范畴得以展开和实践;另一方面,对这些范畴的探讨和理论研究反过来能够指导生态补偿实践活动.生态补偿的主要范畴不仅是生态补偿理论研讨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更是生态补偿实践中决定政策措施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针对生态补偿核心范畴的深入探讨,对于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理论体系、有效指导生态补偿的政策与实践、最终有效缓解和解决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健全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  相似文献   

9.
魏华 《草业科学》2023,(11):2948-2955
草畜平衡管理是保护草原的重要措施,原《草畜平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被废止后,中央层面的具体制度内容存在空白,亟需补充相关制度依据。总结原《办法》和各地规定,草畜平衡管理面临法律依据缺位、草畜平衡内涵界定不清、草畜平衡标准制定的公众参与度不足、行政处罚方式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未来立法应当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兼顾牧民生产生活的原则,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生态补偿制度协调配合,转变草畜平衡管理理念。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当提升规范层级,制定《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条例》;界定管理对象,明确草畜平衡管理范围;增加听证制度,保障标准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明确补偿和处罚制度,优化激励和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十四部分专章就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一重要的决断。这是继多年来一直强调保障13亿人口吃饭问题1.2亿hm^2耕地保护红线以来,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互关系的最新认知和科学定位。如何处理好利用与保护的问题,如何做到资源利用可持续,生态保护可持续,在草原生态保护和利用方面,同样,要在扎实学习好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实好三中全会精神关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上来。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过度利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原退化、沙化现象日益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居民生活水平遭遇严重考验.鉴于此,国家对草原生态治理及保护项目投入日益增多,各层面对于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管理、实践都极为关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现有生态补偿机制原理与补贴政策,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对当地草地资源及牧户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现有生态补偿机制是极为必要与合理的,但仍然需要加大补偿力度.在制定相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措施时,应重视社会经济条件对生态的影响,以保护和提高牧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玛曲草地生态补偿机制和补偿资金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首曲湿地草地年度生态服务经济价值和损失价值评估入手,对玛曲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补偿资金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说明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补偿资金的合理确定是保护生态功能核心区主体利益和限制生态效益辐射区无度、无偿滥用自然资源的前提条件,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得出黄河下游地区每年应从总的GDP中最少拿出0.3‰~0.8‰的资金,用于玛曲草地的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农牧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应用虚拟耕地、虚拟草原等理念,进行了甘肃省草原生态横向补偿研究。结果表明:虚拟草地总流量可较好地反映,隐藏在畜产品背后的草地资源数量与草地生态补偿奖励之间关系紧密;横向补偿是纵向层面补偿的辅助,能如实地测算区域间的牛羊肉、牛奶等资源流量,并明确横向补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猪瘟属强制性免疫的疫病,税费改革后,“统一防疫、统一收费”的“双轨”目标责任制,不适应新的形势,生猪防疫出现严重滑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探索生猪防疫新路子十分必要。自2002年4月以来,我们强力推行了“产地检疫报检制度、强免留养观察制度、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草原文化传承的基础。然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下导致草地日趋退化,严重削弱了其生态服务功能与区域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遏制草地退化趋势,维护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草地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草地生态补偿机制。本研究根据草地类型、利用现状、生态屏障重要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等因子对草地进行功能分区,将其划分为生态保护功能区、生产功能区和适度利用功能区,建立以政府部门、评估机构、监督机构和牧民四位一体的草地生态补偿组织管理体系和技术流程,设计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的生态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污染给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的安全隐患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从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手段三个方面对国外养殖污染补偿制度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这种补偿一方面是对养殖污染治理者的补偿,另一方面是对污染受害者的补偿,最后根据研究的结论对我国养殖业发展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态保护补偿是协调草原生态与生产关系,平衡保护群体和受益群体的重要机制和制度安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草原生态保护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全面分析现行补偿制度存在的短板,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完善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框架体系,并提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强化生态监测及监管体系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善草原保护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并保障优质产品高附加值实现、探索多元化补偿等一系列重点建设任务,为推进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南生态经济建设支撑体系研究(五)--保障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就甘南生态经济建设实现的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从甘南独特的地缘和资源状况入手,分析了甘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设生态经济系统的制约因素,着重从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系统建设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即: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体制创新;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及演变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生态补奖”“草原生态补偿”“草原补偿”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限定于2000—2022年,检索范围选取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论文。采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筛选到的301篇该领域文献的发文年度、来源期刊、作者分析、研究热点进行研究。[结果](1)从研究现状来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的相关文献发表从2007年开始,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草地学报》《黑龙江畜牧兽医》是发文量前三的期刊;靳乐山、周升强、巩芳3位作者发表文献数量较多,均为11篇;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表现为以单位为团体的合作模式;不同机构之间合作关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跨区域不同机构之间连线较少,合作关系较弱。(2)从研究热点来看,关键词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策的补奖标准和补偿对象,对应的关键词有“补偿机制”“奖励机制”“农牧民”“牧户”等;第二类是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目前研究者构建评价体系主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  相似文献   

20.
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生态效益补偿、农业生产生态效益补偿、矿产开发生态效益补偿等多个方面,综述了国外及国内相关行业生态补偿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各地自发实施草原生态补偿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建立国家草原生态补偿的具体建议,如草原生态补偿的内涵、补偿主体及对象、补偿内容、补偿区域及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