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动物肠道免疫的构成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作为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认识长期集中在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上。近年来随着对机体组织器官的深入研究和科研手段的进步,胃肠的研究工作也从单纯的养分消化向全方位发展。正常情况下,肠道可有效阻挡肠内500多种、浓度高达10^12个/g的肠道内寄生菌及其毒素向肠外组织移位,同时产生高效的细胞和体液免疫,防止内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侵害;对于无害抗原(食物或正常菌群),肠黏膜可下调免疫应答反应,保证机体及时获得养分, 相似文献
3.
4.
免疫系统是身体健康的保卫系统,而肠道则是身体的免疫器官和排毒器官。身体约70%的免疫细胞都来自于肠道,肠道免疫功能在动物胎儿时期开始逐渐建立形成,应从母代开始预防。1肠道的免疫功能肠道黏膜是动物体内最大的黏膜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5.
外源核苷酸对动物免疫功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和动物能够以体内氨基酸为原料从头(内源)合成核苷苷酸(NT),但某些组织、器官在特殊状况下,内源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补充外源核苷酸可以适应机体的需要,保证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日粮来源的核苷酸对动物免疫系统、脂类代谢、肠道的微生物环境、肠道的形态、结构、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日粮核苷酸在机体内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合成的主要途径,并对其免疫功能及对肠道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及其二肽与动物肠道营养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Gln不仅是快速分裂增殖细胞如肠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在促进受损肠道的修复以及维持正常的局部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文章主要对饲料中存在的一些营养因素和非营养因素与动物免疫功能之间的联系进行探析,以此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对饲料进行配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多糖对肠道结构、功能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明确植物多糖调控肠道免疫功能的机制,寻求有效的调控手段来维持肠道最佳免疫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线粒体是动物细胞生产能量的主要场所,可参与三磷酸腺苷的产生、细胞线粒体Ca2+稳态的维持,在调节动物机体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影响细胞线粒体代谢水平和功能,参与调节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周转速度,最终影响畜禽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等。本文在总结线粒体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饲粮营养手段介导肠道微生物-宿主线粒体途径调节动物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胆囊收缩素(CCK)被发现至今的研究情况,结合大豆凝集素(SBA)抗营养作用与CCK的密切关系,从生理学、营养学、免疫学等基本理论出发,归纳出CCK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在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述了我国绿色动物性食品的现状及大力发展动物性食品产业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论述了影响绿色动物性食品的主要因素(即养殖生产场地环境、饲料、兽药及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动物性食品的主要对策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切实制定好绿色动物性食品的发展规划;狠挖潜力,扩大绿色动物性食品总量,推进产业化经营;从养殖场地环境、饲料安全、实施畜禽安全保障工程等方面,加强对绿色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和保鲜技术研究、开发,严把产品质量关;创建绿色动物性食品产业电子商务信息网,加快信息和技术的交流,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绿色动物性食品及其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述了我国绿色动物性食品的现状及大力发展动物性食品产业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论述了影响绿色动物性食品的主要因素(即:养殖生产场地环境,饲料,兽药及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过程),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动物性食品的主要对策;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切实制定好绿色动物性食品的发展规划,狠挖潜力,扩大绿色动物性食品总量,推进产业化经营;从养殖场地环境,饲料安全,实施畜禽安全保障工程等方面,加强对绿色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和保鲜技术研究,开发,严把产品质量关,创建绿色动物性食品产业电子商务信息网,加快信息和技术的交流,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17.
微量元素铜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量元素铜与动物免疫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缺铜影响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 ,影响动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降低细胞因子的分泌。现就微量元素铜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1 铜与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根据发生的早晚和功能的差异 ,可把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及禽类的法氏囊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及一些淋巴组织。缺铜影响动物免疫器官的发育 ,赵德明等[1] 对肉… 相似文献
18.
19.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