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方法与传统的分兜法相比,不仅提高母竹利用率15倍以上,每公顷节约造林费1327.5元,成活率达97%以上,而且操作简单,能为大规模造林提供足够的竹苗。  相似文献   

2.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竹侧枝扦插育苗方法与传统的分兜法相比,不仅提高母竹利用率15倍以上,每公顷节约造林费1327.5元,成活率达97%以上,且操作简单,能为大规模造林提供充足的竹苗。  相似文献   

3.
生长调节剂在绿竹扦插育苗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T1号、ABT2号、2 ,4-D等 3种生长调节剂对绿竹扦插条进行 2、4、8h的浸泡处理 ,观察扦插苗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生长调节剂和浸泡时间 2因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因素的组合处理中 ,以ABT1号浸泡 4h为最佳 ;3种生长调节剂中 ,ABT1号、ABT2号的作用优于 2 ,4-D。  相似文献   

4.
枸杞的硬枝扦插:10月中旬到12月在大棚内进行。营养土的配置:山洪土60%,粘土30%,腐熟的羊粪5%。塑料容器袋高为15~20cm,直径为5~8cm的圆柱形容器。插穗采自2~5年的良种采穗圃。采集母树中上部一年生的徒长枝或中间枝,选用粗0.4~0.8cm的枝条剪成12cm长的插穗。用奈乙酸、吲哚丁酸、ABT生根粉配制的枸杞专用生根剂处理插穗。扦插:用手掌心覆盖插穗上端,竖直往容器里插,使插穗完整无损。苗期管理:每天定时进行叶面喷雾,湿度控制在9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加强炼苗,定时拉放苇莲,保证适时通风透光。嫩枝扦插:扦插时间为6月中旬到8月…  相似文献   

5.
香椿硬枝扦插育苗 ,既可充分利用香椿枝条资源 ,又保持了母树的优良性状 ,是一项繁殖快 ,易掌握 ,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法。采用优良母树上的健壮枝条 ,配以激素处理 ,加强保护管理 ,插后 1个月 ,有 40 %的插穗产生愈合组织 ,18%的插穗生出新根 ,30 %的插穗开始萌芽 ,2个月后除 4%的插穗干枯外 ,生根率达 94% ,萌芽率 96 % ,平均高生长量达6 .3cm。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 种条采集与处理1.1 采条2月 2 5日就地采集 10年生树上发育健壮的 1年生枝条 ,粗度 1.5~ 2cm ,随采随装入塑料袋内 ,带回室内处理。1.2 处理采条当天进行剪截 ,长 1…  相似文献   

6.
84K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K杨具有苗木生长量大 ,幼树生长快 ,抗病、抗寒、抗旱、抗风能力都较强 ,根系发达 ,造林成活率高等优良特征 ,经过 2年扦插育苗试验 ,成活率达 95 %以上其技术要点如下。1 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施肥苗圃地要选肥沃、深厚的中性壤质或沙壤质土壤 ,圃地要深耕、整平、整细 ,达到疏松、细碎平整、无树根、无石块瓦片 ,耕地深度在 2 0cm以上 ,每 666.7m2 施腐熟土杂肥 10 0 0kg ,混施复合肥 2 5kg ,呋喃丹 2kg。2 种条的假植种条要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木质化程度好 ,1年生的苗木。冬季挖出 ,要带根假植于假植沟中 ,假植沟深 70cm ,宽60c…  相似文献   

7.
红瑞木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瑞木,又名红梗木、凉子木、灯台树。山茱萸科红瑞木属。落叶灌木,干直丛生,高可达3米。花小黄白色,呈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期五至六月。核果,斜卵圆形,成熟8至9月。叶浓密,单叶对生.入秋后变红色。其枝条终年血红色。春夏观花,秋赏红叶,  相似文献   

8.
9.
10.
桂花封闭扦插育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花是我国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也是具有很高收益的经济树种。桂花一年栽植,多年收益,很受群众喜爱。桂花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嫁接、压条和扦插。但这些繁殖方法不是成苗率不高就是繁殖系数偏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优良树种的发展。随着城乡环境绿化和化妆、食品配料的需求,发展桂花生产,扩大桂花栽植,不仅可以满足城乡绿化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采用桂花封闭扦插育苗,加速桂花苗木的繁殖,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该扦插技术及经验介绍如下。1 封闭扦插技术11 圃地选择圃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  相似文献   

11.
绿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绿竹的特性、分属地位、分布、繁育、丰产培育技术、笋加工、竹材利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就我国今后绿竹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ABT生根粉处理绿竹、吊丝单竹主枝扦插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6种ABT生根粉处理吊丝单竹和绿竹主枝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ABT生根粉对绿竹和吊丝单竹带蔸主枝扦插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绿竹主枝扦插以ABT10号50mg/kg浸沾1h最佳,吊丝单竹以ABT10号50mg/kg浸沾1h和ABT6号和100mg/kg浸沾3h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绿竹文献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9-2006年的绿竹文献进行统计,文献计量共193个。绿竹文献以论文形式为绝大多数,占文献量的96%。91.2%的文献以期刊为载体,分布的前3名期刊合计占期刊文献的27.9%,60.8%的文献分散在其他70余种期刊当中。分布时间上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3-2005三年文献占文献总数的43.5%。绿竹文献的排名前三位作者人数有211人,但73.5%以上的作者仅参加过1次绿竹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14.
舟山海岛引种绿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998-2001年栽培试验,绿竹在舟山海岛基本能够顺利过冬,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引种初步获得成功,但要进一步进行推广,关键要选择适宜地段,同时选用当地母竹,随挖随种,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绿竹叶面积指数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剪纸称重法对绿竹 (Dendrocalamopsisoldhami)叶面积进行实测 ,经计算 ,竹子叶面积与直径成直线回归关系 ,从而建立绿竹叶面积直线回归方程 ,利用该方程可制定绿竹胸径与叶面积关系表 ,计算林分叶面积与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设施栽培条件下笋用绿竹高度限制及食品安全问题,以福建省尤溪县出笋盛期绿竹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幼笋截梢、成竹截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3种方法对绿竹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幼笋截梢各个处理株高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笋体高度增加,矮化效果越明显,其中180 cm高的幼笋截梢株高矮化率达到56.49%,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6.69%、12.13%,主枝长度增加8.45%;2)成竹截秆后,各处理切口至下一节部分干枯,株高不再增加,其中220 cm截秆株高矮化率达到61.45%,枝下高、分枝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5.07%、41.23%,主枝长度增加4.17%;3)喷施9种浓度梯度甲哌鎓处理与对照组株高无显著差异。综合生产实践,180 cm的幼笋截梢高生长结束后平均株高为234.70 cm,满足矮化栽培要求,同时可消除成竹截秆造成切口上端竹材营养消耗和避免绿竹笋中甲哌鎓药剂残留隐患。  相似文献   

17.
朱勇  罗朝光 《经济林研究》2012,30(3):103-105
为给人们认识绿竹笋的营养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有关食品检测标准,对绿竹笋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34个营养成分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绿竹笋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2.23%,粗纤维含量为0.77%;绿竹笋主要含有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约为1.76%,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最多;各样本的总糖含量在1.10%~2.40%之间,其含量差异较大;绿竹笋主要含有磷、铁、钙,其含量均值分别为435、8.6、86.3 mg/kg,各地绿竹笋中磷与钙含量的差异较大;绿竹笋主要含有维生素C,其维生素C含量为73.0 mg/kg。  相似文献   

18.
马蹄笋施肥试验表明:在肥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肥料处理对马蹄笋竹林出笋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施用兔粪有机肥出笋早、产量高,效益好;采用尿素与复合肥混施效果次之;单一施用尿素、复合肥、竹类专用肥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绿竹种源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黄勇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50-53,72
对福建省6个种源绿竹的1、2年生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阻力(Rs)及气孔导量(Cond)等6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1年生<2年生,种源SPAD平均值大小依次为程溪、赛岐、永春、福安、永泰和南靖,各个种源间差异并不明显。绿竹种源净光合速率(Pn)大小:南带>中带>北带,3个带差异明显,各个种源引种试验地与原产地越远,其Pn值越小。绿竹种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午休"现象明显,Ci、Rs日变化曲线为倒双峰型,Cs和Cond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Pn、Ci、Rs和Cs的高峰值与谷底值相差最大的为永泰种源,Cond的高峰值与谷底值相差最大的为南靖种源。Pn与Cond呈多项式相关,Pn与Cond最为密切,不同种源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长鞘卷叶甲种群在绿竹干上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虫态分布的理论最大值分别为卵在竹干7~8m处,幼虫在竹干5~6m处,蛹在竹干4~5m处,成虫在竹干底部1~2m处;随着该虫发育,种群在竹干上的分布高度逐渐下降.进行林间虫情调查时,可调查竹干4m及以下竹高范围的虫口密度,再应用Gauss模型、三次球状模型、Peal-Reed模型分别估测卵、幼虫、蛹和成虫种群在整株竹子上的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