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耐低氮性强的黄瓜品种D0328和耐低氮性弱的黄瓜品种东农806为试材,进行两种水平的施氮处理,对植株发育过程中根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氮胁迫条件下,盛果期之前两个黄瓜品种根体积、根干质量和根系活力升高,盛果期之后降低;根系伤流量在结果初期之前上升,而后下降;冠根比在整个生育期中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两个黄...  相似文献   

2.
番茄绿果与橙果间果实颜色及主要色素含量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茄组合绿樱(绿果)×金珠1号(橙果)的6个世代遗传群体(P1、P2、F1、BC1、BC2和F2)进行果色性状、番茄红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等的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F1的果色性状无明显差异,而色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番茄果色性状受核基因控制,而色素含量遗传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可能存在胞质效应。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绿果与橙果间的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42%、78.25%和61.4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87%、15.35%和34.94%,即果色性状遗传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叶绿素含量符合1对负向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1-AEND-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73%和0.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7%、0和37.82%,即主基因遗传力在BC2群体中最高,多基因遗传力在BC1群体中最高;番茄红素含量与胡萝卜素含量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遗传模型,其BC1、BC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74%、1.79%、84.26%和61.53%、87.21%、81.0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2%、74.12%、12.68%和0.68%、0、0,表明番茄红素含量和胡萝卜素含量的主基因遗传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选用2个叶面积大的黄瓜品种(D9320、D2005)和2个叶面积小的黄瓜品种(D0455、D0401)配制杂交组合,筛选叶面积差异较大的亲本组合D0401×D9320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加性-显性(AD)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瓜叶面积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存在一定的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较高。采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法对黄瓜叶面积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CSWACC03、CSWCT05BZ和CSCTTT15a位于同一个连锁群上,连锁群总长度为68.3 cM;检测出1个与黄瓜叶面积有关的QTL,与最近标记的距离为3.6 cM,且变异贡献率为8.65 %。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r.xishuangbananesis Qi et Yuan)是我国特有的一个黄瓜变种。以其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通过测定RIL群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分析其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叶绿素总量含量均为连续变异,而且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此外,对RIL群体与亲本进行叶绿素含量分析比较,选出了6个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优于亲本的株系,为进一步研究黄瓜耐弱光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草炭和珍珠岩为基质原料,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对黄瓜幼苗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黄瓜幼苗生长的较优基质配比,通过对黄瓜幼苗在1叶1心和2叶1心时期对其生长指标(壮苗指数和G值),生理指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根系指标(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系活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对黄瓜幼苗影响不同,B2配比基质(草炭∶珍珠岩=3∶1)处理各个指标都优于其他处理,因此B2处理(草炭∶珍珠岩=3∶1)可作为黄瓜穴盘育苗基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瓜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感黑斑病自交系L63和抗黑斑病自交系L9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C1S、BC1R、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黑斑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抗黑斑病性状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S、BC1R、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23%、60.23%、75.1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说明控制黄瓜黑斑病的抗性为主基因遗传,并且遗传稳定,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大于24.82%、小于39.77%,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辣椒苗期耐低氮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5份不同基因型辣椒为材料,采用苗期营养液水培的方法,对辣椒苗期耐低氮筛选指标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氮处理对辣椒18个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均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存在基因型差异。叶面积、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根冠比、植株干质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根氮积累量和植株氮积累量等8个指标的相对值变异系数最大,可作为耐低氮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分别以筛选出的8个关键指标和18个指标标准化的变异系数为权重进行辣椒耐低氮能力模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并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结果基本一致,8个关键指标评价结果与18个指标评价结果也基本一致,耐低氮能力强和弱的前5份材料重合率达80%以上。对筛选出的3份苗期耐低氮水平不同的辣椒材料进行了成熟期耐低氮初步评价,结果成熟期耐低氮水平与苗期耐低氮水平趋于一致;苗期8个关键指标中,除根冠比外,其余7个指标均与成熟期耐低氮性显著相关。因此,利用8个关键指标和模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可有效地在苗期对辣椒耐低氮水平进行大批量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8.
以4份黄瓜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弱光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索黄瓜苗期耐弱光性鉴定的最适宜光照强度与最佳鉴定时期,同时对黄瓜苗期耐弱光性进行鉴定,并对黄瓜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与成株期的产量降低率、植株干质量降低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黄瓜苗期与成株期耐弱光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mol·m~(-2)·s~(-1)弱光胁迫20d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可以作为黄瓜苗期耐弱光筛选的快速鉴定指标。成株期产量的降低率与植株干质量的降低率均能反映成株期品种间耐弱光性的差异。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率与成株期的产量降低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的耐弱光性表现一致。W_(25)的耐弱光性较强,W_5的耐弱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摘要:以感黑斑病自交系L63和抗黑斑病自交系L9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C15、BC1R、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黑斑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抗黑斑病性状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一显性多基因控制;BC15、BC1R、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23%、60.23%、75.1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说明控制黄瓜黑斑病的抗性为主基因遗传,并且遗传稳定,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大于24.82%、小于39.77%,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用25 份大葱材料,采用正常的14.0 mmol · L-1 和低氮的2.8 mmol · L-1 2 种氮素水平的营养液进行水培处理,对 大葱苗期耐低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快速评价大葱苗期耐低氮能力的指标,以期为大葱苗期耐低氮性鉴定提供参考。结 果表明,25 份大葱材料对低氮环境的反应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根据耐低氮性将供试材料分为3 类,天明一本、鲁葱杂1 号、 鞭葱、冀葱1 号、酒井大葱、日本冬悦和烧葱等7 个品种为耐低氮型品种;辽葱8 号、宝冠元藏、元藏、冀葱2 号、巨葱 王、新葱2 号、章丘大梧桐和青叶1 号等8 个品种为中度耐低氮型品种;章丘铁杆、旱葱1 号、青杂2 号、鲁葱杂5 号、辽 葱16-12、铁杆梧桐王、岭白大葱、寒丰巨葱90 白、昌邑秋宝和独根巨葱等10 个品种为低氮敏感型品种。筛选出相对地上 部干质量、相对根冠比、相对地下部鲜质量、相对根长、相对茎粗和相对地上部氮素含量可作为大葱苗期耐低氮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我国现行推广的222 个黄瓜品种和52 份黄瓜种质
资源进行了细菌性角斑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22 个黄瓜栽培品种中,3 个品种D07194
(金满田黄瓜)、D07207(绿丰园8 号青瓜)和D07251(新津春4)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1.4%;
56 个品种表现为抗病,125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30 个品种表现为感病,8 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从52 份黄
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3 份高抗细菌性角斑病的材料,分别为D0618、C05-056、F02-07.04、C05-36、
D0327、C04-02、D0463、D0435-3、D0328、D0462、D2009-1、129 和北进,未发现对细菌性角斑病免
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的遗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用4个皮色性状不同的黄瓜品种配成正反杂交组合8个,测定结果表明相同亲本正反交组 合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含量受核基因控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黄瓜嫩果果皮叶绿素低含量品种‘海阳白皮’与高含量品种‘济宁秋黄瓜’杂交组合的6个家系世代(P1、F1、P2、B1、B2和F2)进行群体叶绿素含量的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组合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受2对加性一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模型)控制。其B1、B2和F2群体叶绿素含量主基因遗传率(h2mg%)分别为83.94%、62.12%和86.98%,多基因的遗传率(h2pg%)为5.86%-18.15%。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显著高于第二对主基因的效应值,2对主基因对叶绿素含量的贡献率差异较大。两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差异不大,分别为2.7762(ha)和2.3392(hb )。多基因效应主要表现为显性效应[h],效应值为-5.5243。  相似文献   

13.
不同黄瓜品种苗期耐盐性指标筛选与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黄瓜品种的耐盐性差异,同时构建黄瓜苗期耐盐性筛选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细砂和珍珠岩(2 V∶1 V)混合基质进行育苗,浇灌不同盐浓度的1/2 园试配方营养液,利用黄瓜幼苗叶片盐害指数对15 个黄瓜品种的耐盐性进行聚类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黄瓜幼苗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指标在耐盐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结果表明:地下部干质量、壮苗指数和根冠比能较好地反映黄瓜幼苗对盐胁迫的响应,可以作为黄瓜苗期耐盐性的评价指标;依据3 g·L-1 盐浓度下各黄瓜品种的盐害指数,将供试黄瓜品种分为5 类:耐盐品种(绿冠1 号和宁星欧美水果黄瓜)、较耐盐品种(中农12 号、中科958、荷兰迷你黄瓜、中农21 号和中农16 号)、盐敏感中等品种(津优1 号、优胜和中农8 号)、盐较敏感品种(京棚密刺和新4 号)、盐敏感品种(春棚5 号、绿优和中农大41 号)。  相似文献   

14.
黄瓜种子及幼苗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个生态类型的22个黄瓜品种(系)的种子在15 ℃低温下相对发芽力、2.5 ℃低温处理后胚根伸长速率和三叶一心期的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共4项指标分别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2个品种(系)的耐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华北型黄瓜品种(系)中有2个强耐冷性品系和1个耐冷品种,4个华南型黄瓜均属于不耐冷或冷敏感类型,美国露地型黄瓜、欧洲温室型和露地型黄瓜共9个品种(系)包括了耐冷、中等耐冷和不耐冷等不同类型|日本型黄瓜日节成表现为冷敏感类型。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全雌系D1104-2-4、强雌系D1158♀-2、雌雄异花同株D0528-2为母本,与1个雌雄异花同株父本D0708-2杂交获得杂种一代,调查开花初期、根瓜期、盛果期3个时期雌性相关农艺性状,筛选出差异显著的组合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进而分析黄瓜杂交组合间MADS-box家族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以全雌系D1104-2-4为母本的杂种一代C15-114在雌花数、雌花节率上均具有超亲优势,3个杂交组合F1均具有早熟的中亲优势。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以全雌系D1104-2-4为母本的杂种一代基因表达情况显著的偏向母本,挑选的37个黄瓜MADS-box家族基因只有6个与母本有表达差异,17个与父本有表达差异。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命名了1个差异最显著的基因Cs MADS-box AGL62,该基因全长745 bp,编码187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属于线粒体中不稳定的亲水性跨膜蛋白,NCBI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是1个转录因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其与甜瓜中AGL62同源性最高,在黄瓜中该蛋白和其他黄瓜AGL62亚型属于同一分支并且属于I型。  相似文献   

16.
选择耐盐性不同的6份砧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杂交后代耐盐性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研究砧用南瓜耐盐性遗传规律。结合各配合力的分析,在36个配制组合中,选出较为优良的配制组合18C0077×18C0005、18C0077×18C0046、18C0077×18C0049、18C0024×18C0046、18C0024×18C0049、18C0024×18C0026。同时,以耐盐性强的砧用南瓜自交系18C0077(P_1)和耐盐性弱的砧用南瓜自交系18C0005(P_2)配制得到的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为材料,利用数量性状遗传模型进行砧用南瓜耐盐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砧用南瓜耐盐性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砧用南瓜各世代耐盐性主基因遗传率在34.62%~62.08%之间,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主基因遗传力在B1中最高,适合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5-氨基乙酰丙酸(ALA)10 mg·L 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弱光下生长的甜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而低温胁迫明显降低甜瓜幼苗叶片光合能力。经ALA处理过的甜瓜幼苗光合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气孔开度、叶片叶绿素(特别是叶绿素b)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在ALA处理3 d之后将幼苗转移到8℃低温条件下4 h,对照叶片光合能力基本丧失,而ALA处理叶片仍能维持一定的光合能力,并在20 h内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若幼苗在低温下处理6 h,对照植株完全死亡,而ALA预处理植株仅出现少量伤害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ALA处理可以提高植物耐弱光性和抗冷性。  相似文献   

18.
以14份砧用南瓜品种为材料,对发芽期(23%PEG-6000模拟干旱)和幼苗期(控制浇水量)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采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品种资源的抗旱性,并对适宜鉴定砧用南瓜抗旱性的形态指标进行筛选。通过测定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茎粗、株高、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干旱胁迫指数、壮苗指数等11个发芽期和幼苗期的性状指标,将14份砧用南瓜品种资源分为抗旱品种、较抗旱品种、干旱较敏感品种和干旱敏感品种4类。在发芽期和幼苗期均表现出较强抗旱性的品种为大维10号、佳合台木、金刚1号、昆仑、日本根力神、日本绿霸、日本强力士、神砧和胜利(白)等9个品种。种子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以及相对株高可作为砧用南瓜品种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指标,相对干质量可作为砧用南瓜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的有益指标。综合分析14个品种的耐盐性、耐寒性、耐热性和抗旱性,发现日本绿霸和日本强力士的多重抗性较强,可作为黄瓜嫁接的优质砧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